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锰或间氯过氧苯甲酸参与的氧化偶联制备菲和联萘酚及联苯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994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氧化锰或间氯过氧苯甲酸参与的氧化偶联制备菲和联萘酚及联苯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锰或间氯过氧苯甲酸参与的氧化偶联制备菲和联萘酚及联苯衍生物。
背景技术
W003070166公开了菲并吲哚里西啶和菲并喹喏里西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它们在医药上的应用。CN101189968公开了菲并吲哚里西啶和菲并喹喏里西啶衍生物及其盐
在农药上的应用。其中,菲环的合成是合成菲并吲哚里西啶和菲并喹喏里西啶衍生物的关键步骤,目前文献报道的方法主要有=Pschorr环化法,光照偶联法,二醋酸碘苯(PIDA),三氟乙酸铊偶联法,醋酸铅偶联法,三氟氧钒和三氯氧钒偶联法(见文献d.Pschorr,R. Chem. Ber. 1896,29,496-501. 2. Jin, Ζ· ;Wang, Q. M. ;Huang, R. Q. Syn. Commun. 2004,34,119-128. 3. Floyd, A. J. ;Dyke,S. F. ;Ward, S. E. Chem. Rev. 1976,76,509-562. 4.江荣英,方志杰,高军峰。应用化学,2006,23,1419.)。联萘酚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催化剂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合成中,文献报道的方法主要有Fe(III),Cu(II), Mn(III),Ti (IV),V(V),Ru(III)等金属化合物(见文献1. Toda, F. ;Tanaka, K. ;lwata,S. J. Org. Chem. 1989,54,3007-3009· 2. Ding,K. L. ;Wang, Υ· ;Zhang, L. J. ;Wu, Y. J. Tetrahedron 1996,52,1005-1010. 3. Smrcina,M. ;Polakova,J. ;Vyskocil,S. ;kocovsky, P. J. Org. Chem. 1993,58,4534-4538. 4. Sakamoto,T. ;Yonehara, H. ;Pac,C. J. Org. Chem. 1994,59,6859-6861.)。上面这些方法存在以下缺陷毒性大、反应条件苛刻、催化剂与产品分离困难、反应步骤长、反应收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二氧化锰或间氯过氧苯甲酸参与的氧化偶联制备菲和联萘酚及联苯衍生物的新方法。本发明的二氧化锰或间氯过氧苯甲酸参与的氧化偶联制备菲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下(方程式I)。方程式I :
权利要求
1.二氧化锰或间氯过氧苯甲酸参与的氧化偶联制备联苯衍生物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取代苯(E)加入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再一次性加入二氧化锰或者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在-30-80°C范围内搅拌至原料反应完全,加入水,分液,有机层干燥,蒸去溶剂,可得到产物联苯衍生物(F),产品还可经过重结晶得到纯品。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苯(E)、二氧化锰或者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的摩尔比是I : 0.8-2。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是甲苯、苯、二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正戊烷、正庚烷、石油醚、汽油、乙醚、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三氟乙酸、三氯乙酸、三溴乙酸、甲烷磺酸、对甲苯磺酸、盐酸、硫酸。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最佳的有机溶剂为三氟乙酸。
5.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最佳的反应温度为0-20°C。
6.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时间为O.5-12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锰或间氯过氧苯甲酸参与的氧化偶联制备菲和联萘酚及联苯衍生物。(E)-1,2-二(取代苯基)乙烯衍生物或(Z)-1,2-二(取代苯基)乙烯衍生物或任何比例E/Z的混合物加入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再一次性加入二氧化锰或者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在-30-80℃范围内搅拌至原料反应完全,加入水,分液,有机层干燥,蒸去溶剂,可得到产物菲衍生物,产品还可经过重结晶得到纯品。用同样的方法由2-萘酚可制备联萘酚衍生物,由取代苯可制备联苯衍生物。
文档编号C07C41/30GK102816040SQ2012102720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汪清民, 王开亮, 呼艳娜, 吴萌, 李峥, 苏波 申请人:南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