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503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盘式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转盘式抛丸机。



背景技术:

抛丸机 (shot blasting machine) ,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更快、更有效,并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420721336.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抛丸机的投射盘,包括底座、压盖、支柱、旋转叶片、所述底座为圆饼形形状,其由钢材材质制成,所述压盖设于底座上端,压盖上表面设有圆形凹陷块,所述圆形凹陷块内部设有喷射圆环,其表面设有八个以上喷射口,所述喷射口为圆形形状,且每个喷射口的直径相同,每个喷射口之间的间隔相同,所述喷射环内部设有丸料入口,所述丸料入口为圆形形状,所述支柱设于底座与压盖之间,支柱数量为六个以上,且所有支柱围成一个圆形分布,每根支柱之间的间隔相同,所述旋转叶片设于底座与压盖之间,旋转叶片高度与支柱相同,数量为六个以上,每个旋转叶片分布于每两个支柱之间,每个旋转叶片两侧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有凸边。现有技术中的抛丸机,抛出面积都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出面积大的转盘式抛丸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盘式抛丸机,包括抛丸装置,所述抛丸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辅转台,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用于将丸料抛向辅转台的抛丸器;

所述抛丸器包括转动电机、叶轮及护壳,所述护壳内设有安装区,所述叶轮置于安装区内,所述转动电机置于护壳外部,且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护壳与叶轮螺纹连接,所述叶轮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分丸轮,所述分丸轮为中空的管状,所述分丸轮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分丸孔,所述分丸轮外套设有定向套,所述定向套上设置有定向开口,所述通孔处连接有导入管,所述导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分离器;

所述叶轮包括叶片、第一轮盘、第二转盘、连接套及螺栓,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设置为燕尾型的所述叶片插设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所述连接套设置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转盘和连接套后与第二转盘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轮盘包括顶面、底面以及环形面,所述顶面为第一轮盘中朝向第二轮盘的端面,所述顶面的半径小于底面的半径,所述环形面上开设置有用于叶片插入插槽,该插槽从顶面延伸至底面,所述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结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轮盘上开设有用于与电机连接的连接孔,所述通孔开设在第二轮盘的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轮盘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叶片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上同时穿过插销将叶片和轮盘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包括主叶片,所述主叶片包括位于叶轮中心位置的连接端、用于将砂丸抛入工件的抛丸端以及位于连接端和抛丸端侧边的侧端,所述侧端上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朝向主叶片底部倾斜,将砂丸导向工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壳包括护板本体和壳体,所述壳体罩设在护板本体外,所述护板本体主要由第一端护板、第二端护板、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及顶板构成,所述第一端护板、第二端护板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和顶板拼接构成安装区,所述安装区靠近工作台的一端设为开口端,所述第一侧护板相对开口端的一侧设有背向安装区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板,所述第二侧护板与第一侧护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护板相对开口端设有背向安装区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板,所述第二侧护板上开设在用于导入管穿过的透孔,所述第一侧护板上开设有用于电机轴头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相对安装区的一侧也设置有圆锥状封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伸入到安装区内与第一转盘螺纹连接,所述输出轴裸露在安装区外的部分套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包括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第一圆台的外径小于第二圆台的外径,所述第一圆台的外圆周面上和第二圆台的外圆周面上均开设有引流槽,所述第二圆台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两端分别与两引流槽相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向套上设置有指示盘,所述指示盘伸出轮盘外,所述指示盘相对定向开口处设置有指示凸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器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内分为丸渣进入室、钢渣下落室及料丸下落室,所述料丸下落室设在丸渣进入室与钢渣下落室的下部,所述料丸下落室的顶部设有筛网,所述丸渣进入室与钢渣下落室之间设有丸渣挡板,所述丸渣挡板与筛网之间设有可供钢渣通过的间隙;

所述钢渣下落室背向丸渣进入室的一端开设有钢渣出口,所述钢渣出口的位置接通有钢渣管道,该钢渣管道从料丸下落室的底壁穿过延伸到储料仓的外部,所述料丸下落室的末端开设有丸料出口,该丸料出口与导入管接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有储砂槽,所述储砂槽中设置有铲砂部和用于运送砂丸至铲砂部的螺旋输送器,所述铲砂部的上方设有斗式提升机;

所述斗式提升机外设有机壳,所述机壳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分离器固定在机壳的上端,所述机壳的顶部设有泄爆口,所述机壳的上端开设有尘吸口,所述尘吸口处连接有旋风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抛丸机还包括集尘箱,所述旋风除尘器包括旋风体和设置在旋风体内的吸尘管,所述旋风体底部设置有废料出口,所述吸尘管一端开口位于旋风体内,另一端开口位于旋风体外与集尘箱连接;

所述吸尘管位于旋风筒内的开口上设置有控制该开口启闭的启闭盖,所述旋风筒的内设置有丝杆,所述启闭盖固定在丝杆上,所述废料出口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铰接在旋风体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辅转台转动,辅转台的工件在经过抛丸装置的开口端时候,导入管将分离器中的经过分离的合格的砂丸导入到抛丸装置中,导入管与通孔导通,砂丸进入到叶轮内,叶轮内的分丸轮上有多个分丸孔,可以从分丸孔中将砂丸散出,在散出过程中套接在分丸轮上的定向套只有固定的定向开口,这样就能够保证砂丸只会从定向开口中散出,叶片将散出的砂丸抛向工件,叶片是直接插入到插槽中,这种安装方式更加简单,较为方便,且结构稳定,同时叶片上设置的倾斜板能够扩大整体的抛丸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盘式抛丸机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2为图1中抛丸器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3为图1中抛丸器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叶轮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斗式提升机何螺旋输送器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辅转台;21、大转盘;22、小转盘;3、封盖;4、抛丸器;41、转动电机;411、密封盖;412、第一圆台;413、第二圆台;414、引流槽;42、叶轮;421、叶片;422、第一轮盘;423、第二转盘;424、连接套;425、螺栓;426、分丸轮;427、定向套;43、护壳;431、护板本体;4311、第一端护板;4312、第二端护板;4313、第一侧护板;4314、第二侧护板;4315、顶板;4316、第一倾斜板;4317、第二倾斜板;432、壳体;5、导入管;6、分离器;7、斗式提升机;8、螺旋输送器;9、储砂槽;10、旋风除尘器;11、机壳;12、泄爆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转盘式抛丸机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转盘式抛丸机,包括抛丸装置,抛丸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辅转台2,工作台1的上方设置有封盖3,封盖3上设置有用于将丸料抛向辅转台2的抛丸器4;抛丸器4包括转动电机41、叶轮42及护壳43,护壳43内设有安装区,叶轮42置于安装区内,转动电机41置于护壳43外部,且转动电机41的输出轴穿过护壳43与叶轮42连接,叶轮42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分丸轮426和定向套427,分丸轮426为中空的管状,分丸轮426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分丸孔,定向套427套设在分丸轮426外,定向套427上设置有定向开口,通孔处连接有导入管5,导入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分离器6;叶轮42包括叶片421、第一轮盘422、第二转盘423、连接套424及螺栓425,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423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设置为燕尾型的叶片421插设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423之间,连接套424设置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423之间,螺栓425依次穿过第一转盘和连接套424后与第二转盘423螺纹连接。叶轮42在抛丸过程中,丸料抛射会撞击到螺栓425,造成螺栓425磨损严重,连接套424的设置用于保护螺栓425,提高螺栓425的使用寿命。

第一轮盘422包括顶面、底面以及环形面,顶面为第一轮盘422中朝向第二轮盘的端面,顶面的半径小于底面的半径,环形面上开设置有用于叶片421插入插槽,该插槽从顶面延伸至底面,第一轮盘422与第二轮盘结构大小一致,第一轮盘422上开设有用于与电机连接的连接孔,通孔开设在第二轮盘的中心位置。

第一轮盘422上设置有第一插孔,叶片421上设置有第二插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上同时穿过插销将叶片421和轮盘固定。叶片421包括主叶片421,主叶片421包括位于叶轮42中心位置的连接端、用于将砂丸抛入工件的抛丸端以及位于连接端和抛丸端侧边的侧端,侧端上设置有倾斜板,倾斜板朝向主叶片421底部倾斜,将砂丸导向工件。

护壳43包括护板本体431和壳体432,壳体432罩设在护板本体431外,护板本体431主要由第一端护板4311、第二端护板4312、第一侧护板4313、第二侧护板4314及顶板4315构成,第一端护板4311、第二端护板4312第一侧护板4313、第二侧护板4314和顶板4315拼接构成安装区,安装区靠近工作台1的一端设为开口端,第一侧护板4313相对开口端的一侧设有背向安装区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板4316,第二侧护板4314与第一侧护板4313相对设置,第二侧护板4314相对开口端设有背向安装区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板4317,第二侧护板4314上开设在用于导入管5穿过的透孔,第一侧护板4313上开设有用于电机轴头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相对安装区的一侧也设置有圆锥状封板。第一倾斜板4316和第二倾斜板4317的设置用于扩大开口端的面积。

转动电机41包括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伸入到安装区内与第一转盘螺纹连接,输出轴裸露在安装区外的部分套设有密封盖4113,密封盖4113上包括第一圆台412和第二圆台413,第一圆台412的外径小于第二圆台413的外径,第一圆台412的外圆周面上和第二圆台413的外圆周面上均开设有引流槽414,第二圆台413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两端分别与两引流槽414相通。

定向套427上设置有指示盘,指示盘伸出轮盘外,指示盘相对定向开口处设置有指示凸块。

分离器6包括储料仓,储料仓内分为丸渣进入室、钢渣下落室及料丸下落室,料丸下落室设在丸渣进入室与钢渣下落室的下部,料丸下落室的顶部设有筛网,丸渣进入室与钢渣下落室之间设有丸渣挡板,丸渣挡板与筛网之间设有可供钢渣通过的间隙;钢渣下落室背向丸渣进入室的一端开设有钢渣出口,钢渣出口的位置接通有钢渣管道,该钢渣管道从料丸下落室的底壁穿过延伸到储料仓的外部,料丸下落室的末端开设有丸料出口,该丸料出口与导入管5接通。

工作台1的底部设置有储砂槽9,储砂槽9中设置有铲砂部和用于运送砂丸至铲砂部的螺旋输送器8,铲砂部的上方设有斗式提升机7;斗式提升机7外设有机壳11,机壳11连接在工作台1上,分离器6固定在机壳11的上端,机壳11的顶部设有泄爆口12,机壳11的上端开设有尘吸口,尘吸口处连接有旋风除尘器10。

抛丸机还包括集尘箱,旋风除尘器10包括旋风体和设置在旋风体内的吸尘管,旋风体底部设置有废料出口,吸尘管一端开口位于旋风体内,另一端开口位于旋风体外与集尘箱连接;吸尘管位于旋风筒内的开口上设置有控制该开口启闭的启闭盖,旋风筒的内设置有丝杆,启闭盖固定在丝杆上,废料出口上方设置有挡板,挡板铰接在旋风体的内壁上。

辅转台2主要由大转盘21和若干个小转盘22构成,若干个小转盘22周向均匀的分布在大转盘21上,大转盘21由两个半圆拼接构成,大转盘21和小转盘22上均设置有漏孔,大转盘21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外套设有密封管,密封管一端固定在大转盘21上,大转盘21相对密封管内部的区域为密封结构。密封管上设置有密封法兰,密封法兰与大转盘21固定连接。

大转盘21转动,带动小转盘22发生周向位移;通过小转盘22的转动,来使得在砂丸抛入到小转盘22上,能够使得砂丸分布在小转盘22上更为均匀。密封管对于转动轴起到了一个保护作用,防止在砂丸进入对转动轴造成卡轴,同时密封管直接固定在大转盘21上,砂丸在从漏孔中漏出时,由于大转盘21相对密封管区域为密封结构,即在密封管内孔形成的区域内,映射到大转盘21或小转盘22没有漏孔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在根源上使得砂丸不会漏到转动轴上,彻底避免了卡轴现象,同时还可以防积砂。

密封管包括主密封管和辅密封管,主密封管套设在转动轴外,辅密封管套设在主密封管外,安装台下方设置有安装环,小转盘22上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安装环上。主密封管外壁上装有刮板,安装环被支撑在刮板上。

安装环给予小转盘22上的转轴有一个定位作用,使得安装结构更加方便,易于操作。刮板对于安装环有一个支撑作用,使得安装环的安装更加稳定,同时,在大转盘21转动时,主密封管也是随着运动的,这也就能够带动刮板运动,最后带动安装环运动,这也就使得小转盘22的转轴也会随着运动,保证了整体结构的配合的联动性能,刮板还可以用于将从漏空中漏下的丸料刮平。

安装环上设置有轴承,转动轴连接在轴承上。辅转动轴外套设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一端固定在安装环上,所述轴承套位于辅密封管内。通过轴承、轴承套的配合,使得小转盘22在转动过程中更加流程,阻力更小。

封盖3是照射在工作台1上,用于在加工工件时,防止砂丸散落,防尘的同时,也起到了保证作用,避免抛出的砂丸击伤到工作人员,封盖3上设有进位口和出位口,进位口和出位口的上方均垂设有耐磨胶皮。

在使用过程中,工件放置在小转盘22上,小转盘22和大转盘21一起转动,小转盘22的转动是为了促使工件全方位的加工,大转盘21的转动是为了将工件运输到出口端待加工,辅转台2的工件在经过抛丸装置的开口端时候,导入管5将分离器6中的经过分离的合格的砂丸导入到分丸轮426中,分丸轮426上有多个分丸孔,可以从分丸孔中将砂丸散出,在散出过程中套接在分丸轮426上的定向套427只有固定的定向开口,这样就能够保证砂丸只会从定向开口中散出,叶片421将散出的砂丸抛向工件,叶片421是直接插入到插槽中,然后通过销轴固定,更换叶片421时,只需要将顶板4315打开,销轴取消即可,这种安装方式更加简单,较为方便,且结构稳定,同时叶片421上设置的倾斜板能够扩大整体的抛丸面积。

转动电机41的输出轴是与第一轮盘422螺纹连接,转动电机41工作带动第一轮盘422、第二轮盘及叶片421转动,抛出的砂丸从大转盘21和小转盘22上的漏孔掉落到储料箱,储料箱内的螺旋输送器8将散落在储料箱内的砂丸运输到斗式提升机7的位置,斗式提升机7将砂丸运输到工作台1上方的分离器6位置,分离器6将砂丸与废料进行分离,经过筛选的砂丸再重复输送到分丸器中,设置在分离器6位置的旋风除尘器10将丸渣分离产生的粉尘收集,并将收集的粉尘输送到集尘箱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