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四氢吡咯类衍生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3592620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四氢吡咯类衍生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四氢吡咯类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四氢吡咯类衍生物广泛的存在于天然产物及活性药物分子中,同时此类化合物还广泛的应用于医药、食品、农药、日用化学品、涂料、纺织、造纸、感光材料、高分子材料中。目前,对于四氢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重要集中于催化的1,4-丁二醇与氨,四氢呋喃与氨的反应。同时,吡咯加氢、吡咯烷酮加氢等也提供了一系列有效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方法。但是,此类方法往往需要较苛刻的反应条件,如果能够借助过渡金属催化体系,实现直链氨类化合物Sp3碳氢键的直接氨化反应,将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减小能耗,并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原子经济的绿色化学。目前,对于有机化合物中Sp3碳氢键的直接官能团化反应是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在2005年,Daugulis研究组在E.J.Corey远程碳氢键修饰的基础上,采用吡啶以及喹啉类导向基首次实现了远程Sp3碳氢键的芳基化反应(V.G.Zaitsev,D.Shabashov, and 0.Daugulis, J.Am.Chem.Soc.2005,127,13154)。此后,Chen Gong 研究组发展了相应的从远程SP3碳氢键出发的,针对于氨基酸结构中的惰性SP3碳氢键,实现相应的芳基化、氨化及烧氧基化反应的合成方法。(Ε.T.Nadres and 0.Daugulis7J.Am.Chem.Soc.2012,134,7-10 ;G.He,Y.Zhao, S.Zhang, C.Lu,and G.Chen, J.Am.Chem.Soc.2012,134,3-6 ;S.-Y.Zhang, G.He,Y.Zhao, K.Wright, W.A.Nack,and G.Chen, J.Am.Chem.Soc.2012,134,7313-7316)而对于直链胺类化合物中的远程sp3碳氢键的直接分子内氨化反应却鲜有报道。Hofmaim-LSff ler-Freytag Reaction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合成四氢吡咯类化合物的方法。(Hofmann, A.ff.Ber.Dtsch.Chem.Ges.1885,18, 5.Loffler, K.;Freytag, C.Ber.Dtsch.Chem.Ges.1909,42,3427.)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预先官能团化氨基为氨基卤代物,大大的限制了其应用性。目前如何实现分子内的sp3碳氢键的直接氨化反应仍然是一项艰巨而又挑战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四氢吡咯类衍生物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式I所示四氢吡咯类衍生物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式II所示化合物、氧化剂、碱、催化剂、配体和溶剂混匀进行分子内氨化成环反应,反应完毕得到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式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式II所示化合物、氧化剂、碱、催化剂、配体和溶剂混匀进行分子内氨化成环反应,反应完毕得到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和式II中,所述C1-C6的烷基具体选自甲基、乙基、叔丁基和异丙基中的至少一种;或, 所述C1-C6的烷氧基选自甲氧基、乙氧基和叔丁氧基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为如下2a至2d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选自醋酸碘苯、硫酸铈、醋酸铜、过硫酸钾和三氟醋酸碘苯中的至少一种;或, 所述碱选自碳酸氢钠、碳酸钾、叔丁醇钾、醋酸钾、新戊酸铯和磷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或, 所述催化剂选自醋酸银、醋酸钯,氧化亚铜和三氯化铁中的至少一种;或, 所述配体选自三苯基膦、乙酰丙酮、邻二氮菲和联吡啶中的至少一种;或, 所述溶剂选自1,2_ 二氯乙烷、氟苯、甲苯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内氨化成环反应步骤中,温度为80-120°C,具体为120°C ;或, 时间为2-24小时,具体为3-1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氧化剂、碱、催化剂和配体的投料摩尔用量比为(0.1-0.2): (0.5-3): (1-2): (0.2-2): (0.1-1),具体为 1: 2: 2:1: 4。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在所述溶剂中的浓度为0.05M-0.1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氢吡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四氢吡咯类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借助于过渡金属催化体系,提供了一项高效的有机合成方法,实现了直链胺类化合物的直接分子内氨化反应。该方法工艺简便,产物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兼容性好,实现了以氨基醇、胺类底物为主体的分子内的氨化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C07D207/48GK103214407SQ20131016345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7日
发明者施章杰, 杨明瑜 申请人: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