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装配装置及物料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839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物料装配装置及物料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装配装置及物料装配系统,尤其是涉及可以连续批量进行装配的物料装配装置及物料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由劳动密集型向产能密集型过渡。在大部分流水线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首先进行各种零件的加工制造,接下来在进行产品的装配。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缩减生产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均衡性,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一些自动化生产线上仍然需要依靠人工补给装有物料的物料盘以供机械手拾取,并在机械手完成拾取动作后,需要依靠人工取走物料盘。通常工作人员每次提供一个物料盘,并且等待机械手拾取完物料再取走空的物料盘。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连续批量提供物料以供装配的物料装配装置及物料装配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装置包括:框架,由垂直于工作台面的两个长方形支架、平行于工作台面的一对第一横杆、平行于工作台面的一对第二横杆构成;两个升降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长方形支架上,用于升降物料盘;第一夹紧机构,由多个第一夹紧部件构成,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横杆上;及第二夹紧机构,由多个第二夹紧部件构成,所述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二横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两个升降机构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长方形支架的内侧两边的两条滑轨、运动部件、及传送带组件,该传送带组件由两个传送轮和皮带构成,所述两个传送轮固定设置在所述长方形支架的上下两端的中间部位;所述运动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皮带上,通过所述传送轮的转动随着所述皮带沿着两条滑轨上下运动;所述运动部件的另一端设有支承爪,用于支承物料盘的外缘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器,通过多个第一夹紧部件夹住的物料盘的脚部底面被来自下方的物料盘的上表面向上顶起一定距离时,所述多个第一感应器使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松开;所述第二夹紧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感应器,通过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夹住的物料盘的脚部底面被来自下方的物料盘的上表面向上顶起一定距离时,所述多个第二感应器使所述多个第二夹紧部件松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及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为夹紧气缸。优选所述夹紧气缸由气缸和固定在该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夹紧臂构成。进一步,优选所述夹紧臂为L形,通过构成L形的内直角的两面夹住所述物料盘的脚部。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物料装配装置;机械手,用于拾取物料盘中的物料;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物料装配装置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和图1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装置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图2是从下方观察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气缸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过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过程的示意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变形为各种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应解释为限定于下面说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A和图1B及图2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装置1。图1A和图1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装置1的正面图及侧面图。如图 1A和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装置1包括:框架、两个升降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及第二夹紧机构。所述框架由垂直于工作台面的两个长方形支架21、平行于工作台面的一对第一横杆22、平行于工作台面的一对第二横杆23构成。所述两个升降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长方形支架21上,用于升降物料盘10。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由多个第一夹紧部件构成,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横杆22上。第二夹紧机构由多个第二夹紧部件构成,所述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二横杆23上。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可以是夹紧气缸40。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气缸40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所述夹紧气缸40由气缸401和固定在该气缸401的活塞杆上的夹紧臂402构成。进一步,优选所述夹紧臂402为L形,通过构成L形的内直角的两面夹住所述物料盘10 的脚部101。

下面,结合图1及图2说明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图2是从下方观察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装置1的立体图。如图1A及1B和图2所示,所述两个升降机构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长方形支架21的内侧两边的两条滑轨31、运动部件32、及传送带组件。其中,该传送带组件由两个传送轮331 和皮带332构成,所述两个传送轮331固定设置在所述长方形支架21的上下两端的中间部位。所述运动部件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皮带332上,通过所述传送轮331的转动带动皮带332上下运动,从而使运动部件32沿着两条滑轨 31上下运动。另外,所述运动部件32的另一端设有支承爪321,用于支承物料盘10的外缘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机构40还包括多个第一感应器(未图示),通过多个第一夹紧部件夹住的物料盘10的脚部101底面被来自下方的物料盘10的上表面向上顶起一定距离时,所述多个第一感应器使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松开;所述第二夹紧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感应器(未图示),通过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夹住的物料盘10的脚部101底面被来自下方的物料盘10的上表面向上顶起一定距离时,所述多个第二感应器使所述多个第二夹紧部件松开。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装置1的工作过程。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系统的装配过程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系统的装配过程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系统的装配过程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系统的装配过程的示意图;图8A及图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系统的装配过程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物料装配装置1、用于拾取物料盘10中的物料的机械手2及用于控制所述物料装配装置1的工作的控制装置(未图示)。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物料装配装置1进行如下工作。

首先,如图5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将层叠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的多个物料盘10中的位于最上层的第一物料盘10-1提起并上升,当该第一物料盘 10-1到达与第一横杆22水平的位置时,多个第一夹紧部件夹住该第一物料盘10-1以供机械手2拾取物料(S101)。并且,在所述机械手2拾取物料的同时,所述升降机构30下降而提起所述工作台面上的最上层的第二物料盘 10-2到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下方等待(S102)。

接着,如图6所示,若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夹住的所述第一物料盘10-1中的物料全部被拾取,所述升降机构提起所述第二物料盘10-2向上顶起位于所述第一物料盘10-1,并一起上升到与所述第二横杆23水平的位置(S103)。

接着,如图7所示,当所述多个第二夹紧部件夹住所述第一物料盘10-1 时,所述第二物料盘10-2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下降到与所述第一横杆22水平的位置,通过所述多个第一夹紧部件夹住所述第二物料盘10-1以供机械手2 拾取(S104)。

最后,如图8A及图8B所示,若工作台上还有物料盘10,重复S102至S105。假设有n个物料盘时,重复n-1次S102到S105的步骤,直到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夹住最后一个物料盘10-n。然后,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将所有的物料盘10-1、10-2…10-n送回到工作台面(S1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装配系统可以连续批量地提供物料,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