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液低压铸造用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071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中的铝及铝合金铸造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铝液低压铸造用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铝液低压铸造是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仪表、纺织机械与航空航天工业中铝合金铸件生产的一种工艺,该工艺主要用来铸造一些质量要求高的铝合金铸件。低压铸造介于重力铸造和压力铸造之间,它具有以下优点:浇注及凝固时的压力容易调整、适应性强,可用于各种铸型、各种合金及各种尺寸的铸件;底注式浇注充型平稳,减少了金属液的飞溅和对铸型的冲刷,可避免铝合金件的针孔缺陷;铸件在压力下充型和凝固,其浇口能提供金属液来补缩,因此铸件轮廓清晰,组织致密;低压铸造的金属利用率高,设备简单,劳动条件较好,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因此,低压铸造一直是铸造行业新的发展方向。现有低压铸造工艺,是通过热空气压力将熔融的金属液体平稳而顺利地充满模具型腔,从而获得结构致密的铸件。当铸造完成后,带有热量的尾气便随管道排出,而下次铸造时,又需要重新加热空气,极大造成了能源浪费。若能将这些热空气回收利用,便能大大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实现节能环保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铝液低压铸造用换热装置,将铸造后排出的带有热量的尾气回收利用,通过换热球将其热量存储起来,等铸造需要时再将其热量通过冷空气交换回来,从而大大降低加热空气带来的成本,节能效果显著。经过实际测试,该换热装置每月可节约电费4000度左右,而目前国内有低压铸造机存量10000台左右,全年节约电费可达5个亿左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铝液低压铸造用换热装置,包括由热气进出阀、上层换热球架托、下层换热球架托、单向进气阀和单向排气阀组成,热气进出阀与低压铸造机连接,同时起到将铸造完成后将热尾气引入换热装置和铸造时将换热好的热空气引入低压铸造机内的作用;上层换热球架托和下层换热球架托分别放置有换热球,将经过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单向进气阀将自然空气引入,经换热球换热获得温度,再经热气进出阀引入铸造机内进行低压铸造;单向排气阀将热交换后的尾气排放掉;所述换热装置四周均衬有的保温隔热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装置外形为长方体或圆柱体金属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球为高热容比的金属或陶瓷球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球堆放高度为装置内高度的3/4~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隔热材料为耐火陶瓷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装置的热空气进出、尾气排放和空气进入换热均采用PLC自动控制,可实现与铝液浇铸同步。

本实用新型的铝液低压铸造用换热装置,结构简单,将铸造排放的尾气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能量损耗,降低铸造生产成本;独特的两层换热球设置,提高了气体与换热球的接触时间,使得换热充分;同时采用PLC集成电路,自动控制空气进出及换热等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液低压铸造用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铝液低压铸造用换热装置,装置外形为长方体或圆柱体金属结构,装置内包括热气进出阀4、上层换热球架托3、下层换热球架托7、单向进气阀2和单向排气阀1,热气进出阀4与低压铸造机连接,同时起到将 铸造完成后将热尾气引入换热装置和铸造时将换热好的热空气引入低压铸造机内的作用;上层换热球架托3和下层换热球架托7分别放置有换热球6,换热球6材质为高热容比的金属或陶瓷球,堆放高度为装置内高度的3/4~1,起到将经过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作用;单向进气阀2将自然空气引入,经换热球6换热获得温度,再经热气进出阀4引入铸造机内进行低压铸造;单向排气阀1将热交换后的尾气排放掉;所述换热装置四周均衬有保温隔热材料5,保温隔热材料5为耐火陶瓷纤维;上述换热装置的热空气进出、尾气排放和空气进入换热均采用PLC自动控制,可实现与铝液浇铸同步。

本实用新型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案只能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在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