一种同步压紧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007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压紧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步压紧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油压驱动油压缸动作压紧产品,进行机械加工。一副夹具需要多个油缸进行压紧工作,多个油缸通过油管串联或者并联进行压紧工作。特别是针对空调压缩机十字环的加工,由于该产品非常容易变形,且加工要求较高,利用目前的加工方法十分不稳定。多个油缸通过油管串联或者并联进行压紧工作,由于油缸的差异,或者安装误差,或者油管的长度不一样,导致油缸压紧的动作不同时,油缸压紧不同时会可能会造成产品夹持变形,加工尺寸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步压紧夹具,能够解决现有的压紧夹具压紧动作不同时造成加工尺寸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同步压紧夹具,包括:上底板、下底板、连接上底板和下底板的夹具支撑板,在所述上底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压紧油缸,所述压紧油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于一复位板,所述活塞杆的轴心与复位板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所述复位板的外端固定设置有至少两组压紧机构,每组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拉杆、压臂,所述压紧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复位板,压紧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于压臂的下端,所述压臂的上端设置有压头,压臂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压臂销,所述压臂销固定于上底板上端面的固定板处。

优选的,所述复位板的下方设置有拉杆连接板,复位板和拉杆连接板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复位板,另一端连接拉杆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复位板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或者圆形。

优选的,所述压紧拉杆与上底板的接触部外围设置有导向套筒。

优选的,所述压紧拉杆与复位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螺栓采用防松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油缸同时驱动多组压紧机构同时动作,可以保证压紧动作的同步性,从而使得压紧过程中,产品不会发生偏移,避免了产品加工尺寸的不稳定;本实用新型中,复位板的横截面形状采用正多边形或者圆形,可以使得多组压紧机构对称地连接于复位板,防止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压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同步压紧夹具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所示一种同步压紧夹具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下底板,2、夹具支撑板,3、上底板,4、

复位弹簧,5、复位板,6、压紧油缸,7、压紧拉杆,8、拉杆连接板,9、

压臂,10、压臂销,11、产品,12、压头,13、导向套筒,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同步压紧夹具,包括:上底板3、下底板1、连接上底板3和下底板1的夹具支撑板2,在所述上底板3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压紧油缸6,所述压紧油缸6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于一复位板5,所述活塞杆的轴心与复位板5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所述复位板5的外端固定设置有三组压紧机构,每组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拉杆7、压臂9,所述压紧拉7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复位板5,压紧拉杆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于压臂9的下端,所述压臂9的上端设置有压头12,压臂9的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压臂销10,所述压臂销10固定于上底板3上端面的固定板14处。所述复位板5的下方设置有拉杆连接板8,复位板5和拉杆连接板8之间通过复位弹簧4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的一端连接复位板5,另一端连接拉杆连接板8。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板5的横截面形状采用圆形,三组压紧机构均匀分布于复位板5,使得压紧油缸6在下压时,每组压紧机构可以同步地向下运动,避免了受力不均匀造成的压紧动作不同步。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拉杆7与上底板3的接触部外围设置有导向套筒13。防止压紧拉杆7在下压时,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压臂9的位置,提高了压紧精准度。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拉杆7与复位板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螺栓采用防松螺栓。防止多次压紧后压紧拉杆7与复位板5之间产生间隙,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首先将产品11放置于上底板3上端面相应的夹具上,压紧油缸6活塞杆下压,压臂9的下端绕着压臂销10向外侧转动,同时,压臂9的上端沿着压臂销10向内侧转动,由于压头12的形状采用L型,故压头12下压,将产品11压紧。因压紧油缸6只有一个,而且是同时驱动3套压紧机构,这样使得压臂9的压紧是同步的,实现了同时同步压紧产品,有效避免产品压紧翘曲变形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