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34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含有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和结构单元C,所述结构单元A为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B为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C为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以所述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结构单元A的含量为5-60重量%,所述结构单元B的含量为30-90重量%,所述结构单元C的含量为0.1-10重量%;所述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为1500万-2800万;

其中,R1、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H或C1-C4的烷基,R2为C1-C4的亚烷基,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H或C1-C4的烷基,且R3和R4不同时为H,R7为C2-C10的烷基,M1和M2各自独立地为H、Na或K,n为6-15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其中,R1、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H或甲基,R2为亚甲基,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甲基,R7为C4-C8的直链烷基,n为8-14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其中,以所述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结构单元A的含量为10-40重量%,所述结构单元B的含量为55-89.9重量%,所述结构单元C的含量为0.1-5重量%;所述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为1800万-2500万。

4.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引发剂和作为溶剂的水的存在下,使单体D、单体E和单体F进行溶液聚合反应,其中,所述单体D为具有式(4)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E为具有式(5)所示结构的单体,所述单体F为具有式(6)所示结构的单体,以所述单体D、所述单体E和所述单体F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单体D的用量为5-60重量%,所述单体E的用量为30-90重量%,所述单体F的用量为0.1-10重量%;所述溶液聚合反应的条件使得聚合反应后所得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为1500万-2800万;

其中,R1、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H或C1-C4的烷基,R2为C1-C4的亚烷基,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H或C1-C4的烷基,且R3和R4不同时为H,R7为C2-C10的烷基,M1和M2各自独立地为H、Na或K,n为6-15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R1、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H或甲基,R2为亚甲基,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甲基,R7为C4-C8的直链烷基,n为8-14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发剂为氧化还原系引发剂,以所述单体D、所述单体E和所述单体F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0.001-0.2重量%;所述氧化还原系引发剂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所述氧化剂与所述还原剂的重量比为1-10:1,所述氧化剂选自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和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还原剂选自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雕白粉、硫代硫酸钠、硫酸亚铁、保险粉和抗坏血酸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水和所述单体D、所述单体E和所述单体F的总量为基准,所述单体D、所述单体E和所述单体F的总用量为10-50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液聚合反应在络合剂和助剂的存在下进行,以所述单体D、所述单体E和所述单体F的总量为基准,所述络合剂的用量为0.001-0.15重量%,所述助剂的用量为0.001-0.15重量%;所述络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三乙二胺五乙酸、柠檬酸、柠檬酸盐和聚羟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选自尿素、甲酸钠、异丙醇和次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液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所述溶液聚合反应在惰性气氛下进行,聚合温度为0-80℃,聚合时间为2-15小时,pH值为6-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液聚合反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0-25℃,时间为2.5-12小时;第二阶段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为30-80℃,时间为2.5-10小时。

11.由权利要求4-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

12.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聚合物作为驱油剂的应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