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加工用铜套底部开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63518发布日期:2021-02-26 11:3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加工用铜套底部开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加工用铜套底部开孔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铜套也被称为同轴承,是滑动转动机械傍边运用的一种削减冲突一起又要传动推力和起到撑持固定效果的部件,铜套需给油光滑轴承,铜套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机用铜辊、铜轴承和油润滑轴承等,油润滑轴承适用于各种大型或者重型机械上,是机械上的重要构成件,铜套的特点是硬度高、耐磨性极好、铸造性能好和切削加工性能强,在大气和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是一种可用于高负荷和高滑动速度下工作的耐磨零件。
[0003]
有一种小型的铜套是被人们用来分线,在铜套的底部开孔,然后将线头穿过孔中,往前拉动电线,可以将一捆电线给分开,方便人们的工作,以目前的技术来讲,通常是人们手动操控机床给铜套打孔,这需要人们手动对铜套进行上料和下料,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很容易被机床伤到手,安全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对铜管上料、冲压和下料的工业加工用铜套底部开孔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克服人们手动操控机床给铜套打孔的工作效率不高和安全性不高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对铜管上料、冲压和下料的工业加工用铜套底部开孔设备。
[0005]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工业加工用铜套底部开孔设备,包括有:底座和支撑台,底座顶部中间设有支撑台;电机支架,支撑台底部一侧中间设有电机支架;伺服电机,电机支架上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穿过支撑台顶部一侧中间;旋转机构,支撑台顶部中间设有旋转机构;上料机构,支撑台顶部一侧与旋转机构之间设有上料机构;冲压机构,支撑台顶部一侧与旋转机构之间设有冲压机构;下料机构,支撑台顶部一侧与旋转机构之间设有下料机构。
[0006]
可选地,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一转动轴,伺服电机输出轴顶部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一直齿轮,第一转动轴中部设有第一直齿轮;齿轮圈,支撑台顶部转动式设有齿轮圈,齿轮圈与第一直齿轮的内齿圈相互啮合;工作台,支撑台顶部中间转动式设有工作台;套杆,工作台顶部四周均匀设有套杆;转动盘,工作台上部设有转动盘;转动轮,第一转动轴顶部设有转动轮,转动轮与转动盘配合。
[0007]
可选地,上料机构包括有:
第一支架,支撑台顶部一侧设有第一支架;第一固定块,第一支架一侧下部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转动杆,第一固定块侧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杆;第二直齿轮,第一转动杆底部设有第二直齿轮,第一支架下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一侧的第二直齿轮与齿轮圈的外齿圈相互啮合;第一偏心轮,第一转动杆顶部设有第一偏心轮;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架顶部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侧部与第一转动杆上部转动式连接;第二固定块,第一支撑板一侧上部设有第二固定块;下料管,第二固定块侧部设有用于放置铜套的下料管;第一连接块,第一支撑板下部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接料板,第一连接块顶部一侧之间设有第一接料板,第一接料板与下料管下部滑动式连接;第二接料板,第一连接块相对一侧的侧部之间设有第二接料板,第二接料板与下料管下部滑动式连接;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一端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与第一偏心轮配合;第一弹簧,第二连接块一侧的两侧均与第一支撑板一侧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均套在同侧的第一连接块外侧。
[0008]
可选地,冲压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架,支撑台顶部一侧设有第二支架;第二转动轴,第二支架侧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三直齿轮,第二转动轴下部设有第三直齿轮,第三直齿轮与齿轮圈的外齿圈相互啮合;第二转动杆,第二支架一侧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杆;第一锥齿轮组件,第二转动杆一端与第二转动轴顶部之间设有第一锥齿轮组件;第二偏心轮,第二转动杆另一端设有第二偏心轮;第一滑轨,第二支架一侧上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轨;固定框,第一滑轨相对一侧之间滑动式设有固定框,第二偏心轮在固定框内侧滑动;第三连接块,固定框底部中间设有第三连接块;冲头,第三连接块底部中间设有用于对铜套打孔的冲头。
[0009]
可选地,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板,支撑台顶部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挡板,第二支撑板底部一侧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滑轨,第一挡板相对一侧下部均设有第二滑轨;第三转动轴,一侧的第二滑轨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轴;第一推动块,第三转动轴顶部设有第一推动块;第二推动块,第三转动轴下部一侧设有第二推动块;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推动块底部一侧与一侧的第二滑轨顶部一侧之间设有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扭力弹簧套在第三转动轴外侧;
第二弹簧,一侧的第一挡板一侧上部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弹簧;推料板,第二弹簧另一端之间设有推料板;下料板,第二支撑板一侧中部设有下料板;第二挡板,一侧的第一挡板一侧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底部均与下料板顶部连接。
[0010]
可选地,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架,支撑台顶部一侧设有第三支架;第三转动杆,第三支架一侧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杆;第四直齿轮,第三转动杆底部设有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与齿轮圈的外齿圈相互啮合;第四转动杆,第三支架上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杆;第二锥齿轮组件,第四转动杆一端与第三转动杆顶部之间设有第二锥齿轮组件;第三滑轨,第三支架一侧上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三滑轨;第四连接块,第三滑轨相对一侧之间滑动式设有第四连接块;下压块,第四连接块底部设有下压块;转动块,第四转动杆另一端转动式设有转动块,转动块另一端与第四连接块侧部转动式连接。
[0011]
可选地,还包括有润滑机构,润滑机构包括有:第四支架,支撑台顶部一侧中间设有第四支架;第一支撑块,第四支架中部设有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四支架上部设有第二支撑块;第四转动轴,第一支撑块顶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第四转动轴顶部穿过第二支撑块底部中间;第三推动块,第四转动轴下部设有第三推动块;第二扭力弹簧,第三推动块顶部与第二支撑块底部之间设有第二扭力弹簧,第二扭力弹簧套在第四转动轴外侧;第三固定块,第二支撑块一侧中间设有第三固定块;下油管,第三固定块侧部转动式设有下油管;直齿轮组件,第四转动轴上部与下油管上部之间设有直齿轮组件;第四固定块,第四支架一侧上部中间设有第四固定块;下油漏斗,第四固定块侧部与第四支架上侧之间设有导管,导管底部与下油管顶部转动式连接;导管,导管顶部设有用于放置润滑油的下油漏斗。
[0012]
可选地,下料管的形状是圆柱形。
[0013]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旋转机构、上料机构、冲压机构和下料机构的配合,可以自动对铜套进行上料、传送、冲压和下料的操作,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不需要人们手动对铜套上料和下料,避免人们受到伤害,增加人们的安全性。
[0014]
2、通过固定机构和润滑机构的配合,可以使得铜套更加方便和准确的套在套杆上,不需要人们手动去扶正铜管,方便人们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的旋转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的上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的冲压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的冲压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的下料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发明的下料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9为本发明的润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座,2:支撑台,3:电机支架,4:伺服电机,5:旋转机构,50:第一转动轴,51:第一直齿轮,52:齿轮圈,53:工作台,54:套杆,55:转动盘,56:转动轮,6:上料机构,60:第一支架,61:第一固定块,62:第一转动杆,63:第二直齿轮,64:第一偏心轮,65:第一支撑板,66:第二固定块,67:第一连接块,68:第一接料板,69:第二接料板,610:第二连接块,611:第一弹簧,612:下料管,7:冲压机构,70:第二支架,71:第二转动轴,72:第三直齿轮,73:第二转动杆,74:第一锥齿轮组件,75:第二偏心轮,76:固定框,77:第一滑轨,78:第三连接块,79:冲头,8:下料机构,80:第二支撑板,81:第一挡板,82:第二滑轨,83:第三转动轴,84:第一推动块,85:第二推动块,86:第一扭力弹簧,87:推料板,88:第二弹簧,89:下料板,810:第二挡板,9:固定机构,90:第三支架,91:第三转动杆,92:第四直齿轮,93:第四转动杆,94:第二锥齿轮组件,95:第三滑轨,96:第四连接块,97:下压块,98:转动块,10:润滑机构,100:第四支架,101:第一支撑块,102:第二支撑块,103:第四转动轴,104:第三推动块,105:第二扭力弹簧,106:第三固定块,107:下油管,108:直齿轮组件,109:第四固定块,110:下油漏斗,111: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0026]
实施例1一种工业加工用铜套底部开孔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座1、支撑台2、电机支架3、伺服电机4、旋转机构5、上料机构6、冲压机构7和下料机构8,底座1顶部中间设有支撑台2,支撑台2底部左侧中间设有电机支架3,电机支架3上设有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输出轴穿过支撑台2顶部左侧中间,支撑台2顶部中间设有旋转机构5,支撑台2顶部前侧右部与旋转机构5之间设有上料机构6,支撑台2顶部后侧左部与旋转机构5之间设有冲压机构7,支撑台2顶部前侧左部与旋转机构5之间设有下料机构8。
[0027]
当人们需要给铜套底部开孔时,先将所有的铜套底部朝上全部放入上料机构6的某个部件上,然后启动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输出轴带动旋转机构5运转,旋转机构5带动上料机构6、冲压机构7和下料机构8运转,上料机构6将铜套送到旋转机构5的某个部件上,旋转机构5带动铜套旋转,冲压机构7对旋转机构5上的铜套底部进行打孔,然后下料机构8将
打孔后的铜套远离旋转机构5,手动将打孔后的铜套收集起来,装置重复运转,当所有的铜套底部都开孔后,关闭伺服电机4即可。
[0028]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旋转机构5包括有第一转动轴50、第一直齿轮51、齿轮圈52、工作台53、套杆54、转动盘55和转动轮56,伺服电机4输出轴顶部设有第一转动轴50,第一转动轴50中部设有第一直齿轮51,支撑台2顶部转动式设有齿轮圈52,第一直齿轮51与齿轮圈52的内齿圈相互啮合,支撑台2顶部中间转动式设有工作台53,工作台53顶部四周均匀设有套杆54,工作台53上部设有转动盘55,第一转动轴50顶部设有转动轮56,转动轮56与转动盘55配合。
[0029]
启动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轴50转动,第一转动轴50带动第一直齿轮51和转动轮56转动,第一直齿轮51带动齿轮圈52转动,当转动轮56与转动盘55接触时,带动转动盘55转动,转动盘55带动工作台53和套杆54转动,当转动轮56与转动盘55分离时,带动转动盘55、工作台53和套杆54停止转动。
[0030]
上料机构6包括有第一支架60、第一固定块61、第一转动杆62、第二直齿轮63、第一偏心轮64、第一支撑板65、第二固定块66、第一连接块67、第二接料板69、第一接料板68、第二连接块610、第一弹簧611和下料管612,支撑台2顶部前侧右部设有第一支架60,第一支架60右侧下部设有第一固定块61,第一固定块61右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杆62,第一转动杆62底部设有第二直齿轮63,第一支架60下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二直齿轮63,第二直齿轮63之间相互啮合,左侧的第二直齿轮63与齿轮圈52的外齿圈相互啮合,第一转动杆62顶部设有第一偏心轮64,第一支架60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板65,第一支撑板65右部下侧与第一转动杆62上部转动式连接,第一支撑板65左侧上部设有第二固定块66,第二固定块66左部设有下料管612,第一支撑板65下部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块67,第一连接块67顶部左侧之间设有第一接料板68,第一接料板68与下料管612下部滑动式连接,第一连接块67相对一侧左部之间设有第二接料板69,第二接料板69与下料管612下部滑动式连接,第一连接块67右端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块610,第二连接块610与第一偏心轮64配合,第二连接块610左侧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一支撑板65右侧之间设有第一弹簧611,第一弹簧611均套在同侧的第一连接块67外侧。
[0031]
将所有的铜套底部朝上全部放入下料管612中,铜套掉在第一接料板68顶部,启动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轴50转动,从而带动齿轮圈52、工作台53和套杆54转动,当套杆54转动到下料管612正下方时停止转动,同时齿轮圈52通过第二直齿轮63相互啮合带动第一转动杆62转动,第一转动杆62带动第一偏心轮64转动,当第一偏心轮64与第二连接块610接触时,带动第二连接块610往左运动,第一弹簧611压缩,第二连接块610带动第一连接块67、第一接料板68和第二接料板69往左运动,铜套从第一接料板68顶部掉落至第二接料板69顶部,当第一偏心轮64与第二连接块610分离时,第一弹簧611恢复原状,在第一弹簧611的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接块67、第二连接块610、第一接料板68和第二接料板69往右运动复位,第二接料板69顶部的铜套往下掉到套杆54上,第一接料板68挡住其他的铜套,套杆54带动铜套转动,当所有的铜套底部都开孔后,关闭伺服电机4即可。
[0032]
冲压机构7包括有第二支架70、第二转动轴71、第三直齿轮72、第二转动杆73、第一锥齿轮组件74、第二偏心轮75、固定框76、第一滑轨77、第三连接块78和冲头79,支撑台2顶
部后侧左部设有第二支架70,第二支架70左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71,第二转动轴71下部设有第三直齿轮72,第三直齿轮72与齿轮圈52的外齿圈相互啮合,第二支架70右侧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杆73,第二转动杆73左端与第二转动轴71顶部之间设有第一锥齿轮组件74,第二转动杆73右端设有第二偏心轮75,第二支架70右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轨77,第一滑轨77相对一侧之间滑动式设有固定框76,第二偏心轮75在固定框76内侧滑动,固定框76底部中间设有第三连接块78,第三连接块78底部中间设有冲头79。
[0033]
当套杆54带动铜套继续转动到冲头79正下方时停止转动,同时齿轮圈52带动第三直齿轮72转动,第三直齿轮72带动第二转动轴71转动,第二转动轴71通过第一锥齿轮组件74带动第二转动杆73转动,第二转动杆73带动第二偏心轮75转动,第二偏心轮75带动固定框76在第一滑轨77上下往复运动,当固定框76往下运动时,带动第三连接块78和冲头79往下运动,冲头79对套杆54上的铜套进行冲压打孔,当固定框76往上运动复位时,带动第三连接块78和冲头79往上运动复位。
[0034]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下料机构8包括有第二支撑板80、第一挡板81、第二滑轨82、第三转动轴83、第一推动块84、第二推动块85、第一扭力弹簧86、推料板87、第二弹簧88、下料板89和第二挡板810,支撑台2顶部前侧左部设有第二支撑板80,第二支撑板80底部右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挡板81,第一挡板81相对一侧下部均设有第二滑轨82,右侧的第二滑轨82顶部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轴83,第三转动轴83顶部设有第一推动块84,第三转动轴83下部左侧设有第二推动块85,第一推动块84底部前侧与右侧的第二滑轨82顶部前侧之间设有第一扭力弹簧86,第一扭力弹簧86套在第三转动轴83外侧,右侧的第一挡板81左侧上部前侧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弹簧88,第二弹簧88另一端之间设有推料板87,第二支撑板80前侧中部设有下料板89,左侧的第一挡板81前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挡板810,第二挡板810底部均与下料板89顶部连接。
[0035]
当冲头79对套杆54上的铜套进行冲压打孔后,套杆54带动打孔后的铜套继续转动,当打孔后的铜套与第二滑轨82接触时,带动铜套往上运动,当套杆54与第二推动块85接触时,带动第二推动块85转动,第二推动块85带动第三转动轴83和第一推动块84转动,第一推动块84推动着打孔后的铜套往前运动,使得铜套与第二滑轨82分离,当打孔后的铜套与推料板87接触时,第二弹簧88压缩,当打孔后的套杆54与第二推动块85分离时,第一扭力弹簧86恢复原状,在第一扭力弹簧86的作用下,带动第三转动轴83、第一推动块84和第二推动块85转动复位,此时第二弹簧88恢复原状,在第二弹簧88的作用下,带动推料板87往左运动将打孔后的铜套推出,打孔后的铜套顺着下料板89滑落,在第二挡板810的作用下,防止铜套掉出下料板89,然后手动将打孔后的铜套收集起来。
[0036]
还包括有固定机构9,固定机构9包括有第三支架90、第三转动杆91、第四直齿轮92、第四转动杆93、第二锥齿轮组件94、第三滑轨95、第四连接块96、下压块97和转动块98,支撑台2顶部后侧右部设有第三支架90,第三支架90右侧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杆91,第三转动杆91底部设有第四直齿轮92,第四直齿轮92与齿轮圈52的外齿圈相互啮合,第三支架90上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杆93,第四转动杆93右端与第三转动杆91顶部之间设有第二锥齿轮组件94,第三支架90左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滑轨95,第三滑轨95相对一侧之间滑动式设有第四连接块96,第四连接块96底部设有下压块97,第四转动杆93左端
转动式设有转动块98,转动块98另一端与第四连接块96右部转动式连接。
[0037]
当第二接料板69顶部的铜套往下掉到套杆54上时,套杆54带动铜套转动,当铜套转动到下压块97正下方时停止转动,同时齿轮圈52带动第四直齿轮92转动,第四直齿轮92带动第三转动杆91转动,第三转动杆91通过第二锥齿轮组件94带动第四转动杆93和转动块98转动,从而带动第四连接块96上下往复运动,当第四连接块96往下运动时,带动下压块97往下运动将套杆54上的铜套摆正,当第四连接块96往上运动复位时,带动下压块97往上运动复位。
[0038]
还包括有润滑机构10,润滑机构10包括有第四支架100、第一支撑块101、第二支撑块102、第四转动轴103、第三推动块104、第二扭力弹簧105、第三固定块106、下油管107、直齿轮组件108、第四固定块109、下油漏斗110和导管111,支撑台2顶部前侧中间设有第四支架100,第四支架100中部设有第一支撑块101,第四支架100上部设有第二支撑块102,第一支撑块101顶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103,第四转动轴103顶部穿过第二支撑块102底部中间,第四转动轴103下部设有第三推动块104,第三推动块104顶部与第二支撑块102底部之间设有第二扭力弹簧105,第二扭力弹簧105套在第四转动轴103外侧,第二支撑块102后侧中间设有第三固定块106,第三固定块106后部转动式设有下油管107,第四转动轴103上部与下油管107上部之间设有直齿轮组件108,第四支架100后侧上部中间设有第四固定块109,第四固定块109后部与第四支架100上侧后部之间设有导管111,导管111底部与下油管107顶部转动式连接,导管111顶部设有下油漏斗110。
[0039]
将润滑油放入下油漏斗110中,由于下油管107和导管111没有对接,润滑油流入导管111中后停止流动,当打孔后的铜套收集起来之后,套杆54继续转动,当套杆54转动到下油管107正下方时停止运动,当套杆54与第三推动块104接触时,带动第三推动块104和第四转动轴103转动,第四转动轴103通过直齿轮组件108带动下油管107转动,当下油管107与导管111对接之后,润滑油从导管111中流入下油管107然后往下滴在铜套上,当套杆54与第三推动块104分离时,第二扭力弹簧105恢复原状,在第二扭力弹簧105的作用下,带动第四转动轴103、第三推动块104和下油管107转动复位,使得下油管107重新堵住导管111。
[004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