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压铸成型机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16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压铸成型机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设备部件,特别是一种卧式压铸成型机熔炉。



图1所示,习知的卧式压铸成型机包括为卧式或立式的压铸主机1及熔炉2a。于压铸主机1内设有模具组及压力机构。熔炉2a系设置于压铸主机1的后端,并使在熔炉2a最前端的射嘴接设于固定模的入料口上,而在将熔液送入闭合的模具内储料槽内后,再藉储料槽内的压力机构施以一定的推挤压力,使熔液迅速注入模具内,以完成铸造成型作业,其中的残留空气则会挤到模具内预设的排气槽内。
如图2所示,习知的熔炉2a包括炉体21a、盖板22a、射嘴23a及固定于盖板22a上的熔液推送机构24a。于熔液推送机构24a上设有水平位较高的进料口241a及水平位较低的出料口241a,且在出料口242a上设有与射嘴23a相连接的的Z字形导管25a。
使用时,在炉体21a内置有经燃气或电加热器熔解的金属熔液26a,其液面一般保持在进料口241a与射嘴底23a的水平高度之间,即高于进料口241a及低于射嘴23a底部。当熔液推送机构24a的活塞243a向上抽时,已熔化的金属熔液26a便可自然地由进料口241a流入,以充满熔液推送机构24a的整个活塞缸244a内并沿出料口242a进入导管25a内达到与熔液的液面等高的位置;再令活塞243a向下压,便使熔液26a经出料口242a沿着导管25a继续向前推进,并经射嘴23a输送至压铸模的储料槽内,以进行压铸作业。
如上所述,习知熔炉2a内熔液推送机构24a的导管25a系为具有两个90°弯折的Z字形,因此,其在射嘴23a及导管25a上半段间为无熔液部分距离的残留空间很大,致使其在将熔液送入模具内时,上述残留空间内的残留空气会随着熔液进入模具内,且因导管25a为Z字形结构,致使在射出熔液后易有残留的熔液积存在导管25a内,从而形成阻塞或受到氧化后再与下次射出的熔液混合,造成品质不良。
上述的残留空气一般会在压铸作业时被排挤到模具中预留的排气槽内,但若上述残留气体过多时,相对而言,使熔液的输送量减少,并可能无法完全将残留空气排到排气槽内,而导致产生在铸件上形成气泡现象的不良品;另外,残留气体过多也会促使熔液过度氧化,从而使铸造出来的成品表面变黑或产生皱纹,缺乏光泽,降低铸件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残留气体的空间、降低滞留于导管内的熔液量、防止熔液过度氧化及避免成品上出现气泡的卧式压铸成型机熔炉。
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盖板、射嘴及固定于盖板上的熔液推送机构;在炉体内置有经燃气或电加热器熔解及保温的金属熔液;熔液推送机构的缸体上设有水平位较高的进料口及水平位较低的出料口,且在出料口上设有与射嘴相连接的导管;导管系自熔液推送机构缸体下方出料口向上倾斜45°角的型态连接至射嘴的尾端。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盖板、射嘴及固定于盖板上的熔液推送机构;在炉体内置有经燃气或电加热器熔解及保温的金属熔液;熔液推送机构的缸体上设有水平位较高的进料口及水平位较低的出料口,且在出料口上设有与射嘴相连接的导管;导管系自熔液推送机构缸体下方出料口向上倾斜45°角的型态连接至射嘴的尾端。使用时,置于炉体内经燃气或电加热器熔解及保温的金属熔液的液面一般保持在进料口与射嘴底的水平高度之间;向上抽拉熔液推送机构的活塞,使已熔化的金属熔液由进料口流入,并充满熔液推送机构的活塞缸内,并藉由熔液本身的重力沿出料口进入自缸体下方出料口向上倾斜45°角的型态连接至射嘴的尾端的导管,并于近导管与射嘴衔接端达到与熔液的液面等高的位置,使无熔液部分距离的残留空间仅为射嘴部分的一小段空间及减少熔液在射出后残存熔液滞留于导管内的空间;再令活塞向下压,便使熔液经出料口沿着导管继续向前推进,并经射嘴输送至压铸模的储料槽内,以进行压铸作业。不仅减少残留气体的空间、避免成品上出现气泡,而且降低滞留于导管内的熔液量、防止熔液过度氧化,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卧式压铸成型机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习知的熔炉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21、盖板22、射嘴23及固定于盖板22上的熔液推送机构24。在炉体21内置有经燃气或电加热器熔解及保温的镁、铝、锌等金属熔液26。熔液推送机构24的缸体244上设有水平位较高的进料口241及水平位较低的出料口241,且在出料口242上设有与射嘴23相连接的导管25。导管25系自熔液推送机构24缸体244下方出料口242向上倾斜45°角的型态连接至射嘴23的尾端。
使用时,置于炉体21内经燃气或电加热器熔解及保温的金属熔液26的液面一般保持在进料口241与射嘴底23的水平高度之间,即高于进料口241及低于射嘴23底部。当熔液推送机构24的活塞243向上抽时,已熔化的金属熔液26便可自然地由进料口241流入,以充满熔液推送机构24的整个活塞缸244内,并藉由熔液26本身的重力沿出料口242进入导管25内,并于近导管25与射嘴23衔接端达到与熔液26的液面等高的位置,使无熔液部分距离的残留空间仅为射嘴23部分的一小段空间。再令活塞243向下压,便使熔液26经出料口242沿着导管25继续向前推进,并经射嘴23输送至压铸模的储料槽内,以进行压铸作业。因此本实用新型即可有效达到减少气体残留空间,减少氧化机率及产生气泡的情形;以及达到减少熔液在射出后残存熔液滞留于导管25内的空间,避免因残留熔液氧化而影响成品品质的现象,并提高每次送料的最大熔液量。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压铸成型机熔炉,它包括炉体、盖板、射嘴及固定于盖板上的熔液推送机构;在炉体内置有经燃气或电加热器熔解及保温的金属熔液;熔液推送机构的缸体上设有水平位较高的进料口及水平位较低的出料口,且在出料口上设有与射嘴相连接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系自熔液推送机构缸体下方出料口向上倾斜45°角的型态连接至射嘴的尾端。
专利摘要一种卧式压铸成型机熔炉。为提供一种减少残留气体的空间、降低滞留于导管内的熔液量、避免出现气泡的压铸设备部件,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炉体、盖板、射嘴及固定于盖板上的熔液推送机构;在炉体内置有经燃气或电加热器熔解及保温的金属熔液;熔液推送机构的缸体上设有水平位较高的进料口及水平位较低的出料口,且在出料口上设有与射嘴相连接的导管;导管系自熔液推送机构缸体下方出料口向上倾斜45°角的型态连接至射嘴的尾端。
文档编号B22D17/04GK2428244SQ00239239
公开日2001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5日
发明者林利坤 申请人:林利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