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88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的制作方法
用于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及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多层膜公开内容本发明涉及ー种形成多层膜的连续方法,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本发明还涉及ー种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所述多层膜具有有利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对可见光的高度透射。本发明还涉及ー种多层膜,其中顶层包含聚氨酯聚合物,底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剤。
背景技术
多层膜的性质可通过例如改变层的组成、在多层膜中层的顺序或层各自的厚度而广泛变化。因此多层膜可在不同技术领域中为了多种应用而进行定制。多层膜可例如通过使用常规层合设备层合相应的单层膜而获得。然而,当经受剥离和/或剪切力(特别是在高温下)时,所得多层膜往往在层合层之间的界面处脱层。US 4,818,610 (Zimmerman等人)公开了ー种压敏粘合带,其包括多个叠置的层,其中至少ー个外层为压敏粘合剂层。US’ 610的粘合带通过将液体组合物连续涂布至基材上而制得,所述液体组合物各自包含至少ー种可光聚合单体。可将衬垫附接至顶层,并通过使其经受照射而固化多个叠置的层,从而得到粘合帯。制备粘合带的方法在US’ 610的图中进行了说明,其显示了涂布组合物分别在涂布刀或由ー对辊形成的涂布辊隙的前部形成“滚珠或滚胶”。通过US’610的方法获得的叠置的层的顺序可能被层之间发生的物理混合所扭曲。顺序涂布方法还公开于JP 2001/187,362-A (Takashi等人)和JP2003/001, 648-A(Takashi 等人)中。US 4, 894, 259 (Kuller)公开了ー种制备统ー的压敏粘合带的方法,其中使用具有多个歧管的共挤出模具将多个叠置的层同时涂布于低粘附カ载体上。叠置的层随后经受照射,从而得到粘合帯。US’ 259的图I示出了所谓的露面光聚合法,其中在照射步骤过程中最顶层暴露层未覆盖有UV透明的防粘衬垫,以使得照射步骤需要在惰性气氛中进行。在US’ 259中还公开了可光聚合的涂层覆盖有对UV辐射透明的塑料膜,以使得叠置的层可在空气中通过这种膜被照射。相比于US 4,818,610的刮涂法,US’ 259的模具涂布法更复杂和昂贵。涂布组合物需要被泵送通过模具。根据S. F. Kistler和P. M. Schweizer编辑,Liquid Film Coating(液体膜涂布),伦敦(London),1997,查普曼和霍尔(Chapmann#Hall),第9页,右栏,模具涂布称为预计量涂布法,“其中施加至每单位面积的幅材上的液体量通过上游的流体计量设备(如精密齿轮泵)预定,且涂布设备的剩余任务为在幅材纵向和幅材横向两者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所述量”。所述泵提供基本上恒定的体积流量,所述体积流量与US ‘259的低粘附力载体的幅材纵向速度一起主要限定涂层的厚度。预计量的模具涂布法显示出各种缺点。所述泵将动力学能量引入涂布层中,这可产生非层状流动图案,从而导致层之间高程度的物理混合或厚度变化。取决于所用的泵的类型,体积流量可显示出摆动或其他变化,这例如转化为涂层的厚度变化或其他不均匀性。模具的歧管的几何形状需要被调节适应涂层组合物的流动特性,以使得特定的模具不能以灵活的方式用于各种涂布过程。在US’ 259中,UV透明的塑料膜在模具涂布步骤之后(即模具外部)附接至顶层,这例如导致多层膜的压缩,或导致由于存在于任何技术过程中的公差所引起的塑料膜和顶层之间气泡的夹带。不可能以非介入的方式将塑料膜或任何其他膜(例如防粘衬垫)置于前体层的多层叠堆上而使得这种膜将紧密贴合多层叠堆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压缩多层叠堆将例如厚度变化或其他不均匀性引入多层叠堆中。液体前体可例如在衬垫压缩叠堆的沿着下游方向的位置处形成滚珠,这可将扰动引入多层叠堆中,最終导致层的混合。在膜和暴露顶部表面之间留下空隙允许氧气进入顶层的表面,这可抑制前体的固化。另外通常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膜压缩多层叠堆的情况,顶层的表面较不平滑,即显示出较高的表面粗糙度Ra。另外,在顶层中观察到气泡的形成。多层膜的预计量模具涂布法还公开于例如EP 0, 808, 220 (Leonard)、US5,962,075 (Sartor 等人)、US 5,728,430 (Sartor 等人),EPl, 538,262 (Morita 等人)和 DE10130680中。US 2004/0,022,954公开了ー种预计量的涂布方法,其中在涂层一起转移至移动幅材基材之前首先叠置涂层。类似的涂布方法公开于US 4,143,190中。
WO 01/89,673-A(Hools)公开了ー种形成多层多孔膜的方法,其中将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溶液共浇注至载体上。然后将叠置的层浸入凝结浴中以进行相分离,之后干燥以形成多孔膜。凝结从液体膜表面发生,所述液体膜表面首先接触凝结浴,随后凝结剂扩散穿过多层液体片材的层。扩散和凝结过程导致在叠置的层之间的界面处的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ー种形成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多层膜的高性价比的稳定的连续方法,其分别不显示出现有技术的方法的缺点或者仅较低程度地显示现有技术的方法的缺点。本发明也提供了ー种形成多层膜的方法,所述方法通用且灵活,并允许容易地制备包括至少两个聚合物层的复杂结构。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多层膜,所述多层膜任选地包括另外的层,所述另外的层最初作为固体膜包括于所述多层膜的可固化前体中。另外,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有利的光学性质的多层膜,所述光学性质例如由通过所述多层膜的可见光的透射程度进行评价。根据如下提供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书,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本发明涉及ー种形成多层膜的连续自计量方法,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提供基材;(ii)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彼此独立地从所述基材偏置,以形成垂直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间隙;(iii)在下游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涂布刀移动所述基材;(iv)将所述聚合物的可固化液体前体提供至所述涂布刀的所述上游表面,由此通过所述各自的间隙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前体作为叠置的层涂布至所述基材上;(V)任选地提供ー个或多个固体膜,并基本上在形成相邻的聚合物下层的同时施加这些固体膜,以及
(vi)固化由此获得的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其中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分别由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相邻上层或由固体膜覆盖,而基本上不暴露可固化液体前体的所述下层。本发明也涉及ー种可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多层膜,其中在所述方法的步骤(V)中,基本上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多层膜的前体的这种顶层的暴露表面。这些多层膜优选为透光性的,并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由此这种多层膜的透光率高于通过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获得的比较多层膜的透射率,所述方法与上述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所述顶层的下游的位置处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顶层表面的所述暴露表面。本发明的所述多层膜的透射率与比较多层膜的透射率的比率优选为至少1.002。本发明还涉及ー种透光性的多层膜,所述透光性的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其中所述外层中的ー个包含聚氨酯聚合物,所述聚氨酯聚合物可由包含至少 一种烯键式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液体前体的聚合获得,其中相对的另一外层包含粘合剂,所述多层膜具有小于6入(=3, SlOnm)的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所述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源自垂直入射与所述粘合剂外层相対的所述外层并透射通过所述多层膜的波长入=635nm的平面波前,并测量为所述透射波前的峰谷值。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优选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所述粘合剂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齐U。本发明优选涉及ー种组件,其包括可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透光性多层膜和玻璃基材,其中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其中所述多层膜的外层中的一个为粘合剂层,所述多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附接至所述玻璃基材,其中所述粘合剂外层的所述折射率小于所述多层膜的所述相对外层的所述折射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和所述相对外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为小于0. 030。


图I为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图2a和图2b为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刀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3为测量波前的波前像差的方法的示意图,所述波前的波前像差源自垂直入射于多层膜的顶表面并透射通过多层膜的平面波前。图4为根据如下实例2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图5为根据如下实例5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图6为根据如下实例11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图7a和图7b为以不同放大率获取的根据如下实例12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图8为根据实例13制得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图9a_9i表示玻璃板參照、实例22的多层膜、比较例Ia-Ic的膜、实例23和24的多层膜,和比较例2a和2b的膜的Siemens Star测试图像。
图10为实例24所用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发明的连续自计量涂布法中,将两种或更多种聚合物材料的可固化液体前体涂布至基材上,并进行固化,从而得到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多层膜。上下文所用的术语叠置意指聚合物的液体前体的两个或更多个层或多层膜的聚合物层分别设置在彼此的顶部上。叠置的液体前体层可直接彼此相邻设置,以使得下层的上表面邻接上层的下表面。在另ー设置中,叠置的液体前体层不彼此邻接,而是由一个或多个液体前体层和/或ー个或多个固体膜或幅材彼此分隔。上下文所用的术语相邻指在前体多层膜或固化的多层膜内的两个叠置的层,所述两个叠置的层直接彼此相邻设置,即彼此邻接。术语顶层和底层分别在上下文中用于表示在形成多层膜的过程中,液体前体层相 对于具有前体层的基材的表面的位置。与基材表面相邻设置的前体层称为底层,而在垂直于基材表面的方向上离基材表面最远设置的前体层称为顶层。应该指出的是,结合制造多层膜的方法的描述在上下文中所用的术语顶层和底层不具有关于多层膜本身的明确含义。术语底层关于本发明的方法明确定义为与涂布装置的基材相邻的层。同样,与底层相对,并在所述方法过程中最后施加的多层膜的前体的外层在上下文中明确称为顶层。与此相反,为了清楚起见,当提及固化的多层膜本身时,其两个相対的最外层在上下文中称为外层。术语叠置和相邻同样分别适用于固化的聚合物层和固化的多层膜。上下文所用的术语前体表示材料,多层膜的相应的聚合物层的聚合物可通过固化由所述材料获得。术语前体也用于表示包括至少两个液体前体层的层的叠堆,本发明的多层膜可通过固化由所述层的叠堆获得。固化可通过使用光化辐射(例如UV、Y (伽玛)或电子束辐射)的固化或通过热固化完成。本发明的方法使用基材和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在所述基材上涂布两个或更多个液体前体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彼此独立地从接纳多层膜的前体的基材表面偏置,以形成垂直于所述基材表面的间隙。基材移动的方向在上下文中称为下游方向。相关的术语上游和下游描述沿着基材的延伸的位置。在相对于第一涂布刀的下游位置设置的第二涂布刀也以缩略的方式在上下文中称为相对于第一(上游)涂布刀的下游涂布刀。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刀各自具有上游侧(或表面)、下游侧(或表面)和面向接纳多层膜的前体的基材表面的底部部分。间隙测量为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的暴露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间隙可分别地在横向上(即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为基本上均匀的,或者其可在横向上连续或不连续变化。在纵向上涂布刀的底部部分的横截面外形设计为使得前体层形成,且过量的前体被刮掉。这种横截面外形可广泛变化,其可为例如大致平面的、弯曲的、凹状的或凸状的。所述外形可为尖锐的或方形的,或者其可具有提供所谓的外圆角的小曲率半径。可使用钩型外形以避免前体层的后沿在涂布刀边缘处的搁置。具有外圆角型或倒圆型外形的涂布刀示于例如图2a和图2b中。涂布刀可设置成大致垂直于幅材的表面,或者它们可为倾斜的,借此幅材和涂布刀下游表面之间的角度优选为50°至130°之间、更优选为80°至100°之间。优选选择涂布刀的底部部分在大致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在涂层的整个所需宽度上延伸。优选与辊相对设置所述涂布刀,以使得基材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辊之间通过。因此基材由辊支承,以使得基材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不松垂。在该设置中,涂布刀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可精密调节。如果以非支承设置使用涂布刀,则基材通过其自身的张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但可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松垂一定程度。可通过在相邻辊之间的基材的短跨度上设置涂布刀而使基材的松垂度最小化。如果使用连续基材,则可通过在环状传送带上引导所述连续基材而进一歩使松垂度最小化。避免松垂/使松垂度最小化的另ー选择是在刚性表面上引导基材。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刀为固体,且它们可为刚性的或柔性的。它们优选由金属、聚合物材料、玻璃等制成。柔性涂布刀相对较薄,在下游方向上优选为0. I至0. 75mm厚,且它们优选由柔性钢(如不锈钢或弹簧钢)制成。刚性涂布刀可由金属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制得,且它们通常至少1mm,优选至少3mm厚。涂布刀也可由连续供应的聚合物膜提供,所述聚合物膜为张紧的并被辊、棒、杆、横梁等适当偏转,从而得到面向基材的横向延伸的涂层边缘。 如果需要,则所述聚合物膜可同时用作防粘衬垫或用作掺入多层膜的前体中的固体膜。在本发明中,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即不同于顶层的任何层)基本上从其开始分别用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相邻上层或固体膜涂布。因此,可固化液体前体下层分别直接被可固化液体前体层的相邻上层覆盖或被固体膜覆盖,而基本上不暴露所述可固化液体前体下层。固体膜优选沿着涂布刀的上游侧施加,所述涂布刀的上游侧也提供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因此,所述膜基本上在形成下层的过程中附接至所述下层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层不暴露。直接将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上层沉积至所述下层的上表面上而不暴露所述下层的这种上表面,可通过适当地设置形成所述两层的两个涂布刀来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前体在下游方向上经由两个彼此邻接的涂布エ位进行施加,由此涂布室的后壁分别包括或形成涂布刀。因此,当下层通过相应的涂布刀形成时,其直接由包含于相应的涂布室中的上层的可固化液体前体覆盖。通常,需要设置形成上层的涂布刀,以使得当下层在相应的涂布刀处形成时,所述下层基本上直接由形成所述上层的可固化液体前体覆盖。在另ー实施例中,基本上在形成所述顶层的同时将固体膜(例如、特别是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顶层的暴露表面。所述固体膜可例如沿着涂布装置的最下游的涂布刀(即后壁)的上游表面进行施加。在该实施例中,将所述固体膜以紧密贴合的方式平滑附接至顶层的暴露表面,由此分别避免顶层或多层叠堆的压缩,或者避免在固体膜与顶层的暴露表面之间空气的夹带。尽管本发明不希望受限于这种理论,但据推測,基本上在形成下层的同时,借助涂布刀使固体膜或形成相邻上层的液体前体分别如上沉积到液体前体下层上,产生了通过优良性质来表征的多层膜。本发明的多层膜分别显示出例如在相邻层或相邻膜之间明确限定的相对清晰的界面,以及相邻层或相邻膜的强效固定点,以使得相比于通过层合相应的层而获得的相应的膜,本发明的膜通常显示出更高的T-剥离强度。此外,本发明的多层膜显示出优良的光学性质,如高透光性、低色移和低的最大波前像差,所述最大波前像差源自在波前透射通过多层膜之后垂直入射的平面波前。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层膜的前体通过使用包括ー个或多个涂布エ位的涂布装置而获得。所述涂布エ位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涂布室以及(如果需要)在最上游的涂布室的上游的滚珠。所述涂布室各自具有朝向在涂布室之下移动的基材的开ロ,以使得液体前体作为叠置到彼此上的层被施加。滚珠的液体前体例如经由最上游的涂布刀的上游表面进行施加。所述涂布室各自具有优选基本上相对于下游方向横向延伸的上游壁和下游壁。分别地,涂布装置的最上游壁也称为前壁,最下游壁也称为涂布装置的后壁。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室的情况下,上游涂布室的下游壁优选具有与相邻下游涂布室的上游壁基本上邻接的设置。这意味着上游涂布室的下游壁与相邻的涂布室的上游壁之间的距离优选为小于2. 5mm、更优选小于1mm、且特别优选在这些壁之间完全不存在距离。在具体实施例中,上游涂布室的下游壁和相邻的下游涂布室的上游壁一体化为ー个壁,其在上下文中称为中间壁。下游壁各自包括面向基材的涂布刀。涂布刀在其上附接液体前体的基材的暴露表面之上设置,由此提供面向基材的涂布刀的底部部分分别与基材的暴露表面或液体前体的暴露层或之前附接的前体之间的间隙。在垂直于基材表面的方向上测量的涂布刀的底部部 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距离在上下文中称为间隙。液体前体由涂布室供应至各自的涂布刀的上游侧。调节涂布刀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以调整各自的涂层的厚度以及其他參数,所述其他參数包括例如在下游方向上基材的速度、分别垂直于已施加的液体前体层或固体膜的基材的厚度、待通过各自的间隙施加的液体前体的粘度、已施加的液体前体的粘度、涂布刀的类型、形式和外形、涂布刀相对于基材法线取向的角度、涂布刀在下游方向上沿着涂布装置的延伸的位置以及基材的类型。所述涂布刀可分别为附接至各自的下游壁的分开的元件,或者其可形成下游壁。也可能的是ー个或多个下游壁作为固体膜(例如剥离膜)提供。通过使用配备具有不同涂布刀外形的若干涂布刀的可旋转涂布刀器件,可优化涂布刀外形以用于通过涂布室供应的特定液体前体。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快速改变在不同的涂布室中分别用作后壁、前壁或中间壁的涂布刀,并评价在用于制备特定的多层膜的涂布装置中涂布刀外形的最佳顺序。如果可用于本发明的的涂布装置仅包括一个涂布室,则涂布室的上游壁和下游壁均分别包括或形成涂布刀。液体前体可例如通过所谓的滚珠供应至前壁的上游边缘,或其可通过任何类型的料斗供应。如果本发明的涂布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室,则前壁可形成涂布刀或不形成涂布刀。如果前壁不形成涂布刀,则可设置所述前壁,以使得在面向基材的前壁的底部部分的横向延伸与基材的暴露表面之间基本上不存在间隙,以使得液体前体的上游渗漏降低和/或最小化。如果前壁为涂布刀,则可形成其底部部分的外形,以使得包含于第一上游涂布室中的液体前体的上游渗漏得以抑制。这可例如通过使用面向基材的前壁的横向延伸边缘的基本上倒圆型外形而实现。所述涂布室各自具有基本上在下游方向上延伸的下游壁、上游壁和两个或更多个侧壁,由此上游室的下游壁和相邻的下游室的上游壁可一体化为ー个中间壁。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横截面可广泛变化,并可为例如方形、矩形、多边形或规则或不规则弯曲的。下游壁、上游壁和/或侧壁可作为分开的元件存在,但也有可能的是例如涂布室作为一片形成,或者上游壁和侧壁例如作为与下游壁涂布刀分开的一片形成。通常优选的是下游壁为分开的元件或片,以使得代表下游壁的涂布刀可例如通过可旋转涂布刀器件而被容易地替换。在涂布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室的情况下,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室各自的横截面优选选择为相邻的涂布室可在下游方向上以基本上邻接的构造设置。涂布室的上游壁和下游壁优选在横向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为基本上直的。在下游方向上涂布室的延伸(即涂布室的前壁与后壁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mm至500mm之间、更优选为5至IOOmm之间。尽管本发明不希望受限于这种理论,但据推測,如果前壁与后壁之间的距离过小,则液体前体向间隙的流动往往变得不稳定,这导致不希望的涂布缺陷,例如条痕或“刷痕”。如果涂布室的前壁与后壁之间的距离过大,则液体前体向间隙的连续流动可能破裂,以使得移动基材的连续涂布可能停止和/或混合可能发生。在涂布室或涂布槽中的流动模式更详细地在US 5,612,092,第4栏第51行至第5栏第56行中讨论。该段落以引用方式并入本说明书。涂布室的体积由与基材表面平行的它们各自的横截面和垂直于基材表面的它们各自的高度来限定。涂布室的高度优选为10至1,OOOmm之间、更优选为25至250mm之间。 涂布室的体积优选选择为取决于横向于下游方向的涂层宽度。涂布室配备加热或冷却装置,以使得(如果需要)液体前体的粘度可受到控制和调节。液体前体优选在环境压力下施加,以使得所述前体的体积流量主要源自施加在前体上的剪切力,所述剪切力是基材的移动以及任选的弓I入前体多层膜中的固体膜或幅材的移动的結果。液体前体的体积流量由包含于各自的涂布室内的前体的流体静压カ維持。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的是,相比于由移动基材和任选的移动固体膜释放的阻力,源自流体静压カ的カ较低。优选控制在涂布室中液体前体的高度,以使得这种高度在整个涂布过程中对应于至少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如果在涂布室中液体前体的高度小于在下游方向上的涂布室的宽度,则可能发生通过这种涂布室施加的前体与相邻前体下层的部分混合。在各自的涂布室中的液体前体的高度优选保持为基本上恒定。也可能的是用空气或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或氩气)加压涂布室。可装备涂布装置,以使得涂布室可被分开和单独地加压,这可有利于例如平衡不同液体前体之间的粘度差异或者在涂布室中液体前体柱的高度差异。优选地,涂布室不完全被各自的液体前体填充,以使得液体前体经由在液体前体顶部上设置的气氛进行加压。选择施加至各自的液体前体上的总的超压,以使得所述过程持续以自计量的方式运行,即,以使得在前体层的湿涂布厚度与基材的顺维速度之间不存在反比。施加至各自的液体前体上的总的超压优选为小于0. 5巴、更优选不超过0. 25巴。在特别优选的ー个实施例中,不施加气体超压,即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在环境条件下运行。基材在下游方向上相对于涂布刀移动,以接纳一系列的两个或更多个液体前体层,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液体前体层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叠置到彼此上。所述基材可为临时支承体,所述多层膜在固化之后从所述临时支承体分离和移除。当用作临时支承体时,所述基材优选具有剥离涂布的表面,所述剥离涂布的表面适应于允许从基材干净地移除固化的多层膜。可能理想的是,当基材提供临时支承吋,当将多层膜卷绕以例如用于储存时,基材保持附接至所述多层膜。例如,如果多层膜的底层为粘合剂层(如压敏粘合剂层),则是这种情況。剥离涂布的基材保护压敏粘合剂层的表面例如免受污染,并允许多层膜卷绕成卷筒。例如当将多层膜附接至表面吋,则临时基材仅被最終使用者从多层膜上去除。在其中面向基材的多层膜的第一层的表面不需要被保护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固化前体层之后和储存多层膜之前,可去除并卷绕提供临时支承的基材。在另ー实施例中,可通过优选具有暴露剥离表面的环形带提供临时支承的基材。例如,在固化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之后获得的多层膜从环形带上分离,并可被卷绕。或者,所述基材可作为层而一体化到所得多层膜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基材作为膜或幅材被连续供给,并在固化液体前体层之后作为多层膜的一部分被收集。基材表面可优选经受例如电晕处理,以提高固化的聚合物底层对基材的锚固性。聚合物底层对基材的锚固性,也可通过在将液体前体底层涂布至基材之前将所谓的粘结层施加至基材表面上而得以改进。适用于本发明的粘结层包括例如3M Primer 4297 (可购自3M公司的一种聚酰胺基底漆)或3M Primer 4298 (可购自3M公司的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氯化聚烯烃作为活性物质的ー种底漆)。
分别适合作为临时基材或作为掺入多层膜中的基材的基材可选自聚合物膜或幅材、金属膜或幅材、织造或非织造幅材、玻璃纤维增强幅材、碳纤维幅材、聚合物纤维幅材或包含玻璃、聚合物、金属、碳纤维和/或天然纤维的连续长丝的幅材。取决于作为底层施加至基材上的液体前体的性质以及取决于基材是否用作临时支承体或用作多层膜的一体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无需任何创造性投入来决定基材表面的处理是否需要或期望。本发明人发现,本发明的方法对基材的暴露表面的粗糙度相对不敏感。表面粗糙度可通过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来表征,所述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可例如通过激光轮廓测量法进行测量。适用于本发明的聚合物膜可具有例如1-20 u m或更优选1-10 y m的Ra值,而非织造幅材可具有10至150iim之间、更优选15至100 ii m之间的Ra值。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显示出基本上独立于基材的表面粗糙度Ra的聚合物底层,所述聚合物底层在下游方向上沿着幅材的延伸具有均匀的厚度。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优选聚合物底层的厚度的平均偏差超过IOmm的任意选择的距离为小于10%、更优选小于5%、且特别优选小于2. 5%。如果基材用作临时支承体,则其面向涂布刀的任选地经剥离处理的表面优选基本上对施加至基材的液体前体不可滲透。如果在固化多层膜的前体之后基材形成多层膜的一体部分,则分别地也理想的是,基材的任选地经处理的表面对前体底层基本上不可滲透,或者在固化之前底部液体前体至少不移动至基材的相对表面。在具有一定孔隙率的基材(例如非织造基材或纸张)的情况下,可能理想的是液体前体分别渗透入基材的表面区域中或基材的本体中,以使得第一聚合物层与基材表面之间的界面固定得以改迸。液体前体相对于给定基材的滲透或迁移性质可受到例如液体前体的粘度和/或基材的孔隙率的影响。垂直于基材的液体前体层的厚度主要受到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间隙、液体前体各自的粘度和基材的下游速度的影响。液体前体层的厚度优选彼此独立地为25 ii m至3,000 u m之间、更优选为75 y m至2,000 U m之间、且特别优选为75 ii m至1,500 y m之间。涂层的理想厚度例如取决于液体前体和所得固化的聚合物层的性质。提供前体层的所需厚度值所需的间隙宽度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涂布刀的外形、垂直于基材的涂布刀的角度、基材的下游速度、待涂布的液体前体的层数、液体前体的粘度的绝对值,以及特定前体的粘度的绝对值与存在于相邻层中的液体前体的绝对粘度值的比率。通常,所述间隙宽度需要大于由这种间隙所调节的液体前体的各自的层的所需厚度。在例如 Kirk-Othmer 的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化学技术百科全书),第4版,J. Kroschwitz等人编辑,纽约(New York), 1993,第6卷,第610页中作为经验方法公开,对于广泛范围的基材速度,通过涂布刀获得的液体前体层的厚度为约间隙宽度的一半,所述涂布刀垂直于基材设置,并具有平行于基材设置的具有方形外形的横向延伸的底部部分。在每一种情况下,间隙宽度测量为面向基材的涂布刀的底部部分与基材的暴露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优选将间隙调节至50 μ m至3,000 μ m之间的值、更优选100 μ m至2,500 μ m之间的值。液体前体在25 °C下的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粘度优选为100至50,OOOmPa · s之间、更优选为500至30,OOOmPa · s之间、特别优选为500至25,OOOmPa · s之间。如果液体前体包含固体粒子(例如颜料或导热和/或导电粒子),则液体前体的粘度优选为I, 000 M 30,OOOmPa · s之间、更优选为3,000至25,OOOmPa · s之间。本发明人发现,具有较低布鲁克菲尔德粘度的液体前体可被涂布得更快且更薄。如果需要小于500 μ m的液体前体的层厚,则液体前体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优选为小于15. OOOmPa · S、更优选为 500mPa · s 至 12. 500mPa · s 之间。如果液体前体的粘度为小于约IOOmPa · s,则涂层往往变得不稳定,且前体层的厚度可能难以控制。如果液体前体的粘度为高于约50. OOOmPa · S,则由于由高粘度所引起的高剪切力,因此均匀膜的涂布往往变得困难。如果液体前体包含可固化单体和/或低聚物,则所述前体的粘度可通过部分地聚合前体而在如上给出的范围内以受控的方式增加,从而得到所需的可涂敷性。或者,液体前体的粘度可通过加入触变剂而增加和调节,所述触变剂例如热解法二氧化硅和/或聚合物添加剂,例如嵌段共聚物(SBR、EVA、聚乙烯醚、聚α -烯 烃)、有机硅或丙烯酸类。液体前体的粘度也可例如通过增加可固化单体和/或低聚物的量而减少。据发现,在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内,具有在25°C下的第一布鲁克菲尔德粘度的液体前体的第一上层的绝对和/或相对厚度,相比于与所述第一层相邻的液体前体的第二层的绝对和/或相对厚度,通常随着增加的基材下游速度而增加,所述第二层的前体具有比所述第一前体更低的在25°C下的第二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术语特定的液体前体层的相对厚度定义为该前体层的厚度与固化之前液体前体层的完整叠堆的厚度(即前体多层膜的厚度)的比率。此外,据发现,液体前体上层的液体前体与在前体层的叠堆内的相邻液体前体下层的液体前体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的比率优选为0. I至10之间、更优选为0. 2至7. 5之间。据发现,如果所述比率在这些优选范围之外,则这种液体前体层的厚度在下游方向上变得不均匀。基材的下游速度优选为0. 05m/min和100m/min之间、更优选为0. 5至50m/min之间、特别优选为I. 5至50m/min之间。如果基材的下游速度为小于0. 05m/min,则液体前体向间隙的流动变得缓慢且不稳定,从而导致涂层缺陷。如果基材的下游速度为高于IOOm/min,则在前体层之间的界面处可能发生扰动,这可能取决于前体的粘度和流变性而导致不受控的混合和/或涂层缺陷。本发明人发现,对于液体前体的特定粘度,如果选择基材的下游速度过高,则涂层的品质可能无法接受地劣化。品质的劣化可反映为气泡的夹带或带条痕的不均匀涂层的出现。优选使涂布速度适应于使得在这种层的叠堆中的所有液体前体层均被均匀涂布并具有高品质,即最速度敏感的层决定总的下游速度。如果选择基材的下游速度过低,则层厚的降低不可通过仅降低相应的间隙宽度获得,还需要增加下游速度。此外,本发明人发现基材的下游速度优选选择为在如上指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在这种下游速度间隔内,液体前体层的厚度对下游速度的变化相对不敏感,以使得液体前体层的厚度可主要通过间隙宽度进行调节。
适用于本发明的液体前体包括可通过暴露于光化辐射(特别是暴露于UV-辐射、Y-辐射、电子束)或通过暴露于热而固化的广泛范围的前体。所述液体前体优选对可见光为透光性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选择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以使得厚度为300 μ m的前体的固化的单个膜显示出关于可见光(D65)至少80%的透射率,如根据如下测试部分指定的测试方法所测得。当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作为单个300 μ m厚的固化的膜存在时,其更优选显示出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的透射率。源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透光性的多层膜关于可见光的透光率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85%、特别优选为至少90%。由于非暴露液体前体层的冷凝物分子通常可能不从多层膜中完全排出,因此通常优选这样的前体,所述前体的固化不包括低分子量冷凝物分子(例如水或醇分子)的释放,或者仅包括低量的这种释放。本发明的形成多层膜的方法是高度通用的,并允许制备广泛范围的具有定制性质的多层膜。尽管本发明不希望受限于这种考虑,但据推测,本发明的方法建立了不可通过现有技术方法得到的高品质层状流态。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制备多层膜的预计量模具涂布法相反,本发明的方法为一种自计量方法,其中液体可固化前体的流动主要源自剪切力。这些剪切力由在下游方向上移动的基材或已附接至基材的层提供,由此将阻力流施加至各自的液体前体上。剪切力也分别由一个或多个固体膜(如果存在)提供,所述一个或多个固体膜最初沿着涂布刀的上游侧向基材移动,然后在涂布刀的横向延伸的边缘处被偏转之后,在下游方向上平行于基材移动。据信源自这些剪切力的体积流动为基本上层状和稳定的,且通过基本上同时将液体前体层和任选的一个或多个固体膜施加到彼此上,而有效抑制例如当在各自的间隙形成液体前体层时可能出现的任何扰动。将上部相邻的液体前体基本上同时施加至液体前体下层上优选通过适当地设置涂布刀来提供。相邻上部固体膜(如果存在)的基本上同时施加优选通过沿着形成前体下层的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引导这种膜来提供。在用于制备多层膜的预计量模具涂布法中,由计量泵提供的体积流量等于离开模具的流量。因此,这种流量独立于基材的顺维速度而为基本上恒定的,以使得分别涂布于基材或之前的前体层上的前体层的厚度基本上与基材的顺维速度成反比。与此相反,在本发明的自计量涂布法中,经由各自的涂布刀施加至幅材的体积流量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幅材速度而变化,且经涂布的前体层的湿厚度主要受到液体前体流动与本发明的涂布装置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参见s. F. Kistler等人,Liquid Film Coating (液体膜涂布),在上述引文中第10页,左栏底部以及第12和13章)。在本发明中,体积流量往往随着增加的幅材速度而增加,以使得在湿膜厚度与基材的顺维速度之间不存在反比关系。此外,本发明的自计量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各自的涂布室中过量的液体前体的存在,所述过量的液体前体由涂布刀计量至移动幅材。与此相比,预计量的模具涂布法的特征在于恒定的体积流量,以使得通过泵传送的物质也被施加至移动幅材。因此,本发明的自计量方法从根本上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所用的预计量的模具涂布法。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优选显示出基本上均匀的性质,例如在横向上固化的聚合物层的基本上均匀的厚度。据本发明人推测,由本发明的剪切力状态建立的稳定流动模式产生液体前体的流动过程,所述液体前体的流动过程对于所有前体而言在整个涂布宽度上为基本上恒定的。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多层膜的固化的层的厚度的平均偏差超过IOmm的任意选择的距离优选为小于5%、更优选小于2. 5%、且特别优选小于2%。固化的多层膜的优良的均匀度可例如由如下图4-8中的横截面显微照片呈现。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主要源自剪切力状态的体积流量主要由各自的涂布刀与基材之间的间隙、涂布刀相对于彼此的设置、涂布刀的底部部分的几何形状、基材的速度和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粘度进行控制。这些参数易于控制,并可广泛变化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在横向上基本上层状且基本上均匀的稳定流动模式。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各自的涂布刀与基材之间的间隙可在广泛范围内改变和调节,并同时运行涂布过程。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用于湿前体层的多层叠堆的预计量模具涂布法,本发明的方法更通用,并易于处理。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新型多层膜,其具有独特的性质、特别是具有优选的光学性质,例如特别是可见光的高的光学透射。尽管本发明不希望受限于这种理论,但据推测这源自在相邻层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的微漫射。据信这种微漫射的程度一方面足够小,以使得其不影响相邻层的完整性。这可例如由图4-8的显微照片呈现,所述图4-8清楚显示了相邻层之间的可辨认的边缘清晰的界面。这可例如通过将染料加入一对相邻的固化的层中的一个,同时不将染料加入另一固化的层而证实。这种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优选显示由染色的层至非染色的层的急剧转变,且界面优选为不模糊的。据信这种微漫射的程度在另一方面足够大,以在界面处得到微梯度,所述微梯度产生例如相邻层的折射率之间的逐渐转变,并因此产生增加的透射率。两个相邻液体前体层之间的界面的外观以及因此微漫射的程度可主要受到两个相邻前体层的液体前体的粘度的影响。通常两个液体前体的粘度越高,则两个相邻前体层之间的界面面积越是边缘清晰的。据信界面微漫射或微混合可通过如下方式提高将相邻层的前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减少至小于5,OOOmPa · S、更优选小于2,500mPa · S、特别优选500-1,500mPa · S。据信当两个相邻层的液体前体彼此独立地显示出小于5,OOOmPa · S、更优选小于2,500mPa *s、特别优选500-1,500mPa. s之间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时,界面微漫射进一步提闻。还据信,当固化时微漫射也增加了多层膜的相邻层之间的粘合强度,这例如反映为改进的机械性质,例如增加的T-剥离强度。
多层膜的顶部固化的聚合物层优选显示出其暴露表面的优良光洁度,即低表面粗糙度,例如就表面粗糙度Rz而言所评价。本发明的方法的独特性质分别反映为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多层膜的性质以及包括这种多层膜的组件的性质。本发明的优选组件包括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透光性多层膜和玻璃基材。用于这种组件中的多层膜通过粘合剂外层附接至所述玻璃基材,其中所述多层膜的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且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低于相对的外层的折射率。聚合物层关于可见光的透射率根据在如下测试部分中指定的对各自具有300 μ m的厚度的固化的单个前体层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当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层作为单个300 μ m厚的固化的膜存在时,其更优选显示出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的透射率。源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透光性的多层膜关于可见光的透光率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85%、特别优选为至少90%。如果需要,多层膜可包括透光性固体膜,例如透光性聚合物膜或幅材。据发现,如果附接至玻璃基材的粘合剂外层的折 射率小于相对的外层的折射率,则获得具有关于可见光的有利透射率的组件。该要求是违反直觉的,其据信基于上述界面微漫射。所述玻璃基材可选自常规二氧化硅基玻璃,例如浮法玻璃,也可选自聚合物玻璃,例如丙烯酸类玻璃、聚碳酸酯玻璃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适用于本发明的玻璃的折射率η589ηω,23。。优选为I. 48至I. 52之间。当制造可用于如上组件中的多层膜时,所述粘合剂层可优选作为顶层(其附接至组件中的玻璃基材的表面,并因此形成多层膜的非暴露外层)涂布,并由例如防粘衬垫覆盖,而相对的外层优选作为底层(其形成与粘合剂层相对的组件外层)涂布。然而,也可能的是组件中所用的多层膜的粘合剂层在所述方法过程中作为底层涂布;在这种情况下基材优选被一体化到多层膜中,并形成附接至所述粘合剂层的防粘衬垫。在如上组件中,两个外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分别为与粘合剂层相对的外层和粘合剂层)优选为小于O. 030。更优选地,多层膜的粘合剂外层具有比相对外层的折射率n589n,23.e低不超过O. 0025、更优选不超过O. 0020、特别优选不超过O. 0015、高度优选不超过O. 0010、且最优选不超过O. 0008的折射率n589n,23p在这种膜中,透射率根据在如下测试部分中指定的对各自具有300μπι的厚度的单个前体层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对于每一个固化的层,透射率为至少80%、更优选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于两个外层之间的前体层(如果存在)的折射率大于粘合剂外层的折射率,并小于相对外层的折射率。折射率在589nm的波长和23°C的温度下测量,如在如下测试部分中所述。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允许掺入固体膜,例如聚合物膜或幅材、金属膜或幅材、织造或非织造幅材、玻璃纤维增强幅材、碳纤维幅材、聚合物纤维幅材或包括玻璃、聚合物、碳纤维和/或天然纤维的连续长丝的幅材。在包含一个或多个涂布室的涂布装置中,这种固体膜可分别沿着前壁、任何中间壁和后壁的上游表面引入。在图I的示意图(其显示了 3个涂布室和设置于最上游涂布室的上游的滚珠的设置)中,固体膜经由最上游中间壁的上游表面引导,由此将所述固体膜紧密贴合地设置于由第一上游涂布室提供的第二液体前体层上。此外,图I显示了沿着后壁的上游表面插入防粘衬垫。该设置提供了包括4个前体层、插入从底部起第2和第3前体层之间的固体膜、和附接至顶层的暴露表面的防粘衬垫的多层的前体。这仅为示例性的,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选择适于提供具有所需性质属性的特定多层膜的一个或多个固体膜,并将变化在多层膜内这种膜的设置和数目。如果需要少于四个液体层,则省略下游涂布刀的相应数目和/或滚珠。如果需要,顶部防粘衬垫以紧密贴合附接至顶层的暴露表面,即例如经由改进的组件的最下游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如果固体膜为防粘衬垫,则其可设置于底部前体层之下或多层膜的顶层的顶部之上,以分别保护底部和顶部前体层的暴露表面。当剥离膜作为底部和顶部聚合物层之间的中间层而被包括于多层膜中时,所述剥离膜将预定的断裂表面引入多层膜中。这可例如用于在单个制备过程中制备多层膜的叠堆,单独的多层膜可通过沿着剥离表面剥离而从所述多层膜的叠堆容易地获得。除了防粘衬垫之外的固体膜形成固化的多层膜的一体化部分。所述固体膜也称为固化的多层膜中的背衬。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多层膜包括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其中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这优选通过经由最下游涂布刀的上游表面(即涂布装置的后壁的上游表面)引导 和施加防粘衬垫而实现。这在图I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后壁可由防粘衬垫提供,所述防粘衬垫被辊、杆、棒、横梁等适当张紧和偏转,从而得到面向基材的横向延伸边缘。在此情况下,可省略另外的后壁。由于基本上在形成顶部液体前体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顶部液体前体层的暴露表面,因此所述防粘衬垫紧密贴合地平滑附接至所述顶层,而不在施加所述衬垫的过程中分别施加过多压力或不足的压力。由于所述衬垫紧密贴合地设置,因此基本上避免了在所述衬垫与液体层的表面之间空隙的形成。同样,由于防粘衬垫沿着形成液体层的涂布刀的上游表面施加,因此所述衬垫平滑附接至液体层的表面而基本上不在液体层中产生扰动等。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可广泛避免或至少减少当在现有技术的模具涂布法中在形成所述液体层之后将衬垫附接至所述液体层的暴露表面时所遇到的问题。这是本发明的方法的独特优点,其转化为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多层膜的优良性质,其中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并在固化之后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如果需要,可随后去除防粘衬垫。在制备多层膜的现有技术方法中,通常在形成顶部前体层之后将防粘衬垫(如果存在)施加至所述顶部前体层的暴露表面。在这种方法中,使用例如引导辊、棒、杆或横梁将防粘衬垫置于暴露顶层上。这种方法要求在基材表面与引导辊之间的距离的准确定位,这在实际条件下可能是困难的。如果所述距离过小,则过多的压力被施加至顶部液体前体层上,这导致最顶层的变形以及流体珠的形成。所述流体珠在液体前体层的叠堆中引起湍流,以使得可能发生混合。如果引导辊与基材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可能在防粘衬垫和顶部液体前体层的暴露表面之间发生空气捕集。这导致多层膜的固化的最顶层的表面光洁度变差,其特征在于高Rz值。另外,最顶部表面的固化可为氧气敏感的。如果顶部液体前体层包括例如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前体,则这种前体的UV固化将受到氧气的存在的阻碍,以使得可能发生不充分的固化以及因此压敏粘合剂层的显著降低的性质。当经由设置于后壁的下游表面的下游的适当的辊、棒、杆、横梁等将防粘衬垫施加至顶部前体层的暴露表面时,顶层的暴露表面在后壁与这种下游涂布刀之间的距离中暴露于环境气氛,这可能导致顶层的降解。在图10中示意性示出的距离在上下文中也称为露面距离。
令人惊讶地发现,本发明的固化的透光性多层膜显示出改进的光学性质,该固化的透光性多层膜可通过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前体顶层的暴露表面并随后固化而获得,例如特别是相比于相应的多层膜更高的透射率,所述相应的多层膜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在形成顶部前体层之后,例如从涂布装置的后壁的下游表面在下游方向上在露面距离中经由适当的辊或涂布刀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液体前体层的叠堆。因此,优选本发明的多层膜,其可通过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并随后固化而获得。可通过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即例如沿着最下游涂布刀的内表面)而获得的多层膜的透射率,与通过随后在下游方向上在露面距离中将剥离层施加至形成顶层之处而获得的相应的多层膜的透射率的比率为至少I. 002、更优选至少I. 003、特别优选至少I. 005。在这种多层膜中,优选选择前体材料,以使得相应的固化的单个前体层在300 μ m的厚度测量时各自显示出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如根据在如下测试部分指定的测试方法所测量。当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层作为单个300 μ m厚的固化的膜存在时,其更优选显示出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的透射率。源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透光性的多 层膜关于可见光的透光率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85%、特别优选为至少90%。如果需要,多层膜可包括透光性固体膜,例如透光性聚合物膜或幅材。本发明人更具体地发现,可通过固化前体获得的本发明的多层膜(其中基本上在形成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前体的顶层的暴露表面并随后固化)相比于如下多层膜显示出有利的性质(i)层合多层膜,其通过将相应的固化的前体层层合至彼此之上而获得;(ii)多层膜,其通过现有技术的模具涂布法(如公开于US4,894,259/Kuller中)获得,其中在最下游涂布刀的下游的位置处(即在露面距离中)将防粘衬垫附接至顶层表面的暴露表面;(iii)获得的多层膜,其中在最下游涂布刀的下游的位置处(即在露面距离中)将防粘衬垫附接至顶层表面的暴露表面;以及(iv)多层膜,其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一个或多个液体前体层施加至一个或多个固化的前体膜或者中前体膜的一个或多个层合物,并随后固化,而不论防粘衬垫(如果施力口)是否经由后壁的上游表面附接或经由另外的下游涂布刀附接。据发现,例如,本发明的多层(其中基本上在形成顶部前体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施加至所述顶部前体层)的对于可见光的透光率高于α)至(iV)中定义的相应的多层膜的对于可见光的透光率。此外据发现,例如,本发明的多层膜(其中经由后壁的上游表面施加防粘衬垫)显示出比如上在(i)至(iv)中定义的相应的多层膜更高的机械稳定性、特别是更高的T-剥离强度。适用于本发明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至少一种具有辐射固化性乙烯基的化合物。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固化性乙烯基为(甲基)丙烯酸酯基。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固化性乙烯基为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和/或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化合物。上下文中所用的术语“低聚物”是指相对较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化合物具有500至35,000之间、更优选1,OOO至30,000之间的重均分子量Mw。这种低聚物化合物通常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为液体,因此布鲁克菲尔德粘度在25°C下优选为小于500Pa · S、更优选小于200Pa · S。本发明的液体前体优选为基本上无溶剂的,即所述液体前体基本上不包含任何非反应性溶剂,例如甲醇、丙酮、二甲基亚砜或甲苯。然而,尽管不优选,但可能的是所述前体包含相对于前体质量优选少于2pph、更优选少于Ipph的少量的一种或多种这种非反应性溶剂,以便降低液体前体的粘度。适用于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液体前体可固化成压敏粘合剂。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酷基压敏粘合剂。(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包含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可用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非叔烷基醇的直链或支链的单官能不饱和甲基丙烯酸酯,其烷基具有4至14个碳原子、特别是具有4至12个碳原子。可用于(甲基)丙烯酸酯基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中的这些低级丙烯酸烷基酯的实例 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正丁酯、正戊酯、正己酯、环己酯、异庚酯、正壬酯、正癸酯、异己酯、异冰片酯、2-乙基辛酯、异辛酯、2-乙基己酯、四氢呋喃酯、乙氧基乙氧基乙酯、苯氧基乙酯、环状三甲基丙烷甲缩醛、3,3,5-三甲基环己酯、叔丁基环己酯、叔丁酯。优选的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四氢呋喃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丙烯酸3,3,5-三甲基环己酯和丙烯酸环己酯。特别优选的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四氢呋喃酯。特别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最多至5种、特别是1-4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的总质量,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的量优选为至少75重量%、更优选为至少85重量%、特别优选为85至99重量%之间。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可包含一种或多种中等极性和/或强极性的单体。极性(即氢键合能力)常常通过使用例如“强”、“中”和“弱”的术语进行描述。描述这些和其他溶解度术语的参考文献包括{ “Solvents (溶剂)” (Paint TestingManual, 3rd ed. , G. G. Seward, Ed. ,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位于宾夕法尼亚费城的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的《油漆测试手册》第 3 版,G. G. Seward 编辑))和 “A Three-Dimensional Approach to Solubility (溶解度的三维方法)” (Journal of Paint Technology, Vol. 38, No. 496, pp. 269-280 (《油漆技术杂志》,第38卷,No. 496,第269-280页))。强极性单体的实例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羟烷基酯、丙烯酰胺和取代的丙烯酰胺,而例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丙烯腈、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酯为中等极性的单体的典型实例。极性单体的另外的实例包括丙烯酸氰基酯、富马酸、巴豆酸、柠檬酸(citronic acid)、马来酸、丙烯酸β -羧乙酯或甲基丙烯酸磺乙酯。如上枚举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相对较弱极性的单体的典型实例。更中等极性和/或强极性的单体的量优选不过高、特别是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的总质量不超过25重量%。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可包含如单官能或多官能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单体。示例性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为来自德国赢创公司(Evonik company, Germany)的Tego Rad产品、甲基丙烯酰氧基脲娃氧烧或丙烯酰胺基酰氨
基娃氧烧。烯键式不饱和部分氟化或全氟化单体或低聚物也可为液体前体的配方的部分。实例为可得自沙多玛股份有限公司(S artomer Company Inc)的全氟聚醚丙烯酸酯SartomerCN 4001,或在如下“所用的材料列表”中详细合成的F-低聚物II。(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有效用于优化固化的压敏粘合剂的内聚强度或内部强度的量的一种或多种交联剂。用于(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中的可用的交联剂包括例如苯甲醛、乙醛、蒽醌、各种二苯酮型和乙烯基-卤代甲基-S-三嗪型化合物,例如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S-三嗪。优选的是聚丙烯酸类官能单体,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或1,12-十二烷二醇二丙烯酸酯。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如上所列的化合物旨在为示例性的,决不是限制性的。可使用的其他可用的交联剂为热交联剂。示例性的热交联剂包括三聚氰胺、多官能氮杂环丙烷、多官能异氰酸酯、二碳酸/碳酸酐、噁唑、金属螯合物、胺、碳二亚胺、恶唑烷酮和环氧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的羟基官能丙烯酸酯可用例如异氰酸酯或胺化合物进行交联。可水解的可自由基共聚的交联剂(如单烯键不饱和单、双和三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苯氧基硅烷等也是可用的交联剂。除了热敏、水分敏感或光敏交联剂之外,可使用高能电磁辐射(如Y或电子束辐射)实现交联。所述交联化合物优选以O. 01至lOpph、特别是O. 01至5pph之间、极特别为O. 01至3pph之间的量存在。(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一种或多种可光活化的聚合引发剂和/或可热活化的引发剂,所述可光活化的聚合引发剂例如苯偶姻醚(例如苯偶姻甲醚、苯偶姻异丙基醚、取代的苯偶姻醚例如茴香偶姻甲醚)、苯乙酮(例如2,2-二乙氧基苯乙酮)、取代的苯乙酮(如2,2- 二乙氧基苯乙酮、2,2- 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和I-苯基-2-羟基-2-甲基-I-丙酮)、取代的α-酮醇(例如2-甲基-2-羟基-苯丙酮)、芳族磺酰氯和光活性肟(如I-苯基-1,I-丙二酮-2-(0-乙氧基羰基)肟),所述可热活化的引发剂例如有机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苯甲酰和月桂基过氧化物)和2,2’ -偶氮双(异丁腈)。所述液体前体优选包含1-3种之间、特别是1-2种之间的光引发剂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仅包含一种光引发剂化合物的液体前体。所述光引发剂化合物优选以O. 01-2. OOpph、特别是O. 05-1. OOpph之间、极特别为O. 1-0. 5pph之间的量存在。(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可包含其他组分和佐剂,如增粘剂、增塑剂、增强剂、染料、颜料、光稳定添加剂、抗氧化剂、纤维、导电和/或导热粒子、阻燃剂、表面添加剂(流动添加剂)、流变添加剂、纳米粒子、脱气添加剂、玻璃气泡、聚合物气泡、微珠、疏水性或亲水性二氧化硅、碳酸钙、发泡剂、增强和增韧剂。
(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优选通过如下方式制得将部分光引发剂化合物加入至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和中等极性和/或强极性单体的单体混合物中,并将这种混合物部分聚合至可涂布粘度为例如300-35,OOOmPa *s(布鲁克菲尔德,25°C )的浆料。所得前体的粘度进一步通过加入其他化合物进行调节,所述其他化合物如交联剂化合物、光引发剂化合物的剩余部分、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可使用的任何添加剂和佐剂。所得前体的粘度也可通过加入通常少于5pph的少量的聚合物添加剂(例如反应性的可光聚合的聚丙烯酸酯)进行调节。所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优选使用适当的UV灯进行,所述UV灯具有300-400nm之间的波长,最大值为351nm,强度优选为约O. I至约25mW/cm2之间。照射量优选为900-1,500mJ/cm2之间。聚合可通过移去UV和/或引入例如自由基清除的氧气而停止。合适的UV固化站的一个实例结合在如下实例中描述的涂布装置进行描述。适用于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液体前体为可UV固化的,并包含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优选为单体或低聚物,和/或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其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基团)中的至少一个。这种前体可被聚合至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即被聚合至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聚合物。特别优选的是包含一种或多 种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和/或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单体或低聚物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包含一个或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但不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体化合物,以及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的液体前体。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和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可以例如以商品名GEN0MER购自位于瑞士苏黎士的拉恩公司(Rahn AG, Zurich, Switzerland)。GEN0MER 4188为由80重量%的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丙烯酸酯官能聚酯基低聚物和20重量%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组成的混合物;由GEN0MER 4188组成的低聚物具有约8,000的重均分子量Mw,且平均丙烯酸酯官能度为1±0. I。GEN0MER 4316为一种脂族三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在25°C下58,OOOmPas的粘度和4°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GEN0MER 4312为一种脂族三官能聚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在25°C下50,000-70,OOOmPas 的粘度。所述单-或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化合物各自具有至少一个、优选至少2个、更优选至少4个氨基甲酸酯键。单-和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及其制备公开于W02004/000,961的第4页第24行至第12页第15行中,所述段落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的总质量,一种或多种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或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的量优选为30-97. 5重量%、更优选为45-95重量%。此外,适用于本发明的聚氨酯聚合物的液体前体更优选包含一种或多种包含一个或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但不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体化合物。合适的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实例包括乙烯基、亚乙烯基、烯丙基以及特别地(甲基)丙烯酸类基团。具有一个或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这种化合物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或聚合物的总质量的量优选为2. 5-70重量%、更优选为5-55重量%。具有一个或多个(甲基)丙烯酸类基团的化合物可优选地选自弱极性(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中等极性和/或强极性单体,和如上结合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的液体前体所公开的两个或更高丙烯酸类基团官能交联剂。聚氨酯聚合物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酯单官能化合物,其相应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小于10°c。这种单体的优选实例包括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己内酯、丙烯酸异癸酯、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四氢呋喃酯、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酯和乙氧基化的丙烯酸壬酯。特别优选的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四氢呋喃酯。聚氨酯聚合物的液体前体优选包含一种或多种(甲基)丙烯酸酯单官能化合物,其相应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C或更高。这种单体的优选实例包括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酰胺。特别优选的是丙烯酸、丙烯酸异冰片酯和N-乙烯基己内酰胺。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C2-C12烃类二醇二丙 烯酸酯(例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C4-C14烃类二乙烯基醚(例如己二醇二乙烯基醚)和C3-C12烃类三醇三丙烯酸酯(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所述化合物适用于包含于本发明的多层膜的一个或多个层中的聚合物的可固化液体前体中。优选两种或更多种丙烯酸酯官能单体、且特别优选两种或三种丙烯酸酯官能单体。上述液体前体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透光性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其中所述多层膜的外层中的一个包含聚氨酯聚合物,所述多层膜的相对外层包含粘合齐U、更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这种多层膜具有小于6 λ (=3,810nm)的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所述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源自垂直入射顶层并透射通过所述多层膜的波长λ =635nm的平面波前,并测量为所述透射波前的峰谷值。在平面波前透射通过本发明的多层膜之后测量的平面波前的最大像差值表征由于波前与所述多层膜相互作用而经历的变形。最大波前像差的值越低,则膜的光学品质越高(如投射通过膜的图像失真更小)。所述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优选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聚合物层的透射率根据在如下测试部分中指定的对各自具有300 μ m的厚度的固化的单个前体层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当用于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前体层作为单个300 μ m厚的固化的膜存在时,其更优选显示出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的透射率。源自叠置的聚合物层的透光性的多层膜关于可见光的透光率优选为至少80%、更优选为至少85%、特别优选为至少90%。如果需要,多层膜可包括透光性固体膜,例如透光性聚合物膜或幅材。顶部液体前体层由聚氨酯聚合物提供。上下文中所用的术语聚氨酯聚合物涉及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固化的聚合物,所述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通常通过异氰酸酯官能单体和羟基官能单体的反应而形成。在本发明中,术语聚氨酯聚合物优选涉及可通过包含至少一种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的液体前体的聚合获得的聚合物,所述至少一种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在本发明中,所述聚氨酯聚合物优选通过固化液体前体获得,所述液体前体包含一种或多种包含至少一个氨基甲酸酯键的单-和/或聚(甲基)丙烯酸酯官能低聚物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包含一个或多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但不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体化合物,以及一种或多种光引发剂。聚氨酯聚合物的这种优选的液体前体在如上详细描述。与聚氨酯外层相对的这些优选多层膜的外层优选包含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所述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优选通过固化如上公开的相应的压敏粘合剂的优选液体前体而获得。本发明人发现,包括包含聚氨酯聚合物的外层和包含粘合剂的相对外层(特别是(甲基)丙烯酸酯基压敏粘合剂层)的本发明的多层膜显示出有利地光学性质,例如特别是在平面波前透射通过固化的多层膜之后所述平面波前的低的最大像差、高透射率、低雾度和/或低色移,如可通过在如下测试部分所述的方法所评价。此外,包含聚氨酯聚合物的多层膜的外层将有利的机械性质(如高耐刮擦性)赋予多层膜,如可通过在如下测试部分所述的方法所评价。

图I示出了可用于本发明的涂布装置I。所述涂布装置I包括前壁11、两个中间壁13和后壁12,它们形成三个涂布室16 (由罗马数字II-IV引用)。滚珠17 (也由罗马数字I引用)设置于前壁11的上游。壁11、12、13由垂直于在下游方向3上移动的基材2设置的涂布刀形成,以使得间隙100在涂布刀11、12、13的底部部分与基材之间形成。所述涂布室各自具有宽度101,并由液体前体填充。固体膜14经由上游中间壁13的上游表面施力口,并引入第二液体前体层与第三液体前体层之间。剥离膜或衬垫15经由后壁12的上游表面施加,并附接在顶部前体层的顶部上。由滚珠形成的涂布工位和三个下游涂布室标记为罗马参考标号I、II、III和IV。图2a为用作图I的涂布装置中的前壁11、中间壁13和后壁12的涂布刀的放大表示。所述涂布刀具有提供横向延伸的涂布边缘18的外圆角型或倒圆型外形。图2b为更详细地显示外圆角外形的图2a的涂布刀的底部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所述外圆角由具有半径R的四分之一圆的周长表示。图3为适于测量透射通过安装到玻璃板205上的固化的多层膜20的平面波前204的最大波前像差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光由扩展成球形波前202的纤维耦合激光二极管201提供,并由非球面准直透镜203进行准直。准直光束的平面波前204通过样品20和玻璃板 205,并通过 Kepler 望远镜 207 在 Shack-Hartmann 传感器 210 上成像。Shack-Hartmann传感器使用微透镜阵列和CCD摄像芯片确定光学波前的局部斜率。然后变形的波前由Shack-Hartmann测量设备的软件通过数值积分重建。单独源自多层膜的平面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通过减去对于单独的玻璃板所测量的平面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的值而获得。图4-8为分别在实例2、5、11、12和13中制得的固化的多层膜的横截面显微照片。所述附图在相应的实例部分中详细描述。图9a-9i为实例22 (图9b)、23 (图9f)和24 (图9g)的多层膜、可购自3M的包括聚氨酯或聚乙烯顶层和压敏粘合剂底层的对比的柔性适形的2层膜(图9c-9e)和比较例2a和2b (图9h和9i)的Siemens Star测试图像。图9a为用作参照的玻璃板的SiemensStar测试图像。所述附图在如下实例部分更详细地进行解释。
图10为用于比较例2a中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实M本发明将通过如下描述的实例进行说明。在此之前,描述用于实例中的涂布装置和用于表征液体前体和/或固化的多层膜的测试方法。上下文中的浓度作为重量%或作为pph (每100份树脂的份数)给出。术语重量%分别给出除了交联剂化合物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的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相对于除了交联剂之外的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单体、低聚物和聚合物的总质量的质量,所述总质量设定为100重量%。其他化合物(例如交联剂、引发剂或例如填料、聚合物添加剂、增粘剂或增塑剂的添加剂)的量相对于100重量%的所述总质量以表示为PPh (每100份树脂的份数)的重量份给出。凃布装置用于实例中的涂布装置示意性示于图I中。用于实例中的涂布装置包括最多至4 个涂布刀,所述最多至4个涂布刀相对于在涂布装置之下在下游方向上移动的基材垂直设置,以使得可使用滚珠和最多至3个涂布室(即包括在第一涂布刀上游的滚珠的最多至4个涂布工位),起始于由参考标号I标记的所述上游滚珠,所述滚珠和最多至3个涂布室在图I中还由连续罗马参考标号I、II、III和IV表示。如果使用少于4个涂布室或涂布工位,则去除未使用的下游涂布刀的相应数字。例如,在两层膜的情况下,去除两个最下游的涂布刀,以使得仅存在滚珠I和第一涂布室II ;如果将防粘衬垫15附接至顶层的暴露表面,则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防粘衬垫经由最下游涂布刀(即室II的下游涂布刀)的上游表面供给。涂布刀由刚性安装于两个在下游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载体元件的横向载体元件保持。所述横向载体元件垂直于下游方向延伸。在下游方向上的三个涂布室II-IV的宽度可如下变化
涂布工位在下游方向上的宽度范围[mn]涂布室的体积范围[ml]~
4-15726-1005
III4-15726-1005
IV4-15726-1005所述涂布室在垂直于下游方向的方向上以如下为界前壁和第一中间壁(涂布工位II)、第I和第2中间壁(涂布工位III)和第2中间壁和后壁(涂布工位IV)。所述涂布室在下游方向上以两个由PTFE棒制成的侧刮刀为界,所述PTFE棒垂直于涂布刀设置。对于三个涂布室中的每一个,涂布室的高度为约40mm,从而提供如上表所列的涂布室的体积,所述涂布室的高度从基材表面至横向载体元件的暴露上表面测量。所述涂布刀各自由8mm厚的刚性铝板制成,所述刚性铝板具有示于图2a和图2b中的外圆角型外形。所有四个涂布刀的外形均相同。外圆角由半径为5mm的四分之一圆的周长表示。可调节各自涂布刀相对于基材表面的间隙宽度,而不受由横向载体元件所支承的预加载的螺杆的空隙的影响。各自涂布刀的横向延伸边缘与表面基材之间的间隙宽度可如下变化
权利要求
1.ー种形成多层膜的连续自计量方法,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提供基材; (ii)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彼此独立地从所述基材偏置,以形成垂直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间隙; (iii)在下游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涂布刀移动所述基材; (iv)将所述聚合物的可固化液体前体提供至所述涂布刀的上游侧,由此通过所述各自的间隙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前体作为叠置的层涂布至所述基材上; (v)任选地提供ー个或多个固体膜,并基本上在形成相邻的聚合物下层的同时施加这些固体膜;以及 (vi)固化由此获得的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 其中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分别由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相邻上层或由膜覆盖,而基本上不暴露可固化液体前体的所述下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V)中,基本上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这种顶层的暴露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刀具有上游表面、下游表面和底部部分,所述底部部分以所述间隙的距离面向所述基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刀由选自包括金属、聚合物材料、陶瓷和玻璃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布刀在其面向所述幅材的横向延伸边缘处显示出的横截面外形为大致平面的、弯曲的、凹状的或凸状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前体在环境压力下或在超压下施加。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材料的所述液体前体在一个或多个涂布室中提供,所述ー个或多个涂布室基本上彼此邻接,并在下游方向上以前壁、任选的ー个或多个中间壁和后壁为界,以及任选地以相对于所述前壁在幅材逆向设置的滚珠为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游中间壁、所述后壁和如果滚珠在相对于所述前壁的上游存在的情况下的所述前壁由涂布刀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体膜被附接,以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最下层、最上层或中间层。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材和/或所述固体膜选自包括聚合物膜或幅材、金属膜或幅材、织造或非织造幅材、玻璃纤维增强幅材、碳纤维幅材、聚合物纤维幅材或包括玻璃、聚合物、金属、碳纤维和/或天然纤维的连续长丝的幅材的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材的至少所述暴露表面和/或面向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固体膜的至少ー个表面为防粘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固化步骤之后所述基材形成所述多层膜的一体部分。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相对于所述涂布装置的MD上,基材速度为在0. 05m/min和100m/min之间。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前体层已通过所述涂布装置的所述后壁之后,将所述前体层进行热固化和/或通过将所述前体层暴露于光化辐射而进行固化。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前体中的至少ー者包含至少ー种化合物,所述至少ー种化合物具有辐射固化性こ烯基团。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前体具有在25°C下至少1,OOOmPas的布鲁克菲尔德粘度。
17.一种多层膜,所述多层膜可通过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获得,其中在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的步骤(V)中,基本上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顶层的同时,将防粘衬垫附接至这种顶层的所述暴露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透光性多层膜,其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其中所述多层膜显示出高于通过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获得的比较多层膜的透射率的关于可见光的透射率,所述方法与上述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形成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的所述顶层的下游的位置处将防粘衬垫附接至所述顶层表面的所述暴露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的透射率与所述比较多层膜的透射率的比率为至少1.002。
20.一种透光性的多层膜,其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其中外层中的ー个包含聚氨酯聚合物,所述聚氨酯聚合物可由包含至少ー种烯键式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液体前体的聚合获得,和其中相对的另一外层包含粘合剂,所述多层膜具有小于6入(=3, 8IOnm)的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所述波前的最大波前像差源自垂直入射与所述粘合剂外层相対的所述外层并透射通过所述多层膜的波长、=635nm的平面波前,并测量为所述透射波前的峰谷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烯键式不饱和聚氨酯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化合物。
22.—种组件,其包括可通过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获得的透光性多层膜和玻璃基材,其中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各自具有关于可见光至少80%的透射率,其中所述多层膜的外层中的一个为粘合剂层,所述多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附接至所述玻璃基材,和其中所述粘合剂外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多层膜的所述相对外层的折射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粘合剂层与所述相对外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为小于0. 0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成多层膜的连续自计量方法,所述多层膜包括至少两个叠置的聚合物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基材;提供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涂布刀彼此独立地从所述基材偏置,以形成垂直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间隙;在下游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涂布刀移动所述基材,将所述聚合物的可固化液体前体提供至所述涂布刀的上游侧,由此通过所述各自的间隙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前体作为叠置的层涂布至所述基材上;任选地提供一个或多个固体膜,并基本上在形成相邻的聚合物下层的同时施加这些固体膜,以及固化由此获得的所述多层膜的所述前体;其中可固化液体前体的下层分别由可固化液体前体的相邻上层或由膜覆盖,而基本上不暴露可固化液体前体的所述下层。
文档编号B05D7/00GK102821871SQ201180015222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圭多·希奇曼, 斯特芬·特拉塞尔, 杨·D·福斯特, 伯恩德·屈内韦格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