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523360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电子转移复合物有关,特别是一种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具体地说,是关于2,5-二丙酸-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金属类电子转移复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可溶性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作电子受体,合成溶解性良好、适于采用旋涂法成膜的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电子转移复合物。本发明采用的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即为2,5-二丙酸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CH2CH2COOR)2),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结构式中的C和N分别代表碳和氮,ROOCH2CH2-中的R代表烷基-CnH2n+1,n=1~10。
上述TCNQ脂类衍生物的电子转移复合物的合成方法是把含有所需的金属离子的化合物放到溶有TCNQ脂类衍生物和NaI(碘化钠)的乙腈溶液中,在常温至85℃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一至二小时即可得电子转移复合物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其反应式如下结构式中的C和N分别代表碳和氮,ROOCH2CH2-中的R代表烷基-CnH2n+1,n=1~10。M代表金属,Na代表钠,I代表碘。
本发明的具体合成步骤如下<1>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TCNQ(CH2CH2COOR)20.5-4%CuI0.5-4%AgI0.5-4%NaI0.5-4%乙腈88-98.5%<2>按上述比例,先将TCNQ(CH2CH2COOR)和碘化钠(NaI)溶于乙腈中,搅拌均匀,在常温至85℃温度范围内,加入碘化亚铜或碘化银,在氮气保护下反应1~2小时;<3>反应完全后,滤出所得的粗产物,提纯,干燥后获得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电子转移复合物。
所说的酯类衍生物可以是甲酯、或乙酯、或丙酯、或丁酯、或戊酯、或己酯、或环己酯、或癸酯等含1~10个碳原子的酯类。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能够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合成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本发明具有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产率高,对反应体系无特别要求等优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制备铜-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方法。既适合于实验室制备,也适合工业化生产。采用本发明合成的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在乙腈中的溶解度大于1.4mg/ml。在一般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TCNQ在一般溶剂中的溶解度提高10~100倍。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为2960cm-1,2193cm-1,1735cm-1,1637cm-1,1512cm-1,1364cm-1,1198cm-1,1171cm-1。
元素分析结果C54.61%N12.74%H3.64%Cu14.45%
<2>在70℃下,将2,5-二丙酸甲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溶解于乙腈中,通入氮气保护;<3>加入NaI,搅拌使NaI充分溶解后,加入碘化银(AgI),反应1.5小时;<4>反应完全后,滤出所得的粗产物,提纯,干燥后获得2,5-二丙甲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Ag(TCNQ(CH2CH2COOCH3)2)产率为88%。熔点为278℃。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为2960cm-1,2193cm-1,1735cm-1,1637cm-1,1512cm-1,1364cm-1,1200cm-1,1171cm-1。
元素分析结果C49.61%N11.55%H3.33%Ag22.32%实施例3具体合成步骤如下<1>称取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合成原料TCNQ脂类衍生物选2,5-二丙酸乙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CH2CH2COOCH2CH3)2)2%CuI2%NaI2%乙腈94%<2>在70℃下,将2,5-二丙酸乙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溶解于乙腈中,通入氮气保护;<3>加入NaI,搅拌使NaI充分溶解后,加入碘化亚铜(CuI),反应1.5小时;<4>反应完全后,滤出所得的粗产物,提纯,干燥后获得2,5-二丙甲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Cu(TCNQ(CH2CH2COOCH2CH3)2)。
产率为89%,熔点为250℃。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为2955cm-1,2193cm-1,1730cm-1,1631cm-1,1500cm-1,1361cm-1,1200cm-1,1180cm-1。
元素分析结果C56.47%N11.98%H4.28%Cu13.58%实施例4<1>称取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合成原料TCNQ脂类衍生物选2,5-二丙酸乙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CH2CH2COOCH2CH3)2)1.5%AgI1.5%NaI1.5%乙腈95.5%<2>在70℃下,将2,5-二丙酸乙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溶解于乙腈中,通入氮气保护;<3>加入NaI,搅拌使NaI充分溶解后,加入碘化银(AgI),反应1.5小时;<4>反应完全后,滤出所得的粗产物,提纯,干燥后获得2,5-二丙甲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Ag(TCNQ(CH2CH2COOCH2CH3)2)产率为89%。熔点为258℃。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为2960cm-1,2182cm-1,1715cm-1,1634cm-1,1511cm-1,1364cm-1,1201cm-1。
元素分析结果C51.54%N10.90%H3.91%Ag21.10%实施例5合成步骤如下<1>称取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合成原料TCNQ脂类衍生物选2,5-二丙酸丙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CH2CH2COOCH2CH2CH3)2)4%CuI4%NaI4%乙腈88%<2>常温下,将2,5-二丙酸乙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溶解于乙腈中,通入氮气保护;<3>加入NaI,搅拌使NaI充分溶解后,加入碘化亚铜(CuI),反应1小时;<4>反应完全后,滤出所得的粗产物,提纯,干燥后获得2,5-二丙甲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Cu(TCNQ(CH2CH2COOCH2CH2CH3)2)。
产率为87%,熔点为250℃。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为2968cm-1,2191cm-1,1730cm-1,1638cm-1,1498cm-1,1360cm-1,1200cm-1,1191cm-1。
元素分析结果C58.20%N11.30%H4.80%Cu12.85%。
实施例6<1>称取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合成原料TCNQ脂类衍生物选2,5-二丙酸丙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CH2CH2COOCH2CH2CH3)2)2.5%AgI2.5%NaI2.5%乙腈92.5%<2>在50℃下,将2,5-二丙酸甲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溶解于乙腈中,通入氮气保护;<3>加入NaI,搅拌使NaI充分溶解后,加入碘化银(AgI),反应1.5小时;<4>反应完全后,滤出所得的粗产物,提纯,干燥后获得2,5-二丙甲酯-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Ag(TCNQ(CH2CH2COOCH2CH3)2)产率为86%。熔点为248℃。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为2968cm-1,2182cm-1,1719cm-1,1635cm-1,1510cm-1,1364cm-1,1200cm-1。
元素分析结果C53.32%N10.39%H4.56%Ag20.08%上述实施例所制成的铜-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和银-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电子转移复合物在乙腈中的溶解度大于1.4mg/ml,在一般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TCNQ在一般溶剂中的溶解度提高10~100倍。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是把含有所需的金属离子的化合物放到溶有TCNQ脂类衍生物和NaI(碘化钠)的乙腈溶液中,在常温至85℃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一至二小时即可得电子转移复合物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其反应式如下结构式中的C和N分别代表碳和氮,ROOCH2CH2-中的R代表烷基-CnH2n+1,n=1~10;M代表金属,Na代表钠,I代表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合成步骤如下<1>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TCNQ(CH2CH2COOR)20.5-4%CuI0.5-4%AgI0.5-4%NaI0.5-4%乙腈88-98.5%<2>按上述比例,先将TCNQ(CH2CH2COOR)和碘化钠NaI溶于乙腈中,在常温至85℃温度范围内,加入CuI或AgI,在氮气保护下反应1~2小时;<3>反应完全后,滤出所得的粗产物,提纯,干燥后获得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电子转移复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酯类衍生物可以是甲酯、或乙酯、或丙酯、或丁酯、或戊酯、或己酯、或环己酯、或癸酯等含1~10个碳原子的酯类。
全文摘要
一种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它是把含有所需的金属离子的化合物放到溶有TCNQ脂类衍生物和NaI(碘化钠)的乙腈溶液中,在常温至85℃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一至二小时即可得电子转移复合物金属-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脂类衍生物,其反应式如下2M
文档编号C07F1/00GK1460680SQ0312923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3日
发明者黄伍桥, 吴谊群, 顾冬红, 干福熹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