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式镁冶炼竖罐排渣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444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镁冶炼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式镁冶炼竖罐排渣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金属镁的冶炼方法主要是以硅热还原法(皮江法)为主,该方法很难实行机械化操作,全部由人工进行操作。竖罐还原镁目前已有应用,其优点主要为:竖罐的上下两端开口,上端加料、出镁,下端排渣;靠重力自动排渣,减轻工人体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然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竖罐内中间段设有中心导流管,中心导流管位于下端出渣管上,起到封料和排渣及控制料层厚度的作用,竖罐、中心导流管的内径大,出渣管的直径小,这样在竖罐内径和出渣管内径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直角平面称为安息角,也就是说在安息角内的物料不会流动安息在这里。停留在安息角内的物料长期在高温状态下而形成板结粘连,粘连在竖罐的底部无法做清除处理,随着粘连不断地增长,严重影响正常排渣。排渣是一个周期性过程,因此,出渣管的底端需要经常打开和关闭密封,密封靠耐高温的弹性密封垫圈,一般为氟橡胶或硅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的耐热温度不超过350℃,而出渣管的还原渣的温度高达1000℃以上,在此高温下,需要频繁更换密封垫圈,增加了成本、还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冷却式镁冶炼竖罐排渣口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却式镁冶炼竖罐排渣口结构,包括竖罐,在竖罐下端设有出渣管,在出渣管的出口处焊接有法兰,在法兰上装配有法兰端盖,在法兰和法兰端盖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垫圈,沿周向环绕除渣管设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与法兰紧挨且与弹性密封垫圈的位置相对应,在冷却水套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套的厚度为10~100毫米,冷却水套的高度为100~500毫米。

优选的,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安装有电磁水阀。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在出渣管的出口处增设冷却水套,通过在冷却水套内循环流动有合适温度和流量的冷却水从而实现了对弹性密封垫圈的有效降温,同时还保证了原来还原反应竖罐的气密性,有效提高了弹性密封垫圈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频繁更换密封垫圈而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罐,在竖罐下端设有出渣管2,在出渣管2的出口处焊接有法兰3,在法兰3上装配有法兰端盖7,在法兰3和法兰端盖7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垫圈8,沿周向环绕除渣管2设有冷却水套1,所述冷却水套1与法兰3紧挨且与弹性密封垫圈8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就能针对弹性密封垫圈8进行有效降温,在冷却水套1上设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4,同时在进水管6和出水管4上均安装有电磁水阀5,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冷却水套1内冷却水流动的自动控制。

进一步,所述冷却水套1的厚度为10~100毫米,冷却水套1的高度为100~500毫米,此时冷却水套1可以紧套设在出渣管2上也可以与出渣管2之间设有间隔。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