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修磨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52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修磨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支承辊轴承修磨工艺,尤其是支承辊轴承内圈的修磨方法, 属冶金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冶金行业轧机轴承内圈在使用过程中会与轴承的滚动体发生滚动摩擦,如果不按时对轴承内圈进行修磨,轴承内圈磨损会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表面点蚀、硬度不均、圆度同轴度差等方面。如将达不到工艺要求的轴承内圈继续使用,将会直接导致整套轴承的提前报废,而轴承的单价均超过20万/套,增加了生产成本。
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保养都是安装在轧辊上进行的,由于平时进行轧辊磨削都是由托瓦进行拖举磨削,则两端的中心孔也存在了不同程度的磨损, 所以轧辊中心孔的同心度也有了非常大的误差。修磨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一般都是采用顶尖顶紧两端中心孔进行修磨,此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支承辊非常重,一般都超过6 吨,靠两端顶尖顶举轧辊进行修磨,稳定性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顶尖顶举修磨出来的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刚性非常的差。(3)由于两端的中心孔同心度误差较大造成修磨出来的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的表面精度无法达到上线使用要求。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修磨工艺,采用中心架托举的方式,手动进刀,完成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的磨削,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修磨工艺,首先利用中心架进行托举,头架端中心架托举主轴承位,尾架端托举止推轴承位,托举范围370-570mm;调整尾架端托瓦水平度< 0. 02mm,圆度< 0. 02mm,然后按照磨削起始点设置磨床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对刀参数,并执行自动对刀命令进行对刀,手动进刀进行修磨,磨削量为0. 07-0. 1mm。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消除了顶尖顶举磨削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的刚性和表面精度,满足了工艺使用的要求,实现了多次磨削延长轴承内圈使用寿命的目的。


图1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托磨后表面硬度曲线图; 图2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托磨后表面粗糙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利用数控轧辊磨床对冷轧四连轧轧机、平整机、单机架支承辊轴承内圈进行修磨, 首先将轧辊吊运到中心架处,头尾架两端顶尖顶住中心孔,头架端用中心架托举轧辊轴承位尾架端托举止推轴承位。中心架托瓦顶紧托举位置后松开尾端顶尖,并将百分表固定于砂轮架上;调整尾架托瓦以调整水平度< 0. 02mm,圆度< 0. 02mm。将托瓦厚度减少20mm,使托举范围控制在370-570mm;然后按照磨削起始点设置磨床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对刀参数, 并执行自动对刀命令进行对刀,确保对刀精度;手动进刀进行修磨,根据轴承内圈状况去顶修磨量一般磨削量在0.07-0. Imm;磨削完毕涂油保护。冷轧四连轧轧机、平整机、单机架支承辊轴承内圈托磨后表面质量检验结果如下冷轧四连轧轧机、平整机、单机架支承辊轴承内圈托磨后表面质量
权利要求
1. 一种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修磨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中心架进行托举,头架端中心架托举主轴承位,尾架端托举止推轴承位,托举范围370-570mm ;调整尾架端托瓦水平度< 0. 02mm,圆度< 0. 02mm,然后按照磨削起始点设置磨床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对刀参数, 并执行自动对刀命令进行对刀,手动进刀进行修磨,磨削量为0. 07-0. 1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修磨工艺,技术方案是首先利用中心架进行托举,头架端中心架托举主轴承位,尾架端托举止推轴承位,托举范围370-570mm;调整尾架端托瓦水平度≤0.02mm,圆度≤0.02mm,然后按照磨削起始点设置磨床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对刀参数,并执行自动对刀命令进行对刀,手动进刀进行修磨,磨削量为0.07-0.1m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消除了顶尖顶举磨削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轧机支承辊轴承内圈的刚性和表面精度,满足了工艺使用的要求。
文档编号B24B5/36GK102554721SQ2012100323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4日
发明者于洪岩, 张志恒, 缪国山 申请人: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