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123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领域,涉及一种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
现有技术中,对钢轨轨端进行帽形淬火处理的固定式淬火机,是在加工台架上步进推钢机将钢轨送至固定式淬火机前规定位置后,才平移伸出到钢轨轨端淬火区域进行加热→均热→淬火过程,然后再平移退出钢轨轨端,由步进移钢机将其推走,并将另一支钢轨推入固定式淬火机前规定位置,重复上述淬火过程。采用固定式淬火机对钢轨轨端进行帽形淬火处理存在以下问题1.在线对钢轨轨端进行淬火处理周期长;2.对钢轨到位的精度要求很高,否则冷却器会直接被钢轨撞坏;3.淬火机不能对斜位钢轨轨端淬火位置进行自适应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线淬火效率高、能自适应调整淬火位置的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
根据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包括悬臂支架、立柱、冷却器、随动小车、升降机构、固定卡、活动卡、回送机构和滑轨等。立柱固定在地基上,悬臂支架安装在立柱上。两悬臂支架间横接两滑轨,随动小车安放在滑轨上。升降机构装在随动小车上,其升降杆下端接有固定卡和活动卡。冷却器安装在活动卡的外端。回送机构与随动小车连接。
上述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中的回送机构由电机、减速器、丝杆和滑块组成。减速器的入端与电机联轴,另一端与丝杆联轴。滑块套接在丝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缩短了工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至少一倍;
2.冷却器有较强的目适应能力,提高了钢轨轨端淬火的质量;3.避免了钢轨轨端撞坏冷却器的事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3(a)为附
图1的A向视图;附图3(b)为附图3(a)的剖视图。
实施例1,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包括随动小车1、升降机构2固定卡3、活动卡4、悬臂支架5、滑轨6、回送机构7、冷却器8和立柱9。立柱9固定在地基上,其上端安装有悬臂支架5。两悬臂支架5之间横接有两滑轨6,随动小车1安放在滑轨6上。升降机构2装在随动小车1上,其升降杆10下端接有固定卡3和活动卡4。冷却器8装在活动卡4的外端。回送机构7与随动小车1连接。
实施例2,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包括随动小车1,升降机构2固定卡3、活动卡4、悬臂支架5、滑轨6、回送机构7、冷却器8和立柱9。立柱9固定在地基上,其上端安装有悬臂支架5。两悬臂支架5之间横接有两滑轨6,随动小车1安放在滑轨6上。升降机构2装在随动小车1上,其升降杆10下端接有固定卡3和活动卡4冷却器8装在活动卡4的外端。回送机构7由电机11、减速器12、丝杆13和滑动块14组成。减速器12入端与电机11连轴,另一端与丝杆13连轴。滑动块14套接在丝杆13上。整个回送机构7安装在悬臂支架5上。
工作时,加工台架上的步进移钢机将钢轨送至淬火机的感应加热装置前。其感应加热装置向前移动,使钢轨轨端顺着导向板进入感应加热装置内加热。当钢轨轨端加热到规定温度时,感应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退出钢轨轨端,使其空冷。与此同时,随动小车1上的升降机构2在液压系统的控制下推动其升降杆10下移,直到固定卡3和活动卡4卡住钢轨头部为止,冷却器8可靠地罩在钢轨轨端被加热的钢轨头部,活动卡4自适应地调整好钢轨轨端帽形淬火的最佳位置。步进移钢机开始推动钢轨向前移动,并通过卡在钢轨头部的固定卡3带动活动卡4、冷却器8、升降机构2和随动小车1向前移动。在钢轨移动过程中,冷却器8喷出冷却介质完成对弧钢轨轨端加热部分的淬火处理。当步进移钢机将已淬火的钢轨送到位后,第二支钢轨又推到感应加热装置前,与此同时,升降机构2将固定卡3、活动卡4和冷却器8提升起;电机11启动部通过减速器12和丝杆13带动滑动块14将随动小车送回原始位置。当第二支钢轨轨端加热后,随动淬火装置又重复上述一工作周期,完成对钢轨轨端的淬火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包括悬臂支架、立柱、冷却器等;立柱固定在地基上;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随动小车、升降机构、固定卡、活动卡、回送机构、滑轨等;悬臂支架安装在立柱上;两悬臂支架间横接两滑轨;随动小车安装在滑轨上;升降机构安装在随动小车上,其升降杆下端接有固定卡和活动卡;冷却器装在活动卡的外端;回送机构与随动小车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回送机构由电机、减速器、丝杆和滑动块组成;减速器入端与电机联轴;另一端与丝杆联轴;滑块套接在丝杆上。
专利摘要一种钢轨轨端随动淬火装置,包括随动小车、升降机构、固定卡、悬臂支架、立柱、滑轨、回送机构和冷却器等。本装置有效地提高了钢轨轨端淬火处理效率,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提高了淬火质量等优点。
文档编号C21D9/04GK2183371SQ9322082
公开日1994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9日
发明者陈泰舒, 陈勇, 季国治, 周一平, 杨春燧, 雷中建, 黄成富, 毕建波 申请人: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轨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