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89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涉及长轴类零件除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厂中零件(如轴)在长期使用中易锈蚀,影响其使用性能,传统的人工除锈方法存在除锈效率低、除锈不均匀、工人劳动量大等问题。需要开发便于携带和使用的除锈装置,以节约工人劳动量、提高除锈效率、提高除锈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实现长轴类零件除锈的机械化作业,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除锈效率和除锈质量。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用性强等优点。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包括外壳、电机、主动斜齿轮、轴承支撑组、从动斜齿轮、磨头,主动斜齿轮通过联轴器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从动斜齿轮与主动斜齿轮配合安装,所述主动斜齿轮、从动斜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内部支撑筒上,磨头滑动地安装在从动斜齿轮上,以调节适应不同直径的待加工轴。外壳与从动斜齿轮之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内部支撑筒与从动斜齿轮之间通过轴承安装,内部支撑筒外壁与从动斜齿轮内孔壁不接触,轴承定位时,通过内部支撑筒上的轴肩和紧固螺母定位,防尘封堵配合安装在紧固螺母上。

两个从动斜齿轮分别与主动斜齿轮配合安装,且主动斜齿轮、两个从动斜齿轮均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内部支撑筒上。

所述内部支撑筒设置有垂直于待加工轴轴向的径向轮组支撑。

所述径向轮组支撑包括调节螺栓、和设置在调节螺栓端部的滑轮组,径向轮组支撑的夹紧与松弛动作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实现,径向轮组支撑其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轴承支撑组由三对轴承组成。

本发明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实现长轴类零件除锈的机械化作业,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除锈效率和除锈质量。且装置小巧,生产成本低,便于携带和现场使用,适应于多种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径向轮组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内部支撑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包括外壳1、电机2、主动斜齿轮4、轴承支撑组5、从动斜齿轮6、磨头8。主动斜齿轮4通过联轴器3安装在电机2的输出端,从动斜齿轮6与主动斜齿轮4配合安装,所述主动斜齿轮4、从动斜齿轮6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在内部支撑筒7上,磨头8滑动地安装在从动斜齿轮6上,以调节适应不同直径的待加工轴10。

外壳1与从动斜齿轮6之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内部支撑筒7与从动斜齿轮6之间通过轴承安装,内部支撑筒7外壁与从动斜齿轮6内孔壁不接触,轴承定位时,通过内部支撑筒7上的轴肩和紧固螺母9定位,防尘封堵12配合安装在紧固螺母9上。

两个从动斜齿轮6分别与主动斜齿轮4配合安装,且主动斜齿轮4、两个从动斜齿轮6均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内部支撑筒7上。

所述内部支撑筒7设置有垂直于待加工轴10轴向的径向轮组支撑11。

所述径向轮组支撑11包括调节螺栓、和设置在调节螺栓端部的滑轮组,径向轮组支撑11的夹紧与松弛动作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实现,径向轮组支撑11其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轴承支撑组5由三对轴承组成。

工作时,将待加工轴10穿入内部支撑筒7内,并将待加工轴10两端或一端固定,调节径向轮组支撑11和磨头8,夹紧待加工轴10,然后启动电机2,在电机2的作用下,通过主动斜齿轮4带动两个从动斜齿轮6周向转动,从动斜齿轮6带动磨头8周向转动,从而实现待加工轴10外壁的打磨。

打磨过程中,从动斜齿轮6和磨头8做周向运动,内部支撑筒7保持静止。推动外壳1时,径向轮组支撑11的滚轮沿待加工轴10轴身滚动,带动装置轴向移动,实现对待加工轴10不同部位进行打磨。径向轮组支撑11的设置可有效支撑装置重量,便于装置沿待加工轴10做轴向运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包括外壳、电机、主动斜齿轮、轴承支撑组、从动斜齿轮、磨头,主动斜齿轮通过联轴器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从动斜齿轮与主动斜齿轮配合安装,所述主动斜齿轮、从动斜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内部支撑筒上,磨头滑动地安装在从动斜齿轮上,以调节适应不同直径的待加工轴。外壳与从动斜齿轮之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内部支撑筒与从动斜齿轮之间通过轴承安装,内部支撑筒外壁与从动斜齿轮内孔壁不接触,轴承定位时,通过内部支撑筒上的轴肩和紧固螺母定位,防尘封堵配合安装在紧固螺母上。本发明一种轴类零件外壁打磨装置,实现长轴类零件除锈的机械化作业,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除锈效率和除锈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飞;田晓芸;李光敏;杨昌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1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