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混合料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铁过程中,需要用水蒸汽、热风或热废气来预热烧结混合料,使得混合料的温度升高,从而提高烧结机生产率,混合料的温度每提高 10℃,烧结机利用系数可提高5%左右。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过热蒸汽来提高混料温度,使其温度达到露点以上,减少混合料中水分,最终实现降低燃耗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蒸汽预热装置的预热速度慢、且预热不均匀,预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料预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料预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外壳包括筒体、左堵头和右堵头,左堵头和右堵头均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在筒体上,所述的进料口设置在筒体的上侧,所述的出料口设置在筒体的右端,所述的筒体的侧壁是由内筒和外筒组成的双层结构,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环形管,其中,一根环形管与设置在筒体外壁上的第一蒸汽入口管连通,另一根环形管与设置在筒体外壁上的蒸汽出口管连通,两根环形管通过直管连通,直管的侧面设置有气嘴,气嘴穿过所述的内筒,从而将直管内的蒸汽输送至内筒的内部,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空心轴,空心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堵头和右堵头的中心,所述的空心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蒸汽入口管,空心轴的侧壁上密布有出气孔,从而将空心轴内的蒸汽输送至空心轴的外部,空心轴的周围环绕有用于输送混合料的螺旋叶片。
所述的进料口上设置有料斗。
所述的空心轴通过支杆支撑在右堵头的中心,支杆至少有两根,支杆之间的间隔作为出料口的出料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以螺旋送料机为结构基础,在混合料的输送过程中,通过空心轴和筒体内输出的蒸汽对混合料进行同时加热,加热速度快,受热也更均匀。
2、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内设置了环形空间,环形空间内的空气可起到阻止筒体内外热交换的目的,从而减缓蒸汽中的热量向筒体外散失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筒体的外侧设置了蒸汽出口管,通过对蒸汽出口管的通径进行截流,可灵活调整筒体内部的蒸汽压力,以适应不同配比的混合料的预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蒸汽入口管,2-左堵头,3-环形管,4-直管,5-气嘴,6-蒸汽出口管,7-内筒,8-右堵头,9-出料口,10-空心轴,11-螺旋叶片,12-支杆,13-进料口,14-料斗,15-第一蒸汽入口管,16-混合料,17-外筒。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一种混合料预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进料口13和出料口9,所述的外壳包括筒体、左堵头2和右堵头8,左堵头2和右堵头8均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在筒体上,所述的进料口13设置在筒体的上侧,所述的出料口9设置在筒体的右端,所述的筒体的侧壁是由内筒7和外筒17组成的双层结构,内筒7和外筒17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环形管3,其中,一根环形管3与设置在筒体外壁上的第一蒸汽入口管15连通,另一根环形管3与设置在筒体外壁上的蒸汽出口管6连通,两根环形管3通过直管4连通,直管4的侧面设置有气嘴5,气嘴5穿过所述的内筒7,从而将直管4内的蒸汽输送至内筒7的内部,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空心轴10,空心轴1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堵头2和右堵头8的中心,所述的空心轴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蒸汽入口管1,空心轴10的侧壁上密布有出气孔,从而将空心轴10内的蒸汽输送至空心轴10的外部,空心轴10的周围环绕有用于输送混合料16的螺旋叶片11。
所述的进料口13上设置有料斗14。所述的空心轴10通过支杆12支撑在右堵头8的中心,支杆12至少有两根,支杆12之间的间隔作为出料口9的出料通道。
本实用新型以螺旋送料机为结构基础,在混合料16的输送过程中,通过空心轴10和筒体内输出的蒸汽对混合料的内外进行同时加热,加热速度快,受热也更均匀。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内设置了环形空间,环形空间内的空气可起到阻止筒体内外热交换的目的,从而减缓蒸汽中的热量向筒体外散失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在筒体的外侧设置了蒸汽出口管6,通过对蒸汽出口管6的通径进行截流,可灵活调整筒体内部的蒸汽压力,以适应不同配比的混合料的预热需求。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