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和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68972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和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适当量的高官能团多元醇化合物和规定量的催化剂及发泡剂,由此可以制造提高了脱模性和接触力的发泡体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并利用此物制造的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造方法。进一步说是涉及一种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及其制造方法及聚氨酯发泡体。
背景技术
通常,硬质聚氨酯发泡体是通过使多元醇化合物和异氰酸酯成分在具有反应催化剂、发泡剂及发泡体稳定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而得到。这种硬质聚氨酯发泡体隔热性优异,因此常用于隔热要求高的冰箱,冷冻集装箱,低温仓库等。硬质聚氨酯发泡体用于冰箱等方面时,起到隔热材料的同时,起到维持REF′(ABS树脂/硬质聚氨酯/铁板的3重结合体)强度的作用。因此,为了使硬质聚氨酯发泡体起到维持强度的作用,硬质聚氨酯发泡体与构成REF′的各个素材之间的结合力非常重要。而且,在REF′的生产中,除了结合力以外聚氨酯发泡体的脱模性也很重要。结合力维持构成REF′的形体的素材及保持这种形体的夹具的最佳温度,可以使聚氨酯发泡体的物性效果最大。而脱模性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在夹具的固定框架上老化的过程,根据脱模时间可以决定REF′的生产性。
聚氨酯发泡体的这种结合力和脱模性等物性依赖与聚氨酯发泡体的构成成分及组成。因此为了使聚氨酯发泡体具备更优异的物性,聚氨酯发泡体原料组成物的构成成分及组成非常重要。一般的聚氨酯发泡体所具备的各种物性都很平均,而因为特定因子的效果也会变更其成分及组成。根据所要突出的物性,聚氨酯发泡体的成分和组成也会变化,随着聚氨酯发泡体的整个物性也会发生变化。
本发明通过调节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的构成成分以及组成,通过改变工艺条件的方法提供可制备比以往的聚氨酯发泡体更具有优异的结合力和脱模性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以及利用该组成物制造的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脱模性和结合力,使用高粘度的多元醇化合物,并为了解决使用这种多元醇化合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选择适当的发泡剂和工艺条件来降低组成物的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关于包含适当量的高官能团多元醇化合物和规定量的催化剂及发泡剂,由此可以制造提高了脱模性和接合力的发泡体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而且,本发明为了解决由于使用了上述的从原液组成物制作的聚氨酯发泡体及高官能团多元醇化合物而造成的原液粘度上升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点,变更了所述原液组成物的输出温度,因此在原液输出时提高了组成成分的混和性,从而提供了制造具备优秀的物性的聚氨酯发泡体,即用于制造改善了脱模性及结合力的聚氨酯发泡体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及其制造方法及聚氨酯发泡体。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本发明是关于提高硬质聚氨酯发泡体中影响生产性的脱模性和粘贴性等的物性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具体来说,本发明中的聚氨酯发泡体组成物包括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异氰酸酯150~180重量份、催化剂A0.1~2.0重量份、催化剂B0.1~0.5重量份、催化剂C0.1~0.5重量份、水3.0~6.0重量份、HCFC-141b10~5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而所述的混和多元醇化合物包括通过以6价官能团的山梨醇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以4价官能团的甲苯二胺(T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及以8价官能团的蔗糖和3价的丙三醇为混和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C5~20重量份以及以4价官能团的乙二胺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D3~10重量份构成;所述的催化剂A是凝胶化催化剂以及发泡催化剂的混合物,催化剂B是凝胶化催化剂,催化剂C是三聚化催化剂。
本发明通过适当的调整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的组成及反应条件,由此提供在维持以往的聚氨酯发泡体相同的流动性,尺寸稳定性以及强度等的物性的同时较大的提高了对于生产影响较大的脱模性和结合力的聚氨酯发泡体。


图1中表示出了聚氨酯发泡体的结合力测试方法。
图2a至图2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可利用附图1中的测试方法得到的结合力的结果(素材Galva/温度40℃)。
图3是聚氨酯发泡体的脱模性测试方法。
图4是利用附图3中的方法测试的脱模性结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成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多元醇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是构成聚氨酯结构的基本骨架的原料,根据用途一般使用混合了基本(base)多元醇化合物,而根据混和多元醇化合物的成分,聚氨酯的物性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工业上使用的大部分多元醇化合物是具有乙醚(C-O-C)结构的多官能酒精(poly-functional alcohol),而这是以两个以上的活泼氢为引发剂与有机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
同时,在本发明中,多元醇化合物A是以6官能团的山糖醇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B是以4官能团的T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C是以8官能团的蔗糖和3官能团的丙三醇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多元醇化合物D是以4官能团的E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
本发明设计的混和多元醇化合物是由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C5~20重量份以及多元醇化合物D3~10重量份构成,本发明中的组成物中包含具有上述组成的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
此外,为了与本发明进行比较,在比较实例中还使用了将2官能团的酯作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E以及以3官能团的酯作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而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F。
异氰酸酯有机异氰酸酯是在分子里包含异氰酸酯(-NCO)的有机化合物,是与多元醇化合物一同构成聚氨酯的基本构架的聚氨酯制造时的主要成分。本发明设计的异氰酸酯在用于制造一般的聚氨酯时可以直接使用有机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以下结构的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polymeric M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但这其中最适合的是MDI。
MDI(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TDI(Toluene Diisocyanate) 为了制造最佳的发泡体,异氰酸酯的NCO/OH指数优选在1.0~2.0范围之内。在本发明中,相对与混合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份,优选150~180重量份份的异氰酸酯。当使用量小于上述值时,聚氨酯发泡体的成型比较困难,而使用量大于上述范围值时,低温下的尺寸稳定性下降,发泡体发生脱落的现象。
催化剂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发泡体的反应活性,由此在生产发泡体时缩短反应时间,针对发泡体的膨胀,调整发泡体的流动性。本发明中使用的催化剂大致上可以分为发泡催化剂(blowing catalyst),凝胶化催化剂(gelling catalyst)及三聚化催化剂(trimerization catalyst)。根据冰箱的形象及结构可以适当的调整其使用量。
凝胶化催化剂对发泡体的反应活性有影响,具有攻击异氰酸酯(MDI)使其与多元醇化合物反应,由此制造聚氨酯树脂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有DMCHA(N,N-dimethyl cyclohexyl amine)、TMHDA(tri-methylene hexanediamine)、TEDA(tri-ethylene diamine)等。发泡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使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更加容易,并为发泡时提供必须的热量,加速多元醇化合物和异氰酸酯进行树脂化反应。具有代表性的有PMDETA(penta-methyldi-ethylene triamine)、BDMEE等。三聚化催化剂的作用是促进3个异氰酸酯产生三聚的异氰脲酸的反应,可以使用一部分三元胺或一部分金属系的催化剂,和4级的铵盐(Quaternary Ammonium Salt),2,4,6-三(二甲替氨基甲基)酚[2,4,6-tris-(dimethylaminomethyl)phenol]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催化剂分别是催化剂A、B、C,下面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
催化剂A是凝胶化催化剂和发泡催化剂的混合物,在本发明中将凝胶化催化剂TMHDA和发泡催化剂PMDETA以3∶1的重量比混合后,以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使用0.1~2.0重量份。
催化剂B是对于发泡体的反应活性具有重要作用的强凝胶化催化剂,在本发明中,以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使用0.1~0.5重量份。
催化剂C是三聚化催化剂,在本发明中使用具有下面结构的2,4,6-三(二甲替氨基甲基)酚(例如,商品名为TMR-2,TMR-13,TMR-52,KAO-14等)以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使用0.1~0.5重量份。
三(二甲替氨基甲基)酚 为了与本发明进行比较,在比较例中使用了将强凝胶化催化剂DMCHA和发泡催化剂PMDETA以1∶1混和的催化剂D(例如,商品名是KAO或PC-LG等;对于初期反应性具有一定影响的产生很多CO2的酸抑制型发泡催化剂E(例如,商品名为TMF)以及将DMCHA和PMDETA以3∶1的混合比混和的催化剂F。
发泡剂在本发明中使用化学发泡剂-水和物理发泡剂-二氯氟乙烷(HCFC-141b)。化学发泡剂-水与异氰酸酯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物理发泡剂HCFC-141b是在一定的沸点(32.8℃)下气化的发泡剂。在本发明中,以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应使用3.0~6.0重量份的水,10~50重量份的HCFC-141b。
表面活性剂在本发明的硬质聚氨酯发泡体组成物中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而在硬质聚氨酯发泡体中可以使用一般的氧化硅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是生成单元,并提高多元醇化合物和发泡剂的兼容性。在本发明中,表面活性剂减小了表面张力,由此提高了可混和性,并使生成的气泡的大小均匀,通过调整发泡体的气泡结构,增加了生成的发泡体的稳定性。本发明中,在使用硅表面活性剂时,其使用量是以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约使用1.0~4.0重量份。
本发明使用了高官能团的多元醇化合物,由此提高了多元醇化合物之间的交联度,由此强化了聚氨酯发泡体的单元结构,从而不仅提高了聚氨酯发泡体的脱模性还可以增加更高官能团的多元醇化合物的投入量,由此提高了聚氨酯发泡体的结合力。
而且,本发明提供包含了将6官能团的山梨醇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以4官能团的T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以8官能团的蔗糖和3官能团的丙三醇为引发剂与有机化合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C5~20重量份;以4官能团的E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D3~10重量份充分混和后制造混和多元醇化合物的步骤以及将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异氰酸酯150~180重量份、水3.0~6.0重量份、HCFC-141b10~50重量份、凝胶化催化剂及发泡催化剂的混和催化剂A0.1~2.0重量份、凝胶化催化剂B0.1~0.5重量份、三聚化催化剂C0.1~0.5重量份、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充分的混和的步骤的用于制造改善了脱模性和结合力的聚氨酯发泡体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的制造方法。
上述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成分如前所述。
本发明提供,输出温度为29~33℃的条件下制造的可提高脱模性和结合力的聚氨酯发泡体,该聚氨酯发泡体使用上述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或者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制造。
当组成成分与本发明的组成相同时,聚氨酯发泡体的导热率(k值)和粘度具有上升的倾向,而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于R液(Resin多元醇化合物,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发泡剂的混合物)及P液(Pure单一的异氰酸酯)不同于以往的输出温度26℃,将R液的输出温度调整为31±2℃,即29~33℃,由此提高了构成成分的混和性来制造发泡体。而且,为了使此时的原液体系的反应活性不变,如上所述,调整了催化剂的使用量,并为了调整使用多元醇化合物引起的K值的微小上升,稍微增加了凝胶化催化剂的投入量,由此平衡了物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要旨。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在实施例之内。
实施例混合了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C5~20重量份以及多元醇化合物D3~10重量份制作混和多元醇化合物之后,以所述的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混合了作为发泡剂的水3.0~6.0重量份和HCFC-141b10~50重量份,催化剂TMHDA和PMDETA以3∶1混和的催化剂A0.1~2.0重量份,催化剂B(TEDA)0.1~0.5,硅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以及MDI150~180重量份,由此制造了硬质聚氨酯试样。这时,为了体现各个成分的物性而充分的进行了混和。
比较例混合了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多羟基化合E10~20重量份制作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之后,以所述的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混合了作为发泡剂的水3.0~6.0重量份和HCFC-141b10~50重量份,催化剂C0.1~0.5重量份,催化剂D0.1~2.0,硅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以及MDI150~180重量份,由此制造了硬质聚氨酯标准组成物试样,并利用此进行了发泡和硬化,制作了硬质聚氨酯标准样品。
比较例2混合了多元醇化合物A40~6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B30~5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E0~10重量份制作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之后,以所述的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混合了作为发泡剂的水3.0~6.0重量份和HCFC-141b10~50重量份,催化剂C0.1~0.5重量份,催化剂D0.1~2.0,硅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以及MDI150~180重量份,由此制造了硬质聚氨酯的标准组成试样,并利用此进行了发泡和硬化,制作了硬质聚氨酯标准样品。
比较例3混合了多元醇化合物A40~6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B30~40重量份,多元醇化合物E0~10重量份以及多元醇化合物F20~30重量份制作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之后,以所述的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混合了作为发泡剂的水3.0~6.0重量份和戊烷(C/Pentane)10~20重量份,催化剂C0.1~3.0重量份,催化剂E0.1~1.0,催化剂F0.1~0.5重量份,硅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以及MDI140~170重量份,由此制造了硬质聚氨酯的标准组成试样,并利用此进行了发泡和硬化,制作了硬质聚氨酯标准试样。
下面的表1当中表示除了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聚氨酯发泡体的组成物的各个成分以及组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情况。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混和多元醇化合物的构成成分以及组成,除了多元醇化合物以外的其他构成物的投入量都是以混和多元醇化合物的100重量份为基准的。
而且,利用上述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得出的组成物制造的聚氨酯发泡体的物性在表2中表示了出来。这些值在每一次测试时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给出了范围。
表1


表2


表2的物性是利用下述的方法测试的注入量在一定的模子上注入原液时在规定的体积下聚氨酯的准确的注入量,要利用电子称测试。
K-因子(K-factor)通常会以λ表示,表示形体的导热率,利用Auto-λ测定。
中心密度清除在一定的模子下发泡的形体的外框表皮后的密度,利用电子称和测定尺寸的装置测试。
压缩强度形指体的压缩强度,利用UTM(万能试验器)测试。
结合力在图1中表示出了聚氨酯发泡体的测试方法。利用具有4.5的孔的100mm×40mm大小的材料(使用冰箱中最脆弱的Galva材料)测试了结合力。实施例和比较例1及2的HCFC-141b的发泡体的密度是30~32Kg/m2,比较例的C/戊烷(Pentane)发泡体的密度是32~34Kg/m2。试片的数量定为15个。这时,在布雷特模子(Brett mold)上粘贴了材料后,对应聚氨酯发泡体中心密度进行了发泡。粘贴的位置是在总长为1100mm中以下端为准,规定在150mm、500mm以及850mm。然后,过5分中脱模,并在常温下放置1个小时,之后测出利用推挽式量表(Push-Pull GAUGE)拿掉材料时所需的力量,由此得到结合力的值。表2及图1中表示出了如上测试的结果。由表2以及图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平均值(0.252)相对于比较例中的值(分别为0.107、0.134以及0.161)更好。
脱模性聚氨酯发泡体的脱模性测试方法如图2a所示。这时,对于注入量的20%额外包装后在过了4分钟后测试尺寸,对于垂直模子以50mm的间距测试21个点,并以100mm为基准进行评价,而对于水平模子至少从40mm到100mm测试了6个点后以100mm基准进行了换算,并测出了脱模性。表2及图2b中也表示出了这样的测试方法。通过表2和图2b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值最低,脱模性最好。
由表2可知,聚氨酯发泡体的物性根据其组成体现多种特性,因为根据发泡剂的特性,体系的构成会产生变化,隔热特性和注入量也会有差异。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1及2中使用了物理发泡剂HCFC-141b,比较例3中使用了C/Pentane。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氨酯发泡体在其他物性上虽然与比较例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对生产性影响较大的脱模性和结合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与发泡体原液组成物的组成有关系。即,相对于其他HCFC-141b系,使用了高官能团的多元醇化合物,由此增加了多元醇化合物之间的结合度,从而强化了聚氨酯发泡体的单元结构,不仅提高了脱模性,而且增加了更高官能团的多元醇化合物的投入量,由此增加了结合力。而且,为了解决由于投入了高官能团的多元醇化合物,而引起的导热率以及粘度的上升,本发明中适当的调整了R液的输出温度和催化剂的含量。
权利要求
1.一种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异氰酸酯150~180重量份、催化剂A0.1~2.0重量份、催化剂B0.1~0.5重量份、催化剂C0.1~0.5重量份、水3.0~6.0重量份、HCFC-141b10~5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而所述混和多元醇化合物包括通过以6价官能团的山梨醇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以4价官能团的甲苯二胺(T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及以8价官能团的蔗糖和3价的丙三醇为混和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C5~20重量份以及以4价官能团的乙二胺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D3~10重量份构成;所述催化剂A是凝胶化催化剂(gelling catalyst)与发泡催化剂(blowing catalyst)的混合物,催化剂B是凝胶化催化剂,催化剂C是三聚化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polymeric MD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A是凝胶化催化剂,其中TMDHA及发泡催化剂PMDETA的比例为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B是TED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C是2,4,6-三(二甲替氨基甲基)酚[2,4,6-tris-(dimethylaminomethyl)phenol]。
6.一种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了将6官能团的山梨醇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以4官能团的T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以8官能团的蔗糖和3官能团的丙三醇为引发剂与有机化合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C5~20重量份,以4官能团的E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D3~10重量份充分混和后制造混和多元醇化合物的步骤,以及将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异氰酸酯150~180重量份、水3.0~6.0重量份、HCFC-141b10~50重量份、凝胶化催化剂及发泡催化剂的混和催化剂A0.1~2.0重量份、凝胶化催化剂B0.1~0.5重量份、三聚化催化剂C0.1~0.5重量份、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制造混和多元醇化合物的步骤。
7.一种聚氨酯发泡体,其特征在于,其组成物包括有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异氰酸酯150~180重量份、催化剂A0.1~2.0重量份、催化剂B0.1~0.5重量份、催化剂C0.1~0.5重量份、水3.0~6.0重量份、HCFC-141b10~5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而所述混和多元醇化合物包括通过以6价官能团的山梨醇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以4价官能团的甲苯二胺(T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及以8价官能团的蔗糖和3价的丙三醇为混和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C5~20重量份以及以4价官能团的乙二胺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的多元醇化合物D3~10重量份构成;所述催化剂A是凝胶化催化剂以及发泡催化剂的混合物,催化剂B是凝胶化催化剂,催化剂C是三聚化催化剂;在29~33℃的输出温度下分两步即,包含了将6官能团的山梨醇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A50~60重量份;以4官能团的T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B20~30重量份,以8官能团的蔗糖和3官能团的丙三醇为引发剂与有机化合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C5~20重量份,以4官能团的EDA为引发剂与有机氧化物进行中和反应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D3~10重量份充分混和后制造混和多元醇化合物的步骤,以及将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异氰酸酯150~180重量份、水3.0~6.0重量份、HCFC-141b10~50重量份、凝胶化催化剂及发泡催化剂的混和催化剂A0.1~2.0重量份、凝胶化催化剂B0.1~0.5重量份、三聚化催化剂C0.1~0.5重量份、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充分的混和的步骤进行制造。
全文摘要
一种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和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造方法,聚氨酯发泡体组成物包括混和多元醇化合物100重量份、异氰酸酯150~180重量份、催化剂A0.1~2.0重量份、催化剂B0.1~0.5重量份、催化剂C0.1~0.5重量份、水3.0~6.0重量份、HCFC-141b10~5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1.0~4.0重量份;首先制造混和多元醇化合物,再将其与上述其它组分充分混和得到聚氨酯发泡体原液;再将此原液在29~33℃的输出温度下制造聚安酯发泡体。本发明通过适当的调整聚氨酯发泡体原液组成物的组成及反应条件,由此提供在维持以往的聚氨酯发泡体相同的流动性,尺寸稳定性以及强度等的物性的同时较大的提高了对于生产影响较大的脱模性和结合力的聚氨酯发泡体。
文档编号C08G18/16GK1683428SQ20041001890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
发明者刘丙哲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