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方法以及剥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88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剥离方法以及剥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由粘合剂层、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小于该重剥离膜的剥离力从上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上述重剥离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的长尺寸的膜层叠体进行输送的同时,从该膜层叠体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方法以及剥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一般制造将偏振板贴合到液晶板的两面上而成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模块化后,再经各种装配工序,做成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或手机等的移动设备,进而做成大型电视机等的各种产品(最终产品)。通过放卷卷绕成辊状的长尺寸的偏振板卷筒,并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将偏振板供 给对薄片状的液晶板的贴合之用。上述偏振板卷筒,通过例如在对剥离膜上按粘合剂层、偏振膜、粘合剂层及保护膜的顺序层叠而成。上述的粘合剂层中,形成一个粘合剂层用于将剥离膜贴合到偏振膜上的同时,将偏振膜贴合到液晶板上。上述的粘合剂层中,形成另一个粘合剂层用于将保护膜贴合到偏振膜上。一般,偏振板中的上述粘合剂层,通过将被层叠到剥离膜(和保护膜)上的粘合剂层贴合到偏振膜上来形成。具体地说,通过从由粘合剂层、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小于该重剥离膜的剥离力从上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上述重剥离膜(即成为剥离膜或保护膜的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的长尺寸的膜层叠体剥离轻剥离膜之后,将粘合剂层贴合到偏振膜上,来形成偏振板上的上述粘合剂层。又,上述膜层叠体有时也被称作非载体膜(所谓双面胶带)。而且,以往,已提出各种用来从上述膜层叠体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装置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述了从带子(膜层叠体)上剥离隔离膜(轻剥离膜)时,防止该带子的张力变动的隔离膜剥离装置。又在专利文献2中,记述了能从薄片(膜层叠体)上顺利地剥离第I薄片(轻剥离膜),且防止灰尘等附着到剥离后的第2薄片(重剥离膜和粘合剂层)上的转印剥离装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国公开专利“特开2002-201439号(2002年7月19日公开)”专利文献2 :日本国公开专利“特开平11-208985号(1999年8月3日公开)”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述的隔离膜剥离装置中,如图I所示那样,只对隔离膜施加张力进行剥离。也即,张力控制隔离膜,同时速度控制(卷绕控制)隔离膜被剥离后的带子。又,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转印剥离装置中,如
段和图I所示那样,虽对薄片、第I薄片和第2薄片施加张力进行剥离,但对这三个薄片施加什么样的张力没有具体说明。即,专利文献2所述的转印剥离装置只不过对薄片、第I薄片和第2薄片施加张力进行剥离。从上述的膜层叠体剥离轻剥离膜时,有必要使轻剥离膜侧不残留粘合剂层。可是,上述现有的剥离装置中,对于相当于重剥离膜和轻剥离膜的膜(薄片),没有具体的有关施加何种张カ的特别考虑(说明)。因此,现有的剥离装置中,膜(薄片)的剥离方法变得不稳定,存在有时在膜(薄片)侧残留相当于粘合剂层的粘合层(转印层)那样的问题。当轻剥离膜的剥离方法变得不稳定时,就将引起粘合剂层分开在重剥离膜侧与轻剥离膜侧的现象(具体地说,从轻剥离膜上粘合剂层未被干净地剥离而被切成细丝,或拉丝)。特别是当剥离的膜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端面是截面时,因在该端面上有微小的凹凸(所谓毛刺),故易引起上述现象。即使将发生上述现象的粘合剂层贴合到偏振膜上,也不能制造品质优良的偏振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从膜层叠体上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的剥离方法和剥离装置。本发明的剥离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是在对长尺寸的膜层叠体进行输送的同时,用剥离辊从该膜层叠体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方法,所述膜层叠体由粘合剂层、 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比该重剥离膜的剥离カ小的剥离カ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所述重剥离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一面进行控制以使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カ与重剥离膜的张カ各自为一定,一面使相对于所述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所述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沿所述剥离辊进行变更。根据所述的结构,由于进行控制(张カ控制)以使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カ与重剥离膜的张カ各自为一定,即,使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カ与重剥离膜的张カ各自是一定的,不变动的,故轻剥离膜和重剥离膜不易起皱,同时,不用担心剥离位置从剥离辊移动(能使剥离位置稳定)。从而,能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据此,提供能从膜层叠体上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上的剥离方法。又,本发明的剥离方法,而且使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沿剥离辊变更为好。本发明的剥离方法,将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カ和重剥离膜的张カ控制在各自50N以上为好。本发明的剥离方法,被输送的重剥离膜的张カ大于或等于轻剥离膜的张カ为好。本发明的剥离方法,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角度是35°以上且180°以下为好。利用这些方法,能从膜层叠体连续地更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又,本发明的剥离方法,所述膜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端面也可以是截面。根据上述的结构,因能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故即使剥离的膜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端面是截面,即,该端面即使有微小的凹凸(所谓毛刺),粘合剂层也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又,本发明的剥离方法,所述膜层叠体的宽度是200mm以上为好。本发明的剥离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其是在对长尺寸的膜层叠体进行输送的同时,从该膜层叠体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装置,所述膜层叠体由粘合剂层、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小于比重剥离膜的剥离カ小的剥离カ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所述重剥离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具备使变更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剥离辊;进行控制以使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与重剥离膜的张力各自为一定的控制部;及对所述轻剥离膜的张力与重剥离膜的张力进行测定的测定部。根据上述的结构,因由控制部控制(张力控制)使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与重剥离膜的张力各自为一定,即,因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与重剥离膜的张力是各自一定的,不变动的,故轻剥离膜和重剥离膜不易起皱,同时,不用担心剥离位置从剥离辊移动(能使剥离位置稳定)。从而,能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上。据此,能提供能从膜层叠体上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上的剥离装置。又,本发明的剥离装置,进一步具备使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角度任意地进行变更的可变导向辊为好。根据上述的结构,按照膜层叠体的种类,即,按照轻剥离膜、粘合剂层及重剥离膜的材质或性质、厚度等各种条件,能使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角度进行变更。据此,可以提供能从膜层叠体上连续地更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装置。
又,本发明的剥离装置,在进一步具备对剥离后的轻剥离膜与重剥离膜进行输送的输送棍的同时,并将所述测定部设于输送棍中,并在所述可变导向棍与所述输送棍之间进一步具备调节轻剥离膜与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以使该输送辊上的包角为一定的固定导向辊为好。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角度被变更,也能用固定导向辊使输送辊中的轻剥离膜和重剥离膜的包角为一定。即,因能经常保持因测定部进行测定的轻剥离膜的张力和重剥离膜的张力的测定条件为一定,故能更稳定进行由控制部进行的张力控制。据此,可以提供能从膜层叠体上连续地更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装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剥离方法和剥离装置,因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和重剥离膜的张力各自是一定的,不变动的,故能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上。据此,达到可以提供能从膜层叠体上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上的剥离方法和剥离装置的效果。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的说明而十分清楚。又,本发明的长处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说明而变得明白。


图I示出本发明的剥离装置的一例,是示出概略构成的正视图。图2示出本发明的剥离装置的另一例,是示出概略构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剥离装置,是在对由粘合剂层、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小于该重剥离膜的剥离力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所述重剥离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的长尺寸的膜层叠体进行输送的同时,从该膜层叠体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装置,其结构具备使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进行变更的剥离辊;对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与重剥离膜的张力进行控制以使各自为一定的控制部;及对所述轻剥离膜的张カ与重剥离膜的张カ进行測定的測定部。本发明的剥离方法,是在对由粘合剂层、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小于该重剥离膜的剥离カ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所述重剥离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的长尺寸的膜层叠体进行输送的同时,用剥离辊从该膜层叠体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方法,是一面进行控制以使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カ与重剥离膜的张カ各自为一定,一面使相对于所述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所述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沿所述剥离辊变更的构成。又,本发明中,所谓“张カ”,是指对膜层叠体、轻剥离膜或重剥离膜每単位时间、单位面积加上的应力。[实施方式I]根据图I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首先,说明用本发明的剥离装置进行剥离的膜层叠体的一例。所述膜层叠体,是由粘合剂层、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小于该重剥离膜的剥离カ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所述重剥离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的长尺寸的膜层叠体。又,有时也称所述膜层叠体为非载体膜(所谓双面胶带)。作为构成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而言,例如可举出以丙烯树脂或聚氨酯等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众所周知的粘合剤。在特别要求透明性的情况下,以丙烯树脂为主成分的众所周知的粘合剂更好。所述众所周知的粘合剂是也称为减压粘合剂的粘弾性体,具有仅用按压就能粘到被粘物的表面(被粘面)上,又在从被粘物上剥下时能在表面(被粘面)侧不残留粘合剂(实质上不留痕迹)(但在被粘物具有能承受剥离的強度的情況)的性质。上述粘合剂层能通过例如将上述粘合剂溶解于溶剂中而成的溶液涂布到上述重剥离膜或轻剥离膜上并使干燥而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无特定的限制,一般为5μπι以上。上述重剥离膜,例如在粘合剂层被贴合到偏振膜上的情况下,即,在粘合剂层被贴合到偏振膜上来制造的偏振板中,是成为剥离膜(或保护膜)的膜。重剥离膜由透明的树脂膜例如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聚萘ニ甲酸こニ醇酯及聚丁烯对苯ニ甲酸酯等的聚酯树脂膜等所构成。上述轻剥离膜,由对其表面施加众所周知的脱模处理后的透明的树脂膜所构成。因此,轻剥离膜就能以小于重剥离膜的剥离カ从粘合剂层剥离,施加脱模处理后的那一面就被贴合到粘合剂层上。轻剥离膜由透明的树脂膜例如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聚萘ニ甲酸こニ醇酯及聚丁烯对苯ニ甲酸酯等的聚酯树脂膜等所构成。上述的膜层叠体,通常在做成宽幅的膜层叠体卷筒之后,将该膜层叠体卷筒切断为规定的宽度来作成。因此,膜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面通常为截面。又,上述膜层叠体的宽度,无特别的限定,一般是200mm以上。又,长尺寸的膜层叠体因重剥离膜和轻剥离膜的剥离カ上存在差异,故一般使重剥离膜侧成为内侧进行卷绕。说明本发明的剥离装置结构的一例。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0是在输送长尺寸膜层叠体30的同吋,从该膜层叠体30上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31的剥离装置。剥离装置20主要由各自以ー对夹辊形成的第一夹持部I、第二夹持部2及第三夹持部3,剥离棍4,导向棍5、6、7,输送棍8、9所构成。又,这些棍固定于剥离装置20的壳体(未图不)上。
第一夹持部I具有将从放卷部(未图示)放卷的长尺寸的膜层叠体30连续地向剥离辊4侧进行输送的功能。设形成第一夹持部I的一对夹辊其轴芯(中心轴)为互相平行,同时,用例如橡胶等软质材料形成。作为该夹辊而言,具体地说可举出众所周知的夹辊。又,一对夹辊中至少一根夹辊是驱动辊,能任意调节其转速,同时通过设置为可升降移动,就能根据需要适当调节第一夹持部I的压力(夹压)。第二夹持部2具有连续输送的功能以使从膜层叠体30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31卷绕到卷绕部(未图示)。设形成第二夹持部2的一对夹辊其轴芯(中心轴)为互相平行,同时,用例如橡胶等软质材料形成。作为该夹辊而言,具体地说可举出众所周知的夹辊。又,一对夹辊中至少一根夹辊是驱动辊,能任意调节其转速,同时通过设置为可升降移动,就能根据需要适当调节第二夹持部2的压力(夹压)。第三夹持部3具有向进行下一工序(与偏振膜的贴合工序)的装置(未图示,例如贴合装置)连续输送轻剥离膜31被剥离后的长尺寸的重剥离膜32 (重剥离膜与粘合剂层的层叠体)的功能。设形成第三夹持部3的一对夹辊其轴芯(中心轴)为互相平行,同时,用例如橡胶等软质材料且粘合剂层难以附着(实质上不附着)的材质,或对其表面施加众所周知·的脱模处理后的材质形成。又,一对夹辊中至少一根夹辊是驱动辊,能任意调节其转速,同时通过设置为可升降移动,就能根据需要适当调节第三夹持部3的压力(夹压)。并且,膜层叠体30中的重剥离膜32 (重剥离膜与粘合剂层的层叠体)从上述第一夹持部I被输送出来后,经剥离辊4、导向辊7、及输送辊9,就被输送到第三夹持部3。另一方面,膜层叠体30中的轻剥离膜31从上述第一夹持部I被输送出来后,经剥离辊4、导向辊5、6,及输送辊8,就被输送到第二夹持部2。又,在上述第一夹持部I与第三夹持部3之间,控制(张力控制)输送的重剥离膜32的张力使其经常为一定,在上述第一夹持部I与第二夹持部2之间,控制(张力控制)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张力使其经常为一定。剥离辊4被配置于第一夹持部I的下游侧,以使与膜层叠体30中的重剥离膜32侧接触,(膜层叠体3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从膜层叠体30连续剥离轻剥离膜31的功能。剥离辊4是非驱动的输送辊,例如用橡胶等的软质材质或金属等的硬质材质形成。作为剥离辊4而言,具体地可举出众所周知的(一般的)辊。而且,剥离辊4使相对于上述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的上述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变更。即,与剥离辊4接触的膜层叠体30中的重剥离膜32通过盘绕到剥离辊4上(沿剥离辊4),变更其输送方向(进行方向)并被输送,同时轻剥离膜31不盘绕到剥离辊4上(不变更其输送方向)被输送。据此,就将膜层叠体30连续地分离为重剥离膜32 (重剥离膜与粘合剂层的层叠体)与轻剥离膜31。导向辊5、6、7是非驱动辊,例如用橡胶等的软质材质或金属等的硬质材质形成。作为导向棍5、6、7而言,具体地可举出众所周知的(一般的)棍。而且,导向棍5、6会使上述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变更,导向辊7会使上述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变更。导向辊5被配置于剥离辊4的下游侧,以使与不贴合到轻剥离膜31中的粘合剂层一侧的面接触,(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导向辊6被配置于导向辊5的下游侧,以使与不贴合到轻剥离膜31中的粘合剂层一侧的面接触。导向辊7被配置于剥离辊4的下游侧,以使与不贴合到重剥离膜32中的粘合剂层一侧的面接触(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且,配置上述导向辊5、7,以使相对于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的角度为例如35°以上,180°以下为好;60°以上,120°以下则更好。据此,能从膜层叠体30连续地更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31侧上。输送辊8、9是非驱动辊,例如用橡胶等的软质材质或金属等的硬质材质形成。作为输送棍8、9而言,具体地可举出众所周知的(一般的)親。输送棍8被配置于导向棍6的下游侧,以使与不贴合到轻剥离膜31中的粘合剂层ー侧的面接触。输送辊9被配置于导向辊7的下游侧,以使与不贴合到重剥离膜32中的粘合剂层ー侧的面接触。另外,在上述输送辊8中,设有測定轻剥离膜31的张カ的測定部10a,在上述输送辊9中,设有測定重剥离膜32的张カ的測定部10b。因此,输送辊8、9成为所谓的张カ拾取辊。作为上述測定部10a、10b而言,具体地可举出众所周知的(一般的)张カ測定装置。由测定部10a、10b测定的测定数据,输出到后述的控制部。而且,在输送辊8的下游侧(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上述第二夹持部2,在输送辊9的下游侧(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上述第三夹持部3。 而且,剥离装置20具备控制部(未图示),该控制部分析从测定部10a、IOb输入的测定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控制(调节)形成第一夹持部I、第二夹持部2及第三夹持部3的夹辊的各自转速、压カ(夹压)等的各种条件。而且,有关控制部根据分析结果具体进行怎样的控制,就由操作人员等的使用者预先输入(指示)。根据上述结构的剥离装置20,因由控制部对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张カ与重剥离膜32的张カ进行控制(张カ控制)以使其各自为一定,即,因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张カ与重剥离膜32的张カ各自是一定的,不变动的,故轻剥离膜31与重剥离膜32不易起皱,同时不用担心剥离位置从剥离辊4移动(能使剥离位置稳定)。从而,能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31侧上。据此,能提供从膜层叠体30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31侧上的剥离装置。其次,说明用上述构成的剥离装置20从长尺寸的膜层叠体30剥离轻剥离膜31的剥离方法。在该说明中,将膜层叠体、轻剥离膜和重剥离膜装(夹)入到各夹持部等的准备エ作都已完成。首先,通过分别驱动形成第一夹持部I、第二夹持部2及第三夹持部3的夹辊,分别以一定的张カ(和速度)输送膜层叠体30、轻剥离膜31和重剥离膜32。具体地说,通过调节形成上述第一夹持部I和第二夹持部2的夹辊的转速,即通过调节形成上述第二夹持部2的夹辊的转速,进行控制(张カ控制)以使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张カ经常为一定。又,通过调节形成上述第一夹持部I和第三夹持部3的夹辊的转速,即通过调节形成上述第三夹持部3的夹辊的转速,进行控制(张カ控制)以使输送的重剥离膜32的张カ经常为一定。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张カ与重剥离膜32的张力,各自被控制(张カ控制)为50N以上为好,各自被控制为100N以上则更好。又,输送的重剥离膜32的张カ大于或等于轻剥离膜31的张カ则特好。据此,能从膜层叠体30连续地更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31侧上。又,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输送速度与重剥离膜32的输送速度,因根据这些膜的材质或性质、厚度及上述张力,适当地设定,故不特别限定,一般在lm/min以上,30m/min以下较好。通过从第一夹持部I连续输送出膜层叠体30,同时以上述张カ连续地输送轻剥离膜31和重剥离膜32,在剥离辊4上从膜层叠体30上连续且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然后,长尺寸的轻剥离膜31经导向辊5、6和输送辊8通过第二夹持部2,由卷绕部(未图示)卷绕。另一方面,长尺寸的重剥离膜32经导向辊7和输送辊9通过第三夹持部3,连续地向进行下一工序(例如与偏振膜的贴合工序)的装置输送(未图示,例如贴合装置)。根据上述的剥离方法,因控制(张力控制)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张力与重剥离膜32的张力各自为一定,即,因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张力与重剥离膜32的张力各自是一定的,不变动的,故轻剥离膜31与重剥离膜32不易起皱,同时不用担心剥离位置从辊移动(能使剥离位置稳定)。从而,能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31侧上。据此,可以提供能从膜层叠体30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31侧上的剥离方法。上述重剥离膜32,即从粘合剂层剥离轻剥离膜31后的长尺寸重剥离膜32,适宜于使用到例如偏振板等的光学膜或各种光学构件的制造中。又,也可以用一对辊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0中的上述剥离辊4,进行配 置以使一辊与膜层叠体30中的重剥离膜32侧接触,另一辊与膜层叠体30中的轻剥离膜31侧接触,与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一起也变更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并进行剥离。即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使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变更的同时,通过将轻剥离膜31盘绕到该剥离辊(沿剥离辊)来变更其输送方向(进行方向),将膜层叠体30连续地分离为重剥离膜32(重剥离膜与粘合剂层的层叠体)与轻剥离膜31。在作为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也能从膜层叠体30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31侧上。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0,例如通过将偏振板连续地贴合到薄片状的液晶板上,适当地用作采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所谓Roll to Panel方式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这里,作为长尺寸的重剥离膜(重剥离膜与粘合剂层的层叠体)的使用例,以下与其制造装置一起,说明用重剥离膜的偏振板(偏振膜卷筒)的制造方法,以及用偏振板的液晶板的制造方法。偏振板由偏振膜、保护膜(即重剥离膜)及粘合剂层所构成。作为偏振膜而言,可举出众所周知的偏振膜。更具体地说,作为偏振膜而言,可举出在偏振镜膜的两面上贴合保护膜,再在上述保护膜上形成粘合剂层的众所周知的偏振膜。上述粘合剂层中,所形成的一个粘合剂层用来将剥离膜(即具有与成为上述保护膜的重剥离膜不同性质的重剥离膜)贴合到偏振膜上的同时,将偏振膜贴合到液晶板上。上述粘合剂层中,所形成的另一个粘合剂层用来将保护膜贴合到偏振膜上。上述保护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一般为10 μ m以上,ΙΟΟμπι以下。粘合剂层的厚度只要适当设定就可。上述剥离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一般为10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作为上述偏振镜膜而言,例如可举出对由聚乙烯醇,部分甲醛化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基共聚物的部分碱化物,纤维素等的亲水性高分子等构成的膜,施加单轴拉伸和由碘等色素生成的染色处理的同时,施加色相调整等的各种处理后的膜。作为上述保护膜而言,例如可举出TAC (三乙酰纤维素)膜,环烯烃树脂膜,二乙酰纤维素等的醋酸纤维素树脂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烯对苯二甲酸酯等的聚酯树脂膜,聚碳酸酯树脂膜,丙烯树脂膜,聚丙烯树脂膜等众所周知的膜。偏振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一般为ΙΟμπι以上,300μπι以下。偏振膜在实用中无妨碍的范围内除上述三层(保护层、偏振镜膜、保护膜)以外也可再具备其他的层。具体地说,例如偏振膜也可再具备贴合偏振镜膜与保护膜的粘结剂层(也可以是粘合剂层)。偏振板制造装置,就在长尺寸的上述偏振镜膜的两面或一面上通过粘合剂层贴合成为剥离膜或保护膜的长尺寸的上述重剥离膜。具体地说,偏振板制造装置具备以一定速度输送偏振镜膜的输送辊,以一定速度输送ー种重剥离膜或具有互相不同性质的两种重剥离膜的ー组或两组的输送辊,及具有贴合偏振镜膜与重剥离膜的夹持部的贴合装置。而且,偏振板制造装置进行相对于偏振镜膜的重剥离膜的位置对准,同时将两者输送到贴合装置的夹持部,加上规定的压カ(夹压),同时将重剥离膜贴合到偏振镜膜上(贴合动作)。上述偏振板制造装置也可对偏振镜膜的两面同时贴合两种重剥离膜,也可以对偏振镜膜的一面上贴合重剥离膜之后,在另一面上贴合具有与该重剥离膜不同性质的重剥离膜。即,偏振板制造装置也可以是以一次贴合动作,即贴合装置的夹持部依序夹住一重剥离膜、偏振镜膜及另一重剥离膜并贴合,来制造偏振板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以二次贴合动作,即贴合装置具备两组夹持部,ー夹持部夹住并贴合一重剥离膜和偏振镜膜之后,另ー夹持部夹住并贴合该偏振子膜和另一重剥离膜,来制造偏振板的结构。据此,长尺寸的偏振板(被贴合到长尺寸的剥离膜上的长尺寸的偏振板)得以制造。
而且,在将偏振板贴合到液晶板上时,被贴合到偏振镜膜上的两种重剥离膜之中,一重剥离膜成为保护膜,另一重剥离膜成为剥离膜。长尺寸的偏振板因两种重剥离膜的剥离カ存在差异,一般卷绕使成为保护膜的重剥离膜侧为内侧,卷成长尺寸的偏振膜卷筒。从而,上述偏振膜卷筒是由偏振膜、粘合剂层、保护膜及剥离膜构成的长尺寸的偏振膜层叠体,在贴合到偏振膜的液晶板侧的面上,通过粘结剂(也可以是粘合剂层)贴合可剥离的剥离膜,在上述面的里面,通过粘结剂(也可以是粘合剂层)贴合保护膜。即,通过对剥离膜依次层叠粘合剂层、偏振膜、粘合剂层及保护膜来形成偏振板,偏振膜卷筒由偏振板和剥离膜构成。上述剥离膜(也称保护膜或隔膜)在将偏振板贴合到液晶板之前,在将偏振板贴合到液晶板上时从偏振板上剥离,以保护不伤及偏振板的表面(贴合到液晶板侧的面)。而且,从偏振膜卷筒切断成规定长度的偏振板,以使覆盖液晶板的全部显示区域(成为显示画面的全部部位),该液晶板的两面上通过两次贴合エ序贴合。作为液晶板而言,可举出众所周知的液晶板。更具体地说,作为液晶板而言,可举出由ー对玻璃基板等的基板与液晶层构成,并在基板与液晶层之间配置定向膜的众所周知的液晶板。上述偏振膜卷筒由偏振膜输送机构(未图示)放卷,将从剥离膜剥离的偏振板提供给贴合装置的夹持部。下面说明上述偏振膜的输送机构。偏振膜的输送机构包括放卷部、卷绕部、半截断器,刀ロ,及辊组。在放卷部中设置有长尺寸的偏振膜卷筒,可以将该偏振膜卷筒进行放卷。卷绕上述偏振膜卷筒到放卷部中,以使偏振膜的吸收轴的方向位于其输送方向上。卷绕部卷绕长尺寸的剥离膜。设置辊组,以使能对偏振膜卷筒加上一定张カ并输送该偏振膜卷筒。因此,偏振膜输送机构可以放卷被卷绕成辊状的长尺寸的偏振膜卷筒并输送到贴合装置,并卷绕不需要的长尺寸的剥离膜。半截断器设于刀ロ的上游侧(放卷部侧),对偏振膜卷筒进行半截断,并切断偏振膜、保护膜及粘合剂层。即,半截断器不切断剥离膜而将长尺寸的偏振板切断为规定的长度。作为半截断器而言,可适当使用刀具、激光截断器等的众所周知的截断器。
刀口用其尖端部从已切断成规定长度的偏振板上将剥离膜剥离。形成于偏振板与剥离膜之间的粘合剂层,残留于剥离膜被剥离后的偏振板上。用上述贴合装置(及偏振膜输送机构),来说明将偏振板一面从长尺寸的剥离膜上剥离,一面贴合到液晶板上的贴合工序。首先,通过驱动多个输送辊,以一定速度输送液晶板。另外,以一定转速旋转驱动贴合装置的上加压辊(和下加压辊)。该输送动作贯穿全部贴合工序。其次,通过以规定的转速旋转驱动偏振膜输送机构中的放卷部和卷绕部,以与液晶板的输送速度相同的速度输送偏振膜卷筒的同时,用半截断器将长尺寸的偏振膜切断成设定的长度。并且,用刀口从偏振板上剥离长尺寸的剥离膜的同时,定出相对于液晶板的偏振板的贴合时刻的同时,即,进行相对于液晶板的偏振板的位置对准的同时,将该偏振板输送到贴合装置的夹持部。其后,通过上述的夹持部加上规定的压力(夹压)的同时,将偏振板贴合到液晶板上(贴合工序)。
即是说,被切断为规定的长度并由刀口的尖端部从剥离膜剥离的偏振板,与液晶板一起在贴合装置的夹持部进行位置对准的同时,被输送并被贴合到该液晶板上。即,被输送到夹持部的偏振板,为覆盖液晶板的全部显示区域(全部显示画面的部位),而被进行相对于液晶板的位置对准(更具体地说,输送方向的前端部的位置对准),并贴合到液晶板上。其后,用多个输送辊从夹持部输送被贴合了偏振板的液晶板。又,通过两次进行上述贴合工序,制成在液晶板的两面上贴合了偏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在模块化后,再经各种组装工序,制成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或手机等的移动设备,进而做成大型电视等的各种广品(最终广品)。[实施方式2]根据图2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如下。又,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前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1,取代前述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0中的剥离辊4,具有可变剥离辊14,同时,取代导向辊5,具有可变导向辊15。构成剥离装置21的其他构件是与构成前述剥离装置20的构件相同的。可变剥离辊14被配置于第一夹持部I的下游侧,以便接触膜层叠体30中的重剥离膜32侧,具有从膜层叠体30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31的功能。可变剥离辊14是非驱动的输送辊,例如可用橡胶等的软质材质或金属等的硬质材质料形成。作为可变剥离辊14而言,具体地可举出众所周知的(一般的)辊。而且,可变剥离辊14会使相对于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的上述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变更。即是说,接触可变剥离辊14的膜层叠体30中的重剥离膜32,通过盘绕到可变剥离辊14(沿可变剥离辊14),变更其输送方向并进行输送,同时,轻剥离膜31不盘绕到可变剥离辊14 (不变更输送方向)进行输送。据此,可变剥离辊14就将膜层叠体30分离为重剥离膜32 (重剥离膜与粘合剂层的层叠体)与轻剥离膜31。可变导向辊15是非驱动的输送辊,例如可用橡胶等的软质材质或金属等的硬质材质形成。作为可变导向辊15而言,具体可举出众所周知的(一般的)辊。上述可变导向辊15被配置于可变剥离辊14的下游侧(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以便接触没有贴合到轻剥离膜31中的粘合剂层侧的面。并且,可变导向辊15可以使上述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进行变更。而且,上述可变剥离辊14和可变导向辊15可移动地设置设于剥离装置21的壳体(未图示)上。具体地说,可变剥离辊14和可变导向辊15为了根据膜层叠体30的种类,即根据轻剥离膜31、粘合剂层和重剥离膜32的材质和性质、厚度等的各种条件来进行最适当的剥离动作,就能变更其配置(移动位置),以便能在例如优选地35°以上,180°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地60°以上,120°以下的范围内,任意变更相对于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的角度Θ。从而,可变剥离辊14也具有(兼有)作为可变导向辊的功能。另ー方面,导向棍6、7被固定于剥离装置21的壳体(未图不)上,具有作为固定导向辊的功能。即,通过变更可变剥离辊14和可变导向辊15的配置(位置移动),也变更从可变导向辊15向导向辊6的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因导向辊6其配置(位置)被固定,与输送辊8的位置关系没有变化,故能保持从导向辊6向输送辊8的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为经常一定。同样,通过变更可变剥离辊14和可变导向辊15的配置(位置移动),也变更从可 送辊9的位置关系没有变化,故能保持从导向辊7向输送辊9的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为经常一定。即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1中,因可变导向辊15与输送辊8之间具有固定导向棍即导向棍6,故向轻剥离膜31的输送棍8的输送方向保持为一定。S卩,能保持输送棍8上的轻剥离膜31的包角(后面说明)为一定。因此,能稳定地进行由设于输送辊8上的测定部IOa进行的轻剥离膜31的张カ測定。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1中,因可变剥离棍14与输送棍9之间具有固定导向棍即导向棍7,故向重剥离膜32的输送棍9的输送方向保持为一定。即,能保持输送辊9上的重剥离膜32的包角为一定。因此,能稳定地进行由设于输送辊9上的測定部IOb进行的重剥离膜32的张カ測定。又,在可变剥离辊14与导向辊7之间,也可再设置与可变导向辊15同样结构的可变导向辊。在这种情况下,可变剥离辊14便没有(不兼有)作为可变导向辊的功能。本发明中,所谓“包角(抱き角)”,是表示膜(轻剥离膜31、重剥离膜32)以哪种程度盘绕输送棍8、9的程度的尺度,是指由于膜一面接触输送棍8、9 一面被输送而变更输送方向(进行方向)时的角度(以输送方向未被变更时为180°,从180°减去后的值)。具体地说,例如,在膜盘绕输送辊8、9在1/6周时,因输送方向被变更60°,故包角是120°,在盘绕1/4周时,因输送方向被变更90°,故包角是90°,在盘绕1/3周时,因输送方向被变更120°,故包角是60°,在盘绕1/2周时,因输送方向被变更180°,故包角是0°。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1中,因导向辊6、输送辊8及第ニ夹持部2的位置关系经常是一定的,故输送辊8中的轻剥离膜31的包角经常是一定的。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剥离装置21中,因导向辊7、输送辊9及第三夹持部3的位置关系经常是一定的,故输送辊9中的重剥离膜32的包角经常是一定的。据此,即使根据膜层叠体30的材质和性质、厚度等的各种条件,变更相对于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的角度Θ ,也能稳定地測定轻剥离膜31和重剥离膜32的张力,因此,能进行控制以使输送的轻剥离膜31和重剥离膜32的张カ经常为一定。S卩,根据上述结构的剥离装置21,即使变更相对于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的角度Θ ,也能因导向棍6、7而使输送棍8、9中的轻剥离膜31和重剥离膜32的包角为一定。即是说,因能保持由测定部10a、10b进行的轻剥离膜31的张力和重剥离膜32的张力测定的条件为一定,故能更稳定地进行依靠控制部进行的张力控制。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的剥离装置21,因能根据膜层叠体30的种类变更相对于轻剥离膜31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32的输送方向的角度,故可以提供能从膜层叠体30连续地更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31的剥离装置。又,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以加上所述范围内各种变形的样态来实施,因此,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的剥离方法和剥离装置,因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和重剥离膜的张力分别是一定的,不变动的,故能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侧。据 此,达到可以提供能从膜层叠体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而使粘合剂层不残留在轻剥离膜铡的剥离方法和剥离装置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剥离方法和剥离装置,例如适宜用于将偏振板贴合到液晶板的两面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中。该液晶显示装置在模块化后,再经各种组装工序,能广泛用于制造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或手机等的移动设备,还有大型电视等的各种产品(最终产品)的各种产业中。符号的说明I第一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3第三夹持部4剥离辊5导向辊6导向辊(固定导向辊)7导向辊(固定导向辊)8输送辊9输送辊IOa测定部IOb测定部14可变剥离辊(可变导向辊)15可变导向辊20剥离装置21剥离装置30膜层叠体31轻剥离膜32重剥离膜。
权利要求
1.一种剥离方法,其是在对长尺寸的膜层叠体进行输送的同时,用剥离辊从该膜层叠体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方法,所述膜层叠体由粘合剂层、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比该重剥离膜的剥离力小的剥离力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所述重剥离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 一面对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与重剥离膜的张力进行控制以使其各自为一定,一面使相对于所述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所述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沿所述剥离辊变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而且,使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沿剥离辊变更。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和重剥离膜的张力分别控制在50N以上。
4.如权利要求I、2或3所述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输送的重剥离膜的张力大于或等于轻剥离膜的张力。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角度是35°以上且180°以下。
6.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端面是截面。
7.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叠体的宽度为200mm以上。
8.—种剥离装置,其是在对长尺寸的膜层叠体进行输送的同时,从该膜层叠体连续地剥离轻剥离膜的剥离装置,所述膜层叠体由粘合剂层、长尺寸的重剥离膜及能用小于比重剥离膜的剥离力小的剥离力从所述粘合剂层剥离的长尺寸的轻剥离膜构成,并以所述重剥离膜、粘合剂层及轻剥离膜的顺序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变更的剥离辊;对被输送的轻剥离膜的张力和重剥离膜的张力进行控制,以使其各自为一定的控制部;及对所述轻剥离膜的张力与重剥离膜的张力进行测定的测定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使相对于轻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的角度任意地变更的可变导向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一步具备对剥离后的轻剥离膜与重剥离膜进行输送的输送辊,且将所述测定部设于输送辊上,并在所述可变导向辊与所述输送辊之间进一步具备固定导向辊,所述固定导向辊调节轻剥离膜和重剥离膜的输送方向以使该输送辊上的包角为一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剥离方法以及剥离装置,能从膜层叠体上连续稳定地剥离轻剥离膜而不使粘合剂层残留在轻剥离膜侧上。通过调节形成第二夹持部(2)的夹辊的转速,控制(张力控制)被输送的轻剥离膜(31)的张力使经常为一定。通过调节形成第三夹持部(3)的夹辊的转速,控制(张力控制)被输送的重剥离膜(32)的张力使经常为一定。而且,随着从第一夹持部(1)连续地输送出膜层叠体(30),以上述张力连续地输送轻剥离膜(31)和重剥离膜(32)。据此,在剥离辊(4)上,从膜层叠体(30)上轻剥离膜(31)连续且稳定地被剥离。
文档编号C09J5/00GK102834339SQ20118001527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出口修央 申请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