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可剥离涂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5119阅读:28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



背景技术:

可剥离涂料的成膜物质主要有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有机硅、聚丁基二烯、氯醋树脂、丙烯酸树脂或其共聚物,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醋酸乙烯等,但这些可剥离涂料均为油性涂料,使用过程中溶剂会挥发,不仅浪费资源、污染大气,同时还会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粘贴PE膜或美纹纸,也可以完全取代油性可剥离涂料,减少了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制备而成的:第一丙烯酸乳液40~80%、第二丙烯酸乳液0~20%、成膜助剂0~15%、润湿剂0.5~1%、消泡剂0.5~1%、抗刮伤剂0.1~0.5%、去离子水10~15%、增稠剂1~3%、颜料0~6%、pH调整剂0.1~0.5%和硅油0.1~0.5%;

所述第一丙烯酸乳液的玻璃化温度为30℃,所述第二丙烯酸乳液的玻璃化温度为6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成膜助剂为防白水BCS。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润湿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消泡剂为含有气相二氧化硅的硅氧烷聚醚共聚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刮伤助剂为聚乙烯蜡乳液。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增稠剂为丙烯酸酯共聚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pH调整剂为氨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水性可剥离涂料,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制备而成的:第一丙烯酸乳液70%、第二丙烯酸乳液6%、成膜助剂5%、润湿剂0.5%、消泡剂0.5%、抗刮伤剂0.2%、去离子水13%、增稠剂2%、颜料2%、pH调整剂0.5%和硅油0.3%。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水性可剥离涂料,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制备而成的:第一丙烯酸乳液50%、第二丙烯酸乳液20%、成膜助剂10%、润湿剂1%、消泡剂0.5%、抗刮伤剂0.2%、去离子水10%、增稠剂3%、颜料5%、pH调整剂0.1%和硅油0.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水性可剥离涂料,是以丙烯酸乳液为基础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水性可剥离涂料,主要用于塑料或金属件的表面防护,当防护结束后,用手撕揭,涂层即可完全玻璃,不影响被保护部件本身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水性可剥离涂料,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制备而成的:第一丙烯酸乳液70%、第二丙烯酸乳液6%、成膜助剂5%、润湿剂0.5%、消泡剂0.5%、抗刮伤剂0.2%、去离子水13%、增稠剂2%、颜料2%、pH调整剂0.5%和硅油0.3%。

实施例2:水性可剥离涂料,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制备而成的:第一丙烯酸乳液50%、第二丙烯酸乳液20%、成膜助剂10%、润湿剂1%、消泡剂0.5%、抗刮伤剂0.2%、去离子水10%、增稠剂3%、颜料5%、pH调整剂0.1%和硅油0.2%。

实施例3:水性可剥离涂料,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制备而成的:第一丙烯酸乳液60%、第二丙烯酸乳液15%、成膜助剂10%、润湿剂0.5%、消泡剂0.5%、抗刮伤剂0.3%、去离子水10%、增稠剂1%、颜料2%、pH调整剂0.3%和硅油0.4%。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丙烯酸乳液为具有高强度可剥离性的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为该涂料的主体树脂,其玻璃化温度为30℃;第二丙烯酸乳液的玻璃化温度为60℃,其避免了在剥离过程中漆膜的断裂;成膜助剂为防白水BCS,强化了涂料的干燥成膜性;润湿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消泡剂为含有气相二氧化硅的硅氧烷聚醚共聚物;抗刮伤助剂为聚乙烯蜡乳液;增稠剂为丙烯酸酯共聚物,可调整整个漆膜的施工性;pH调整剂为氨水,强化了涂料的存储稳定性;硅油的添加,增大了漆膜从保护材料表面剥离的简易程度。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水性可剥离涂料,是由下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

(1)称量,按照配方称量相应质量的物料;

(2)预分散,按照配方重量在搅拌机中加入第一丙烯酸乳液和第二丙烯酸乳液,缓慢搅拌的过程中添加成膜助剂,而后在500r/min的转速下分散5~10min;

(3)分散,再添加润湿剂、消泡剂和抗刮伤剂,继续在500r/min的转速下分散10~20min后,添加去离子水、增稠剂和颜料,继续在同样转速下分散10min;

(4)调节pH值,添加pH调整剂,到微碱性后添加硅油,分散均匀后过滤包装。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水性可剥离涂料,检测出的粘度为27~40秒(粘度2号杯),表面干燥后100%玻璃无残留漆膜残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