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压真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58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低压真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V法铸造生产的高低压真空装置。
背景技术
V法铸造是真空密封造型的一种,又叫“负压造型法”或“减压造型法”,因取英文 Vacuum (真空)一词的字头“V”而得名。它区别于传统砂铸最大的优点是不使用粘合剂, V法铸造是利用塑料薄膜密封砂箱,靠真空抽气系统抽出型内空气,铸型内外有压力差,使干砂密实,形成所需型腔,经下芯、合箱、浇注抽真空使铸件凝固,解除负压,型砂随之溃散而获得铸件。在V法铸造生产中,从造型、浇注直至开箱撤压,一直都要维持着一 0. 05 -0. 07mpa的高真空度。其实在生产过程中这是一种很大的动力浪费,因为除了浇注过程需要维持一定的高真空度(一 0. 07mpa)外,造型以及浇注后冷凝过程中只需维持在一 0. 03 一 0. 04mpa便可。可见真正需要高真空度的时间很短(约15分钟),而只需低真空度是时间很长(约45分钟)。目前V法铸造生产中的真空装置都只提供高真空度,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 如果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真空度,必定能节省可观的动力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低能耗的高低压真空装置。技术方案一种高低压真空装置,包括低压真空储压罐、高压真空储压罐、低压管、 高压管、汇流三通、抽气软管,所述低压真空储压罐、高压真空储压罐分别通过低压管、高压管与汇流三通连接,所述低压管上设置有低压切换阀,所述高压管上设置有高压切换阀,所述汇流三通的进气端连接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进气端并列连接两根抽气软管,所述两根抽气软管上均设置有切换阀,两根抽气软管进气端分别连接上砂箱和下砂箱。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的单一供压真空装置改进为高低压真空装置,根据对砂箱在不同工艺时段的负压要求,只需调节转换开关便可提供不同的真空负压,从而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低压真空装置的结构图。图中有低压真空储压罐1,高压真空储压罐2,低压切换阀3,高压切换阀4,汇流三通5,切换阀6,抽气软管7,上砂箱8,下砂箱9,低压管10、高压管11,汇流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高低压真空装置,包括低压真空储压罐1、高压真空储压罐2、低压管10、高压管11、汇流三通5、抽气软管7,所述低压真空储压罐1、高压真空储压罐2分别通过低压管10、高压管11与汇流三通5连接,所述低压管10上设置有低压切换阀3,所述高压管11上设置有高压切换阀4,所述汇流三通5的进气端连接有汇流管12,所述汇流管12进气端并列连接两根抽气软管7,所述两根抽气软管7上均设置有切换阀6,两根抽气软管 7进气端分别连接上砂箱8和下砂箱9。本实用新型的低压真空储压罐1和高压真空储压罐2分别与高压和低压供压系统连接,抽气软管7与待抽气的砂箱连结后便可投入运行。本实用新型配置了高、低压真空供压以及切换管路系统,可顺应生产中不同时段或工位对真空度变换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抽气软管7连接到砂箱上,根据生产工艺中的不同时段和工位选择低压真空或高压真空,切换连通相应的管路和阀门。真空储压罐提供的负压作用下,砂箱中的空气依次经由抽气软管7、汇流管12、汇流三通5进入低压管10或高压管11, 然后从低压管10或高压管11进入与之连通的真空储压罐,最后从真空储压罐连接的供压系统中排出。
权利要求1. 一种高低压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真空装置包括低压真空储压罐(1)、高压真空储压罐(2)、低压管(10)、高压管(11)、汇流三通(5)、抽气软管(7),所述低压真空储压罐 (1)、高压真空储压罐(2 )分别通过低压管(10 )、高压管(11)与汇流三通(5 )连接,所述低压管(10)上设置有低压切换阀(3),所述高压管(11)上设置有高压切换阀(4),所述汇流三通 (5)的进气端连接有汇流管(12),所述汇流管(12)进气端并列连接两根抽气软管(7),所述两根抽气软管(7)上均设置有切换阀(6),两根抽气软管(7)进气端分别连接上砂箱(8)和下砂箱(9)。
专利摘要一种高低压真空装置,包括低压真空储压罐、高压真空储压罐、低压管、高压管、汇流三通、抽气软管,所述低压真空储压罐、高压真空储压罐分别通过低压管、高压管与汇流三通连接,所述低压管上分别设置有低压切换阀,所述高压管上设置有高压切换阀,所述汇流三通的进气端连接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进气端并列连接两根抽气软管,所述两根抽气软管上均设置有切换阀,两根抽气软管进气端分别连接上砂箱和下砂箱。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的单一供压真空装置改进为高低压真空装置,根据对砂箱在不同工艺时段的负压要求,只需调节转换开关便可提供不同的真空负压,从而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文档编号B22C9/03GK202212530SQ2011203138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夏汝明 申请人:夏汝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