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撞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712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防撞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防撞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防撞装置由金属制成,有碰撞发生时,容易产生金属变形,严重时还会破坏汽车表面。同时,现有汽车防撞装置体积较大,不易安装且影响汽车整体外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汽车防撞装置容易产生金属变形、破坏汽车表面以及体积较大,不易安装、影响汽车整体外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防撞击装置,该装置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不仅可以保证汽车在发生撞击时的安全,而且该装置体积小、易安装、还不影响汽车的整体外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壳体(1)的上表面边侧分布有右侧撞击头(6)、下部撞击头(7)、左侧撞击头(8)。密封方环(5)将软质橡胶膜(2)紧密覆盖于在壳体(1)的上表面中心。下部撞击头(7)通过下部撞击头活动杆(12)和下部撞击头尾端(13)与电子点火器开关(14)相接触。排气阀(3)位于壳体(1)的顶部,将排气阀(3)向上旋出后,固体火药(11)通过排气通道(9)可进入壳体(1)内部。电子点火器导线(16)通过电子点火器导线孔(17)进入壳体(1)内部,电子点火器(15)通过电子点火器导线(16)将电火花传送给电子点火器点火头(18)。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外物撞击下部撞击头(7),下部撞击头(7)又通过下部撞击头活动杆(12)和下部撞击头尾端(13)将撞击能量传送给电子点火器开关(14),电子点火器(15)迅速产生电火花,并引燃固体火药(11),固体火药(11)燃烧膨胀将软质橡胶膜(2)胀大,胀大后的软质橡胶膜(2)可以吸收撞击能量,从而起到了保护汽车安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可以保证汽车在发生撞击时的安全,而且该装置体积小、易安装、还不影响汽车的整体外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中心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受到撞击后纵向中心剖面图。
图中1.壳体,2.软质橡胶膜,3.排气阀,4.密封槽,5.密封方环,6.右侧撞击头,7.下部撞击头,8.左侧撞击头,9.排气通道,10.软质橡胶膜密封边,11.固体火药,12.下部撞击头活动杆,13.下部撞击头尾端,14.电子点火器开关,15.电子点火器,16.电子点火器导线,17.电子点火器导线孔,18.电子点火器点火头,19.双面粘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壳体(1)的上表面边侧分布有右侧撞击头(6)、下部撞击头(7)、左侧撞击头(8)。密封方环(5)将软质橡胶膜(2)紧密覆盖于在壳体(1)的上表面中心。排气阀(3)位于壳体(1)的顶部。
在图2中,密封方环(5)将软质橡胶膜密封边(10)压入密封槽(4)内部。下部撞击头(7)通过下部撞击头活动杆(12)和下部撞击头尾端(13)与电子点火器开关(14)相接触。将排气阀(3)向上旋出后,固体火药(11)通过排气通道(9)进入壳体(1)内部。电子点火器(15)通过电子点火器导线(16)将电火花传送给电子点火器点火头(18),电子点火器导线(16)通过电子点火器导线孔(17)进入壳体(1)内部。壳体(1)后部的双面粘胶条(19)可将该装置粘贴于汽车表面上。
在图3中,当碰撞发生时,电子点火器(15)会将固体火药(11)引燃,固体火药(11)燃烧膨胀将软质橡胶膜(2)胀大,软质橡胶膜(2)向前迅速隆起吸收撞击时产生的能量。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防撞击装置,其特征是在壳体(1)的上表面边侧分布有右侧撞击头(6)、下部撞击头(7)、左侧撞击头(8);密封方环(5)将软质橡胶膜(2)紧密覆盖于在壳体(1)的上表面中心;下部撞击头(7)通过下部撞击头活动杆(12)和下部撞击头尾端(13)与电子点火器开关(14)相接触;排气阀(3)位于壳体(1)的顶部,将排气阀(3)向上旋出后,固体火药(11)通过排气通道(9)可进入壳体(1)内部;电子点火器导线(16)通过电子点火器导线孔(17)进入壳体(1)内部,电子点火器(15)通过电子点火器导线(16)将电火花传送给电子点火器点火头(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击装置,其特征是密封方环(5)将软质橡胶膜密封边(10)压入密封槽(4)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击装置,其特征是固体火药(11)为圆柱体,其高度大于壳体(1)内部中心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装置。一种汽车防撞击装置,在壳体(1)的上表面边侧分布有右侧撞击头(6)、下部撞击头(7)、左侧撞击头(8)。密封方环(5)将软质橡胶膜(2)紧密覆盖于在壳体(1)的上表面中心。下部撞击头(7)通过下部撞击头活动杆(12)和下部撞击头尾端(13)与电子点火器开关(14)相接触。排气阀(3)位于壳体(1)的顶部,将排气阀(3)向上旋出后,固体火药(11)通过排气通道(9)可进入壳体(1)内部。电子点火器导线(16)通过电子点火器导线孔(17)进入壳体(1)内部,电子点火器(15)通过电子点火器导线(16)将电火花传送给电子点火器点火头(18)。
文档编号B60R21/16GK2657999SQ0323725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日
发明者靳洪允 申请人:靳洪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