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酒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237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酒的制备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白酒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酒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白酒,特指中国白酒,是世界蒸馏酒中独具一格的一个品类,是由麦子、高粱、玉米、红薯、米糠等粮食或其他果品发酵、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其酒液无色透明,故称为白酒,因主要采用烧(蒸)工序,所以也叫烧酒。根据所用糖化、发酵剂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两种。

白酒需要经过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而制得,在制酒过程中,由于多个生产车间的环境与生产条件无法完全一致,受不定因素的影响,生产出的白酒味道有所差异,为了保证酒的品质的统一,在蒸馏初步制得白酒后,需要对白酒进行勾兑,将不同风格的酒勾兑在一起,对酒进行调味,使酒体协调平衡,提升酒的口感。

现有白酒的生产技术中,白酒的勾兑通常是通过搅拌机来进行,搅拌机对白酒进行单一的机械式搅拌,难以实现酒的均匀混合,导致成品酒口味差异大,影响酒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白酒的制备工艺,以使制得的白酒均匀混合,口味协调统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白酒的制备工艺,包括材料预处理、蒸料、拌曲、发酵蒸馏和勾兑,勾兑步骤中包括以下具体操作步骤:

a、设置勾兑罐,在勾兑罐外侧设置电机,在勾兑罐上配备盖板,在盖板上转动连接转台,转台上设置有动力部,将动力部与电机用皮带连接起来,在转台的内部设置第一通道,在转台上固定连接中空的搅拌轴,将搅拌轴与第一通道连通,将搅拌轴远离转台的一端贯穿盖板并伸入勾兑罐内,在搅拌轴上连接搅拌管,将搅拌管与搅拌轴连通,在盖板上设置风机,风机包括吹风管,在盖板内设置第二通道,将吹风管远离风机的一端与第二通道连通;

b、勾兑,将制得的半成品酒和调味酒投入勾兑罐内,开启电机和风机进行勾兑。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电机工作时,将带动转台转动,搅拌轴跟随转台转动而对白酒进行机械式自动搅拌,加快白酒的勾兑,同时第一通道跟随转台转动而不断与转台对齐和错开。风机工作而向第二通道内吹风,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对齐时,气流由第二通道吹入第一通道中,并由第一通道吹入搅拌轴内,由搅拌轴上的搅拌管吹出至勾兑罐中。由于搅拌管是跟随搅拌轴不断转动的,因此搅拌管能够将气流释放至勾兑罐的多个部位处,从而对白酒进行多向气动式搅拌,加强白酒的均匀混合,保证勾兑效果。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是不断对齐和错开的,因此搅拌管对白酒的气动式搅拌使间歇性的,能够防止大量气体连续通入而冲淡酒香,从而保持白酒的清香。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a中,在勾兑罐的侧壁和底部设置相通的隔层,将隔层与第二通道连通,在勾兑罐的内侧壁上设置吹气孔,在吹气孔中滑动连接塞块,将隔层的侧壁和塞块用弹簧连接起来。风机由第二通道向隔层中吹风,气流充满隔层。当搅拌管转动而触碰塞块时,推动塞块陷入隔层内,而将吹气孔打开,隔层中的气流由吹气孔吹入勾兑罐内,多向吹动白酒,增强对白酒的气动搅拌效果,利于白酒的均匀混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在勾兑罐的外侧设置储液罐,在储液罐中滑动连接滑板,滑板将储液罐分隔为上腔和下腔,将下腔的下部与隔层的下部连通,将上腔与风机用通风管连通,在通风管和吹风管上均设置阀门。当吹气孔被搅拌管打开时,勾兑罐内的部分白酒流入隔层中,并流向隔层下部,由于隔层下部与下腔下部之间连通,隔层与下腔之间形成连通器。当白酒流入隔层中后,将向下腔流动进行储存。白酒进入下腔并挤压推动滑板移动,使下腔增大而上腔缩小。当开启通风管上的阀门时,风机向上腔吹风,上腔充气而推动滑板复位,从而将下腔内的白酒压回隔层中,白酒受滑板的挤压而推动塞块向勾兑罐内移动,使吹气孔打开,同时隔层内的白酒由吹气孔流回至勾兑罐内。由于这部分回流的白酒在勾兑罐、隔层和储液罐之间得以循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得以均匀混合,保证了其混合的均匀性,且当其流入勾兑罐后,对勾兑罐内的白酒形成冲击,从而再一次增强了对白酒的搅拌。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b中,开启电机和风机后,将通风管和吹风管上的阀门循环开启和关闭,并保持两个阀门始终呈一启一闭的状态。通过不断打开和关闭阀门,使白酒在勾兑罐和储液罐之间不断流动,从而加剧白酒的运动,增强勾兑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蒸料步骤中,在蒸屉上铺上高粱碎末,在高粱碎末上铺设现采摘的高粱叶,用刺刀在高粱叶和高粱碎末上扎刺数个透气孔,将制酒的原料米铺在高粱叶上进行蒸料。高粱叶和高粱碎末一方面能够吸收蒸料时蒸汽中多余的水蒸气,保持原料米的湿润度,利于后期发酵,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原料米的清香味,使原料米具有高粱的香气。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材料预处理步骤中,将原料米用35-45℃温水浸泡35-45分钟,然后沥出。如此,使原料米中的淀粉物质外流,从而提升原料的利用率,并使原料米松软而便于后期加工。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发酵蒸馏步骤中,截去酒头2-2.5kg。蒸馏得到的酒头的酒精浓度较低,去掉酒头,避免酒头破坏成品酒的纯度与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勾兑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勾兑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勾兑罐1、电机2、盖板3、风机4、储液罐5、隔层6、塞块7、弹簧8、转台9、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11、搅拌轴12、搅拌管13、吹风管14、滑板15、上腔16、下腔17、通风管18、阀门19、进液口20、排液管21。

实施例1:一种白酒的制备工艺,包括:

(1)材料预处理,选取当年产的大米作为原料米,将原料米洗净后用45℃温水浸泡35分钟,然后沥出晾干;

(2)蒸料,在蒸屉上铺上高粱碎末,在高粱碎末上铺上现采摘的高粱叶,用刺刀在高粱叶和高粱碎末上扎刺数个透气孔,将原料米铺在高粱叶上进行蒸料,完成蒸料后,将原料米浸入凉水中降温,同时不断拨动原料米,使原料米松散,待原料米散冷后,将原料米用冷风烘干,烘干过程中,不断拨动原料米,防止原料米抱团;

(3)拌曲,将酒曲用温水活化后,拌入原料米中;

(4)发酵蒸馏,将拌曲后的原料米置于发酵罐内,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进行蒸馏,截去酒头2kg,制得半成品酒;

(5)勾兑:

a、如图1、图2所示,设置勾兑罐1,在勾兑罐1底部设置排液管21,在勾兑罐1外侧设置电机2,在勾兑罐1上配备盖板3,盖板3左部设有进液口20,在盖板3中部用轴承转动连接转台9,转台9上部设置有动力部,将动力部与电机2用皮带连接起来,在转台9的内部设置第一通道10,在转台9上焊接中空的搅拌轴12,将搅拌轴12与第一通道10连通,将搅拌轴12下端贯穿盖板3并伸入勾兑罐1内,在搅拌轴12上焊接搅拌管13,将搅拌管13与搅拌轴12连通,在盖板3上设置风机4,风机4包括吹风管14,在盖板3内设置第二通道11,将吹风管14远离风机4的一端与第二通道11连通;在勾兑罐1的侧壁和底部设置相通的隔层6,将隔层6与第二通道11连通,在勾兑罐1的内侧壁上设置吹气孔,在吹气孔中滑动连接塞块7,将隔层6的侧壁和塞块7用弹簧8连接起来,在勾兑罐1的右侧设置储液罐5,在储液罐5中滑动连接滑板15,滑板15将储液罐5分隔为上腔16和下腔17,将下腔17的下部与隔层6的下部连通,将上腔16与风机4用通风管18连通,在通风管18和吹风管14上均设置阀门19;

b、勾兑,将制得的半成品酒和调味酒由进液口20投入勾兑罐1内,开启电机2和风机4,将通风管18和吹风管14上的阀门19循环开启和关闭3次,并保持两个阀门19始终呈一启一闭的状态进行勾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材料预处理步骤中,将原料米用40℃温水浸泡40分钟;在发酵蒸馏步骤中截去酒头2.3kg;勾兑时,将吹风管14和通风管18循环开启和关闭4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材料预处理步骤中,将原料米用35℃温水浸泡45分钟;在发酵蒸馏步骤中截去酒头2.5kg;勾兑时,将吹风管14和通风管18循环开启和关闭5次。

实际应用时,当电机2工作时,电机2带动转台9旋转,搅拌轴12跟随转动而通过搅拌管13对白酒进行机械搅拌。同时吹风管14开启,且通风管18关闭,风机4由吹风管14向第二通道11吹风,当第一通道10跟随转台9旋转而与第二通道11对齐时,气流由第二通道11吹入第一通道10,并由第一通道10流入搅拌轴12内,最终由搅拌管13吹出至勾兑罐1内,从而对白酒进行气动式搅拌。第二通道11内的气流同时流入隔层6内。

搅拌管13在转动过程中触碰塞块7时,将塞块7压入隔层6内,弹簧8被压缩,吹气孔被打开,隔层6内的气流由吹气孔吹入勾兑罐1内,从而对白酒进行多向气动式搅拌,提高勾兑效果。部分白酒由吹风孔流入隔层6内,并向下腔17中流动,在下腔17中聚集,而推动滑板15上移。当关闭吹风管14并开启通风管18时,风机4由通风管18向上腔16中吹气,上腔16充气而将滑板15下压,挤压下腔17中的白酒回流至隔层6中。隔层6内的白酒推动塞块7向勾兑罐1内移动,吹气孔再次被打开,隔层6中的白酒由吹气孔回流至勾兑罐1内,对勾兑罐1内的白酒形成冲击,从而再一次加强了对白酒的搅拌混合,使半成品酒和调味酒混合均匀而口味协调。

通过循环开启和关闭吹风管14和通风管18,使白酒在勾兑罐1、隔层6和储液罐5间循环流动,由此加强白酒的混合效果,提高勾兑质量。

通过本发明工艺方法制得的成品酒,口感香醇而绵柔,酒质稳定而口味协调,并且具有清新的高粱香,且香味持久自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