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边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333发布日期:2019-10-19 04:0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包边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边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门成型方式分为焊接成型和一体成型,焊接成型的车门是指车门下半部分和上部窗框架为焊接连接,一体成型的车门是指车门下半部分和上部窗框体为整体冲压成型的。一体成型的车门一般由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构成,且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通过包边的方式相连接,尤其是上部窗框体部分,包边的连接方式不仅连接稳固,而且能够兼顾美观。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包边装置,车窗框体的底板置于包边装置的下模上,包边装置的包边镶件朝下运动以靠近下模,同时,包边镶件顶推车窗框体的包边板弯折以完成包边的压合。然而,包边镶件在顶推包边板弯折的过程中,包边镶件和包边板的边缘相接触,且二者的接触面积极小,导致包边镶件磨损严重,甚至会导致包边镶件的压合面上产生凹陷,进而造成包边板的弯折异常、生产线停线。包边板的弯折异常具体表现为车窗框体变形外拱,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影响车门的正常关闭。

为此,现有的解决方案有以下三点:1、对包边镶件的压合面进行镀铬、渗氮处理,以增强包边镶件的压合面的耐磨性,但由于包边镶件和包边板是局部刮擦,包边镶件的耐磨表面在频繁刮擦下易失效,而且镀铬、渗氮处理的成本较高,耗时较长;2、钳工在现场适时对包边镶件进行研配和微调,以避免包边板长期、频繁地刮擦包边镶件的同一部位,而此举并不能根治包边板刮擦包边镶件的问题,且增加了钳工的工作量;3、在现有的包边装置的基础上增设预包边机构,将原有的单次包边分为两次包边,以减轻包边镶件单次包边所受的刮擦力,通过实践发现,增设预包边机构后,平均4套包边装置有1套能够将车窗框体变形外拱的问题控制到质量许可的范围内,而且由于该方案使用了更为复杂的包边机构,因此硬件采购、装配和调试的成本较高。

综上,现有的解决方案均无法根治包边板刮擦包边镶件的问题,导致车窗框体的包边良品率无法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边压合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包边装置磨损较大而导致车窗框体的包边良品率低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边压合装置,用于压合车窗框体的包边,所述车窗框体包括相连接的底板和包边板,包括压合件、下模以及压合机构,所述压合件上具有相邻且倾斜设置的第一压合面和第二压合面,所述第二压合面与所述下模的承载面平行且相对设置;

所述底板贴合于所述下模的承载面,所述压合机构驱动所述压合件靠近所述下模,所述第一压合面和第二压合面的连接处抵接并顶推所述包边板的外包边面,以迫使所述包边板朝所述底板弯折,直至所述包边板的外包边面紧贴于所述第二压合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合面和所述下模的承载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包边板和所述底板的夹角。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合件的延伸轨迹与所述车窗框体的形状相匹配。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合面和第二压合面的连接处呈圆角过渡。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合件的横截面呈五边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合件的运动方向和所述下模的承载面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包边压合装置,压合件能够在压合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下模运动,其中,压合件上具有相邻且倾斜设置的第一压合面和第二压合面,下模具有用于承载车窗框体的承载面,第二压合面和承载面平行且相对设置,在该装置对车窗框体进行包边压合时,车窗框体的底板贴合在承载面上,压合机构驱动压合件靠近下模,第一压合面和第二压合面的连接处抵接在车窗框体的包边板的外包边面上,随着压合件的运动,第一压合面和第二压合面的连接处顶推以迫使包边板朝底板弯折,直至包边板的外包边面紧贴于第二压合面以完成包边的压合,该包边压合装置在进行车窗框体的包边压合的过程中,能够始终防止包边板的边缘接触并刮擦压合件,还能避免压合件的压合面遭到磨损而凹陷进而导致包边板的弯折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包边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车窗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边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边压合装置的压合动作示意图。

其中,1、车窗框体;11、底板;12、包边板;121、外包边面;2、压合件;21、第一压合面;22、第二压合面;3、下模;31、承载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2至图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包边压合装置,包括压合件2、下模3以及压合机构。该包边压合装置用于压合汽车的车窗框体1的包边,车窗框体1包括相连接且倾斜设置的底板11和包边板12,一般的,底板11和包边板12的夹角为锐角,以便包边压合装置对车窗框体1进行单次包边压合。压合件2上具有相邻且倾斜设置的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下模3具有用于承载车窗框体1的承载面31,其中,第二压合面22与承载面31平行且相对设置。压合机构可采用现有的包边压合装置的压合机构。图1为现有技术的包边装置。此外,图3为图2中A-A的截面。

如图4,在该包边压合装置对车窗框体1进行包边压合时,首先将车窗框体1置于下模3上,且车窗框体1的底板11贴合于承载面31,压合机构驱动压合件2运动并逐渐靠近下模3,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的连接处抵接在包边板12的外包边面121上,随着压合件2的持续运动,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的连接处顶推并迫使包边板12朝底板11弯折,直至包边板12的外包边面121紧贴在第二压合面22上,即完成车窗框体1的包边压合。其中,在该包边压合装置对车窗框体1进行包边压合的过程中,该结构的压合件2能够避免包边板12的边缘接触并刮擦压合面,完全杜绝了包边板12的边缘刮伤压合件2而导致包边板12的弯折异常。

为了避免包边板12的边缘刮伤第一压合面21,第一压合面21和下模3的承载面31的夹角大于包边板12和底板11的夹角,在压合件2逐渐靠近下模3时,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的连接处会最先接触到包边板12的外包边面121,而且在车窗框体1的包边压合的过程中,压合件2始终通过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的连接处对包边板12进行顶推。当然,为了防止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的连接处刮伤包边板12的外包边面121,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的连接处呈圆角过渡。

由于车窗框体1的延伸轨迹为曲线,因此压合件2的延伸轨迹与车窗框体1的形状相匹配,以适应车窗框体1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压合件2的横截面呈五边形结构,压合件2的运动方向和下模3的承载面31倾斜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包边压合装置,压合件2能够在压合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下模3运动,其中,压合件2上具有相邻且倾斜设置的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下模3具有用于承载车窗框体1的承载面31,第二压合面22和承载面31平行且相对设置,在该装置对车窗框体1进行包边压合时,车窗框体1的底板11贴合在承载面31上,压合机构驱动压合件2靠近下模3,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的连接处抵接在车窗框体1的包边板12的外包边面121上,随着压合件2的运动,第一压合面21和第二压合面22的连接处顶推以迫使包边板12朝底板11弯折,直至包边板12的外包边面121紧贴于第二压合面22以完成包边的压合,该包边压合装置在进行车窗框体1的包边压合的过程中,能够始终防止包边板12的边缘接触并刮擦压合件2,还能避免压合件2的压合面遭到磨损而凹陷进而导致包边板12的弯折异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