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926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传统发酵技术中常以堆肥方式将原料置于发酵装置中,然后盖上盖子进行密封,并使装置内温度予以维持在发酵所需温度的范畴之内。但以这种堆肥方法进行发酵之后,往往存活的发酵菌大都是位于发酵装置最上层位置的部分,而位于装置底部的发酵菌容易遭受到堆肥方式产生的高温而被杀死,进而造成单次生产过程中的发酵产物的产量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增加生产过程,将原先理论上可以单次生产就可以发酵完成的发酵菌使用量拆分为两次以上的生产发酵过程,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大幅增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发酵装置,它可以使发酵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在发酵所需温度的范畴之内,解决了由于局部高温导致发酵菌被杀死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由控制箱和发酵罐组成。

控制箱的出风接口通过入风管与发酵罐罐体入风接口密闭连通,控制箱的回风接口通过回风管与发酵罐罐体另一排风接口密闭连通,控制箱的蒸汽接口通过蒸汽管与发酵罐的蒸汽接头密闭连通,以使控制箱和发酵罐之间形成空气流道;

在控制箱中设置蒸汽发生器,并与蒸汽接口和加水口密闭连通,以便向蒸汽发生器中添加水份和通过蒸汽管向发酵罐输出蒸汽;

在控制箱中设置风道,在控制箱的顶端设置通风口,且通风口位于风道的正上方,在通风口中设置滤网,在滤网的下方设置第一风扇,在第一风扇的下方设置单向阀门,在控制箱上设置出风接口和回风接口,且在出风接口处设置第二风扇;

在控制箱中设置控制安装区,用于安装各种控制器件,并与设置在控制箱外侧表面的控制操作区域按键对应连接,通过控制操作区域的各个控制按键,实现对控制安装区内的控制器件的操控,进而实现对风量和蒸汽量的调整;

在发酵罐设置压力表和控制阀,用以监控发酵罐内部的气体压力,并通过控制阀外泄多余压力;在发酵罐底部设置泄水阀,通过控制泄水阀的打开实现发酵罐内水份的外泄;发酵罐罐体中央通过平衡支撑架的连接轴与平衡支撑架相连,以实现发酵罐罐体绕着平衡支撑架的连接轴进行旋转;在平衡支撑架下方设置移动装置;在发酵罐罐体的一侧设置罐体舱门,在发酵罐底部设置蒸汽接口;在发酵罐罐体的另一侧设置马达,在发酵罐罐体内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与马达相连;在发酵罐罐体内且在搅拌组件下方设置网状底板,以使罐体内空间形成上部搅拌反应空间和下方的容置空间,鉴于网状底板的分割和过滤功能,容置空间可用来容纳反应产生水份,避免水份和物质的共混造成分离困难。

在上述方案中,搅拌组件由搅拌组件主轴,搅拌组件连接轴和搅拌桨叶组成,搅拌组件主轴沿着水平方向与马达相连;搅拌组件连接轴对称设置在搅拌组件主轴的四周,与搅拌组件主轴相连,且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搅拌桨叶垂直设置在搅拌组件连接轴上,优选在相邻的搅拌组件连接轴上,搅拌桨叶间隔设置,每个搅拌桨叶的长度相等。

在上述方案中,搅拌桨叶的末端为斜面,优选与水平方向呈30—45度。

在上述方案中,在入风管中设置加热装置,对空气流道中气体进行温度调节。

在上述方案中,滤网的目数为100—200目。

在上述方案中,网状底板中设置通孔,并在通孔中设置滤网,滤网的目数为100—200目。

在上述方案中,在发酵罐上设置温度计,以监测发酵罐内的温度。

在上述方案中,在发酵罐罐体上设置观察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大幅增加设备投资成本的同时,针对传统堆肥发酵方式进行改进,以使发酵装置底部的发酵菌不会因高温而被杀死,进而提升单次生产发酵过程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发酵效率和质量,增加了发酵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运行后取出成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运行后放出水份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其中:1为控制箱,2为发酵罐,1-1为通风口,1-2为滤网,1-3为回风接口,1-4为出风接口,1-5为蒸汽接口,1-6为加水口,1-7为控制操作区域,1-8为第一风扇,1-9为第二风扇,1-10为蒸汽发生器,1-11为控制安装区,1-12为风道,1-13为单向阀门,2-1为罐体,2-2为压力表,2-3为控制阀,2-4为马达,2-5为泄水阀,2-6为移动装置,2-6-1为移动装置的轱辘,2-6-2为移动装置的固定装置,2-7为平衡支撑架,2-7-1为平衡支撑架的连接轴,2-8为罐体舱门,2-9为排风接口,2-10为入风接口,2-11为蒸汽接口,2-12为网状底板,2-13为容置空间,2-14为搅拌组件,2-14-1为搅拌组件的主轴,2-14-2搅拌组件的连接轴,2-14-3为搅拌组件的搅拌桨叶,3为入风管,3-1为加热装置,4为回风管,5为蒸汽管,6为成品,7为水份。

控制箱的出风接口通过入风管与发酵罐罐体舱门的入风接口相连,控制箱的回风接口通过回风管与发酵罐罐体舱门的排风接口相连,控制箱的蒸汽接口通过蒸汽管与发酵罐的蒸汽接头相连,以使控制箱和发酵罐之间形成空气流道;

在控制箱中设置蒸汽发生器,并与蒸汽接口和加水口相连,以便向蒸汽发生器中添加水份和通过蒸汽管向发酵罐输出蒸汽;

在控制箱中设置风道,在控制箱的顶端设置通风口,且通风口位于风道的正上方,在通风口中设置滤网,在滤网的下方设置第一风扇,在第一风扇的下方设置单向阀门,在控制箱上设置出风接口和回风接口,且在出风接口处设置第二风扇;

在控制箱中设置控制安装区,用于安装各种控制器件,并与设置在控制箱外侧表面的控制操作区域相连,用于通过控制操作区域的各个控制按键,实现对控制安装区内的控制器件的操控,进而实现对风量和蒸汽量的调整;控制箱采用1对多台发酵罐设计。

在发酵罐设置压力表和控制阀,用以监控发酵罐内部的气体压力,并通过控制阀外泄多余压力;发酵罐罐体通过平衡支撑架的连接轴与平衡支撑架相连,以使发酵罐罐体绕着平衡支撑架的连接轴进行上下移动形成斜角度方便入料与下料;在平衡支撑架下方设置移动装置;在发酵罐罐体的一侧设置罐体舱门,并在罐体舱体上设置排风接口和入风接口;在发酵罐底部设置蒸汽接口;在发酵罐罐体的另一侧设置马达,在发酵罐罐体内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与马达相连;在发酵罐罐体内且在搅拌组件下方设置网状底板,以使罐体内空间形成上部搅拌反应空间和下方的容置空间,鉴于网状底板的分割和过滤功能,容置空间可用来容纳反应产生水份,避免水份和物质的共混造成分离困难;在发酵罐底部设置与容置空间相连的泄水阀,通过控制泄水阀的打开实现发酵罐内水份的外泄。

在上述方案中,搅拌组件由搅拌组件主轴,搅拌组件连接轴和搅拌桨叶组成,搅拌组件主轴沿着水平方向与马达相连;搅拌组件连接轴对称设置在搅拌组件主轴的四周,与搅拌组件主轴相连,且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搅拌桨叶垂直设置在搅拌组件连接轴上,优选在相邻的搅拌组件连接轴上,搅拌桨叶间隔设置,每个搅拌桨叶的长度相等。

在上述方案中,搅拌桨叶的末端为斜面,优选与水平方向呈30—45度, 搅拌浆叶斜

面设计可利用马达正转反转进行进料与出料工作在上述方案中,在入风管中设置加热装置,对空气流道中气体进行温度调节。

在上述方案中,滤网的目数为100—200目。

在上述方案中,网状底板中设置通孔,并在通孔中设置滤网,滤网的目数为100—200目。

在上述方案中,在发酵罐上设置温、湿度计,以监测发酵罐内的温度、湿度。

在上述方案中,在发酵罐罐体上设置观察窗。

在进行使用时,控制箱通过风道向发酵罐体中输入气流,通过蒸汽发生器向发酵罐体内输入蒸汽,同时利用搅拌组件进行时时搅拌,此时搅拌组件、输入气流和输入蒸汽共同对物料形成作用,并可利用压力表、温度计对发酵罐内压力和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观察窗进行时时观测。通过调整控制箱中蒸汽发生器的功率,调整输入蒸汽的数量;通过调整控制箱中单向阀门的开启程度、第一风扇的工作状态或者第二风扇的工作状态,调整输入气体的数量;通过控制入风管中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调整输入气体的温度。综合上述调整方法,以使发酵罐罐体内的温度和压力达到预设要求。

使用完毕之后,可断开入风管、回风管和蒸汽管的连接,打开罐体舱门,倾斜罐体以取出产品;由于网状底板的作用,倾斜罐体,以使水份由泄水阀流出。为配合罐体的移动,在平衡支撑架设置轱辘和固定装置,以方便移动和固定。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真菌培养料的发酵,温度为20-100度,压力为0.25MPa,时间为7-15天,设定搅拌速度为20-200转/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