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整形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930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壳体整形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五金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整形夹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部分手机、相机及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的壳体都是由金属冲压成型或模具注塑成型的,随着这些电子产品的重量越做越轻、体积越做越小,壳体作为这些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的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冲压或注塑过程中壳体的变形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壳体的变形将会影响到后续的组装及功能性。因此往往需要对成型后的壳体再进行整形以使产品符合组装及使用功能。
[0003]目前,对成型后的壳体的整形一般是手工操作来完成的。如拿橡胶锤等工具轻轻敲打变形部位,但这就需要作业人员经验丰富,否则就会出现整形质量不稳定,有时还会由于人为力度不均对产品表面造成一定损伤,以致产品报废。并且手工整形时间长且效率低,增加了劳动力的成本,从而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000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缩短整形时间、提高整形效率、保证整形质量且结构简单的壳体整形夹具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整形时间、提高整形效率、保证整形质量且结构简单的壳体整形夹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整形夹具,适于对壳体进行整形,所述壳体整形夹具包括底板、装夹固定板、压辊及气缸,所述底板上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装夹固定板架设于两所述导轨上并沿该导轨滑动,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装夹固定板的一侧,所述装夹固定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气缸驱使所述装夹固定板在所述导轨上往复运动,所述压辊架设于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装夹固定板的正上方,所述压辊与机床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机床的输出轴驱使所述压辊上下运动,所述装夹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外形相匹配的容纳槽,所述压辊的形状与所述壳体的形状相对应,所述机床的输出轴驱使所述压辊下压至与装夹在所述容纳槽内的壳体相抵接的位置,所述压辊在所述装夹固定板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反复滚动抵压所述壳体以实现对所述壳体的全面校平。
[0007]较佳地,所述压辊通过承载板、连接套及至少两个导向杆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套安装在所述承载板的中心处,所述压辊通过所述连接套安装在所述机床的输出轴上,所述导向杆呈对称的设置,每一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每一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压辊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下方并与所述连接套相对,所述机床的输出轴驱使所述压辊在所述导向杆上滑动。
[0008]较佳地,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4个。
[0009]较佳地,所述压辊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承载板的下方。
[0010]较佳地,所述装夹固定板可拆卸地架设于所述导轨上。
[0011]较佳地,所述装夹固定板包括装夹板和固定板,所述述容纳槽开设于所述装夹板上,所述固定板架设于两所述导轨上,所述装夹板通过该装夹板上的定位孔与所述固定板上对应设置的定位销实现精准定位。
[0012]较佳地,所述容纳槽上还设有使所述壳体准确装夹的定位件。
[0013]较佳地,所述壳体整形夹具还包括安设于所述底板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所述气缸的运动方向以限制所述气缸的运动。
[0014]较佳地,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通过固定螺丝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
[0015]较佳地,所述压辊为橡胶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整形夹具通过所述机床的输出轴驱使所述压辊上下移动来调整与装夹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壳体的距离以实现与所述壳体的抵接,所述气缸驱使装夹有所述壳体的装夹固定板在所述导轨上往复运动,使得所述压辊滚动抵压所述壳体以对壳体进行全面较平,并且可以反复较平,从而实现了对所述壳体的整形。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整形夹具将传统的人工整形转变为机械自动整形,缩短了整形时间,提高了整形效率,保证了整形质量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有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整形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整形夹具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壳体整形夹具100,适于对壳体200进行整形,包括底板10、装夹固定板20、压辊30及气缸40。底板10上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导轨11,装夹固定板20架设于两平行导轨11上并沿该导轨11滑动,气缸40安装在底板10上并位于装夹固定板20的一侧,装夹固定板20通过连接板50与气缸40的输出端相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气缸40的输出端通过固定螺丝60与连接板50相连接。气缸40驱使装夹固定板20在平行导轨11上往复运动。压辊30架设于底板10上并位于装夹固定板20的正上方,压辊30与机床的输出轴(图中未示出)相连接,机床的输出轴驱使压辊30上下运动,装夹固定板20上设有与壳体200外形相匹配的容纳槽211,压辊30的形状与壳体200的形状相对应。机床的输出轴驱使压辊30下压至与装夹在容纳槽211内的壳体200相抵接的位置,压辊30在装夹固定板20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反复滚动抵压壳体200以实现对壳体200的全面校平。更具体地:
[0022]为了使压辊30更平稳地抵压壳体200,在本实施例中,压辊30可通过承载板70、连接套80及至少两个导向杆90架设于底板10上。连接套80安装在承载板70的中心处,压辊30通过连接套80安装在机床的输出轴上。导向杆90呈对称的设置,每一导向杆90的一端固定在底板10上,每一导向杆90的另一端安装在承载板70上。具体地,导向杆的数量为4个,两两对称设于支撑板70的两端。当然导向杆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6个或8个等。压辊30安装在承载板70下方并与连接套80相对,机床的输出轴驱使压辊30在4个导向杆上滑动以调节与壳体200的距离以便抵压该壳体200。进一步地,压辊30较优地为橡胶辊,可以在与壳体200抵压整形时,避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