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件砂型。
背景技术:
目前,铸件在铸造过程中,需要在砂型中成型,而砂型通常都是采用原砂、黏结剂以及其他辅料制成,通常这些材料都是填满整个砂型的,这样造成砂型内无用的空间过多,造成原材料使用过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并且原材料使用过多造成整个砂型质量过重,搬运极为不便,实际应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铸件砂型,解决目前砂型存在的原材料浪费和不便搬运的问题,满足铸件的制造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铸件砂型,包括砂型外壳,砂型外壳内设置有砂芯,砂芯上设置有用于铸件成型的型腔,砂型外壳内还设置有一组空腔。这样设置,结构合理,空腔的作用是减少砂型外壳内砂芯的空间,在不影响型腔使用状况下,最大限度减少砂芯的体积,从而减少砂型原材料的用量,避免多余材料的浪费,一方面能够节省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减轻砂型的重量,便于搬运,使用效果好。
砂型外壳呈方形状态设置,砂型外壳上设置有一组挡板,挡板穿过砂型外壳延伸入砂型外壳内,空腔由相邻两块挡板和砂型外壳的直角围绕形成。这样设置,结构合理,通过挡板和砂型外壳的直角围绕形成空腔,无需借助其他工具,能够直接形成空腔,操作简单,使用极为方便。
挡板上安装有将挡板外端限位在砂型外壳外侧的限位板。这样设置,限位板的作用是避免挡板全部落入到砂型外壳内,保证挡板的正常使用。
砂型外壳的侧面上设置有一组车轮。这样设置,采用车轮能够方便砂型外壳移动,便于砂型外壳搬运,节省搬运花费的人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砂型外壳的一侧上设置有向上倾斜的托板。这样设置,托板的作用是能够让叉车将砂型外壳托起,采用工具车也能够运送砂型外壳,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铸件砂型,结构合理,通过空腔的设置能够减少砂型外壳内砂芯的空间,在不影响型腔使用状况下,最大限度减少砂芯的体积,从而减少砂型原材料的用量,避免多余材料的浪费,一方面能够节省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减轻砂型的重量,便于搬运,并且通过车轮和托板的结构能够便于砂型外壳的移动,节省搬运花费的人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使用效果好,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砂型外壳1,砂芯2,型腔3,空腔4,挡板5,限位板6,车轮7,托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种铸件砂型,包括砂型外壳1,砂型外壳1内设置有砂芯2,砂芯2上设置有用于铸件成型的型腔3,砂型外壳1内还设置有一组空腔4。
砂型外壳1呈方形状态设置,砂型外壳1上设置有一组挡板5,挡板5穿过砂型外壳1延伸入砂型外壳1内,空腔4由相邻两块挡板5和砂型外壳1的直角围绕形成。
挡板5上安装有将挡板5外端限位在砂型外壳1外侧的限位板6。
砂型外壳1的侧面上设置有一组车轮7。
砂型外壳1的一侧上设置有向上倾斜的托板8。
挡板5的位置如附图所示,挡板5能够穿过砂型外壳1,空腔4由相邻两块挡板5和砂型外壳1的直角围绕形成,也就是说,砂型外壳1相邻两边的挡板5也就是相邻两块挡板5,相邻两块挡板5和砂型外壳1相邻两边形成的直角围成形成空腔4,托板8的状态是呈向上倾斜状态设置的。
使用时,将挡板5穿入砂型外壳1内,砂芯2填充时留出空腔4,最大限度减少砂芯2的体积,节省原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点是:通过空腔4的设置能够减少砂型外壳1内砂芯2的空间,在不影响型腔3使用状况下,最大限度减少砂芯2的体积,从而减少砂型原材料的用量,避免多余材料的浪费,一方面能够节省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减轻砂型的重量,便于搬运,并且通过车轮7和托板8的结构能够便于砂型外壳1的移动,节省搬运花费的人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使用效果好,利于推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