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51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产品铸坯的加热保温炉,特别是一种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
背景技术
铸坯主要包括矩形坯(包括板坯)、圆坯,其中板坯是生产钢板的主要原料,其他类型的矩形坯和圆坯主要用来生产线棒、管制品、大型锻件。现有的铸坯通常采用结晶器生产,可以连铸,也可以铸成设定的长度。金属产品的铸坯在结晶阶段需要进行加热保温,近年来,冶金工作者已开发了多种加热技术,其中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具有投资小、加热均勻以及工作环境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因此,其使用范围较广,基本工作原理是当感应加热器的线圈接通单相工频交流电源后,闭合的铁芯内部会产生交变的磁通,交变的磁通使流经加热器附近通道内的金属液体介质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在通道内的金属液体介质产生焦耳热,从而加热金属液体介质。现有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如


图1所示,由熔化炉1、熔化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 2、保温炉通道3、保温炉4、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5、结晶系统6组成。工作时,原材料介质由熔化炉1顶部加入,经过电磁感应加热系统2的工作,将原材料介质在熔化炉1内熔化;处于液体熔融状态的原材料介质,沿着保温炉通道3向保温炉4流动,通过保温炉4内电磁感应加热系统5的加热保温,使得处于液体熔融状态的原材料介质,在结晶系统6处形成固态铸坯。其保温炉通道3的结构为直通式,原材料介质在通过保温炉通道3后液体介质直接流向结晶系统6形成固态铸坯,使得原材料介质从熔化到形成固态铸坯的时间短, 从而造成液体介质的排气时间短,液体介质中溶解的气体不能完全释放,同时保温炉4内腔体积偏小,液体介质温度不均勻,在铸造时,由于溶解度的下降,铜液中的含气析出,造成固态铸坯内部的气孔、缩松等大量形成,严重影响了产品后道的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依次具有熔化炉、保温炉和结晶系统,熔化炉通过保温炉通道与保温炉连通,熔化炉内具有熔化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保温炉内具有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保温炉通道具有一个作为介质入口的直通通道和至少两个作为介质出口的分流通道,所述的直通通道与分流通道互相连通,分流通道之间互成角度,保温炉通道的入口与熔化炉的介质出口连通,保温炉通道的出口与保温炉的介质入口连通。为了形成液体介质的紊流状态,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炉通道具有一个作为介质入口的直通通道和两个作为介质出口的分流通道,所述的直通通道与分流通道互相连通, 两个分流通道对称设置并且互成角度,直通通道的通量大于单个分流通道的通量。[0007]为了保证保温炉的内腔体积增大后的加热效果,所述的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位于保温炉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其保温炉通道结构为分流式,原材料介质在熔化炉内形成液体介质后,通过保温炉通道内两个带有夹角的分流通道,液体介质往保温炉内两侧流动,出保温炉时回拢到位于保温炉中间出口的结晶系统处,使得液体介质形成了紊流状态,改善了液体介质温度的均勻性,同时通过紊流回路使得液体介质排气时间变长,液体介质运转过程中的氢、氧等元素得以形核析出,使得固态铸坯内部的气孔、缩松等缺陷大幅度减少,产品后道的加工质量得到改善,成品率得到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熔化炉,2、熔化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3、保温炉通道,4、保温炉,5、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6、结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依次具有熔化炉1、保温炉4和结晶系统6,熔化炉1通过保温炉通道3与保温炉4连通,熔化炉 1内具有熔化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2,保温炉4内具有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5,保温炉通道3具有一个作为介质入口的直通通道和两个作为介质出口的分流通道,直通通道与分流通道互相连通,两个分流通道对称设置并且互成角度,直通通道的通量大于单个分流通道的通量,保温炉通道3的入口与熔化炉1的介质出口连通,保温炉通道3的出口与保温炉4 的介质入口连通,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5位于保温炉4的中部。原材料介质在熔化炉1内形成液体介质后,通过保温炉通道3内两个带有夹角的分流通道,液体介质往保温炉4内两侧流动,出保温炉4时回拢到位于保温炉4中间出口的结晶系统6处,使得液体介质形成了紊流状态;同时,保温炉4靠近熔化炉1,保温炉4的内腔体积得到增大。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改善了液体介质温度的均勻性,同时通过紊流回路使得液体介质排气时间变长,液体介质运转过程中的氢、氧等元素得以形核析出,使得固态铸坯内部的气孔、缩松等缺陷大幅度减少,产品后道的加工质量得到改善,成品率得到提尚ο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恭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依次具有熔化炉(1)、 保温炉(4)和结晶系统(6),所述的熔化炉(1)通过保温炉通道(3)与保温炉(4)连通,所述的熔化炉⑴内具有熔化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O),所述的保温炉⑷内具有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炉通道(3)具有一个作为介质入口的直通通道和至少两个作为介质出口的分流通道,所述的直通通道与分流通道互相连通,分流通道之间互成角度,保温炉通道⑶的入口与熔化炉⑴的介质出口连通,保温炉通道⑶的出口与保温炉的介质入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炉通道(3)具有一个作为介质入口的直通通道和两个作为介质出口的分流通道,所述的直通通道与分流通道互相连通,两个分流通道对称设置并且互成角度,直通通道的通量大于单个分流通道的通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5)位于保温炉的中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减少管棒材铸坯气孔和缩松的工频感应加热保温炉,依次具有熔化炉、保温炉和结晶系统,熔化炉通过保温炉通道与保温炉连通,熔化炉内具有熔化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保温炉内具有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保温炉通道具有一个直通通道和至少两个分流通道,保温炉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位于保温炉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炉通道结构为分流式,原材料介质在熔化炉内形成液体介质后,通过带有夹角的分流通道,液体介质在保温炉内形成了紊流状态,改善了温度的均匀性,同时排气时间变长,运转过程中的氢、氧等元素得以形核析出,使得固态铸坯内部的气孔、缩松等缺陷大幅度减少,产品后道的加工质量得到改善,成品率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B22D11/11GK202169358SQ20112031137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姜方华, 邵俊 申请人:江苏兴荣美乐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