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1784发布日期:2019-04-20 04:1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浇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铝铸件可通过浇铸成型,浇铸是在常压下将液态单体或预聚物见聚合物注入模具内经聚合而固化成型变成与模具内腔形状相同的制品。

但传统的浇筑方式中,需要等模具进行冷却后再将模具顶出使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时间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冷却的浇铸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浇铸模具,包括底座、支撑件及驱动装置,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模具底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模具底板上的第一移动块、与第一移动块相对设置的第二移动块及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自动开合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设有第一冷却腔,第二移动块上设有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上设有密封件。所述移动块上设置的冷却腔可在浇铸完成后快速将模具进行冷却,减小冷却的时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相合时,第一冷却腔会与第二冷却腔连通,在第一冷却腔与第二冷却腔上设置的密封件可在冷却液进入冷却腔过程中进行密封防止冷却液漏出冷却腔外。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在模具底板上的第一油缸和与第一油缸相对设置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相连接,第二移动块与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相连接;通过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移动块移动来进行定时开模,有效的保证了铸件的品质,使铸件的尺寸稳定,由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控制合模使合模准确且铸件不会出现错型、飞边和毛刺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柱,支柱与支撑件为铰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转动装置,所述支柱上设有铰接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件且绕支撑件与支柱的铰接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装置包括固定于支撑件下端的第一铰接件和固定于支柱上端的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上间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装置用于各个部件之间的铰接,铰接轴用于两个铰接件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于底座上的第三铰接件、与第三铰接件铰接的第三油缸及固定于支撑件下端的第四铰接件,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杆与第四铰接件为铰接;所述转动装置通过第三油缸的活塞杆将支撑件顶起从而造成倾斜角度,避免了人工进行倾斜且避免了工人出现被烫伤的状况,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块上设置的冷却腔可在浇铸完成后快速将模具进行冷却,减小冷却的时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冷却腔上设置了密封件,密封件可在冷却液进入冷却腔过程中进行密封防止冷却液漏出冷却腔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件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使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浇铸模具,包括底座1、支撑件2及驱动装置3,所述支撑件2为支撑板,所述支撑件2上设有模具底板4,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设于模具底板4上的第一移动块31、与第一移动块31相对设置的第二移动块32及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块31和第二移动块32自动开合的动力装置33,所述第一移动块上31设有第一冷却腔311,第二移动块32上设有第二冷却腔321,所述第一冷却腔311和第二冷却腔321上设有密封件34。所述移动块上设置的冷却腔可在浇铸完成后快速将模具进行冷却,减小冷却的时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移动块31与第二移动块32相合时,第一冷却腔311会与第二冷却腔321连通,在第一冷却腔311与第二冷却腔321上设置的密封件34可在冷却液进入冷却腔过程中进行密封防止冷却液漏出冷却腔外,在进行冷却时,可利用水泵和管道,将管道连接到冷却腔将冷却液送入冷却腔,从第一冷却腔311将冷却液送入然后再利用管道从第二冷却腔321送出从而形成一个循环,所述水泵与管道属于现有技术,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33包括固定在模具底板4上的第一油缸331和与第一油缸331相对设置的第二油缸332,所述第一移动块31与第一油缸331的活塞杆相连接,第二移动块32与第二油缸332的活塞杆相连接;通过第一油缸331的活塞杆带动第一移动块31移动,第二油缸332的活塞杆带动第二移动块32移动来进行定时开模,有效的保证了铸件的品质,使铸件的尺寸稳定,由第一油缸331和第二油缸332控制合模使合模准确且铸件不会出现错型、飞边和毛刺现象;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柱5,支柱5与支撑件2为铰接,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转动装置6,所述支柱上设有铰接装置7;所述转动装置6用于驱动支撑件2且绕支撑件2与支柱5的铰接点转动;所述支柱5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支撑件2的两端,每个支柱5上都设有铰接装置7;所述铰接装置7包括固定于支撑件2下端的第一铰接件71和固定于支柱5上端的第二铰接件72,所述第一铰接件71与第二铰接件72上间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装置7用于各个部件之间的铰接,铰接轴用于两个铰接件之间的连接;所述转动装置6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第三铰接件61、与第三铰接件61铰接的第三油缸62及固定于支撑件2下端的第四铰接件63,所述第三油缸62的活塞杆与第四铰接件63为铰接;所述转动装置6通过第三油缸62的活塞杆将支撑件2顶起从而造成倾斜角度,避免了人工进行倾斜且避免了工人出现被烫伤的状况,提高安全性;所述第四铰接件63与两个第一铰接件71之间的连线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缸331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滑动件3311,第一滑动件3311与第一移动块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油缸332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二滑动件3321,第二滑动件3321与第二移动块32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底板4上设有与第一滑动件3311和第二滑动件3321相配合的滑槽35;在开模或合模的时候通过第一油缸331和第二油缸332驱动第一滑动件3311与第二滑动件3321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移动块31和第二移动块32进行移动,所述在模具底板4上设置的滑槽35用于配合第一滑动件3311与第二滑动件间的移动3321;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四油缸21,所述第四油缸21用于在铸件成型后将铸件顶出;所述模具底板上设有第五油缸8,所述第五油缸8用于模具的侧抽芯。

使支撑件2处于水平状态,驱动第一油缸331与第二油缸332第一移动块31移动从而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再驱动第三油缸62的塞杆将支撑件2起,使支撑件2行旋转倾斜45度角,然后向模具注入铝液,注入完成后将第三油缸62进行复位,使支撑件2回转45度角,然后再利用水泵和管道,将管道连接到冷却腔将冷却液送入冷却腔,从第一冷却腔311将冷却液送入然后再利用管道从第二冷却腔321送出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进行冷却,所述水泵与管道属于现有技术,不做过多赘述;待铸件凝固以后,驱动第一油缸331和第二油缸332使第一移动块31与第二移动块32进行移动从而使模具处于开模状态,再驱动第四油缸8将铸件顶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块上设置的冷却腔可在浇铸完成后快速将模具进行冷却,减小冷却的时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在冷却腔上设置了密封件,密封件可在冷却液进入冷却腔过程中进行密封防止冷却液漏出冷却腔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