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座椅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438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座椅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用座椅安全装置,属于专用于车辆的座椅技术领域。
现有机动车的座椅虽然可微调座位的前后距离,但支架是固定的,因此当机动车的正前方遇到重撞时,其方向盘或车体就会凹进,由于座椅的固定,当方向盘或车体与座椅的距离在相撞的刹那间会迅速缩小,而车内人员就容易被挤伤甚至死亡。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也不断发生,在交通事故中,因这种原因的人员伤亡占比率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当机动车正前方被撞时,其座椅与方向盘距离不会缩小,反而会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并可根据冲击力的大小,决定移动距离的大小,从而保证了车辆受撞时,车内人员不会受到伤害的机动车座椅安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完成的。
在机动车内的底板上设有纵向设置的两条钢槽、钢槽内有前后钢柱,前后钢柱可在钢槽内滑动,前后钢柱与钢撑组成钢架,前、后座椅主架分别安装在前后钢柱上,前钢柱的顶端紧靠在发动机上,后钢撑紧靠在设置在后备箱上的横梁上。
在钢槽内设有滚珠轨道。
在座椅上设置辅助支架,并固定在钢槽上。
钢槽内的两钢柱之间有间隔。
在钢柱的前端有钢柱的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在底板上设置两条纵向条形的凹槽,凹槽的深度和宽度与钢槽相吻合,使钢槽放入凹槽内,其高度正好与车底板相同,钢槽的开口处可用硬塑料覆盖,在使用中由于在钢槽内设置滚珠及轨道,使钢柱可在其内滑动,又因在两钢柱之间设有间隔,当车体受到撞击,钢柱会带动座椅整体向后移动;为了防止座椅任意滑动,在座椅上设置辅助支架,并固定在钢槽上。由于前钢柱顶端紧靠发动机,当车体前方受到撞击时,辅助支架分离,前钢柱带动前排座椅向后移动,当移动到钢槽内的间隔处,钢柱便会停止移动,不会撞击到后排座椅上的人员。后排座椅的固定是将后排中间座椅固定在车体底板上,左右两旁的座椅主架安装在后钢柱上,因此,当车体受到猛烈冲击时,前钢柱会越过钢槽内的间隔处撞击到后钢柱上,后钢柱带动后排座椅冲断钢槽上的横撑向后两旁移动,中间的座椅可保持不动,当撞击的力度过大时,会将后备箱上的横梁冲掉,但人员不会受到伤亡的危险。
以下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钢柱,2、后钢柱,3、钢槽,4、,钢撑,5、座椅主架,6、间隔,7、辅助支架,8、横梁,9、固定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构如附图所示,在机动车内的底板上设有纵向设置的两条钢槽3、钢槽内有前后钢柱1、2,钢槽内的两钢柱之间有间隔6,在钢槽内设有滚珠轨道,前后钢柱可在钢槽内滑动,前后钢柱与钢撑4组成钢架,在前钢柱的前端有固定件9,前排座椅主架安装在前钢柱上,后排座位的中间座椅支腿固定在车体底板上,左右两旁的座椅主架安装在后钢柱上,前钢柱的顶端紧靠在发动机上,钢撑紧靠在设置在后备箱上的横梁8上,在座椅上设置辅助支腿7,并固定在钢槽上。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动车内的底板上设有纵向设置的两条钢槽、钢槽内有前后钢柱,前后钢柱可在钢槽内移动,前后钢柱与钢撑组成钢架,前、后座椅主架分别安装在前、后钢柱上,前钢柱的顶端紧靠在发动机上,后钢撑紧靠在设置在后备箱上的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钢槽内设有滚珠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座椅上设置辅助支架,并固定在钢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钢槽内的两钢柱之间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钢柱的前端有钢柱的固定件。
专利摘要机动车用座椅安全装置,属于专用于车辆的座椅技术领域。在机动车内的底板上设有纵向设置的两条钢槽,钢槽内有前后钢柱,中间有间隔,前后钢柱通过滚珠轨道在钢槽内滑动,并与钢撑组成钢架,前、后排座椅主架分别安装在前、后钢柱上,在座椅上设置辅助支架。本实用新型具有当机动车正前方被撞时,其座椅与方向盘距离可根据冲击力的大小,移动距离的大小,从而保证了车辆受撞时,车内人员不会受到伤害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N2/42GK2429375SQ00215150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6日
发明者徐永升 申请人:徐永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