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326346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已经窜出移位的转炉三支点轴进行复位的装置及其复位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三支点轴轴端一直采用挡板加四个M24螺栓的固定方式,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固定螺栓折断造成挡板松动,进而使缺少约束的三支点轴移位窜出,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炉体受力不均,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炉体脱落,酿成重大设备事故。以往三支点轴移位的处理方法是必须顶升炉壳才能将三支点轴复位,不仅维修工期长达20天左右,严重影响转炉的产能,而且一次复位的费用就高达100万元以上,极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及复位方法,旨在克服已有技术必须顶升炉壳才能将三支点轴复位的缺陷,通过实施本发明将移位的三支点轴逐步复位,从而减少维修费用,提高设备产能。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挡盘、千斤顶、支座、碟簧组及芯轴组成;带有半球形顶头的芯轴上装有碟簧组,穿过支座轴孔的芯轴另一端通过螺纹和螺母连接挡盘,在支座与挡盘之间设有千斤顶。一种转炉三支点轴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转炉三支点轴出现移位时,先将支座焊接在转炉炉壳托圈上,再将组装好的碟簧组套入芯轴顶头一侧,并将顶头顶在三支点轴上;然后将芯轴另一端穿过支座轴孔后连接上螺母、挡盘和千斤顶,对碟簧组进行预压缩,压缩到位后锁定螺母;完成安装后释放碟簧组,使芯轴前端顶头顶住移位的三支点轴轴端;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三支点轴位置变化情况,一旦三支点轴出现回缩,便及时在顶头与三支点轴之间加垫片调整,使三支点轴始终处于受压状态,直至回缩到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可将移位的三支点轴逐步复位,解决了已有技术必须顶升炉壳方能使三支点轴复位的难题,从而可缩短维修工期20天左右,节省巨大的维修费用,并极大提高转炉的作业率和设备产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图1是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螺母1、挡盘2、千斤顶3、支座4、碟簧组5、芯轴6、顶头7、垫片8、三支点轴9、托圈10。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可见,本发明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主要是由挡盘2、千斤顶3、支座4、碟簧组5及芯轴6所组成。芯轴6为一直杆,一端带有外螺纹,另一端带有半球形顶头7,用以固定碟簧组5和顶住三支点轴9。芯轴6带有顶头7的一侧装有碟簧组5,带有外螺纹的一端穿过支座4的轴孔后连接挡盘2,挡盘2的外侧设有螺母I。在支座4与挡盘2之间固定有4台千斤顶3,支座4的下端焊接在转炉托圈10上。当转炉三支点轴9出现移位时,先将支座4焊接在转炉炉壳托圈10上,再将组装好的碟簧组5套入芯轴6的顶头7 —侧,并将顶头7顶在三支点轴9上。然后将芯轴6的另一端穿过支座4轴孔后连接上螺母1、挡盘2和千斤顶3,对碟簧组5进行预压缩,压缩到位后锁定螺母I。完成安装后释放碟簧组5,使芯轴6的前端顶头7顶住移位的三支点轴9的轴端。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三支点轴9的位置变化情况,一旦三支点轴9出现回缩,便及 时在顶头7与三支点轴9之间加垫片8进行调整,使三支点轴9始终处于受压状态,直至回缩到位。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挡盘、千斤顶、支座、碟簧组及芯轴组成;带有半球形顶头的芯轴上装有碟簧组,穿过支座轴孔的芯轴另一端通过螺纹和螺母连接挡盘,在支座与挡盘之间设有千斤顶。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转炉三支点轴出现移位时,先将支座焊接在转炉炉壳托圈上,再将组装好的碟簧组套入芯轴顶头一侦U,并将顶头顶在三支点轴上;然后将芯轴另一端穿过支座轴孔后连接上螺母、挡盘和千斤顶,对碟簧组进行预压缩,压缩到位后锁定螺母;完成安装后释放碟簧组,使芯轴前端顶头顶住移位的三支点轴轴端;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三支点轴位置变化情况,一旦三支点轴出现回缩,便及时在顶头与三支点轴之间加垫片调整,使三支点轴始终处于受压状态,直至回缩到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炉三支点轴复位装置及方法,由挡盘、千斤顶、支座、碟簧组及芯轴组成;带有半球形顶头的芯轴上装有碟簧组,穿过支座轴孔的芯轴另一端通过螺纹和螺母连接挡盘,在支座与挡盘之间设有千斤顶。将支座焊接在转炉炉壳托圈上,对碟簧组进行预压缩并组装到位后,释放碟簧组,使芯轴前端顶头顶住移位的三支点轴轴端,一旦三支点轴出现回缩便及时在顶头与三支点轴之间加垫片调整,直至三支点轴回缩到位。本发明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可将移位的三支点轴逐步复位,解决了必须顶升炉壳方能使三支点轴复位的难题,从而可缩短维修工期20天左右,节省巨大的维修费用,并极大提高转炉和设备产能。
文档编号C21C5/46GK103014228SQ2012105058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孟桂云, 王涛, 孟凡毅, 贾立国, 孙亮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