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文档序号:3465748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氧化石墨烯剥离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其理论比表面积高达沈00 m2 / g ;室温下电子迁移率为200000 cm2 / (V *S),远远高于现有的半导体和导体材料。由于石墨烯具有极其优异的机械、热学、光学以及电学性能,其有望应用于超大电容、光子传感器,甚至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目前制备石墨烯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路线是外延生长法,另一条路线是剥离法。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Geim和Novoselov采用胶带法剥离出石墨烯,并且确定石墨烯可以在外界环境中稳定存在。这种方法是通过机械外力从体相石墨上剥离出石墨烯。典型的制备方法是用一种材料与膨胀的石墨进行摩擦,石墨的表面就会产生絮片状的晶体,这些晶体中含有石墨烯。机械剥离法能够得到高质量石墨烯,但是产量十分的少, 无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利用热分解可膨胀石墨的方法可制备石墨烯纳米带。在混合气体中(氩气中含3%的氢气)把膨胀石墨加热到1000摄氏度,再分散在聚1,2_二氯乙烷溶液中,超声处理30 min形成均质液,离心去除杂质即可得到石墨烯。目前制备石墨烯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超声剥离法。以氧化石墨为原料,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氧化石墨悬浮液。在超声的作用下,氧化石墨片层由于受到周围液体的空化作用而迅速剥离成石墨烯片层。利用此方法可以得到石墨烯,但是很难控制石墨烯片层的大小、厚度以及边缘形状,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石墨烯很容易被撕裂成小碎片,无法得到理想的大片石墨烯。除此之外,超声法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很容易产生噪音污染,并且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连续生产,效率十分低,很难投入到工业生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无噪音污染,适应于规模化连续生产的氧化石墨烯剥离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氧化石墨烯剥离方法,是以氧化石墨为原料,配合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其基本原理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的阳离子在阴极附近得到电子,使得离子溶液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可以与石墨烯片层的一个η键结合,在电场的作用下剥离氧化石墨烯。本发明不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点。本发明主要涉及的实验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交流电源1,信号发生器2,功率分放大器3,示波器4,玻璃槽5,石墨棒6。其中信号发生器2为通用放大器,可产生正弦波、 脉冲波、三角波以及方波,频率的变化范围在(Γ7 kHz。功率放大器3的型号为HVP-300A, 其调压范围为(T300V。示波器4是用来观察各种不同信号幅度随时间的变化,可选用各类常规的示波器,用于监测剥离过程中电场状况。玻璃槽5的高度在100 500毫米之间,宽度在50 200毫米之间,长度在100 1000毫米之间。石墨棒电极6的直径在5 20毫米之间,高度在120 550毫米之间。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电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通过石墨棒电极作用于玻璃槽内氧化石墨悬浮液,到达剥离效果。本发明的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烯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配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氧化石墨的悬浮液。按1 :10 1:1的质量比混合表面活性剂和氧化石墨,氧化石墨粒径选择范围为10 200微米。然后按照配制氧化石墨浓度为0. lmg/ml lmg/ml的要求,加入去离子水。在设定的温度范围(10 50摄氏度),利用磁力搅拌器分散一定时间(10 30分钟),获得悬浮液。(2)将悬浮液加入玻璃槽中,没过电极五分之四,然后按顺序开启各项设备,首先开启电源,然后开启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功率放大器。剥离电场频率设定范围为40Hz 4kHz,剥离电场波形可在正弦波、锯齿波和方波等三种波形中选择,剥离电压设定范围为 IOV 200伏特,剥离时间设定范围为30 300分钟,剥离温度设定范围为10 50摄氏度。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剥离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剥离氧化石墨烯具有如下优点①采用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烯,相比传统的超声剥离法,具有无噪音、低成本、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②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提高电场法剥离氧化石墨烯的产量,无毒,对环境无污染;③此方法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尺寸和厚度比较均一,石墨烯片层比较大,且表面平整,很少出现孔洞等缺陷;④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烯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易行;⑤实验反应温和,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影响不大。


图1是本发明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原子力图。图3为实施例2的原子力图。图4为实施例3的原子力图。图中标号1交流电源,2信号发生器,3功率分放大器,4示波器,5玻璃槽,6
石墨棒。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
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500毫克和粒径为140微米的氧化石墨500毫克,按质量比1 1 混合,加入去离子水1000毫升,配成浓度为0. 5 mg/ml的混合悬浮液。在20摄氏度条件下, 利用磁力搅拌器分散20分钟。然后将悬浮液导入玻璃槽,设定各项剥离参数为剥离电场频率设定为400Hz,剥离电场波形为正弦波,剥离电压设定为20伏特,剥离时间设定范围为 60分钟,剥离温度设定范围为20摄氏度。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剥离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在此条件下剥离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其横向尺寸可达4微米,厚度约
4为5纳米,大小均一,表面平整,且没有明显的缺陷。实施例2
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500毫克和粒径为50微米的氧化石墨500毫克,按质量比1 1混合,加入去离子水500毫升,配成浓度为1 mg/ml的混合悬浮液。在20摄氏度条件下,利用磁力搅拌器分散20分钟。然后将悬浮液导入玻璃槽,设定各项剥离参数为剥离电场频率设定为1kHz,剥离电场波形为方波,剥离电压设定为50伏特,剥离时间设定范围为60分钟, 剥离温度设定范围为20摄氏度。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剥离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在此条件下剥离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其横向尺寸可达2微米,厚度约为2纳米, 尺寸、厚度及形状均一。实施例3:
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500毫克和粒径为100微米的氧化石墨500毫克,按质量比1 1 混合,加入去离子水1000毫升,配成浓度为0. 5mg/ml的混合悬浮液。在20摄氏度条件下, 利用磁力搅拌器分散20分钟。然后将悬浮液导入玻璃槽,设定各项剥离参数为剥离电场频率设定为2kHz,剥离电场波形为锯齿波,剥离电压设定为100伏特,剥离时间设定范围为 30分钟,剥离温度设定范围为20摄氏度。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剥离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在此条件下剥离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其横向尺寸可达5微米,厚度约为3纳米,表面平整,无褶皱,无孔隙。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配制表面活性剂与氧化石墨的悬浮液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按1 10 1:1的质量比混合表面活性剂和氧化石墨,氧化石墨粒径为10 200微米;然后按照配制氧化石墨浓度为0. lmg/ml lmg/ml的要求,加入去离子水;在10 50摄氏度的温度下,利用磁力搅拌器分散10 30分钟,即获得悬浮液;(2)将上述悬浮液加入玻璃槽中,液面没过电极五分之四,然后按顺序开启各项设备 首先开启电源,然后依次开启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功率放大器;剥离电场频率为40Hz 4kHz,剥离电场波形为正弦波、锯齿波或方波,剥离电压为IOV 200伏特,剥离时间为 30 300分钟,剥离温度为10 50摄氏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烯的方法。本发明以氧化石墨为原料,配合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本发明不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点,适合于规模化连续生产。
文档编号C01B31/04GK102167313SQ2011101034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张东, 肖淑华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