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哌嗪酮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6837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2-哌嗪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哌嗪酮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哌嗪、氟哌酸、吡哌酸、喹喏酮和用于生产驱虫、抗结核、抗菌类、治疗糖尿病等药物的中间体。此外,还用于合成纺织染整助剂、橡胶硫化促进剂、抗氧剂、防腐剂、稳定剂、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革等的原料,用途极为广泛。

文献中的制备方法,2-哌嗪酮是以乙二胺和氯乙酸酯、溴乙酸酯或重氮基乙酸酯为原料合成得到。以乙二胺和氯乙酸酯或溴乙酸酯合成2-哌嗪酮的反应,实际的反应操作步骤为两步。第一步为取代,将过量的乙二胺与氯乙酸酯或溴乙酸酯反应,经过一定的处理获得中间体,反应通常在室温下进行,待取代反应完成后,再将过量的乙二胺和溶剂除去;第二步为环合,将得到的中间体重新加入溶剂,在一定条件下进一步反应,经后处理和分离纯化得到产物。为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通常需要使用过量的乙二胺,反应体系中过量乙二胺的存在使反应的后处理变得复杂和困难。乙二胺的分子中,两个氨基活性相同,即便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也很难避免一些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导致反应复杂,产物难以分离。以乙二胺和重氮基乙酸酯为原料合成2-哌嗪酮的反应,重氮基乙酸酯不易得到,反应操作实施也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哌嗪酮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反应选择性好,副反应少,反应易操作,后处理过程简单,产物易于纯化,收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配比的氯乙胺、氯乙酸乙酯和有机溶剂,控制一定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醋酸铵和碱,控制一定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冷却至室温,结晶,过滤,干燥,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用丙酮-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到2-哌嗪酮的纯品。

其中,有机溶剂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苯、甲苯或二甲苯;碱是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铯、氨水、三乙胺或吡啶;氯乙胺、氯乙酸乙酯、醋酸铵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是1.0:1.5-2.3:0.9-1.5:50-100;反应时间为12-48h,反应温度为30-80℃。

其中,氯乙胺与碱的摩尔比为2-4。

本发明的优点:1、反应选择性好,副反应较少;2、反应易操作,后处理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3、产物易于纯化,收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在反应釜中加入7.9 g氯乙胺、12.2 g氯乙酸乙酯和400 g甲苯,控制反应温度为30℃;反应24h后,再加入7.7 g醋酸铵、2.2 g碳酸钠,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24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干燥,得粗产物;用丙酮-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浅白色晶体5.5 g,收率55%。

实施例2:在反应釜中加入7.9 g氯乙胺、13.4 g氯乙酸乙酯和400 g二氯甲烷,控制反应温度为30℃;反应6h后,加入7.7 g醋酸铵、2.8 g碳酸钾,控制反应温度为50℃;反应6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干燥,得粗产物;用丙酮-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浅白色晶体4.1 g,收率41%。

实施例3:在反应釜中加入7.9 g氯乙胺、18.3 g氯乙酸乙酯和600 g三氯甲烷,控制反应温度为40℃;反应12h后,再加入9.3 g醋酸铵、2.8 g碳酸铯,控制反应温度为60℃;反应12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干燥,得粗产物;用丙酮-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浅白色晶体5.4 g,收率54%。

实施例4:在反应釜中加入7.9 g氯乙胺、12.2 g氯乙酸乙酯和600 g苯,控制反应温度为40℃;反应6h后,再加入9.3 g醋酸铵、2.0 g吡啶,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6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干燥,得粗产物;用丙酮-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浅白色晶体8.7g,收率87%。

实施例5:在反应釜中加入7.9 g氯乙胺、13.4 g氯乙酸乙酯和800 g甲醇,控制反应温度为60℃;反应24h后,再加入11.55 g的醋酸铵、2.2 g氨水,控制反应温度为60℃;反应24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干燥,得粗产物;用丙酮-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浅白色晶体7.4 g,收率73%。

实施例6:在反应釜中加入7.9 g氯乙胺、18.3 g氯乙酸乙酯和800 g异丙醇,控制反应温度为70℃;反应12h后,再加入11.55 g醋酸铵、2.0 g三乙胺,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12h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干燥,得粗产物;用丙酮-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浅白色晶体8.2 g,收率80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