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闷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53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封闷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闷渣装置,特别是一种能自动行走和升降的密封闷渣装置。
背景技术
钢渣是炼钢企业在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副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钢渣量约可 占到钢产量的10%至15%,对于如此大量的钢渣,以往所采取的措施都是直接将其丢弃, 长年累月的累积,大量积攒的钢渣占用了大量的用地面积,造成浪费,并且还会严重的污染 环境。随着我国钢铁需求以及实际产量的大幅增长,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钢渣处理已经成 为关系到炼钢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亟需解决。目前常见的钢渣处理方法有水淬法、风淬法、滚筒法、盘泼法以及闷渣法,其中经 闷渣法处理后的钢渣组份性能优良,杂质(如游离氧化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消解,而钢渣 中的活性成份(如硅酸钙等)能够得到有效保留,能够用于加工生产钢渣水泥,是钢渣大规 模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近年来闷渣法在国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池闷、坑闷 是较具代表性的闷渣处理方法,其是将钢渣冷却到一定温度(如600度)之后,置入闷渣池 或闷渣坑中,适当的喷洒水使热钢渣在池坑中进行化学变化并同时冷却,原有的池闷法或 坑闷法是敞开式的,闷渣时间需24小时以上,工艺时间较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使用 闷渣盖将闷渣空间密闭,如中围专利200810038161. 4和200420058581. 6所公开的钢渣热 闷处理用设备以及相应的钢渣热闷处理工艺,这些技术方案都是为了更加充分利用各种产 能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利用钢渣的余热并在水蒸气的作用下达到钢渣处理的目的,但上 述的技术方案除自身存在的缺陷之外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也就是在闷渣装置自 身的行走以及闷渣盖的升降等方面的改进,而上述这些方面的改进又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 要因素。在现有的技术中,闷渣盖是通过工厂专用的渣跨吊车吊起并移动至闷渣池或闷渣 坑上方,之后放松链条使闷渣盖下降而盖设于闷渣池或闷渣坑上,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首 先,吊车的体积及重量都比较大,需占用大面积的工地面积和厂房空间,由于重量较大,笨 重不灵活,工作中的各种调整都十分不便,而这种大规格的吊车其成本往往又是非常高的, 所以还存在成本利用率低的问题;其次,由上述吊车笨重不灵活的原因,再加上闷渣盖是吊 置于吊车上,所以造成闷渣盖的频繁摇晃,其移动和升降的位置都不易控制,不利于精准的 盖设于闷渣池或闷渣坑上,从而影响闷渣效果,并且闷渣盖的升降力度不容易掌控,盖置过 程中冲击力过大将造成蒸汽及粉尘污染并易造成设备老化,形成安全隐患;再有,基于上述 的原因使设备的操作不便,具有较高难度,不利于自动化的实现,这种设备只能由工作人员 在现场人工操作,众所周知钢渣处理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这对工作人员将是很大的负担。由上述可知,现有的钢渣处理设备,仍然存有较多的缺陷,致使生产效率低下,生 产成本较高,亟需改善。鉴于此种情况,本设计人借其多年相关领域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 相关专业知识,不断的研发改进,并经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闷渣装置,能够自动行走和升降,并且简化 设备结构,实现操作自动化,避免工作环境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闷渣装置,包括行走装置;设于 所述行走装置并能随其移动的升降密封装置,所述升降密封装置包括闷渣盖及驱动所述闷 渣盖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行走装置并连接所述闷渣盖;自动 喷洒装置,设于所述闷渣盖上;调节闷渣池或闷渣坑内气压的安全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闷 渣盖上。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包括能横跨闷渣池 或闷渣坑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向下竖直延伸设置有相同的支腿部,所述支撑框架 呈“ π ”形,每一所述支腿部的下端分别设有一水平的车轮组安装架,所述两车轮组安装架 相耳平行设置且垂直于所述横梁;行走车轮组,分别设于两所述车轮组安装架下方。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行走车轮组设置于所述闷渣池或闷渣坑周围铺 设的轨道上,所述行走车轮组外侧设有轨道清扫装置。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轨道清扫装置为挡片,所述挡片一端固接于所述 车轮组安装架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而挡在所述行走车轮组的外侧。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每一行走车轮组包括两个车轮,且其中一所述行 走车轮组的两车轮间距与所述另一行走车轮组的两车轮间距相等,所述车轮为同步驱动车 轮。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液推拉杆,其设置于所述横梁 上,所述电液推拉杆延伸出的推拉杆连接于所述闷渣盖的顶部。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升降密封装置还包括定位导引所述闷渣盖升降 的定位导引装置,所述定位导引装置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闷渣盖。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导引装置包括定位轴和定位套筒,所述定位 轴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横梁而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并套设于所述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 一端固设于所述闷渣盖顶部而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定位轴相套设。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导引装置设有四个,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有 一个,该升降驱动装置连设所述横梁以及所述闷渣盖顶部的正中位置,所述四个定位导引 装置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中轴均勻的分设于其周围。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闷渣盖的下表面向下凸设有能伸入闷渣池或闷 渣坑的边缘设置的密封水槽的凸条。上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中,所述安全保护装置为气压调节阀。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具有以下的优点及特点1、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结构简洁,并且运行稳定,通过设置专门的行走装 置以及支撑框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设备占用空间大且笨重不灵活的缺陷,同时降低了生 产成本。2、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实现了行走和升降的自动化,一方面可准确的控制设备移动和升降的位置,附以闷渣盖和密封水槽的水封结构,保证闷渣盖的正确盖设位置 及密封效果,从而获得理想的闷渣处理效果;另一方面可掌控闷渣盖盖置过程中的力度,避 免盖置过程中冲击力过大而造成蒸汽及粉尘污染以及引起设备老化,形成安全隐患。3、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通过采用自动化控制来实现行走装置的移动、闷渣 盖的升降,改善了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并且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4、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巾的行走装置通过行走车轮组和消扫装置的配合, 使整个行走装置运行平稳并且走位精确;升降密封装置通过升降驱动装置(电液推拉杆)、 定位轴以及定位套筒的综合作用使闷渣盖的升降高度、速度、力度等均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可有效的提高作业质量。5、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吊车作业,并且密封闷渣装置 的作业率可有效得到控制,降低了吨渣处理的成本。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闷渣盖及电液推拉杆的主视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闷渣盖及电液推拉杆的右视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闷渣盖及电液推拉杆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闷渣盖和密封水槽的水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密封闷渣装置200 轨道1行走装置11支撑框架111 横梁112支腿部113车轮组安装架12行走车轮组13轨道清扫装置2升降密封装置21升降驱动装置22定位导引装置221定位轴222定位套筒23闷渣盖231 凸条3自动喷洒装置[0049]4安全保护装置5密封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100主 要包括行走装置1、升降密封装置2、自动喷洒装置3以及安全保护装置4,其中行走装置1 以及升降密封装置2是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的重要结构,行走装置1用于支撑并带动 整个密封闷渣装置100水平移动,其主要包括有支撑框架11及行走车轮组12 ;升降密封装 置2设于行走装置1上以便能够随行走装置1水平移动,其主要包括有升降驱动装置21、定 位导引装置22、闷渣盖23,其中升降驱动装置21以及定位导引装置22均与行走装置1的 支撑框架11相连设;自动喷洒装置3设于闷渣盖23上,用于当闷渣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并 且闷渣盖23准确的盖设于闷渣池或闷渣坑上方时向其内部喷洒水;安全保护装置4设置于 闷渣盖23上,当闷渣盖23盖设于闷渣池或闷渣坑进行闷渣处理的过程中,安全保护装置4 可用于调节闷渣池或闷渣坑内部的气压值,从而保持压力值于安全的范围内。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行走装置1主要包括有支撑框架11及行走车轮组12,本 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1为“H”形框架,其包括有一水平设置的横梁111,该横梁111能够横 跨于闷渣池或闷渣坑上方,横梁111的两端分别向下竖直延伸设置有相同的支腿部112,从 而使整个支撑框架11呈对称的“Π”形。每一支腿部112的下端分别设有一水平的车轮组 安装架113,两车轮组安装架113相互平行设置且垂直于横梁111,每一车轮组安装架113 下方均设有一行走车轮组12,两行走车轮组12平行并列设置,其能在闷渣池或闷渣坑周围 铺设的轨道200上滚动,从而带动整个支撑框架11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每一行走车轮组 12包括两个车轮,其中一行走车轮组的两车轮间距与另一行走车轮组的两车轮间距相等, 当然,其足以稳定支撑整个的密封闷渣装置100,车轮采用同步驱动方式,如常见的双点驱 动等,以使行走装置1能够平稳的水平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能够稳定支撑整个的密封 闷渣装置100的前提下,行走车轮组12也可直接设置于支腿部112下方,从而进一步简化 结构,而为了保证稳定支撑的效果,支腿部112可相应的设计为下宽上窄的形状,或者,在 支腿部112上再伸出支脚来安装行走车轮组,并可在支脚间连设加强筋,其具体的结构已 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便不再赘述。在行走车轮组12的外侧还分别设置有轨道清扫装置13,以清除轨道上的杂质和 障碍,进一步保证行走装置的稳定移动,本实施例中轨道清扫装置13为一挡片,其一端固 接于车轮组安装架113的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而挡在行走车轮组12的外侧,从而在 移动时,可以挡除移动前方轨道上的杂质和障碍。升降密封装置2设于行走装置1上且能够随行走装置水平移动,其主要包括有升 降驱动装置21、定位导引装置22和闷渣盖23,其中升降驱动装置21主要用于为闷渣盖23 提供升降驱动力,其设置于横梁111上并连接于闷渣盖23,升降驱动装置21可选用电液推 拉杆,液压筒及驱动装置固设于横梁111上,而延伸出的推拉杆则连接于闷渣盖23的顶部,从而通过电液推拉杆的推伸和收缩来驱动闷渣盖23的升降运动。定位导引装置22主要用 于定位导引闷渣盖23的升降运动,其连接横梁111和闷渣盖23,一般来说,闷渣盖23的升 降运动均为竖直的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定位导引装置22使闷渣盖23能较精确的延竖直运 动方向上升或者下降,本实施例中,定位导引装置22包括定位轴221和定位套筒222,定位 轴221的一端固设于横梁111而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并套设于定位套筒222,定位套筒的 一端固设于闷渣盖23顶部而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并与定位轴221相套设,通过定位轴221 和定位套筒222的定位关系来导引闷渣盖23的升降运动。当然定位轴221和定位套筒222 的设置位置也可互换,即定位轴221固设于闷渣盖23顶部,而定位套筒222则固设于横梁 111,同样能都实现导引闷渣盖23的升降运动。定位导引装置22可设有多个,且优选的,多 个定位导引装置22均勻的分布并连设于横梁111和闷渣盖23之间。本实施例中,定位导 引装置22设有四个,而升降驱动装置21设有一个,该升降驱动装置21连设横梁111以及 闷渣盖23顶部的正中位置,而四个定位导引装置22则以升降驱动装置21为中轴均勻的分 设于其周围,从而更有利于闷渣盖23的稳定升降。闷渣盖23用于密封盖合闷渣池或闷渣坑,请结合参考图3A、图3B以及图3C,其分 别为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闷渣盖及电液推拉杆的主视示意图、右视示意图和俯视示 意图,如图所示,闷渣盖23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以适和盖设大尺寸开口的闷渣池或闷渣 坑,闷渣盖23的形状也可根据闷渣池或闷渣坑的开口形状而作相应的设计。为了实现闷渣 盖23与闷渣池或闷渣坑的密封盖合,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水封结构,请结合参考图4,为本实 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闷渣盖和密封水槽的水封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闷渣池或闷渣坑的 边缘设有密封水槽5,密封水槽5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闷渣盖23边缘的下表面对应密封水 槽5而向下凸设有一圈凸条231,当闷渣盖23盖设于闷渣池或闷渣坑上时,凸条231能够伸 入密封水槽5并浸入水中,从而闷渣池或闷渣坑的内部空间与外界就通过密封水槽5中的 水进行了隔绝,保证了密封性以及闷渣处理效果。闷渣盖23设有自动喷洒装置3,当闷渣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并且闷渣盖23准确的 盖设于闷渣池或闷渣坑上方时,自动喷洒装置3向闷渣池或闷渣坑内部喷洒水,其包括有 常见的快速接头、喷洒管线和喷头,当喷洒量达到设定值后可通过自动控制而使其关闭。闷渣盖23上还设置有安全保护装置4,用于调节闷渣池或闷渣坑内部的气压,安 全保护装置4可采用常见的气压调节阀,当闷渣池或闷渣坑内部的气压超过预定值时,气 压调节阀自动打开进行减压,当闷渣池或闷渣坑内部的气压降低到预定值以下时,调节阀 自动关闭。下面结合参考上述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可通 过远程驱动或自动控制等方式使行走车轮组12在轨道200上滚动,从而使整个的行走装置 1沿着轨道200移动至闷渣池或闷渣坑上方,闷渣盖23对位于闷渣池或闷渣坑,此时升降 驱动装置21驱动闷渣盖23下降,在定位导引装置22的配合下,使闷渣盖23准确的盖合于 闷渣池或闷渣坑,并借助水封结构实现密封盖合,之后进行密封闷渣处理,自动喷洒装置3 接通水源,通过闷渣盖体内的喷洒管线及喷头等实现连续均勻的向闷渣池或闷渣坑内喷洒 水,当达到设定值后自动关闭。同时,安全保护装置4也对闷渣池或闷渣坑内的气压进行调 整,保证处理过程高效顺利的进行。当密封闷渣处理过程完毕之后,由升降驱动装置21在 定位导引装置22的配合下将闷渣盖23升起,然后,驱动行走装置1移动使整个密封闷渣装
7置100离开闷渣池或闷渣坑。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实现了自动行走和升降,并且设备结构 简单,操作自动化,可避免工作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闷渣装置例如可适用于钢渣二 次处理作业中实现自动密封闷渣作业。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8
权利要求一种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闷渣装置包括行走装置;设于所述行走装置并能随其移动的升降密封装置,所述升降密封装置包括闷渣盖及驱动所述闷渣盖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行走装置并连接所述闷渣盖;自动喷洒装置,设于所述闷渣盖上;调节闷渣池或闷渣坑内气压的安全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闷渣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包括能横跨闷渣池或闷渣坑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向下竖直延伸 设置有相同的支腿部,所述支撑框架呈“ π ”形,每一所述支腿部的下端分别设有一水平的 车轮组安装架,所述两车轮组安装架相互平行设置且垂直于所述横梁;行走车轮组,分别设于两所述车轮组安装架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车轮组设置于所述闷 渣池或闷渣坑周围铺设的轨道上,所述行走车轮组外侧设有轨道清扫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消扫装置为挡片,所述 挡片一端固接于所述车轮组安装架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而挡在所述行走车轮组的外 侧。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行走车轮组包括 两个车轮,且其中一所述行走车轮组的两车轮间距与所述另一行走车轮组的两车轮间距相 等,所述车轮为同步驱动车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电液推拉 杆,其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电液推拉杆延伸出的推拉杆连接于所述闷渣盖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密封装置还包括定位 导引所述闷渣盖升降的定位导引装置,所述定位导引装置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闷渣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引装置包括定位轴 和定位套筒,所述定位轴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横梁而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并套设于所述定位 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固设于所述闷渣盖顶部而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定位轴 相套设。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引装置设有四 个,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有一个,该升降驱动装置连设所述横梁以及所述闷渣盖顶部的正 中位置,所述四个定位导引装置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中轴均勻的分设于其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闷渣盖的下表面向下凸设 有能伸入闷渣池或闷渣坑的边缘设置的密封水槽的凸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闷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装置为气压调节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闷渣装置,一种密封闷渣装置,包括行走装置;设于行走装置并能随其移动的升降密封装置,升降密封装置包括闷渣盖及驱动所述闷渣盖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设于行走装置并连接闷渣盖;自动喷洒装置,设于闷渣盖上;调节闷渣池或闷渣坑内气压的安全保护装置,设置于闷渣盖上,本实用新型密封闷渣装置能够自动行走和升降,并且简化设备结构,实现操作自动化,避免工作环境污染,确保安全生产。
文档编号C21B3/06GK201704345SQ20102022442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7日
发明者姜涛, 赵连琦 申请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