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研磨方法及研磨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35890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具、研磨方法及研磨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具、研磨方法及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导光板是背光模组的主要部件,目前,导光板的生产方式一般为注塑成型。注塑成型需要使用模具,模仁是模具中的核心部件,对于光学级的导光板而言,需要使用光学级的镜面模仁,才能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导光板。镜面模仁的加工方式一般为研磨,研磨的品质决定了模仁的品质。
[0003]在研磨工艺过程中,通过研磨机和研磨夹具对待研磨工件进行研磨,其中,研磨夹具起到固定待研磨工件、以及调节加工条件的作用,将待研磨工件固定后再由研磨机对待研磨面进行研磨处理。
[0004]然而,现有的研磨夹具只夹持待研磨工件的底部或下部,研磨砂轮在对工件边缘进行研磨时,研磨砂轮的一部分作用于工件,研磨砂轮的另一部分悬于空中,使工件的边缘处与中心处受到的研磨条件略微不同,导致研磨后的工件边缘出现亮线或亮边,从而影响到模仁的粗糙度和亮度,当待研磨工件用于注塑导光板时,为导光板的品质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工件的边缘处与中心处受到的研磨条件不同,而导致研磨后的工件边缘出现亮线或亮边,影响到模仁的粗糙度和亮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具、研磨方法及研磨设备。
[0006]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待研磨工件,夹具包括形成有夹持槽的本体,夹持槽的一个开口位于本体的一个端面上,夹持槽用于容纳待研磨工件,夹持槽的深度不小于待研磨工件的厚度,且当待研磨工件固定设置在夹持槽中时,待研磨工件的待研磨面与本体的端面平齐。
[0007]具体地,夹持槽的深度等于待研磨工件的厚度。
[0008]具体地,夹持槽的横截面形状与待研磨工件的形状相一致。
[0009]具体地,夹持槽贯穿本体。
[0010]具体地,夹持槽包括侧壁和底壁。
[0011 ] 具体地,待研磨工件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在夹持槽中。
[0012]具体地,本体和待研磨工件采用相同材料制成。
[0013]具体地,本体在沿研磨方向上的侧壁厚度大于研磨砂轮的直径。
[0014]具体地,本体在沿垂直于研磨方向上的侧壁厚度大于等于20mm。
[0015]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研磨方法,采用如上述任一夹具,包括以下步骤:
[0016]将待研磨工件固定设置于夹持槽中,使待研磨工件的待研磨面与本体的端面平齐;
[0017]将夹具与待研磨工件的组合件固定在磨床的加工平台上,待研磨工件的待研磨面朝上。
[0018]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研磨设备,包括磨床及夹具,夹具采用上述任一夹具,夹具能够固定在磨床的加工平台上。
[0019]本发明提供的夹具包括形成有夹持槽的本体,夹持槽的一个开口位于本体的一个端面上,夹持槽用于容纳待研磨工件,夹持槽的深度不小于待研磨工件的厚度,待研磨工件的上表面与本体的端面平齐,待研磨工件的待研磨面与本体的端面平齐,在研磨工艺过程中,当研磨砂轮移动至工件边缘处时,一部分研磨砂轮作用于工件边缘处,未作用于工件的另一部分研磨砂轮作用于本体的侧壁上,使得夹具的本体的侧壁上端面也受到研磨砂轮的打磨,从而将研磨过程“延续”至夹具,避免在工件边缘出现砂轮的悬空的现象,进而避免亮线或亮边的产生,提高工件的光洁度,从而提高研磨质量。当待研磨工件用于注塑导光板时,本发明能够提高导光板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剖视图;
[0021]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与待研磨工件装配后的剖视图;
[0022]图3为应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进行研磨工艺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与待研磨工件装配后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剖视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为:1_本体;2_夹持槽;3_待研磨工件;4_研磨砂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与待研磨工件装配后的剖视图,图2中,夹具的夹持槽深度与待研磨工件厚度相同。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夹具用于夹持待研磨工件3,夹具包括形成有夹持槽2的本体1,夹持槽2具有两个开口,夹持槽2用于容纳待研磨工件3,夹持槽2的深度不小于待研磨工件3的厚度,当待研磨工件3固定设置在夹持槽2中时,待研磨工件3的待研磨面与本体1的端面平齐。
[0029]图3为应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进行研磨工艺的示意图,借助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具,待研磨工件3的待研磨面与本体1的端面平齐,在研磨工艺过程中,当研磨砂轮4移动至工件边缘处时,一部分研磨砂轮4作用于工件边缘处,未作用于工件的另一部分研磨砂轮4作用于本体1的侧壁上,使得夹具的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也受到研磨砂轮4的打磨,从而将研磨过程“延续”至夹具,避免在工件边缘出现研磨砂轮4悬空的现象,进而避免壳线或壳边的广生,提尚工件的光洁度,从而提尚研磨质量。
[00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槽2具有两个开口,此时,夹持槽2为贯穿本体1厚度的通孔,也就是说,夹具为环形结构。
[0031]进一步地,夹持槽2的深度等于待研磨工件3的厚度。如图2所示,当待研磨工件3固定于夹持槽2中时,本体1的两个端面与待研磨工件3的两个相应表面均平齐。这样,在将装配后的夹具与待研磨工件3放置在加工平台上吸附时,待研磨工件3与加工平台相接触,使得加工平台的吸附力可直接作用于待研磨工件3上,从而实现将待研磨工件3紧密地固定。
[0032]夹持槽2的深度也可以大于待研磨工件3的厚度。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与待研磨工件装配后的剖视图,其中,夹具的夹持槽深度大于待研磨工件厚度,容易理解的是,只要确保装配后的待研磨工件3的待研磨面与本体1的端面平齐即可,此时,在将装配后的夹具与待研磨工件3放置在加工平台上吸附时,虽然待研磨工件3未与加工平台相接触,但由于本体1对待研磨工件3的夹持力,仍可实现对待研磨工件3的固定。在这种情况中,可以在夹具的夹持槽2中增设垫块,以使得待研磨工件3的待研磨面与本体1的上端面平齐。
[0033]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槽2的横截面形状与待研磨工件3的形状相一致,这样,待研磨工件3的侧壁与夹持槽2的内侧壁全面接触,进而对待研磨工件3施加均匀的夹持力。当然,夹持槽2的横截面形状与待研磨工件3的形状也可以不一致,只需确保当待研磨工件3设置在夹持槽2中时,与本体1之间不发生移动即可,此时,一个夹具可以适配多种形状的待研磨工件3,进而扩大单一夹具的适用范围,降低工艺成本。
[0034]待研磨工件3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夹持槽2中,装配后本体1和待研磨工件3的径向变形使配合面间产生足够的夹持力,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面为圆柱面,容易理解的是,为便于待研磨工件3压入夹持槽2,配合面也可以为锥面,此时,需要注意的是,锥面的母线与旋转轴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以避免在装配后的待研磨工件3与本体1之间产生缝隙。另外,过盈量不宜过大,若过盈量过大,配合表面易擦伤,对待研磨工件3造成损伤,同时也削弱连接的紧固性。
[0035]另外,为使夹具本体与待研磨工件3的受力状态一致,优选的,本体1和待研磨工件3采用相同材料制成,此时,本体1和待研磨工件3对温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