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1395发布日期:2019-01-15 23:4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盖组装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离合器盖总成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常用部件,可将传动系统随时分离或接合。大部分离合器盖总成铆压分两道工序,需要用两套模具,这样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还有一部分离合器也是一步完成,但是离合器盖压盘朝上,下一道工序时需要翻转才能操作,对于重卡离合器,相对质量都是比较大的,员工容易疲劳,影响生产效率与安全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能够一次性完成离合器盖总成的铆压,铆压效率高、铆压质量稳定,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其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底板、下模垫板、下模固定板以及支撑离合器盖总成中压盘的下预压板,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设置有支撑所述下预压板的优力胶块、第一下模支撑柱以及第二下模支撑柱,所述上模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底板、上模垫板以及上预压板,所述上预压板弹性连接在所述上模垫板的下表面,所述上预压板上环形固定设置有压紧离合器盖上表面外圆周边的预压块,所述上模垫板的下表面通过上模垫块隔开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下模支撑柱配合铆压的第一上压模杆、与所述第二下模支撑柱配合铆压的第二上压模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上压模杆外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模垫块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离合器盖总成中限位套的预压套。

进一步的,所述优力胶块的上端伸出所述下模固定板上表面,所述下预压板的外轮廓尺寸小于所述压盘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垫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分布的若干第一弹性连接件和位于中央的第二弹性连接件,所述上预压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在所述上模垫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上模垫板上的导向柱、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且一端与所述上模垫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预压板连接的第二弹性件、穿过所述上预压板固定在所述导向柱末端的第一卸料螺栓、以及位于所述上预压板下表面且上下可活动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卸料螺栓上的垫块。

进一步的,在随所述下模下压时,所述垫块压住所述离合器盖上端面的通口边缘,所述第一卸料螺栓抵持住离合器盖总成中膜片弹簧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预压板上设置有容所述导向柱上下运动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碟簧。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还包括贯穿所述下底板、所述下模垫板和所述下模固定板的且对上述三者进行安装定位的销钉、将上述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下模螺栓,所述下底板中还设置有贯穿所述下模垫板、所述下模固定板和所述下预压板的且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二卸料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导柱,所述上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柱配合定位的导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一次性完成离合器盖总成的铆压,铆压效率高、铆压质量稳定,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101压盘;102离合器盖;103膜片弹簧;104传动片铆钉;105压盘铆钉;106限位套;

1下底板;2下模垫板;3下模固定板;4下预压板;5优力胶块;6第一下模支撑柱;7第二下模支撑柱;8上底板;9上模垫板;10上预压板;11预压块;12上模垫块;13第一上压模杆;14第二上压模杆;15第一弹性件;16预压套;17第一弹性连接件;18第二弹性连接件;19导向柱;20第二弹性件;21第一卸料螺栓;22垫块;23通孔;24销钉;25下模螺栓;26第二卸料螺栓;27导柱;28导套;29上模螺栓;30导向柱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100,其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底板1、下模垫板2、下模固定板3以及支撑离合器盖总成中压盘101的下预压板4,下模固定板3上设置有支撑下预压板4的优力胶块5、第一下模支撑柱6以及第二下模支撑柱7,所述上模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底板8、上模垫板9以及上预压板10,上预压板10弹性连接在上模垫板9的下表面,上预压板10上环形固定设置有压紧离合器盖102上表面外圆周边的预压块11,上模垫板9的下表面通过上模垫块12隔开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下模支撑柱6配合铆压的第一上压模杆13、与第二下模支撑柱7配合铆压的第二上压模杆14,第二上压模杆14外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5,第一弹性件15的一端连接在上模垫块12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紧离合器盖总成中限位套106的预压套16。

优力胶块5的上端伸出下模固定板3,使得下预压板4突出一定高度。本实施例中下预压板4的外轮廓尺寸小于压盘101尺寸,从而方便在铆压结束后,能够直接用吊钩将离合器盖总成从模具上吊出移至下一工序,不需要翻转,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生产效率,且提高了安全性。

通过设置优力胶块5,使得下预压板4既具有强有力的支撑强度,又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能力,使得在上模与下模的合模过程中,不会对产品中部区域造成过度挤压而损坏产品结构,对产品起到了保护作用。

上模垫板9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分布的若干第一弹性连接件17和位于中央的第二弹性连接件18,上预压板10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17和第二弹性连接件18弹性连接在上模垫板9的下表面。

第一弹性连接件17包括固定在上模垫板9上的导向柱19、套设在导向柱19上且一端与上模垫板9连接另一端与上预压板10连接的第二弹性件20、穿过所述上预压板10固定在导向柱19末端的第一卸料螺栓21、以及位于上预压板10下表面且上下可活动套设置在第一卸料螺栓21上的垫块22。在随所述下模下压时,垫块22压住离合器盖102上端面的通口边缘,第一卸料螺栓21抵持住离合器盖总成中膜片弹簧103的上表面。上预压板10上设置有容导向柱19上下运动穿过的通孔23。通过垫块22与预压块11对离合器盖102表面的预压作用,有效的防止了在铆接离合器盖总成时离合器盖102变形翘起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铆接精度和铆接质量。

通过设置第一下模支撑柱6和第一上压模杆13,实现了离合器盖102与传动片的铆接连接;通过设置第二下模支撑柱7与第二上压模杆14,实现了离合器盖102、传动片以及压盘101的铆接连接,从而实现了传动片铆钉104与压盘铆钉105的同时铆压操作。第二弹性件20为高载荷碟簧,作为预压弹簧,提高了使用寿命。

第二弹性连接件18与第一弹性连接件17结构相同,保证上预压板10上下运动的轨迹精准度,防止出现预压偏差。第二弹性连接件18中的垫块21在随所述下模下压时穿过离合器盖总成中央。

所述下模还包括贯穿下底板1、下模垫板2和下模固定板3的且对上述三者进行安装定位的销钉24、将上述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下模螺栓25。所述下底板1中还设置有贯穿下模垫板2、下模固定板3和下预压板4的且进行上下运动的第二卸料螺栓26。所述下底板1上设置有导柱27,上底板8上设置有与导柱27配合定位的导套28。上下模采用导柱27和导套28配合保证铆压方向位置正确无误。

第一上压模杆13或第二上压模杆14、与上模垫块12、上模垫板9以及上底板8通过上模螺栓29固定连接。上底板8、上模垫板9以及导向柱19通过导向柱螺栓30固定连接。第一上压模杆13和第二上压模杆14采用内螺纹连接形式,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第一上压模杆13和第二上压模杆14采用单独的上模垫块12等分的固定在上模垫板9上,使得上压模杆拆卸方便,提高了模具保养维修便捷性。

本实施例离合器盖总成铆压模具结构100,使用时,将传动片铆钉104与压盘铆钉105分别放置在第一下模支撑柱6、第二下模支撑柱7上;然后将待铆合的离合器盖总成整体放置在下预压板4上;启动上述上模整体下降,上预压板10上的预压块11和垫块22先压住离合器盖102上端面,有效的防止了离合器盖102端面翘起变形,同时预压套16压紧限位套106,防止限位套106发生移位,影响铆压精度;下模整体继续下降,第一上压模杆13对传动片铆钉104进行铆压,第二上压模杆14对压盘铆钉105进行铆压;铆压完成后,上模整体上升,第一上压模杆13、第二上压模杆14和第一卸料螺栓21先离开产品表面,此时,预压块11、垫块22以及预压套16继续压住产品表面,使得模杆更加容易脱离出来,有效的避免了在上模退模过程中模杆粘黏产品或受到产品干涉而退模不顺畅的问题,而且还防止了退模过程中造成产品移位的现象发生,为后续采用吊装设备将产品精确吊出提供了精准的位置保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