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747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可生物降解线型聚酯生物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能,一直是医用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如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聚乙交酯,聚丙交酯及其共聚物等,在组织工程修复、药物释放、外科缝合线等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可生物降解线型聚酯可以在体内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并被体内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麻烦。但是缺乏足够的结构稳定性,阻碍或限制了它们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如可生物降解线型聚酯不适合作为长效缓释埋植剂的药物载体。因为可生物降解线型聚酯不能维持稳定的三维结构,在药物未完全释放出来之前,不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发生崩溃,造成药物“爆 释”,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副作用甚至生命危险。因此,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更新以及基于这些可生物降解线型聚酯的功能性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应用和拓展,一类新型的具有网络型结构的聚酯生物材料,即可生物降解交联聚合物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自身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稳定性、优良的柔韧性和弹性、模量等,这是其它线型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所缺乏的。可生物降解交联聚合物能够在降解过程中生成空隙,形成类似海绵状的空间结构,在发生较大程度的降解后,仍能保持原始的三维结构不变。因此,可生物降解交联聚合物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可生物降解线性聚酯的交联可通过电子光束辐射、紫外线辐照等物理方式实现,也可以在聚合过程中直接引入适当活性的化学物质,如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过氧化物、异氰酸酯、烯烃等,即通过化学方式实现交联。但是,上述这些方法会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一些副反应,而对聚合物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合成一类与聚酯单体结构相似、活性相当并能与之进行开环聚合的交联剂成为制备可生物降解交联聚合物首先需要突破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六元环状碳酸酯为5,5’ -氧基二亚甲基二(5-乙基-1,3-二氧杂环己烷-2-酮),英文名称为5,51 -oxybis (methylene)bis (5-ethyl-l, 3-dio-xan-2_one),结构式如式 I 所不,其可自身
交联或与其它的脂肪族环酯单体交联,得到的交联聚合物可作为生物降解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元环状碳酸酯为5,5'-氧基二亚甲基二(5-乙基-1,3-二氧杂环己烷-2-酮),英文名称为5,5' -oxybis (methylene) bis (5-ethyl-l, 3-dio-xan-2_one),其可自身交联或与其它的脂肪族环酯单体交联,得到的交联聚合物可作为生物降解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联为化学交联。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5,5’ -氧基二亚甲基二(5-乙基-I,3-二氧杂环己烷-2-酮)自身进行交联的过程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向5,5’-氧基二亚甲基二(5-乙基-1,3-二氧杂环己烷-2-酮)单体中,加入辛酸亚锡,二者的摩尔比为100 0.01 10,真空条件下,在80 180°C下搅拌,持续聚合反应12 72h ;产物用乙醇、甲醇、乙醚、石油醚中一种以上的溶剂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均聚交联物。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5,5’ -氧基二亚甲基二(5-乙基-1,3- 二氧杂环己烷-2-酮)与其它的脂肪族环酯单体交联的过程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向摩尔比为I : I 100000的5,5’ -氧基二亚甲基二(5-乙基-I,3- 二氧杂环己烷-2-酮)单体与脂肪族环酯单体的混合物中,加入上述混合单体摩尔总数的O. 01 10%的辛酸亚锡,真空条件下,在80 180°C下搅拌,持续聚合反应12 72h ;产物用乙醇、甲醇、乙醚、石油醚中一种以上的溶剂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交联聚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族环酯单体为交酯、内酯、碳酸酯、内酰胺、吗啉二酮、二酸酐、磷酸酯或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族环酯单体为乙交酯、L-丙交酯、DL-丙交酯、β -丙内酯、(R,S)_a -甲基一丙内酯、3_甲基丙内酯、节氧擬基-β-丙内酉旨、β -丁内酯、Y -丁内酯、Ct -溴-γ-丁内酯、a-亚甲基-Y-丁内酉旨、(R)_3-羟基-Y-丁内酯、(R)-(-)_4-羟甲基丁内酯、(S)-(+)_4-羟甲基丁内酯、(S)-(-)-a-羟基I-丁内酯、(S)-3_羟基-Y-丁内酯、DL-a -轻基-β,β - 二甲基- Y- 丁内酯、δ -戊内酯、β -甲基-δ -戍内酉旨、(R) ~4~甲基-δ-戍内酉旨、DL-β-甲基-β-轻基-δ-戍内酉旨、(R)-5_甲基-δ-戊内酯、γ-戊内酯、ε-己内酯、δ-己内酯、Y-己内酯、5-羟基己内酯、3-甲基-4-氧代-6-己内酯、3-甲基-ε -己内酯、4-甲基-ε -己内酯、4_乙基- ε-己内酯、4_丙基- ε-己内酯、5_甲基-ε -己内酯、6-甲基-ε -己内酯、Y-庚内酯、7-甲基庚内酯;Y-辛内酯、δ -辛内酯、8-甲基辛内酯、4-羟基-3-甲基-辛内酯、1,4-辛内酯、Y -壬内酯、δ -壬内酯、Y-癸内酯、S-癸内酉旨、ε -癸内酯、4-羟基i^一酸I -内酯、δ-十二内酯、十二内酯、12-甲基-十二内酯、2-亚甲基-4-氧代-12-十二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5-苄氧基三亚甲基碳酸酯、5_苄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5-烯丙氧基三亚甲基碳酸酯、5-甲基-5-苄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5-乙基-5-羟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5-乙基-5-苯基三亚甲基碳酸酯、5-乙基-5- 丁基三亚甲基碳酸酯、2,2_ 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2-乙氧羰基-2-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2-甲基-2-炔丙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2-甲基-2-烯丙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2-甲基-2-肉桂酰氧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2-乙基-2-肉桂酰氧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2,4-二氧杂螺[5. 5] i^一烷-3-酮、I-乙烯基 _2,4-二氧杂螺[5. 5] i^一烷 _3_ 酮、1,3_ 二氧戊环-2-酮、I,4- 二氧六环-2-酮、5-苄氧甲基-I,4- 二氧六环-2-酮、I,5- 二氧杂环庚烷-2-酮、己内酰胺、N-乙酰己内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DL-氨基己内酰胺、3-亚戊烯基-4-丁内酰胺、N-溴己内酰胺、N-甲基己内酰胺、庚内酰胺、(±)-^1-氨基-8-己内酰胺、吗啉_2,5- 二酮、3-甲基吗啉-2,5- 二酮、3-(苄氧羰基乙基)-吗啉-2,5- 二酮、(3S, )_3_(节氧擬基甲基)吗啉-2,5-二酮、(3S,6RS)-3-(节氧擬基甲基)-6-甲基-吗啉-2,5-二酮、(3s,6RS)-3-[4-(苄氧羰基氨基)丁基]-6-甲基-吗啉-2,5-二酮、(3S,6RS)-3-对甲氧苄基硫代羟甲基-6-甲基-吗啉-2,5- 二酮、3-N-苄氧羰基赖氨酰基-吗啉-2,5- 二酮、6-异丙基-吗啉-2,5- 二酮、6-异丙基-3-甲基-吗啉-2,5- 二酮、马来酸酐、丁二酸酐、甲基丁二酸酐、2-亚甲基-丁二酸酐、四氟丁二酸酐、戊二酸酐、3,3-四亚甲基戊二酸酐、3,3_ 二甲基戊二酸酐、2,2_ 二甲基戊二酸酐、3-乙基-3-甲基戊二酸酐、六氟戊二酸酐、己二酸酐、癸二酸酐、N-羧基-L-丙氨酸-环内酸酐、2-甲氧基-2-氧-1,3,2-二氧憐杂环戍烧、2_乙氧基_2_氧_1,3, 2- 二氧憐杂环戍烧、2_氣乙氧基_2_氧-I, 3, 2_ 二氧憐杂环戍烧、2_氣_2_氧_1,3, 2- 二氧憐杂环戍烧、2_块丙氧基-2-氧_1,3, 2- 二氧憐 杂环戍烧、5,5- _■甲基_2_氧_1, 3, 2- _■氧憐杂环戍烧、5, 5- _■甲基_2_氣_1, 3, 2- _■氧磷杂环己烷-2-酮、亚乙基乙基磷酸酯(EEP),亚乙基异丁基磷酸酯(EIBP),亚乙基十二烷基磷酸酯(ELP),亚乙基十八烷基磷酸酯(ESP)中的一种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属于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元环状碳酸酯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应用。所述六元环状碳酸酯为5,5′-氧基二亚甲基二(5-乙基-1,3-二氧杂环己烷-2-酮),英文名称为5,5′-oxybis(methylene)bis(5-ethyl-1,3-dio-xan-2-one),其可自身交联或与其它的脂肪族环酯单体交联,得到的交联聚合物可作为生物降解材料。
文档编号C08G69/40GK102911350SQ20111030013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杨立群, 顾忠伟, 李建新, 关艳敏, 杨丹, 孟舒 申请人: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 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