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转炉用汽化冷却烟道的切向冲水式活动烟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378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炼钢转炉用汽化冷却烟道的切向冲水式活动烟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转炉用汽化冷却烟道,特别是涉及一种炼钢转炉用汽化冷却烟道的切向冲水式活动烟罩。属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是最近50多年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炼钢技术。其不需外供热量,系利用铁水中自身的碳,与工业纯氧化合,产生热量,供炼钢的需要。氧气通过氧枪,从转炉炉口上方,深入到转炉内铁水的上面适当的位置,进行吹炼。在吹炼过程中,铁的氧化物与铁水中的碳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喷出的气体称为炉气,主要成份为一氧化碳(86~90%)和二氧化碳(约10%)。炉气在炉内的温度在1400℃~1600℃。
由于在炼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转炉煤气(一氧化碳),一般均采用汽化冷却烟道和除尘设备制取蒸汽和回收煤气,其工艺流程如图1,转炉烟气借风机吸力进入汽化冷却烟道,回收部分烟气余热,从汽化冷却烟道出来的烟气从上部进入溢流文氏管除尘冷却,经弯头脱水器脱水后进入下部的调径文氏管进行精除尘,经除尘后的气体由弯头脱水器进行脱水,净煤气通过风机加压后通过三通切换阀,进入储气柜储存。在整个系统中,主要装置由转炉、汽化冷却烟道和除尘设备组成。汽化冷却烟道是转炉上方冷却高温烟气至800℃~1000℃,产生蒸汽,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同时是回收煤气的可靠通道。除尘设备的主要作用为通过喷水的方法进一步冷却煤气至70℃~80℃,同时净化煤气、储存煤气。在炉口处,烟气温度大约为1400℃~1600℃,经烟道冷却后出口温度大约为800℃~1000℃,烟气进入溢流文氏管,在1/50秒内温度迅速降至70℃~80℃,同时除去烟尘中的粗大颗粒。冷却后的烟气经弯头脱水器脱水后进入调径文氏管,调径文氏管能根据烟道炉口处测得的微压差调整喉口截面,从而控制烟气流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烟气在调径文氏管内再次降温和精除尘。当煤气质量符合回收要求时,煤气通过水封逆止阀和V型水封进入煤气柜储存。
汽化冷却烟道的作用原理是高温烟气通过汽化冷却烟道,因受热面温度较低,高温烟气将自身的热能,传给受热面冷却。受热面管中的水,因吸收了烟气热能而部分蒸发,产生蒸汽。由于水在受热面管中不断循环,冷却了受热面,而使金属不过热。采用汽化冷却烟道,不但可以达到冷却烟气的目的,同时又可以生产蒸汽回收热量,供工厂的生产和生活使用。
汽化冷却烟道由活动烟罩、炉口固定段、中间段烟道和烟道末段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活动烟罩在转炉的炉口上方,通常为管子隔板式结构。活动烟罩需要上下自由升降,以保证烟罩内外气压大致相等,既避免烟气的外逸恶化炉前操作环境,也不吸入过多空气而降低回收煤气的质量,因此在吹炼的各阶段活动烟罩能调节到需要的间隙。吹炼结束出钢、出渣、是通过出灰口由溢流槽排出活动烟罩水封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炉渣和烟尘沉积在水封槽底部。


图1为采用汽化冷却烟道和除尘设备制取蒸汽和回收煤气工艺流程图。
图2为汽化冷却烟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向冲水式活动烟罩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I放大图。
图5为图4的右侧视图。
图中炼钢转炉1、汽化冷却烟道2、溢流文氏管3、弯头脱水器4、调径文氏管5、弯头脱水器6、风机7、旁通阀8、三通阀9、烟囱10、水封逆止阀11、V型水封12、煤气柜13、活动烟罩14、炉口固定段烟道15、密封伸缩连接装置16、中间段烟道17、末段烟道18、加料口19、氧枪口20、水封槽21、切向冲水管2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5,本实用新型炼钢转炉用汽化冷却烟道的切向冲水式活动烟罩,其特点是它是在活动烟罩14的上部外缘水封槽21内设置有切向冲水管22和增加出灰口(图中未示出),切向冲水管22与水源相连通,出灰口与连接水封槽21的溢流槽相连通。
权利要求1.一种炼钢转炉用汽化冷却烟道的切向冲水式活动烟罩,包括活动烟罩(14)以及设置于活动烟罩(14)外缘上部的水封槽(21),水封槽(21)与溢流槽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活动烟罩(14)的水封槽(21)内设置有切向冲水管(22)和增加有出灰口,切向冲水管(22)与水源相连通,出灰口与溢流槽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转炉用汽化冷却烟道的切向冲水式活动烟罩,用于回收转炉炼钢产生的余热。它包括活动烟罩(14)以及设置于活动烟罩(14)外缘上部的水封槽(21),水封槽(21)与溢流槽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活动烟罩(14)的水封槽(21)内设置有切向冲水管(22)和增加有出灰口,切向冲水管(22)与水源相连通,出灰口与溢流槽相连通。在冲水管水流的冲击下,炉渣和烟尘不会沉积在水封槽底部,而是通过出灰口由溢流槽排出活动烟罩水封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炉渣和烟尘沉积在水封槽底部。
文档编号C21C5/40GK2910957SQ20062007369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2日
发明者赵建新, 钱飞舟, 邓伟 申请人:江阴海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