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涂覆金属箔连续亚胺化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
背景技术:
挠性印制电路板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及数字相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由于电子行业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性电子产品正快速走向轻薄短小,日益要求相应的挠性覆铜板更轻更薄并具有高耐热性和高可靠性。二层法挠 性覆铜板由于采用力学性能、电性能及耐热性均十分优良的聚酰亚胺树脂从而在近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挠性线路板由于电子产品的轻薄短小化而广泛被应用,挠性覆铜板的生产方法很多,目前业界采用的涂布法生产最为普遍。对于涂布法生产挠性聚酰亚胺覆金属箔板的后固化设备,尤其是两层挠性热塑性聚酰亚胺覆金属箔的后固化设备,例如,可采用单立氮气烘箱分批次对涂布法挠性聚酰亚胺覆箔板进行后固化,此种方法设备投入成本低而被业界广泛应用,但是成卷固化容易造成内外卷性能质量有差异,而且产品轻薄,松卷操作难度很大,同时由于使用此方法增加了多步操作,使成品率较低。又例如采用加热氮气连续式烘箱,材料通过连续烘道进行连续亚胺化。此种方法也存在缺陷,连续式加热氮气烘箱由于对穿过烘箱的材料由表到里进行加热,膜表面容易先干成干膜后影响膜内部溶剂的挥发,另一方面由于膜过烘箱是悬浮状态,薄膜中的溶剂挥发以及材料亚胺化收缩,在没有张力控制下容易引起材料在纬向发生卷曲,从而影响产品的收卷或者最终使用;而且由于加热时通过加热气体传热,排出的废气温度很高,带走的热量也很大,需要很大的热量补充,耗能较大。而采用远红外加热连续烘箱则可以良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远红外加热连续烘箱有两种穿膜方式平行漂浮穿膜和千绕穿膜。前者适用于聚酰亚胺面具有高温粘黏性的产品,后者适用于聚酰亚胺面不具有高温粘黏性的产品,并具有显著的抑制翘曲的作用。但是,该烘箱在生产完一种穿膜方式的产品后切换另一种穿膜方式的产品时,无法自动切换,每次切换都得降温停机重新穿膜;大大浪费能源和时间;尤其是在高于300°C的高温下,能源和时间的浪费更为严重。在聚酰亚胺连续亚胺化时,无法高效快速地进行两种穿膜方式的自动切换是连续亚胺化远红外加热烘箱的一大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可快速的在平行漂浮穿膜和千绕穿膜两种穿膜方式之间转换,减少了穿膜方式转换时的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包括内设有容置腔的箱体、收容于该容置腔内的数个固定导辊及间隔设置于该些固定导辊之间的数个移动导辊,所述移动导辊相对固定导辊可上下移动。[0007]所述固定导辊固定于容置腔高度的中线位置,固定导辊水平平行排列且间隔相等,所述移动导辊水平平行排列且间隔处于两根固定导辊之间。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固定支架,所述移动导辊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所述箱体上设有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蜗轮蜗杆及与蜗轮蜗杆连接的丝杆,所述丝杆与固定支架连接,电机通过丝杆驱动固定支架及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移动导辊上下移动。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上、下远红外加热板,所述上、下远红外加热板的温度范围为250 450O。所述箱体的两侧还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张力辊及抽风隔绝帘,所述抽风隔绝帘连接保护气体收集管。所述箱体的容置腔内平均分布有进气孔与排气孔。 所述移动导辊可移动的最大行程为400mm,所述固定导辊与移动导辊具有相同的大小,其直径为50mm_100mm。所述容置腔内部充满保护性气体,所述保护性气体为氮气。所述固定导辊为三根,所述移动导辊为两根。所述固定导辊为五根,所述移动导辊为四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通过在容置腔内设有固定导辊及可上下移动的移动导辊,可以实现在高温条件下,烘箱能够在自动切换使用漂浮穿膜方式或千绕穿膜方式;烘箱使用远红外加热,由于远红外加热强度较高,且具有穿透性;使溶剂挥发比较彻底;另一方面,使用千绕穿膜方式亚胺化时,材料通过导辊的支撑,在张力作用下,使材料受导辊反作用力下紧贴辊筒,有效防止材料的卷曲。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另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的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包括内设有容置腔的箱体2、收容于该容置腔2内的三个固定导辊4及间隔设置于该三固定导棍4之间的两个移动导棍6,所述移动导棍6相对固定导棍4可上下移动,实现漂浮穿膜方式或千绕穿膜方式的切换,进而实现对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及热塑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分别亚胺化,实现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箱体2内还设有固定支架(未图示),所述箱体上设有电机(未图示)、与电机连接的蜗轮蜗杆(未图示)及与蜗轮蜗杆连接的丝杆(未图示),所述移动导辊6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所述丝杆与固定支架连接,电机通过丝杆驱动固定支架及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移动导辊6上下移动。所述电机电性连接一按钮,可以通过该按钮实现对移动导辊6的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导棍6可移动的最大行程为400mm,即该移动导棍6与固定导棍之间的最大距离均为200mm。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上、下远红外加热板8、10,所述上、下远红外加热板8、10的温度范围为250 450°C,其发出的远红外线加热上下穿透可以使聚酰亚胺胶彻底挥发溶剂连续亚胺化。在箱体2两侧设有进料口 22及出料口 24,用于使涂覆有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连续供给及导出,在进料口 22及出料口 24处分别设有张力辊26,以使涂覆有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沿径向有张力作用,在箱体2内平均分布有进气孔(未图示)及出气孔(未图示),以供保护性气体的进入及连续亚胺化后废气的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性气体为氮气,另夕卜,在箱体2的进料口 22与出料口 24处还设有抽风隔绝帘(未图示),此抽风连接氮气收集管(未图示),以将保护气体氮气导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辊4固定于容置腔高度的中线位置,固定导辊4水平平行排列且间隔相等,所述移动导辊6水平平行排列且间隔处于两根固定导棍4之间。所述固定导棍4与移动导棍6具有相同的大小,其直径均为50mm-100mm。当需要对涂有热塑性聚酰亚胺(PI)的铜箔9进行连续亚胺化时,使用漂浮穿膜方式,即将移动导辊6移动到固定导辊4下方,胶面不接触移动辊轴6,上、下远红外加热板8、10的温度设定为300 450°C,移动导辊6为主动辊,传输速度可以根据涂有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铜箔9亚胺化时间进行调整,远红外加热8、10上下穿透可以使PI胶彻底挥发溶剂连续亚胺化,亚胺化完成后,经右侧移动导辊6引出出料口 24在经由张力辊26导出。当需要对涂有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进行连续亚胺化,由于涂有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在高温下极易卷曲,需使用千绕穿膜方式,控制按钮,使移动导辊6移动到位置6’,即处于固定导辊4的上方,涂覆有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经张力辊26,进入容置腔内,接触固定导辊4,以千绕穿膜方式紧贴固定导辊4同时通过固定导辊4的支撑,在张力作用下,使涂有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受反作用力而不会沿纬向卷曲,亚胺化完成后,经右侧固定导辊4引出出料口 24,出容置腔后经张力辊26导出。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的另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包括内设有容置腔的箱体2、收容于该容置腔2内的五个固定导辊4及间隔设置于该五固定导棍4之间的四个移动导棍6,所述移动导棍6相对固定导棍4可上下移动,实现漂浮穿膜方式或千绕穿膜方式的切换,进而实现对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及热塑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分别亚胺化,实现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箱体2内还设有固定支架(未图示),所述箱体上设有电机(未图示)、与电机连接的蜗轮蜗杆(未图示)及与蜗轮蜗杆连接的丝杆(未图示),所述移动导辊6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所述丝杆与固定支架连接,电机通过丝杆驱动固定支架及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移动导辊6上下移动。所述电机电性连接一按钮,可以通过该按钮实现对移动导辊6的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导棍6可移动的最大行程为400mm,即该移动导棍6与固定导棍之间的最大距离均为200mm。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上、下远红外加热板8、10,所述上、下远红外加热板8、10的温度范围为250 450°C,其发出的远红外线加热上下穿透可以使聚酰亚胺胶彻底挥发溶剂连续亚胺化。在箱体2两侧设有进料口 22及出料口 24,用于使涂覆有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连续供给及导出,在进料口 22及出料口 24处分别设有张力辊26,以使涂覆有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沿径向有张力作用,在箱体2内平均分布有进气孔(未图示)及出气孔(未图示),以供保护性气体的进入及连续亚胺化后废气的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性气体为氮气,另夕卜,在箱体2的进料口 22与出料口 24处还设有抽风隔绝帘(未图示),此抽风连接氮气收 集管(未图示),以将保护气体氮气导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辊4固定于容置腔高度的中线位置,固定导辊4水平平行排列且间隔相等,所述移动导辊6水平平行排列且间隔处于两根固定导棍4之间。所述固定导棍4与移动导棍6具有相同的大小,其直径均为50mm-100mm。当需要对涂有热塑性聚酰亚胺(PI)的铜箔9进行连续亚胺化时,使用漂浮穿膜方式,即将移动导辊6移动到固定导辊4下方,胶面不接触移动辊轴6,上、下远红外加热板
8、10的温度设定为300 450°C,移动导辊6为主动辊,传输速度可以根据涂有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铜箔9亚胺化时间进行调整,远红外加热8、10上下穿透可以使PI胶彻底挥发溶剂连续亚胺化,亚胺化完成后,经右侧移动导辊6引出出料口 24在经由张力辊26导出。当需要对涂有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进行连续亚胺化,由于涂有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在高温下极易卷曲,需使用千绕穿膜方式,控制按钮,使移动导辊6移动到位置6’,即处于固定导辊4的上方,涂覆有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经张力辊26,进入容置腔内,接触固定导辊4,以千绕穿膜方式紧贴固定导辊4同时通过固定导辊4的支撑,在张力作用下,使涂有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的铜箔9’受反作用力而不会沿纬向卷曲,亚胺化完成后,经右侧固定导辊4引出出料口 24,出容置腔后经张力辊26导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通过在容置腔内设有固定导辊及可上下移动的移动导辊,可以实现在高温条件下,烘箱能够在自动切换使用漂浮穿膜方式或千绕穿膜方式;烘箱使用远红外加热,由于远红外加热强度较高,且具有穿透性;使溶剂挥发比较彻底;另一方面,使用千绕穿膜方式亚胺化时,材料通过导辊的支撑,在张力作用下,使材料受导辊反作用力下紧贴辊筒,有效防止材料的卷曲。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有容置腔的箱体、收容于该容置腔内的数个固定导辊及间隔设置于该些固定导辊之间的数个移动导辊,所述移动导辊相对固定导辊可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辊固定于容置腔高度的中线位置,固定导辊水平平行排列且间隔相等,所述移动导辊水平平行排列且间隔处于两根固定导辊之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固定支架,所述移动导辊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所述箱体上设有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蜗轮蜗杆及与蜗轮蜗杆连接的丝杆,所述丝杆与固定支架连接,电机通过丝杆驱动固定支架及固定于固定支架上的移动导辊上下移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还设有上、下远红外加热板,所述上、下远红外加热板的温度范围为 250 450 °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两侧还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处还设置有张力辊及抽风隔绝帘,所述抽风隔绝帘连接保护气体收集管。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容置腔内平均分布有进气孔与排气孔。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辊可移动的最大行程为400_,所述固定导辊与移动导辊具有相同的大小,其直径为50mm-100mm。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部充满保护性气体,所述保护性气体为氮气。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辊为三根,所述移动导辊为两根。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辊为五根,所述移动导辊为四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包括内设有容置腔的箱体、收容于该容置腔内的数个固定导辊及间隔设置于该些固定导辊之间的数个移动导辊,所述移动导辊相对固定导辊可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穿膜方式的涂聚酰亚胺铜箔用连续亚胺化烘箱,通过在容置腔内设有固定导辊及可上下移动的移动导辊,可以实现在高温条件下,烘箱能够在自动切换使用漂浮穿膜方式或千绕穿膜方式;烘箱使用远红外加热,由于远红外加热强度较高,且具有穿透性;使溶剂挥发比较彻底;另一方面,使用千绕穿膜方式亚胺化时,材料通过导辊的支撑,在张力作用下,使材料受导辊反作用力下紧贴辊筒,有效防止材料的卷曲。
文档编号B05C13/02GK202762631SQ2012204007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3日
发明者卢沛涵, 茹敬宏, 昝旭光, 张翔宇, 梁立 申请人: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