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108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机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新合成方法。

技术背景

聚倍半硅氧烷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聚硅氧烷,因其可用[RSiO1.5]n表示而得名。聚倍半硅氧烷具有优良的热性能、介电性能、机械性能,是目前杂化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聚倍半硅氧烷通常通过氯硅烷或烷氧基硅烷水解缩合后分离得到,产率一般为20%-30%。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又称为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盐酸盐)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聚倍半硅氧烷,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合成方法是利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又称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者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又称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甲醇-浓盐酸中的水解缩聚,搅拌反应5-10天后,收集沉淀,多次清洗后得到目标产物。如Laine报道以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上述合成路线制备了(γ-ClNH3C3H6SiO1.5)8,产率为30%。因其耗时长,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成本高。有人改进了这一方法,在水解后的体系中注入四氢呋喃,虽可以缩短反应时间,但仍需要2天才能得到产品。同时,该方法使用了大量溶剂,获得3克左右的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需要消耗大约100倍质量的溶剂,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都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开发和设计效率更高、耗时更短、更环境友好的3-氯丙氨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新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收率不低于现有方法,但是大大缩短了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形成时间。另一方面,该方法通过优化工艺,实现了溶剂的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溶剂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成本的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3-氯丙氨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在高压反应釜内先通入甲醇,再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然后迅速加入浓盐酸;常温下搅拌0.5~2小时后,升温至50~70℃,反应0.5~1小时;再继续升温至110~125℃, 反应1~3小时;最后快速升温至200~220℃,并将体系压力升至5~7Mpa;保持所述温度和压力反应5~8小时后,停止加热和加压,体系降至室温和常压,过滤得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和滤液。

优选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浓盐酸质量比为1~3:1,更优选为2:1。

优选的,甲醇体积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浓盐酸总体积的8~12倍,更优选为10倍。优选的,所述浓盐酸的摩尔浓度为12mol/L。

优选的,常温下反应0.5~2小时后,体系升温至60℃。

优选的,体系在50~70℃下反应0.5~1小时后,升温至120℃。

更优选的,体系在60℃下反应0.5~1小时后,升温至120℃。

优选的,反应体系通入氮气,升高压力至5~7MPa。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滤液常压蒸馏,回收甲醇,氮气保护下用回收得到的甲醇清洗所述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清洗后的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真空干燥,得到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具体操作为:

在高压反应釜内先通入甲醇,再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然后迅速加入浓度为12mol/L的浓盐酸,其中3-氨丙基三乙基硅烷的质量是浓盐酸的1~3倍,甲醇的体积是3-氨丙基三乙基硅烷和浓盐酸总体积的8~12倍;常温下搅拌0.5~2小时后,升温至60℃,反应0.5~1小时;再继续升温至120℃,反应1~3小时;最后快速升温至200~220℃,并将体系压力升至5~7Mpa;保持所述温度和压力反应5~8小时后,停止加热和加压,体系降至室温和常压,过滤得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和滤液;

将所述滤液常压蒸馏,回收甲醇,氮气保护下用回收得到的甲醇清洗所述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清洗后的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真空干燥,得到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

本发明在合成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的反应最后阶段,所述“快速升温”指的是在10~20分钟内将体系的温度由110~125℃,升高至200~220℃。

本发明所述的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反应仅耗时7~14小时,相较现有技术2天以上的反应时间大为缩短;反应产率接近30%,与现有技术相当。另外,反应结束后的甲醇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原料都可以通过公开的商业渠道购买得到。

实施例1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0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1.5小时后,加热至60℃左右保持1小时,后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2小时,再在15分钟内升温至220℃,通入氮气升高体系压力至6.1Mpa,保持5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降压至常压。过滤,收集固体(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放入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通氮气保护;滤液常压蒸馏,收集64~66℃沸点馏分,共得到278g甲醇。将此回收甲醇分5次洗涤置于所述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的固体,每次洗涤用氮气压滤;完成后,收集固体,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24小时,得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5.9g,产率29.5%。

元素分析表明Si原子和O原子个数比为1:1.5,红外光谱中1100-1400cm-1有强吸收,1140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

实施例2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5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3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1.5小时后,加热至50℃保持1小时,后续升温至110℃,保持2小时,10分钟内升温至200℃,通入氮气升高体系压力至7.0Mpa,保持5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过滤,收集固体(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放入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通氮气保护;滤液常压蒸馏,收集64~66℃沸点馏分,共得到265g甲醇。将此回收甲醇分5次洗涤置于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的固体,每次洗涤用氮气压滤,完成后,收集固体,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24小时,得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6.75g,产率27%。

元素分析表明Si原子和O原子个数比为1:1.5,红外光谱中1100-1400cm-1有强吸收,1140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

实施例3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5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0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0.5小时后,加热至70℃保持1小时,后续升温至125℃,保持3小时,在20分钟内升温至210℃,通入氮气升高体系压力至7Mpa,保持8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过滤,收集固体(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放入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通氮气保护;滤液常压蒸馏,收集64~66℃沸点馏分,共得到269g甲醇。将此回收甲醇分5次洗涤置于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的固体,每次洗涤用氮气压滤,完成后,收集固体,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24小时,得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6.1g,产率24.4%。

元素分析表明Si原子和O原子个数比为1:1.5,红外光谱中1100-1400cm-1有强吸收,1140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

对比例1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0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1.5小时后,加热至40℃左右保持1小时,后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2小时,再在15分钟内升温至220℃,通入氮气升高体系压力至6.1Mpa,保持5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降压至常压。过滤,收集固体(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放入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通氮气保护;滤液常压蒸馏,收集64~66℃沸点馏分,共得到278g甲醇。将此回收甲醇分5次洗涤置于所述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的固体,每次洗涤用氮气压滤;完成后,收集固体,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24小时,得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2.5g,产率12.5%。产品经元素分析,Si、O原子个数比符合1﹕1.5,红外光谱分析,符合聚倍半硅氧烷结构特征。

对比例2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0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1.5小时后,加热至85℃左右保持0.5小时,后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2小时,再在15分钟内升温至220℃,通入氮气升高体系压力至6.1Mpa,保持5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降压至常压。过滤,得到白色固体,用甲醇多次洗涤并烘干,此固体经元素分析发现,Si、O原子个数比为1:1.4,不符合目的产品聚倍半硅氧烷的特征。

本对比例的升温条件除一阶升温的终温度高于实施例1-3外,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3相同。实验结果表明,在这样的反应条件下,无法制备得到目标产品。

对比例3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0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1.5小时后,加热至60℃左右保持1小时,后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2小时,再在10分钟内升温至180℃,通入氮气升高体系压力至6.1Mpa,保持5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降压至常压。过滤,收集固体(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放入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通氮气保护;滤液常压蒸馏,收集64~66℃沸点馏分,共得到278g甲醇。将此回收甲醇分5次洗涤置于所述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的固体,每次洗涤用氮气压滤;完成后,收集固体,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24小时,得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3.1g,产率15.5%。

元素分析表明Si原子和O原子个数比为1:1.5,红外光谱中1100-1400cm-1有强吸收,1140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

本对比例的三阶升温,最后阶段的终温度过低,即使其它反应条件相同,制备得到的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产率低于前述的实施例1-3的产率。

对比例4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0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1.5小时后,加热至60℃左右保持1小时,后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2小时,再在15分钟内升温至230℃,通入氮气升高体系压力至6.1Mpa,保持5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降压至常压。过滤,收集固体(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粗品),放入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通氮气保护;滤液常压蒸馏,收集64~66℃沸点馏分,共得到278g甲醇。将此回收甲醇分5次洗涤置于所述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的固体,每次洗涤用氮气压滤;完成后,收集固体,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24小时,此固体经元素分析发现,其Si、O原子个数比为1:1.3,不符合目的产品聚倍半硅氧烷的特征;说明该固体不是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

本对比例的最后一步温度过高,导致无法获得目标产品。

对比例5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0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1.5小时后,加热至60℃左右保持1小时,后续升温至120℃左右,保持2小时,再在15分钟内升温至220℃,通入氮气升高体系压力至4Mpa,保持5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降压至常压。过滤,收集固体,放入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通氮气保护;滤液常压蒸馏,收集64~66℃沸点馏分,共得到278g甲醇。将此回收甲醇分5次洗涤置于所述带砂芯的过滤装置内的固体,每次洗涤用氮气压滤;完成后,收集固体,放入真空干燥箱干燥24小时。此固体经元素分析发现,其Si、O原子个数比为1:1.35,不符合目的产品聚倍半硅氧烷的特征,说明本对比例制备得到的不是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

本对比例的最后一步压力不及实施例1-3,即使三阶升温的终温度与本发明的合成工艺参数相符,也无法合成出目标产品。

对比例6 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

在1L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甲醇300mL,缓慢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0g,开启搅拌,迅速加入12mol/L的浓盐酸10g,快速封闭反应釜,在常温下搅拌1.5小时后,20分钟内升温至200℃,升高体系压力至6.1Mpa,保持20小时。此后,停止加热、加压和搅拌,降温至室温,降压至常压。过滤,得到的固体用甲醇洗涤多次后烘干,得1.1g白色固体,此固体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在1140cm-1波数没有聚倍半硅氧烷的特征吸收峰,元素分析也表明,其Si、O原子个数比为1:1.4,与聚倍半硅氧烷结构不符,说明反应得到的固体不是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

本对比例采用一阶升温,即使延长反应时间至20小时,也无法得到目标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通过设定如下特定的程序升温条件,将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产率与现有技术相当:

常温下搅拌0.5-2小时→50~70℃反应0.5~1小时(一阶升温)→100~125℃反应1~3小时(二阶升温)→200~220℃、5~7MPa反应5~8小时(三阶升温)。

在一阶升温时,如果终温过低,则影响反应速度,降低产率,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产率仅12.5%(如对比例1的情况);如果终温过高,会导致反应速度过快而无法得到最终的产品(如对比例2的情况)。三阶升温时,终温过低,不利于缩合,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的产率低(如对比例3的实验结果);若终温过高,虽有利于缩合,但过高的温度,不仅需要消耗的热量大,而且会使聚倍半硅氧烷分解,最终反而无法制备得到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如对比例4的实验结果)。体系的压力对反应结果也有重要影响,对比例5仅压力低于本发明压力参数(其它参数和条件都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却无法得到3-氯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

而如果直接从常温升温至220℃,升压至6.1Mpa,即使延长反应时间至20小时(发明人甚至尝试过48小时),依然无法得到目标产物(如对比例6的实验结果)。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三阶分段升温和压力控制的3-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加速了聚倍半硅氧烷的生成过程,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