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榄果诃子果酒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7883阅读:1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酒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乌榄果诃子果酒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乌榄,别称:黑榄,木威子。橄榄科,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5厘米。果可生食,果肉腌制“榄角”(或称“榄豉”)作菜,榄仁为饼食及肴菜配料佳品;种子油供食用、制肥皂或作其他工业用油。木材灰黄褐色,材质颇坚实,用途与橄榄同。根可入药,可治风湿腰腿痛、手足麻木、胃痛、烫火伤。乌榄叶,微苦、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丹毒、疖肿、崩漏等症状。

诃子亦名藏青果,又名西藏橄榄。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熟果实。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缅甸,现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产。原植物生于海拔800~1800米的林中或林缘。喜高温湿润气候,耐旱、喜霜、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功效涩肠敛肺、降火利咽。临床用名有诃子、诃黎勒、煨诃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诃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强心作用。可止泻、保肝利胆、抗消化道溃疡。同时,诃子还具有抗氧化、抗诱变作用和解痉作用。

乌榄果的生长周期短,不能四季供应,用于加工成乌榄果诃子果酒可实现对乌榄果原料的综合利用,便于储存,提高其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乌榄果的生长周期短,不能四季供应的问题,提供一种乌榄果诃子果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乌榄果诃子果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原料→分选→清洗→压碎→去核→硫处理→前发酵→分离→后发酵→陈酿→调配→过滤→灌装→封口→杀菌→冷却→成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 原料分选:选用成熟度高、新鲜的乌榄果为原料,剔除霉烂果实;选择新鲜饱满,无病虫害、无腐烂、无损伤的诃子为原料;

② 硫处理:将原料进行破碎打浆,再往浆液中加入二氧化硫50毫克/千克,抑制杂菌生长;

③ 前发酵:在浆液中加入10%的酵母液,搅拌均匀,进入前发酵;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8天,每日搅动两次,为了使发酵后能够产生足够的酒度,根据原料的糖度,往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蔗糖,加入一定量的蛋白糖;

④ 分离:当发酵液中的残糖降至1%时,进行压榨分离,将分离出的酒液转入后发酵容器中;

⑤ 后发酵: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28-30天,当酒液中的残糖降至0.2%以下时,即可分离出原酒;

⑥ 陈酿:用精制食用酒精调整原酒的酒精度达到20%以上,密封陈酿容器;贮存1年以上,期间每隔3个月倒池一次;

⑦ 调配:经过陈酿期以后,对原酒进行调配,按酒度16%-18%、酸度0.4%-0.5%、糖度15%-17%的要求调整成分,调配后对酒液进行一次精滤;

⑧ 灌装、封口:精滤后的酒液即可灌装,酒瓶预先清洗并消毒,装瓶后立即封口;

⑨ 杀菌、冷却:密封后的乌榄果诃子果酒置于85℃的热水中保持25-30分钟,然后取出冷却,即为成品。

有益效果:本发明产品外观清亮,澄清透明,味道纯净,具有乌榄果和诃子特有的风味和香气。本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利胆、抗氧化之功效,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乌榄果诃子果酒的制作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 原料分选:选用成熟度高、新鲜的乌榄果为原料,剔除霉烂果实;选择果实横径为20-30mm,新鲜饱满,无病虫害、无腐烂、无损伤的诃子为原料;

② 硫处理:往浆液中加入二氧化硫30毫克/千克,抑制杂菌生长;

③ 前发酵:在浆液中加入7%的酵母液,搅拌均匀,进入前发酵;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10-12天,每日搅动3-4次,为了使发酵后能够产生足够的酒度,根据原料的糖度,往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蔗糖;

④ 分离:当发酵液中的残糖降至0.8%时,进行压榨分离,将分离出的酒液转入后发酵容器中;

⑤ 后发酵: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45天,当酒液中的残糖降至0.1%时,即可分离出原酒;

⑥ 陈酿:用精制食用酒精调整原酒的酒精度达到30-35%,密封陈酿容器;贮存16-18个月,期间每隔4个月倒池一次;

⑦ 调配:经过陈酿期以后,对原酒进行调配,按酒度7-9%、酸度0.6-0.8%、糖度18-20%的要求调整成分,调配后对酒液进行一次精滤;

⑧ 灌装、封口:精滤后的酒液即可灌装,酒瓶预先清洗并消毒,装瓶后立即封口;

⑨ 杀菌、冷却:密封后的乌榄果酒置于75℃的热水中保持20分钟,然后取出冷却,即为成品。

实施例2:

一种乌榄果诃子果酒的制作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 原料分选:选用成熟度高、新鲜的乌榄果为原料,剔除霉烂果实;选择果实横径为35mm,新鲜饱满,无病虫害、无腐烂、无损伤的诃子为原料;

② 硫处理:往乌榄果浆液中加入二氧化硫70毫克/千克,抑制杂菌生长;

③ 前发酵:在浆液中加入5%的酵母液,搅拌均匀,进入前发酵;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6天,每日搅动4次,为了使发酵后能够产生足够的酒度,根据原料的糖度,往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麦芽糖;

④ 分离:当发酵液中的残糖降至0.6%时,进行压榨分离,将分离出的酒液转入后发酵容器中;

⑤ 后发酵: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22天,当酒液中的残糖降至0.1%以下时,即可分离出原酒;

⑥ 陈酿:用精制食用酒精调整原酒的酒精度达到20%以上,密封陈酿容器;贮存2年,期间每隔3个月倒池一次;

⑦ 调配:经过陈酿期以后,对原酒进行调配,按酒度18%-20%、酸度0.3%-0.6%、糖度10%-15%的要求调整成分,调配后对酒液进行一次精滤;

⑧ 灌装、封口:精滤后的酒液即可灌装,酒瓶预先清洗并消毒,装瓶后立即封口;

⑨ 杀菌、冷却:密封后的乌榄果酒置于95℃的热水中保持10-15分钟,然后取出冷却,即为成品。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