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1631发布日期:2018-08-31 20:2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使用流动反应器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下述式(ii)表示的叠氮化合物与下述式(iii)表示的氰化物在流动反应器内反应而制造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y-n3(ii)(上述式(ii)中,y表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或者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烷基。)(上述式(iii)中,z表示-co-、-so2-、或者-crarb-(式中,ra和rb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p表示0或者1,q表示0或者1,r表示0或者1,r1在q为0时表示烷基或者氢原子,r1在q为1时表示亚烷基,r2表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其中,p为0时,q为1,r为0时,q为1。)(上述式(i)中,y与式(ii)中的y相同,z、r1、r2、p、q和r与上述式(iii)中的z、r1、r2、p、q和r相同。)(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87327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在上述方法中,虽以收率为60~80%的中等程度获得1h-四唑衍生物,但使用了大量过剩(140~400mol%)的危险性高的叠氮基甲烷,在工业上无法满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叠氮化合物和氰化物为原料,并使用流动反应器而高收率地制造1h-四唑衍生物的方法。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控制所使用的叠氮化合物与氰化物的比率、以及叠氮化合物在反应液中的初始浓度,能够高收率地制造1h-四唑衍生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下述方案:[1]一种式(1)表示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是使下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与下述式(3)表示的氰化物在流动反应器内反应而得到的下述式(1)表示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对于上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以0.8~1.2摩尔当量的范围使用上述式(3)表示的氰化物,且使上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在反应液中的初始浓度为5质量%以上,y1-n3(2)(上述式(2)中,y1表示烷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基、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或者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烷基。)(上述式(3)中,z1表示-co-、-so2-、或者-cra1rb1-(左侧式中,ra1和rb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也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p1表示0或者1,q1表示0或者1,r1表示0或者1,r11在q1为0时表示烷基或者氢原子,r11在q1为1时表示亚烷基,r12表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其中,p1为0时,q1为1,r1为0时,q1为1。)(上述式(1)中,y1与上述式(2)中的y1相同,z1、r11、r12、p1、q1和r1与上述式(3)中的z1、r11、r12、p1、q1和r1相同),[2]根据[1]所述的式(1)表示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使上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在反应液中的初始浓度为10质量%以上,[3]根据[1]或[2]所述的式(1)表示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y1表示烷基,[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式(1)表示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r12为下述式(s11)表示的基团,(上述式(s11)中,a1表示卤素原子、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烷基磺酰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氰基、或者硝基,n1表示0~5中的任一个整数。n1为2以上时,a1彼此可以相互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上述式(3)中,p1为1时,*与r11键合,p1为0且r1为1时,*与z1键合,p1和r1为0时,*与氰基的碳原子键合),[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式(1)表示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50~250℃。[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式(1)表示的1h-四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反应液的溶剂为甲苯或者n-甲基吡咯烷酮。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以在工业上也能令人满意的收率制造式(1)表示的1h-四唑衍生物。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流动反应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上述式(2)中,y1表示烷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基、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或者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烷基。作为烷基,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还可以为环状烷基。作为上述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碳原子数3~8的支链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具体而言,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为单环,也可以为多环。多环芳基只要至少一个环为芳香环即可,剩余的环可以为饱和环、不饱和环或者芳香环中的任一种。上述式(2)中的y1为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时,作为上述取代基,只要是化学上允许的,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后述的(1)~(85)中例示的取代基。芳基中,优选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更优选为苯基、1-萘基、2-萘基、基、茚满基、或者四氢化萘基(1,2,3,4-四氢萘基),进一步优选为苯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基是指烷基的至少1个氢原子被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取代的基团。被芳基取代的烷基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还可以为环状烷基。作为上述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碳原子数3~8的支链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另外,对于成为烷基的取代基的芳基可举出与上述的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其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的1个氢原子被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基取代的基团,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的1个氢原子被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取代的基团,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的1个氢原子被无取代的苯基取代的基团,更进一步优选为苄基。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是甲硅烷基的至少1个氢原子被取代的基团。作为上述取代基,只要是化学上允许的,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后述的(1)~(85)中例示的取代基。另外,2个或3个氢原子被取代时,取代基彼此可以相互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优选为1~3个氢原子被相同或不同的烷基取代的甲硅烷基,更优选为3个氢原子被相同或不同的烷基取代的甲硅烷基,进一步优选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或者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更进一步优选为三甲基甲硅烷基。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烷基是烷基的至少1个氢原子被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取代的基团。被甲硅烷基取代的烷基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还可以为环状烷基。作为上述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碳原子数3~8的支链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另外,对于成为烷基的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可举出与上述的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相同的甲硅烷基。其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的1个氢原子被具有取代基的甲硅烷基取代的基团,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的1个氢原子被下述甲硅烷基取代的基团,所述甲硅烷基是1~3个氢原子被相同或不同的烷基取代的甲硅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直链烷基的1个氢原子被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或者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取代的基团,更进一步优选为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作为上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叠氮、碳原子数3~8的支链烷基叠氮、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叠氮、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叠氮、或者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苄基叠氮,其中,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直链烷基叠氮、碳原子数3~6的支链烷基叠氮、碳原子数3~6的环状烷基叠氮,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直链烷基叠氮,特别优选为叠氮基甲烷。上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可以由公知的化合物利用公知的化学反应合成。例如,上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中的叠氮基甲烷可以通过在80℃、碱的存在下,向叠氮化钠滴加硫酸二甲酯进行反应而合成(例如,参照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1990,vol.55,p.2304~2306。)[上述式(3)表示的氰化物]上述式(3)中,z1表示-co-(羰基)、-so2-(磺酰基)、或者-cra1rb1-(左侧式中,ra1和rb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者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也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r1表示0或者1。其中,r1为0时,q1必为1。z1中的ra1或rb1为烷基时,具体而言,可例示与上述式(2)中的作为y1所举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z1中的ra1或rb1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时,具体而言,可例示与上述式(2)中的作为y1所举出的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作为-cra1rb1-,具体而言,可例示ra1和rb1均为氢原子的亚甲基(-ch2-)、ra1和rb1中的任一方为氢原子且另一方为烷基的基团、ra1和rb1中的任一方为氢原子且另一方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的基团,ra1和rb1相互独立地为烷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的基团,或者ra1和rb1相互键合为亚环烷基的基团,更具体而言,可例示下述所示的2价基团。作为z1,与-cra1rb1-相比,更优选为-co-或者-so2-。同氰基直接与烷基或烷基芳基键合的烷基腈、苄基氰衍生物相比,通过以氰基与烷基等介由羰基或磺酰基键合而成的氰化物衍生物为原料,从而反应更高效地进行。另外,一般而言,与氰基邻接的基团为羰基的氰化物衍生物较与氰基邻接的基团为磺酰基的氰化物衍生物而言有反应性较低的趋势。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流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所以即便以与氰基邻接的基团为羰基的氰化物衍生物为原料时,也能够以足够高的反应效率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1h-四唑衍生物。上述式(3)中,q1为0时,r11为烷基或者氢原子。作为上述烷基,具体而言,可例示与上述式(2)中的作为y1举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烷基、碳原子数3~8的支链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上述式(3)中,q1为1时,r11为亚烷基。作为上述亚烷基,可以为直链亚烷基,可以为支链亚烷基,也可以为环状亚烷基。作为上述亚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8的直链亚烷基、碳原子数3~8的支链亚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亚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直链亚烷基、碳原子数3~6的支链亚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6的环状亚烷基。具体而言,可例示亚甲基、亚乙基、1,3-亚丙基、1,2-亚丙基、1,1-亚丙基、2,2-亚丙基、1,5-亚戊基、1,6-亚己基、1,2-亚环丙基、1,1-亚环丙基、1,2-亚环丁基、1,3-亚环丁基、1,2-亚环戊基、1,3-亚环戊基、1,4-亚环己基等,其中,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直链亚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的支链亚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直链亚烷基,进一步优选为亚甲基。作为上述式(3)表示的氰化物,从提高反应收率的观点考虑,优选[―(r11)p1―(r12)q1]为吸电子性强的基团。因此,在上述式(3)表示的化合物中的r1为0的化合物和r1为1的化合物的任一者中,与p1为1且q1为0的化合物相比,优选p1为0或者1且q1为1的化合物,更优选p1为0且q1为1的化合物。上述式(3)中,r12表示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q1表示0或者1。其中,p1为0时,q1为1。作为上述芳基,可以为单环,也可以为多环。此外,只要多环芳基的至少一个环为芳香环即可,剩余的环可以为饱和环、不饱和环或者芳香环中的任一种。r12为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时,作为上述取代基,只要是化学上允许的,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后述的(1)~(85)中例示的取代基。作为r12,优选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更优选为苯基,具体而言,特别优选为下述通式(s11)表示的基团。上述式(s11)中,n1为0~5中的任一个整数,优选为0~3中的任一个整数,更优选为0。应予说明,n1为2以上时,a1彼此可以相互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a1,具体而言,可例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等卤素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烷基(构成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氟甲基、氯甲基、溴甲基、二氟甲基、二氯甲基、三氟甲基、三氯甲基、三氟乙基、五氟乙基、3,3,3,2,2-五氟丙基、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等卤代烷基(构成卤代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己氧基等烷氧基(构成烷氧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2-氯-正丙氧基、2,3-二氯丁氧基、三氟甲氧基等卤代烷氧基(构成卤代烷氧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正丙基磺酰基、异丙基磺酰基、叔丁基磺酰基等烷基磺酰基(构成烷基磺酰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苯基、1-萘基、2-萘基、基、茚满基、四氢化萘基等无取代或者具有取代基的芳基(芳基是指单环或者多环的芳基。应予说明,多环芳基只要至少一个环为芳香环即可,剩余的环可以为饱和环、不饱和环或者芳香环中的任一种。芳基中,优选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氰基或者硝基。具有取代基的芳基中的“取代基”只要是化学上允许的,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举出下述中例示的取代基。(1)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卤素原子;(2)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烷基;(3)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等环烷基;(4)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等烷氧基;(5)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甲基-2-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甲基-2-丁烯基、2-甲基-2-丁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等烯基;(6)2-环丙烯基、2-环戊烯基、3-环己烯基、4-环辛烯基等环烯基;(7)乙烯氧基、烯丙氧基、1-丙烯氧基、2-丁烯氧基等烯氧基;(8)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甲基-2-丙炔基、2-甲基-3-丁炔基、1-戊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4-戊炔基、1-甲基-2-丁炔基、2-甲基-3-戊炔基、1-己炔基、1,1-二甲基-2-丁炔基等炔基;(9)乙炔氧基、炔丙氧基等炔氧基;(10)苯基、1-萘基、2-萘基等芳基;(11)苯氧基、1-萘氧基等芳氧基;(12)苄基、苯乙基等芳烷基;(13)苄氧基、苯乙基氧基等芳烷基氧基;(14)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苯甲酰基、环己基羰基、邻苯二甲酰基等酰基;(15)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等烷氧基羰基;(16)羧基;(17)羟基;(18)氯甲基、氯乙基、1,2-二氯-正丙基、1-氟-正丁基、全氟-正戊基等卤代烷基;(19)2-氯-正丙氧基、2,3-二氯丁氧基、三氟甲氧基等卤代烷氧基;(20)2-氯-1-丙烯基、2-氟-1-丁烯基等卤代烯基;(21)4,4-二氯-1-丁炔基、4-氟-1-戊炔基、5-溴-2-戊炔基等卤代炔基;(22)2-氯-1-丙烯氧基、3-溴-2-丁烯氧基等卤代烯氧基;(23)3-氯-炔丙基、3-碘-炔丙基等卤代炔基;(24)3-氯-炔丙基氧基、3-碘-炔丙基氧基等卤代炔氧基;(25)4-氯苯基、4-氟苯基、2,4-二氯苯基等卤代芳基;(26)4-氟苯氧基、4-氯-1-萘氧基等卤代芳氧基;(27)氯乙酰基、三氟乙酰基、三氯乙酰基、4-氯苯甲酰基等卤素取代酰基;(28)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1-乙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等烷氧基烷基;(29)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1-乙氧基乙氧基、2-乙氧基乙氧基等烷氧基烷氧基;(30)氰基;(31)异氰基;(32)硝基;(33)异氰酸酯基;(34)氰酸酯基;(35)氨基(nh2基);(36)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等烷基氨基;(37)苯胺基、萘氨基、蒽氨基等芳氨基;(38)苄基氨基、苯乙基氨基等芳烷基氨基;(39)甲基磺酰基氨基、乙基磺酰基氨基、正丙基磺酰基氨基、异丙基磺酰基氨基、正丁基磺酰基氨基等烷基磺酰基氨基;(40)苯基磺酰基氨基等芳基磺酰基氨基;(41)吡嗪基磺酰基氨基等杂芳基磺酰基氨基;(42)甲酰基氨基、乙酰基氨基、丙酰基氨基、丁酰基氨基、异丙基羰基氨基、苯甲酰基氨基等酰基氨基;(43)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等烷氧基羰基氨基;(44)氟甲基磺酰基氨基、氯甲基磺酰基氨基、溴甲基磺酰基氨基、二氟甲基磺酰基氨基、二氯甲基磺酰基氨基、1,1-二氟乙基磺酰基氨基、三氟甲基磺酰基氨基、2,2,2-三氟乙基磺酰基氨基、五氟乙基磺酰基氨基等卤代烷基磺酰基氨基;(45)双(甲基磺酰基)氨基、双(乙基磺酰基)氨基、(乙基磺酰基)(甲基磺酰基)氨基、双(正丙基磺酰基)氨基、双(异丙基磺酰基)氨基、双(正丁基磺酰基)氨基、双(叔丁基磺酰基)氨基等双(烷基磺酰基)氨基;(46)双(氟甲基磺酰基)氨基、双(氯甲基磺酰基)氨基、双(溴甲基磺酰基)氨基、双(二氯甲基磺酰基)氨基、双(1,1-二氟乙基磺酰基)氨基、双(三氟甲基磺酰基)氨基、双(2,2,2-三氟乙基磺酰基)氨基、双(五氟乙基磺酰基)氨基等双(卤代烷基磺酰基)氨基;(47)肼基、n’-苯基肼基、n’-甲氧基羰基肼基、n’-乙酰基肼基、n’-甲基肼基等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肼基;(48)氨基羰基、二甲基氨基羰基、苯基氨基羰基、n-苯基-n-甲基氨基羰基等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氨基羰基;(49)肼基羰基、n’-甲基肼基羰基、n’-苯基肼基羰基等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肼基羰基;(50)n-甲基亚氨基甲基、1-n-苯基亚氨基乙基、n-羟基亚氨基甲基、n-甲氧基亚氨基甲基等无取代的或具有取代基的亚氨基烷基;(51)硫醇基;(52)异硫氰基;(53)硫氰基;(54)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异丙硫基、正丁硫基、异丁硫基、仲丁硫基、叔丁硫基等烷硫基;(55)乙烯基硫基、烯丙基硫基等烯基硫基;(56)乙炔基硫基、炔丙基硫基等炔基硫基;(57)苯基硫基、萘基硫基等芳基硫基;(58)2-吡啶基硫基、3-哒嗪基硫基等杂芳基硫基;(59)苄基硫基、苯乙基硫基等芳烷基硫基;(60)2-吡啶基甲硫基、2-呋喃基甲硫基等杂芳基烷硫基;(61)甲基硫羰基、乙基硫羰基、正丙基硫羰基、异丙基硫羰基、正丁基硫羰基、异丁基硫羰基、仲丁基硫羰基、叔丁基硫羰基等烷基硫羰基;(62)甲基硫甲基、1-甲基硫乙基等烷基硫烷基;(63)苯基硫甲基、1-苯基硫乙基等芳基硫烷基;(64)甲基硫甲氧基、1-甲基硫乙氧基等烷基硫烷氧基;(65)苯基硫甲氧基、1-苯基硫乙氧基等芳基硫烷氧基;(66)甲基亚磺酰基、乙基亚磺酰基、叔丁基亚磺酰基等烷基亚磺酰基;(67)烯丙基亚磺酰基等烯基亚磺酰基;(68)炔丙基亚磺酰基等炔基亚磺酰基;(69)苯基亚磺酰基等芳基亚磺酰基;(70)2-吡啶基亚磺酰基、3-吡啶基亚磺酰基等杂芳基亚磺酰基;(71)苄基亚磺酰基、苯乙基亚磺酰基等芳烷基亚磺酰基;(72)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3-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等杂芳基烷基亚磺酰基;(73)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叔丁基磺酰基等烷基磺酰基;(74)烯丙基磺酰基等烯基磺酰基;(75)炔丙基磺酰基等炔基磺酰基;(76)苯基磺酰基等芳基磺酰基;(77)2-吡啶基磺酰基、3-吡啶基磺酰基等杂芳基磺酰基;(78)苄基磺酰基、苯乙基磺酰基等芳烷基磺酰基;(79)2-吡啶基甲基磺酰基、3-吡啶基甲基磺酰基等杂芳基烷基磺酰基;(80)呋喃-2-基、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吡咯-2-基、吡咯-3-基、唑-2-基、唑-4-基、唑-5-基、噻唑-2-基、噻唑-4-基、噻唑-5-基、异唑-3-基、异唑-4-基、异唑-5-基、异噻唑-3-基、异噻唑-4-基、异噻唑-5-基、咪唑-2-基、咪唑-4-基、咪唑-5-基、吡唑-3-基、吡唑-4-基、吡唑-5-基、1,3,4-二唑-2-基、1,3,4-噻二唑-2-基、1,2,3-三唑-4-基、1,2,4-三唑-3-基、1,2,4-三唑-5-基等不饱和5元杂环基;(81)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5-氯-3-吡啶基、3-三氟甲基-2-吡啶基、哒嗪-3-基、哒嗪-4-基、吡嗪-2-基、嘧啶-5-基、1,3,5-三嗪-2-基、1,2,4-三嗪-3-基等不饱和6元杂环基;(82)四氢呋喃-2-基、四氢吡喃-4-基、哌啶-3-基、吡咯烷-2-基、吗啉基、哌啶基、n-甲基哌嗪基、唑啉-2-基等饱和或部分不饱和杂环基;(83)2-吡啶基氧基、3-异唑氧基等杂环氧基;(84)2-吡啶基甲基、3-吡啶基甲基等杂芳基烷基;(85)2-吡啶基甲氧基、3-吡啶基甲氧基等杂芳基烷氧基。在这些(1)~(85)中例示的取代基中,在化学允许的范围可以进一步具有(1)~(85)中例示的取代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具体而言,可举出4-氟苯基、4-氯苯基、2,4-二氯苯基、3,4-二氯苯基、3,5-二氯苯基、2,6-二氟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3,4-亚甲基二氧基苯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1-萘基、4-乙氧基苯基、4-甲基苯基等。作为上述式(s11),其中,优选n1为0~3中的任一个整数且a1为卤素原子、烷基或者烷氧基的化合物,更优选n为0~3中的任一个整数且a1为卤素原子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n1为0的化合物。作为上述式(3)表示的氰化物,优选r1为0或者1、p1为0或者1、r11为碳原子数1~3的直链亚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的支链亚烷基、q1为1、r12为上述通式(s11)表示的基团的化合物,更优选下述式(3-1)~(3-48)表示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下述通式(3-1)~(3-32)表示的化合物,更进一步优选下述式(3-1)、(3-9)、(3-17)、或者(3-25)表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下述通式(3-1)或(3-9)表示的化合物。通式(3-1)~(3-48)中,r11’表示碳原子数1~3的直链亚烷基或者碳原子数3的支链亚烷基,x表示卤素原子。上述式(3)表示的氰化物可以由公知的化合物利用公知的化学反应合成。例如,在上述式(3)表示的氰化物中,z1为羰基、p1为0、q1为1、r1为1且r12为上述通式(s11)表示的基团的化合物(苯甲酰基氰化物衍生物)可以通过使苯甲酰卤(ベンゾイルハロリド)衍生物与氰化物衍生物反应而制造。[流动反应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上述式(3)表示的氰化物(以下有时简称为“氰化物”)与上述式(2)表示的叠氮化合物(以下有时简称为“叠氮化合物”)的反应容器,使用流动反应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流动反应器具备原料导入口、生成物排出口和将它们连通的流路。从上述原料导入口供给原料,将由上述流路内的反应得到的生成物从上述生成物排出口取出。上述流路根据需要可以具备导入路、混合部和反应部(滞留部)中的至少一个。流动反应器具备混合部时,将流路中连通原料导入口与混合部的部分称为导入路,没有混合部时,将连通原料导入口与反应部的流路部分称为导入路。另外,原料导入口通常与填充有原料的容器连接。根据需要,可以在生成物排出口连接用于储藏生成物的容器。混合部是具有通过扩散使多种液体混合的功能的部位,从多个原料导入口供给的溶液在混合部合流。另外,反应部是进行由多个原料化合物(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为氰化物和叠氮化合物)合成生成物的反应的部位。具备混合部和反应部这两者时,在原料导入口侧设置混合部。将预先混合了全部原料化合物的反应溶液从1个原料导入口供给时,可以没有混合部。另外,在合成生成物的反应所需的时间短且在通过混合部时反应就能结束的情况下,不必设置反应部。流动反应器具备多个原料导入口和导入路时,上述流动反应器的流路的上游侧具有根据导入路的个数而分支的构成,还具备至少1个混合部。作为原料导入口和导入路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具有3个以上的原料导入口和导入路时,可以是使从全部导入路供给的液体在1个混合部合流的构成,也可以利用2个以上的混合部进行阶段性合流。例如,可以使从2个导入路供给的液体在第1混合部合流后,使从上述混合部排出的混合液和从其余导入路导入的液体在第2混合部合流。应予说明,可以将原料的一部分预先装入流动反应器的流路内(例如,混合部),将剩余的原料从1个或多个原料导入口分别供给。作为上述流动反应器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耐热性、耐压性、耐溶剂性和加工容易性等要求而适当地选择。作为上述材质,例如可举出不锈钢、钛、铜、镍、铝、硅、以及特氟隆(注册商标)、pfa(全氟烷氧基树脂)等氟树脂、tfaa(三氟乙酰胺)、peek(聚醚醚酮树脂)等。另外,材质可以是在整个流路中实质上相同,也可以在导入路、混合部、反应部中各不相同。流路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的矩形,包括三角形、五角形等的多边形状,星形状,半圆形状,包括椭圆形的圆形等。流路的截面形状不必是一定的。应予说明,“流路的截面”表示流路的与反应溶液等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截面积”表示上述截面的面积。流路的截面积、流路长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考虑反应溶液的粘度、流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适当地调整。如果流路的截面积过小,则压力损失变高,供给原料、使反应溶液流动变得困难。相反如果过大,则热交换效率降低,产生温度分布等而流动反应器的特长减弱。流路的截面积可以在整个流路中实质上是相同面积,也可以在导入路、混合部、反应部中截面积各不相同。上述流动反应器具有多个导入路时,各自的导入路的截面积可以相互不同,也可以相同。混合部具有通过扩散使多种液体混合的功能和除去反应热的功能。作为混合部内的液体的混合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举出利用层流进行的混合、利用湍流进行的混合。作为混合部,只要具备可混合多种液体的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举出歧管、微混合器、分支的管等。作为混合部的形状,导入路的个数为2个时,例如可以使用t字型、y字型,导入路的个数为3个时,例如可以使用十字型。对于混合部的截面积,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考虑混合方式等适当地调整。从通过扩散使多种液体混合的功能和除去反应热的功能均能够良好地发挥的角度考虑,混合部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内径优选为约10μm~约5cm。另外,混合部的截面积可以与导入路等其它部分相同,但从混合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比导入路大。混合部的流路长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考虑混合方式、从各导入路供给的液体的种类、量、反应部的有无等进行适当地调整。例如,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可以使内径为约10μm~约5cm,流路长度为10cm~50m。混合部的流路长度优选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使得从多个导入路导入的液体通过扩散而混合,在另外设置反应部的情况下,流路长度可以较短。另一方面,不另外设置反应部,在通过了混合部的时刻反应结束而得到生成物的情况下,优选考虑最佳反应时间适当地调整混合部的流路长度。反应部是用于调节流路的长度、精密控制(滞留时间控制)进行反应所需的时间的部位。流动反应器中,反应时间相当于混合了全部原料的反应溶液在流路内的滞留时间。由于上述滞留时间与流路长度成比例,所以通过调节流路长度可调节反应时间。反应部的流路的截面积、内径、外径、流路长度、材质等构成可以根据所希望的反应适当地选择。例如,作为反应部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利用作为上述流动反应器的材质例示的材质。混合部、导入路和反应部根据需要具备彼此相互连接的连接机构。作为上述连接机构的连接方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的管连接方式中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举出螺纹式、管接头连接式、对接焊接式、插入焊接式、承插焊接式、凸缘式、切入式、扩口式、机械式等。作为除导入路、混合部、反应部以外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作为上述构成,例如,可举出送液中使用的泵、温度调节机构、反应促进机构、传感器、压力调节阀、用于储藏制成的化合物的罐等。作为上述泵,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可在工业上使用的泵中适当地选择。其中,优选送液时不产生脉动的泵,例如,可举出柱塞泵、齿轮泵、旋转泵、隔膜泵等。作为上述温度调节机构,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反应温度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举出恒温槽、循环器、热交换器等。[叠氮化合物与氰化物的反应条件]流动反应器内的反应溶液(混合全部原料后的溶液)的溶剂只要是氰化物和叠氮化合物这两者溶解且不阻碍叠氮化合物对氰化物的氰基的环加成反应,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上述溶剂,例如,可举出戊烷、己烷、庚烷、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系溶剂;乙腈、丙腈等腈系溶剂;二乙醚、二烷、四氢呋喃等醚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酰胺系溶剂;二甲基亚砜等亚砜系溶剂;水;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等。另外,在这些有机溶剂中,可以添加乙酸等酸。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使用烃系溶剂或者酰胺系溶剂,更优选使用甲苯或者nmp。流动反应器内的反应溶液(混合全部原料后的溶液)中的氰化物与叠氮化合物的含量比只要是可进行目标反应的比就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相对于叠氮化合物,氰化物的含量优选为0.5~2.0倍摩尔当量,更优选为0.8~2.0倍摩尔当量,更优选为0.9~1.5倍摩尔当量,进一步优选为1.1~1.3倍摩尔当量。流动反应器内的反应液中的叠氮化合物的初始浓度优选在某一规定浓度以上,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流动反应器内的反应溶液(混合了全部原料后的溶液)的反应温度只要为可充分抑制叠氮化合物和生成物分解的危险性的温度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在150~250℃的范围进行,更优选在150~220℃的范围进行。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在1l的四口烧瓶中添加65.01g(1mol)的叠氮化钠和159.2g的纯水,制备29质量%的叠氮化钠水溶液。向上述四口烧瓶中进一步添加71.4g的28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0mol%),加温至80℃。在将液温维持于80℃的状态下滴加222.58g的硫酸二甲酯(176mol%)和19.3g的28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8.4mol%),进一步在80℃反应20分钟。在反应结束后用hplc确认。向生成的叠氮基甲烷中添加甲苯(56.03g),将有机层进行分液。将该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用4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0ml)和冷水(10ml)清洗并分液。对分液的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以纯量(純分量)计为56.24g的叠氮基甲烷(收率:98.5mol%)甲苯溶液。其中,向33.92g的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中添加25.52g的甲苯,得到24质量%的含有叠氮基甲烷的甲苯溶液。使苯甲酰氰50g(0.38摩尔)溶解于甲苯6.7g而得到苯甲酰氰浓度为88.1质量%的苯甲酰氰甲苯溶液。向上述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59.0g中混合上述苯甲酰氰甲苯溶液55.6g,进一步以总容量成为140ml的方式加入甲苯。此时的总重量为128.4g。该反应液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为11质量%。将作为反应部的、sus304的1/8的管(内径:1.775mm)12.8m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泵连接,进一步将出口部与背压阀连接,与hplc泵的吸引部连结的特氟隆管在上述制备的叠氮基甲烷和苯甲酰氰的甲苯溶液中含浸。在背压阀的出口侧连接sus304的1/16的管(内径:1.0mm)2m,设定边将流出部冷却边分取反应液的装置。将上述中制备的甲苯溶液浸在hplc泵的吸引部,将流量设定为0.8ml/min,将反应部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背压阀的压力设定为50kg/cm2左右,开始送液。使仅反应部的设定滞留时间为39min,对于从送液开始后的70min到80min的部分,每5min用30ml的样品瓶进行分取而得到2个流分(フラクシヨン)(流分1、流分2),通过hplc和气相色谱(gc)分析该流分的反应收率和原料的残留率。将hplc分析而得的收率示于以下的表1。men3的定量是通过利用gc的分析而求出的。[表1]批号(lot.no)tz的收率(%)men3的回收率(%)流分196.51.5流分298.51.4tz:1-甲基-5-苯甲酰基-1h-四唑[实施例2]~[实施例6]将实施例1中制备的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和苯甲酰氰甲苯溶液的混合液中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调整成表2所示的值,将使用的苯甲酰氰的摩尔当量调整成表2所示的值,以表2所示的温度、流量、滞留时间进行反应,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反应。将其结果示于表2。[比较例1]将混合液中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调整成表2所示的值,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反应。将其结果示于表2。[表2]tz:1-甲基-5-苯甲酰基-1h-四唑[实施例7][叠氮基甲烷的制备法]使叠氮化钠与硫酸二甲酯在以下的流动反应器内反应,合成叠氮基甲烷。<流动反应器>将sus316材质的1/16的管(内径:1.00mm)1.0m与1/16的歧管1(sus材质)连接,进一步介由管接头连结sus316材质的1/8的管(内径:2.18mm)14.0m,在其前端连结背压阀,并且在背压阀的出口侧连接sus304材质的1/8的管(内径:2.18mm)2.0m而作为流出部,在流出部的前端设置接收器,从而能够分取流出液,并且将接收器冰冷至0℃。在歧管1中的没有与sus配管连结的其余2个开口部分别连结柱塞泵,与各泵的吸引部连结的特氟隆管在下述的叠氮化钠水溶液中、硫酸二甲酯溶液中含浸。(参照图1)如图1所示,将包括歧管1的虚线包围部分浸渍在120℃的油浴进行加热,对于背压阀附近的部分(约6m),用冰浴冷却至0℃。<溶液的制备>将叠氮化钠、相对于叠氮化钠为5%mol当量的28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水混合而制备叠氮化钠浓度为22.5质量%(4.0mol/l)的叠氮化钠溶液。另外,将硫酸二甲酯和甲苯混合而制备硫酸二甲酯浓度为90.6质量%(9.0mol/l)的硫酸二甲酯溶液。在上述中制备的各溶液中浸渍与hplc泵的吸引部连结的特氟隆管,将叠氮化钠溶液的流量设定为15.3ml/min,将硫酸二甲酯溶液的流量设定为7.5ml/min,将背压阀的压力设定为9kg/cm2,开始送液。使流动反应器内的120℃加热部分的设定滞留时间为1.3分钟,送液60分钟,将反应液分取到接收器中。在接收器中,为了调整得到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预先加入甲苯40ml。将被回收的反应溶液分液成水层和甲苯层,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甲苯层中含有的叠氮基甲烷的量进行定量,结果以收率78%得到叠氮基甲烷。在得到的259g的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中,根据先前的利用hplc得到的浓度分析结果,可知含有65.8质量%(以纯量计为170.2g,2.98摩尔)的叠氮基甲烷。使苯甲酰氰416.9g(3.13摩尔)溶解于甲苯181.4g。得到苯甲酰氰浓度为69.7质量%的苯甲酰氰甲苯溶液。在上述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中混合全部的上述苯甲酰氰甲苯溶液。该混合液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为20质量%。将作为反应部的、sus304的3/16的管(内径:3.36mm)12m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泵连接,用作流动反应器装置。在该装置连结1/4的歧管(sus材质),在没有与sus配管连结的一个开口部连结柱塞泵,与泵的吸引部连结的特氟隆管在用于稀释tz的甲苯中含浸。在另一个开口部连接安装有背压阀的sus304的1/4的管(内径:4.35mm)0.3m。再将背压阀的出口侧与sus304的1/8的管(内径:2.18mm)2m连接,设定边将流出部放冷边分取反应液的装置。将上述中制备的甲苯溶液浸在hplc泵的吸引部,将原料混合液的流量设定为1.77ml/min,将稀释甲苯的流量设定为7.17ml/min,将反应部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背压阀的压力设定为80kg/cm2左右,开始送液。使仅反应部的设定滞留时间为60min,对于从送液开始后的90min到110min的部分,每10min用110ml的样品瓶进行分取而得到2个流分(流分1、流分2),通过hplc和气相色谱(gc)分析求出该流分的反应收率和原料的残留率。将hplc分析得到的2个流分的平均收率示于以下的表3。[实施例8][叠氮基甲烷的制备法]使叠氮化钠与硫酸二甲酯在以下的流动反应器内反应,合成叠氮基甲烷。<流动反应器>将sus304材质的1/16的管(内径:1.00mm)1.0m与1/16的歧管1(sus材质)连接,进一步介由管接头连结sus304材质的3/16的管(内径:3.76mm)8.0m,进一步介由管接头连接sus304材质的1/8的管(内径:2.18mm)4.0m,该sus304材质的1/8的管介由管接头连结有背压阀,将该部分浸在0℃的冰水浴中。此外,在背压阀的出口侧连接sus304材质的1/8的管(内径:2.18mm)2.0m而作为流出部,在流出部的前端设置接收器,从而能够分取流出液,并且将流出部和接收器冰冷至0℃。<溶液的制备>将叠氮化钠、相对于叠氮化钠为15%mol当量的28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水混合而制备叠氮化钠浓度为22.5质量%(4.0mol/l)的叠氮化钠溶液。另外,将硫酸二甲酯和甲苯混合而制备硫酸二甲酯浓度为48.3质量%(4.0mol/l)的硫酸二甲酯溶液。将与柱塞泵的吸引部连结的特氟隆管浸在上述制备的各溶液中,将叠氮化钠溶液的流量设定为33.6ml/min,将硫酸二甲酯溶液的流量设定为35.2ml/min,将背压阀的压力设定为9kg/cm2,开始送液。将流动反应器内的流出液通过被冷却至0℃的配管的时间(设定滞留时间)设定为1.3分钟,送液65分钟,将反应液分取到接收器中。将回收的反应溶液分液成水层和甲苯层,通过hplc分析甲苯层中含有的叠氮基甲烷量。其结果,能够以收率82%得到浓度24质量%的叠氮基甲烷的甲苯溶液。将混合液中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和反应部的管的长度调整为表3所示的值,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反应。将其结果示于表3。[实施例9]用与实施例1的叠氮基甲烷的制备法同样的方法实施,得到以叠氮基甲烷的纯量计为156.8g的叠氮基甲烷(收率:91.6mol%)甲苯溶液(59.6质量%)。将混合液中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和反应部的管的长度调整为表3所示的值,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反应。将其结果示于表3。[表3][实施例10]将作为反应部的、sus304的3/16的管(内径:3.36mm)12m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泵连接,用作流动反应器装置。在该装置连结1/4的歧管(sus材质),在没有与sus配管连结的一个开口部连结柱塞泵,将与泵的吸引部连结的特氟隆管在用于稀释tz的甲苯中含浸。在另一个开口部连接安装有背压阀的sus304的1/4的管(内径:4.35mm),0.3m。进一步在背压阀的出口侧连接sus304的1/8的管(内径:2.18mm)2m,设定边将流出部放冷边分取反应液的装置。将与实施例7同样制备的甲苯溶液浸在hplc泵的吸引部,将原料混合液的流量设定为1.77ml/min,将稀释甲苯的流量设定为6.22ml/min,将反应部的温度设定为200℃,将背压阀的压力设定为30kg/cm2左右,开始送液。使仅反应部的设定滞留时间为60min,连续分取从送液开始后的50min到110min的部分。暂停原料混合液的泵,将该混合液换成甲苯,以1.77ml/min的流量输送残留在配管内的原料液的清洗流出液直至190min为止(清洗80min)。汇集50min~110min的流出液和110min~190min的清洗流出液,通过hplc和气相色谱(gc)分析求出反应收率和原料的残留率。将其结果示于表4。[实施例11]通过hplc对与实施例7同样制备的151.53g的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进行浓度分析,确定叠氮基甲烷浓度为63.2质量%(以纯量计为95.8g,1.68摩尔)。使苯甲酰氰231.0g(1.76摩尔)溶解于n-甲基哌啶酮(nmp)96.2g。得到苯甲酰氰浓度为70.6质量%的苯甲酰氰nmp溶液。在上述叠氮基甲烷甲苯溶液中混合全部的上述苯甲酰氰nmp溶液。该混合液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为20质量%。将混合液中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调整为表4所示的值,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进行反应。将其结果示于表4。[表4][实施例12、13]将men3与phcocn的摩尔比和混合液中的叠氮基甲烷的浓度调整为表5所示的值,将使用的反应部的配管变更为3/8英寸(内径:7.53mm),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法进行反应。将其结果示于表5。[表5]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