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3247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分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及其合成过程以及该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通过超分子自组装作用在加热和超声的作用下使乙醇在溶液态和凝胶态之间实现反复可逆转变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凝胶因子(Gelator)通过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氢键,^ - ^堆积,范德华力以及其它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能使数千倍于自身个数的溶剂分子凝胶化。此类凝胶具有固态的流变学特性,可以防止液体的自由流动,并且在合适的外界刺激下,能够在凝胶态和溶液态之间实现可逆转化。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汽油价格的上涨,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促使绿色可再生循环乙醇燃油的大量生产,仅2009 —年全球乙醇燃油的总产量已达到739亿升,如此大量的乙醇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我们设计的有机凝胶材料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两端是疏水性的基团(金刚烷基和胆留基团),中间是亲水性基团(由三个酰胺键相连)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其特征是两端分别为疏水性的金刚烷基和胆留基团,中间是亲水性的基团,具体结构式如下其分子通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金刚烷胺的盐酸盐在含有少量三乙胺,PH7到8的二氯甲烷溶液中与一端被叔丁氧羰基保护、另一端被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的β -丙氨酸反应生成化合物2 ;(2)化合物2在三氟乙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脱去叔丁氧羰基基团,在含有少量三乙胺, PH 7到8的二氯甲烷溶液中与一端被叔丁氧羰基保护另一端被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的 β-丙氨酸反应生成化合物3 ;(3)化合物3在三氟乙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脱去叔丁氧羰基基团,在含有少量三乙胺的二氯甲烷溶液中与胆留酰氯反应生成最终产物。
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与乙醇按照15mg/mL至35mg/mL配比混合,加热溶解,在超声的作用下形成凝胶,该凝胶再次加热会溶解,冷却后析出凝胶因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超分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以及该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通过超分子自组装作用在加热和超声的作用下使乙醇在溶液态和凝胶态之间实现反复可逆转变的方法。本发明中所提及的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其特征是两端分别为疏水性的金刚烷基和胆甾基团,中间是亲水性的基团,其分子通式为[C10H15-NHCO-(CH2)2-NHCO-(CH2)2-NHCOO-(C27H4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机小分子的超分子组装在超声和加热的外部作用下使得乙醇燃油在溶液态和凝胶态之间实现可逆转变,从而为提高乙醇燃油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文档编号C07J41/00GK102516346SQ20111039350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张明明, 易涛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