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及其制炭方法

文档序号:346552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及其制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生物质颗粒生产生物质颗 粒炭的组合式炭化炉及其制炭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泛、易集中处理、低污染、可再生等特点,应用潜力巨大。据 统计,我国仅作物秸秆一项,资源总量就已超过7亿吨。但是,其中约有33-40%被废弃在田 间或露天焚烧,不仅造成了生物质资源的严重浪费,破坏了土壤结构、使生产能力下降,还 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将这些废弃的生物质资源 通过炭化技术制备成生物炭加以多元化开发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可持续发展、节 能降耗、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助于构建低碳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对保 障国家环境、能源、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炭化工艺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采用破碎挤压制棒处理后 全封闭高温炭化炉干馏工艺。在挤压制棒过程中,对原料本身具有的多微孔结构产生实质 性破坏,不但炭化难度因密度增加而提高、能耗较大,且以此类炭棒为初级产品进行深加 工,还需要重新粉碎。这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不但使生物炭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吸附能 力减弱,而且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增加。其二是用明焰式直接加热高温炭化竖炉生产,可直 接投放不经任何加工的原料,即不必破碎挤压制棒,但生产出的炭规格不一,且灰分含量较 高,炭质和炭量难以保证,也不便于后期深加工。上述两种工艺都需要在600-100(TC高温条 件下进行,对炭化炉的要求较高,需要额外投入的能源较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 较高。受到秸秆等原料“运距远、运费高”等成本问题的制约,现有的使用上述大型固定式 设备的“集中制炭型”生产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生物炭产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半封闭式炭化炉缺氧干馏新工艺的出现,低成本简易制炭技术终于 取得突破,如专利号是ZL200710086505.4的中国发明专利所描述的简易颗粒炭化炉及其 制炭工艺。但是,该简易炭化炉仍然采用固定式设计,出炭、清炉、维护操作不方便,不易搬 运,而且需要将农林废弃生物质集中收集后炭化,增加了运输成本,投料方式单一,安全性 较差,由此增加了劳动力投入成本,且生产过程需要水,难以在原材料产地就地炭化。本发明提供的炭化炉采用在^K)_45(TC条件下缺氧干馏分解工艺,对不同粒度的 生物质颗粒进行直接亚高温炭化,并用加料厚度来控制氧气的供给量,在缺氧的条件下燃 烧炭化。用本发明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炭硬度小,孔隙度好,基本保留了原有生物质颗粒的微 孔和良好的吸附性,加工性能良好,为后期的多元化产品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与上述简 易炭化炉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炭化炉为分体组合式设计,而且制炭过程中不需要水源。这些 设计与工艺方面的创新改变了现行生产模式、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全性。首先,炭化 炉拆装方便,易于运输,且不受水源限制,可以在废弃生物质产地就地制炭,将生产模式从 现行的农林废弃生物质收集、储运、异地集中炭化和深加工转变为农林废弃生物质在产地 就地炭化、集炭异地深加工或就地深加工,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材料运输的成本问题。其次,灵活的投料方式和炉体密封方式可在保证成品炭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劳动力投入,炉体完 全封闭绝氧后自然降温冷却,无需夜间值守,安全性更高。第三,分体组合式的设计使出炭、 清炉、维护操作更加方便,显著降低操作难度、改善生产条件。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炭化炉可 安排在野外生产,无需厂房、不用通风设备,显著降低成本。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拆装方便、易于运输、操作简便的组合式半封闭缺氧干馏炭 化炉,以及一种与该炭化炉相匹配的,清洁、环保、高效、低成本的生物炭制备工艺,应用前 景广阔。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该炭化炉包括底 座12、炉体4、顶盖2、燃烧器5、转门1、横向排气管10和纵向排气管8 ;各组件采用分体式 设计,组合使用。为了便于组装和固定,可增加炉体卡槽11、燃烧器卡槽9、套筒3以及合页7。为了便于控制炉体内的氧气供应量,在炉体下部近底座处设有两个相对的进气口 6和纵向排气管8。更优选的,炉体4、燃烧器5均为圆柱体,更利于炉体内物料均勻燃烧,避免产生夹 生炭。各部件的优选规格与尺寸为炉体4为双层钢板,用石棉丝做中间保温夹层;炉体 为圆柱体形,高120cm,直径120cm ;底座12呈长方形,长200cm、宽140cm ;横向排气管10为 圆柱体形,用钢板制作,长90cm,直径为14cm ;顶盖2下部呈截圆锥形、直径122cm ;上部呈 圆柱形,直径30cm,高20cm ;圆形转门1直径30cm ;燃烧器5呈圆柱形,高60cm,直径30cm, 燃烧器下部有一圆形开口,开口直径为15cm,燃烧器用4mm厚的网状钢板制作。炉体卡槽11呈圆形,直径126cm ;套筒长30cm,内径km,与水平面呈30度角。进气口直径14cm,附圆形进气口盖。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炭化炉在制炭方面的用途。本发明同时提供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应用上述炭化炉制备生物炭的方法, 包括选料、物料加工、炉体组装、物料引燃、物料装炉、扣盖、封炉等步骤。所述的选料是指将农林废弃生物质自然风干或人工烘干;所述的农林废弃生物质 是指玉米秸秆、玉米芯、花生壳、稻壳、稻草或生产用废弃食用菌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但并 不限于此。所述的物料加工是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破碎方式将上述生物质加工粉碎。所述的炉体组装是指将炭化炉的组件组合在一起。所述的物料引燃是指将点燃的少量物料沿排气管送入燃烧器,引燃其中的干燥物 料。所述的物料装炉是指在物料引燃后,将其余物料续倒入炉体内。所述的扣盖是指在炉体装满物料后,将顶盖扣在炉体顶部。所述的封炉是指在制炭过程中,用湿软的泥土封闭炭化炉各组件间的接缝。在连续生产过程中上,还包括清炉步骤,所述的清炉是指将残留在炉体或底座上 的炭粒清除;将排气管内的残余物清除。
与现有的大型集中炭化炉、固定式简易炭化炉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组合式设计,便于搬运,显著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本发明开发的炭化炉采用组 合式设计,组装、拆卸、运输方便,既适于大规模集中生产,也适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 可方便地运输到原材料产地,实现农林废弃物的就地炭化,将原材料运输转变为生物炭的 运输,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达70 %。2、无需能源、水源,生产成本和环境要求极低。本发明开发的制炭工艺无需外界能 源投入,仅依靠自燃完成炭化过程;炭化炉封闭后与氧气隔绝,逐渐熄灭、冷却。与现有的炭 化方法相比不需要能源投入,不需要水源冷却降温。不受能源、水源约束,对环境友好、安全 环保,可以在野外操作,不需要厂房、通风设备等,生产成本低。3、炭化工艺灵活、简便。本发明使用的组合式炭化炉可以一次性投料,也可以分层 分次投料。与全封闭炭化炉干馏工艺采用的一次性投料法相比,炭质均勻,无“夹生颗粒”, 质量好;与固定式半封闭简易炭化炉采用的分次分层投料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制炭工艺 无需夜间值守,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4、炭质好,加工性能好。与全封闭式炭化炉干馏分解工艺相比,本发明采用在 150-450°C条件下缺氧干馏分解工艺,对不同粒度的生物质颗粒进行直接亚高温炭化,制备 的生物炭基本保留了原有生物质颗粒的微孔和良好的吸附性,更符合作缓释肥、土壤改良 剂基质,以及其他多元化产品原材料的要求。


图1为组合式炭化炉结构示意图。其中(1).转门,(2).顶盖,(3).套筒,(4).炉体,(5).燃烧器,(6).进气口, (7).合页,(8).纵向排气管,(9).燃烧器卡座,(10).横向排气管,(11).炉体卡槽,(12).底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半封闭亚高温缺氧干馏炭化炉可使用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 料制备生物炭,但不限于农林废弃生物质。组合式半封闭亚高温缺氧干馏炭化炉可人工操 作、独立运行,也可与原料传送带、搅拌器等设备配合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炭制备工艺简单,采用在150-450°C条件下缺氧干馏分解工艺, 对不同粒度的生物质颗粒进行直接亚高温炭化,用加料厚度来控制氧气的供给量,采用机 械设备自动控制缺氧条件或人工控制缺氧条件生产生物质颗粒炭。优选的,人工控制缺氧 条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设备和工艺制备的生物炭基本保留了原有生物质颗粒的微孔和良 好的吸附性,使其更符合作缓释肥、土壤改良剂基质,或直接制备炭化生物质煤等。制炭过 程中产生的木醋等副产品可用作农作物育苗床土调制剂、异味清除剂、土壤改良剂(降低 土壤PH值,提高土壤酸性)。本发明所提供的炭化炉,如图1所示,包括转门1、顶盖2、炉体4、燃烧器5、进气口 6、排气管8和10、底座12等。可将排气管8和10与气体冷凝系统连接,用于回收炭化炉生 产生物质颗粒炭时所产生的副产品,如木醋。冷凝系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气体冷凝 系统(图中未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常用技术),只要能够实现将气体冷却凝结成液体即可。优选的,采用水循环气体冷凝系统。所述的炭化炉可以使用任何耐火保温材料制作。优选的,用双层钢板中间夹层添 加耐火保温材料制作炉体4。所述的顶盖2、横向排气管10、底座12可以使用单层钢板制 作。上述钢板的厚度可以为4-10mm,优选的为4mm。钢板中间夹层添加的耐火保温材料优 选为石棉丝。所述的炉体4可根据生产需要制作成长方体形、立方体形或圆柱体形等不同形 状。优选为圆柱体形,高120cm,直径120cm。炉体上边沿用钢筋加固,并向外延伸出顶盖卡 座,用以放置顶盖2。炉体外侧上部设有两个相对的套筒3,套筒与水平面呈30度角,较低 的一端朝向竖直排气管8的方向。炉体下部近底座处设有两个相对的进气口 6,由圆形进气 口盖封闭,用于控制炉体内氧气供应量。进气口直径12-15cm。优选的,直径14cm。进气口 直径原则上为炉体直径或宽度的1/10-1/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炉体体积自行调整。炉 体4下部外侧朝向排气管的方向设有一个排气口,用于放置横向排气管10。排气口可制作 成圆形或矩形。优选的,排气口为圆形,直径14cm。所述的炉体4置于底座12上的炉体卡槽11内,通过合页7与底座相连。底座为 长方形,长150-200cm,宽140_160cm。优选的,底座长200cm,宽140cm。卡槽呈圆形,直径 大于炉体直径2-8cm。优选的,直径为126cm。卡槽焊接在底座上表面近排气管一侧。合页 7焊接在底座与排气管相对的位置,与卡槽相连。所述的底座12下表面可由槽钢加固。所述的排气管由纵向排气管8和横向排气管10组成。排气管8用薄铁板制作,横 向排气管用钢板制作。排气管可制成三角柱形、方柱形或圆柱形,纵向排气管高度应大于炉 体高度,横向排气管长度应大于炉体半径。优选的,排气管为圆柱形,直径14cm,纵向排气管 高度为2-3. 5m,横向排气管长度为90cm ;更优选的,纵向排气管的高度为2_2. 5m。所述的顶盖2下部呈截圆锥形、半径大于炉体半径l-2cm,使用时置于炉体上部顶 盖卡槽内。顶盖上部呈圆柱形,直径30-40cm,高20-30cm,内设有圆形转门1。转门通过曲 形把手固定在顶盖上,可通过把手调整开闭程度。优选的,顶盖下部直径122cm,顶盖上部直 径 30cm,高 20cm。所述的炉体4内部设有燃烧器5,通过底座上的燃烧器卡座9固定。燃烧器可制 作成圆柱形或立方体形,下表面开放,高度40-80cm,直径或宽度为20-40cm。优选的,燃烧 器制作成圆柱形,高度60cm,直径30cm。原则上,燃烧器高度为炉体高度的1/2,直径为炉 体直径的1/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炭化炉体积和形状自行调整。燃烧器侧方下部设有 圆形或方形开口,用以通入横向排气管,直径或边长应略大于排横向气管直径。优选的,燃 烧器开口为圆形,直径15cm。燃烧器可用3-7mm厚的钢板制作,优选的,用5mm厚的钢板制 作。钢板应当制成网状或在其上面均勻钻孔,孔的大小以物料颗粒不能通过为准,孔的密度 应尽量大,但要保证能够承受炉体内物料的压力。燃烧器卡座9的位置依照燃烧器大小调 整,优选的为4个高30cm的角铁,依照燃烧器的四个对角方向焊接在底座上。上述炭化炉炉体内温度的监测可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温度监测方式,优选的采 用机械式或数字式温控仪进行监测,更优选的采用XMT-121型数字式温控仪进行监测。 XMT-121型数字式温控仪是本领域的常用仪器,在市场上仪器仪表商店均可买到。温控仪可 安装在炉体内侧或植于炉体内物料中。优选的,温控仪安装在炉体内侧。
本发明所提供的炭化炉,采用缺氧干馏分解原理,将经过初加工后的生物质颗粒 逐次、分层装入炉内点燃,实行原料颗粒自燃(不外加热源),使生物质颗粒缺氧加热分解。 当温度加热到150°C以上时,生物质颗粒的复杂结构开始分解。当温度大于^KTC时,分解 加剧,并生成焦油、气体和黑色炭素颗粒。本发明同时提供应用上述炭化炉以农林废弃生物质制备生物炭的工艺流程,包括 选料、物料加工、清炉、组装、引燃、装炉、扣盖、封炉、出炉等步骤。所述的农林废弃生物质是指玉米秸秆、玉米芯、花生壳、稻壳、稻草、生产用废弃食 用菌基质等,但不限于此。所述的选料是指将农林废弃生物质自然风干或人工烘干,使其含水量降至20%以 下。优选的,含水量降至16%以下。其中,用于引燃的物料应将含水量降至8%以下。优选 的,含水量降至5%以下。所述的物料加工是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破碎方式将上述的合格生物质加工 粉碎。粉碎后的生物质颗粒直径为2-10mm ;优选的,粉碎后的生物质颗粒直径为2_7mm ;更 优选的,粉碎后的生物质颗粒直径为2-5mm。粉碎后的生物质颗粒可过筛筛选,对于不符合 要求的生物质颗粒可重新加工。对于花生壳、稻壳等,可不经破碎,直接炭化。所述的清炉是指将残留在炉体或底座上的炭粒清除;将排气管内的残余物清除。所述的组装是指将炭化炉的底座、炉体、燃烧器、顶盖、排气管组合在一起。在引燃 前,首先要将炉体置于底座卡槽内,在合页处连接固定。在燃烧器卡槽位置处平铺少量物 料,而后将燃烧器扣在物料上,由燃烧器卡槽固定。将横向排气管由炉体排气口处插入,通 过燃烧器侧面的开口进入燃烧器内部,排气管末端置于炉体底部中心位置。所述的引燃是指将点燃的少量物料沿横向排气管送入燃烧器,引燃其中的干燥物 料。所述的装炉是指在引燃后,将加工好的生物质颗粒装入炉体中,最初的物料加入 量以覆盖在燃烧器上30-60厘米为宜。优选为30-40厘米。物料被点燃后,持续自燃,无需 外加热源。物料在亚高温条件下缺氧炭化。优选的亚高温条件为温度150-450°C,更优选的 为温度200°C _450°C,进一步优选的为温度_450°C。当温度加热到150°C以上时,颗粒 的复杂结构开始分解;当温度大于260°C时分解加剧,生成焦油和气体;当温度达到450°C 时开始绝氧、雾化,生成黑色炭素颗粒。用加料厚度控制炉体内氧气供应量,炉体内缺氧条 件可采用机械设备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优选的,人工控制缺氧条件。当炉体内温度达到 450°C时,及时补充物料控制氧气供应量。每次追加物料的厚度为10-30厘米,优选为15-20 厘米。也可根据炉体内的物料燃烧状况随时补充物料控制氧气供应量,每次追加物料的时 间间隔大约为1-2小时。所述的扣盖是指在装满物料后,将顶盖扣在炉体顶部。当最上一层物料开始炭化 后,将物料最终填满并扣盖,通过顶盖上的转门控制氧气进入量。如果炉内温度达不到450°C,易出现“夹生炭”,会降低产品质量。这时应检查新上 的物料层是否将下层封闭严实,燃烧器是否出了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所述的封炉是指在制炭过程中及扣盖后,用湿软的泥土等封闭炭化炉各组件间的 接缝,保证炉体内部与外界氧气隔绝。所述的出炉是指将制备好的生物炭移出。封炉后,炉体内氧气逐渐耗尽,物料熄灭。放置12-24小时后,自然冷却。待完全冷却后,卸除顶盖,用两根撬棍插入炉体两侧的 套筒内,两人配合向下用力打开燃烧器,将成品炭移出,计量包装。实施例1炭化炉炭化炉由转门1、顶盖2、套筒3、炉体4、燃烧器5、进气口 6、合页7、纵向排气管8 和横向排气管10、燃烧器卡座9、炉体卡槽11和底座12组成,如图1所示。排气管与水循 环气体冷凝系统相连接,回收木醋。炭化炉炉体4为8mm厚双层钢板,用石棉丝做中间保温 夹层。炉体为圆柱体形,高120cm,直径120cm。炉体外侧上部的套筒长30cm,内径km,与 水平面呈30度角。进气口直径14cm,由圆形进气口盖封闭。排气口直径14cm,与排气管接合。底座12呈长方形,长200cm、宽140cm。卡槽11呈圆形,直径126cm。底座下表面 由槽钢加固。纵向排气管8用薄铁板制作,高250cm,横向排气管10用钢板制作,长90cm,直径 均为14cm,转角处由弯管连接。顶盖2下部呈截圆锥形、直径122cm ;上部呈圆柱形,直径30cm,高20cm ;圆形转门 直径30cm。燃烧器5呈圆柱形,高60cm,直径30cm,燃烧器下部圆形开口直径15cm。燃烧 器用4mm厚的网状钢板制作,由钢筋加固。日生产能力为0. 3吨生物炭。实施例2炭化炉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炉体用4mm钢板制作。各组件的 尺寸按实施例1的比例缩小一倍。实施例3炭化炉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炉体用IOmm钢板制作,无中间夹 层。各组件的尺寸按实施例1的比例放大一倍。实施例4炭化炉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没有底座,炉体置于平整的地面 上即可。实施例5玉米芯颗粒炭示例性生产方法本实施例示例性的描述了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的组合式半封闭颗粒炭化炉生产玉 米芯颗粒炭的方法,包括选料、物料加工、清炉、组装、引燃、装炉、扣盖、封炉、出炉等步骤, 但并不限于此。选料将玉米芯自然风干使其含水量降至16%以下。其中,用于引燃的物料应将 含水量降至8%以下。物料加工采用FB-I型破碎机将上述的合格玉米芯加工粉碎,粉碎后的玉米芯颗 粒直径为2-10mm。所述的FB-I型破碎机是本领域的常用机械。清炉将残留在炉体或底座上的炭粒清除;将排气管内的残余物清除。组装将炉体置于底座卡槽内,在合页处连接固定。在燃烧器卡槽位置处平铺少量 物料,而后将燃烧器扣在物料上,由燃烧器卡座固定。将水平排气管由炉体排气口处插入, 通过燃烧器侧面的开口进入燃烧器内部,排气管末端置于炉体底部中心位置。引燃将点燃的少量物料沿横向排气管送入燃烧器,引燃其中的干燥物料。装炉将加工好的玉米芯颗粒装入炉体中,料层高于燃烧器60cm。每隔约1小时加料一次,厚度为10-30cm。直接观察到炉体内物料受热状况,用料层厚度人工控制炉体内 氧气供应量。全过程加料5-10次。扣盖最后一次装满物料后,将顶盖扣在炉体顶部,转门处有大量蒸汽溢出时关闭转门。封炉用湿软的黄泥封闭炭化炉各组件间的接缝。出炉冷却12小时后,卸除顶盖,用两根撬棍插入炉体两侧的套筒内,两人配合向 下用力打开炉体,将成品炭移出,计量包装。可根据需要对出炉的玉米芯颗粒炭进一步粉碎加工成粒度为80-100目的微粒。秸秆颗粒炭、蘑菇盘颗粒炭的生产工艺除原料不同外,其它工艺与本实施例基本 相同,可以此实施例作为参考。实施例6花生壳颗粒炭示例性生产方法本实施例示例性的描述了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的组合式半封闭颗粒炭化炉生产花 生壳颗粒炭的方法。该实施例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不需要物料加工,花生 壳可直接装炉炭化。稻壳颗粒炭的生产工艺除原料不同外,其它工艺与本实施例基本相同,可以此实 施例作为参考。实施例7组合式半封闭缺氧干馏炭化炉的技术效果实施例1示例性描述的组合式半封闭缺氧干馏炭化炉与专利号是 ZL200710086505.4的中国发明专利所描述的简易颗粒炭化炉采用各自的生产工艺生产玉 米芯颗粒炭,进行性能比较,结果如下表。表 1
项目本发明的组合式炭化炉简易颗粒炭化炉 (ZL200710086505. 4)设计方式分体组合式设计,可搬运单体固定式设计,不可搬运投料方式分层分次投料或一次性投料分层分次投料封闭方式半封闭与全封闭结合全程半封闭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生物质颗粒炭化炉,其特征在于该炭化炉包括炉体、顶盖O)、燃烧 器(5)、转门(1)、横向排气管(10)和纵向排气管(8);各组件采用分体式设计,组合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2)、炉体卡槽(11)、燃烧器卡 槽(9)、套筒(3)以及合页(7);在炉体下部近底座处设有两个相对的进气口(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⑷和燃烧器(5)均为圆 柱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炉体(4)为双层钢板,用石棉丝做中间保 温夹层,炉体为圆柱体形,高120cm,直径120cm;横向排气管(10)为圆柱体形,用钢板制作, 长90cm,直径为14cm;顶盖( 下部呈截圆锥形,直径122cm,上部呈圆柱形,直径30cm,高 20cm;圆形转门(1)直径30cm;燃烧器( 呈圆柱形,高60cm,直径30cm,燃烧器下部有一 圆形开口,开口直径为15cm,燃烧器用4mm厚的网状钢板制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炭化炉,其特征在于炉体(4)为双层钢板,用石棉丝做中间保 温夹层,炉体为圆柱体形,高120cm,直径120cm;横向排气管(10)为圆柱体形,用钢板制作, 长90cm,直径为Hcm;顶盖(2)下部呈截圆锥形,直径122cm,上部呈圆柱形,直径30cm,高 20cm;圆形转门(1)直径30cm;燃烧器( 呈圆柱形,高60cm,直径30cm,燃烧器下部有一 圆形开口,开口直径为15cm,燃烧器用4mm厚的网状钢板制作;底座(12)呈长方形,长200cm、宽140cm;炉体卡槽(11)呈圆形,直径126cm ;套筒长 30cm,内径km,与水平面呈30度角;进气口直径Hcm,附圆形进气口盖。
6.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炭化炉制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料、物料加工、 炉体组装、物料引燃、物料装炉、扣盖、封炉步骤;所述的选料是指将农林废弃生物质自然风干或人工烘干;所述的农林废弃生物质是指 玉米秸秆、玉米芯、花生壳、稻壳、稻草或生产用废弃食用菌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物料加工是指将上述生物质加工粉碎;所述的炉体组装是指将炭化炉的组件组合在一起;所述的物料引燃是指将点燃的少量物料沿横向排气管送入燃烧器,引燃其中的干燥物料;所述的物料装炉是指在物料引燃后,将其余物料续倒入炉体内;所述的扣盖是指在炉体装满物料后,将顶盖扣在炉体顶部;所述的封炉是指在制炭过程中,用湿软的泥土封闭炭化炉各组件间的接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炉步骤,所述的清炉是指将残留在 炉体或底座上的炭粒清除,将排气管内的残余物清除。
8.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炭化炉在制炭方面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农林废弃生物质颗粒生产生物质颗粒炭的组合式炭化炉及其制炭方法。该炭化炉包括炉体、顶盖、燃烧器、转门、横向排气管和纵向排气管等,各组件采用分体式设计,组合使用。本发明同时提供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应用上述炭化炉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包括选料、物料加工、炉体组装、物料引燃、物料装炉、扣盖、封炉等步骤。所述的农林废弃生物质是指玉米秸秆、玉米芯、花生壳、稻壳、稻草或生产用废弃食用菌基质等。
文档编号C01B31/02GK102092709SQ20111007310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5日
发明者刘金, 孟军, 徐正进, 陈温福 申请人:陈温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