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

文档序号:345659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活性炭制品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南平产的毛竹为原料,将其粉碎、过筛后,取其中粒径0.2~1mm的竹屑,自然风干后备用;程序升温炉对竹屑进行炭化,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00℃后,保温10个小时,即得竹活性炭成品;取少量竹活性炭成品分别置于亚甲基蓝溶液和碘溶液,若竹活性炭成品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大于300mg/g,碘吸附值大于1000mg/g,则符合标准;所述南平产的毛竹原料选用栽植前已经养育了三年的毛竹苗;所述程序升温炉选用日本制KDFS.70型号最佳。本发明竹活性炭的吸附率较最高,过滤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制品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 温碳化制备法。

【背景技术】
[0002] 竹材作为一种多孔介质材料,热解后形成的竹炭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且有一定 的比表面积,广泛用于调湿、有害气体的去除以及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去除。近 年,随着竹材加工工业的发展,在其加工过程中,将出现很多竹刨花、竹肩等加工剩余物,企 业一般将其作为燃料,如果将竹材及其副产品用于制备竹活性炭等环节友好型吸附材料, 可为竹活性炭的制备提供良好的原料来源。
[0003] 因竹炭来源广、成本低廉、吸附性能良好,越来越多的研宄者对竹炭的制备及吸附 性能进行了研宄,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在采用高温碳化法的竹活性炭 的制备过程中,有3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炭化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其竹活性炭的吸附率 较高,过滤效果好。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包括以下 步骤: A、 取南平产的毛竹为原料,将其粉碎、过筛后,取其中粒径0. 2?Imm的竹肩,自然风干 后备用; B、 用程序升温炉对竹肩进行炭化,以5°C /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00°C后,保温10个 小时,即得竹活性炭成品; C、 取少量竹活性炭成品分别置于亚甲基蓝溶液和碘溶液,若竹活性炭成品的亚甲基蓝 吸附值大于300mg/g,碘吸附值大于1000mg/g,则符合标准。
[0006] 所述南平产的毛竹原料选用栽植前已经养育了三年的毛竹苗;所述程序升温炉选 用日本制KDFS. 70型号最佳。这样更保障了竹活性炭的成品性能质量。
[0007]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所限定的炭化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3个生产因素,其 对应的竹活性炭的吸附率最高,过滤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9] 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南平产的毛竹为原料,将其粉碎、过筛后,取其中粒径0. 2?Imm的竹肩,自然风干 后备用; B、 用程序升温炉对竹肩进行炭化,以5°C /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00°C后,保温10个 小时,即得竹活性炭成品; C、 取少量竹活性炭成品分别置于亚甲基蓝溶液和碘溶液,若竹活性炭成品的亚甲基蓝 吸附值大于300mg/g,碘吸附值大于1000mg/g,则符合标准。
[0010] 所述南平产的毛竹原料选用栽植前已经养育了三年的毛竹苗;所述程序升温炉选 用日本制KDFS. 70型号最佳。这样更保障了竹活性炭的得率和成品质量。
[0011] 炭化工艺中炭化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竹炭性能的影响如下表: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南 平产的毛竹为原料,将其粉碎、过筛后,取其中粒径〇. 2?1_的竹肩,自然风干后备用;B、 用程序升温炉对竹肩进行炭化,以5°C /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00°C后,保温10个小时, 即得竹活性炭成品;C、取少量竹活性炭成品分别置于亚甲基蓝溶液和碘溶液,若竹活性炭 成品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大于300mg/g,碘吸附值大于1000mg/g,则符合标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南平产的毛竹原料选用栽植前已经养育了三年的毛竹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率的竹活性炭的高温碳化制备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程序升温炉选用日本制KDFS. 70型号。
【文档编号】C01B31/08GK104477907SQ201410807362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3日
【发明者】苏志玉 申请人:安徽助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