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水上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346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水上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装在普通汽车上,使之可在水上行走的汽车水上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所熟悉的交通运输及代步的工具,汽车的广泛应用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为人们生活及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众所周知,传统的汽车,无论是运输货物的卡车,还是代步用的小轿车,都只能在陆上行驶,而不能在水上行驶,致使汽车在遇到水面时就只能靠轮船、轮渡、拖轮等水上工具运送过水面,很显然,这是十分不便的。如果能在水上自如地行驶,汽车这种工具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发挥其更大的潜能。为此,有人开发出了水陆两用汽车,但现有的水陆两用汽车,不仅结构复杂,且造价与维护费用非常昂贵,不能为普通消费者所承受,且现有的用普通汽车改装成水陆两用车的设想仍未得到实际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改装附件庞大,改装工序繁多,不便随车携带,且普通汽车驾驶员很难独自完成改装工作,从而失去了机动性。此外,由于江、河、湖、泊岸边多是沼泽或沙滩地,普通汽车难以行驶,致使汽车在下水前就已深陷泥潭,故而得不到实际应用。因此,以较低的成本和简便的操作即可使普通汽车在水上行驶就成为人们的一种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可随车携带,并可快速组装,下水时不受水面附近地形、地况影响的汽车水上行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水上行走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对附加车轮10,它们连接于汽车车轮50的外侧;至少一对螺旋浆20,它们连接于前、后附加车轮10的外侧;至少两只浮筒30,它们连接于车体40的左右两侧;附加车轮10、螺旋浆20及浮筒30在汽车入水前与车轮及车体连接,并在出水后与车轮及车体分离。
附加车轮10由附加轴13及异形螺栓14与车轮50连接,其中,附加轴13是与汽车轮鼓形状相同的套状体,异形螺栓14的一端为具有螺母作用的内螺纹套141,该端穿过附加轴13上的轴孔,并通过其内螺纹套141与车轮50的连接螺栓连接,其另一端用螺母固定。
螺旋浆20用异形螺栓14连接于附加车轮10的外侧,并用螺母固定。
浮筒30装在插接式浮筒骨架60上,该浮筒骨架由两根纵向主杆61和四根横向连接杆62构成,其中,四根连接杆62呈“丁”字形,其一端插接于固定在汽车底盘近大梁处的连接座63上,主杆61与连接杆垂直地插接于连接杆的另一端,浮筒30通过其外部的连接带套在主杆61上。
浮筒30由塑性的封闭耐磨外层和置于外层内的多个密闭的小气囊构成,每个小气囊上均有一个伸出于外层的充气嘴。
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有一个金属软管,该软管出口高于水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解决了现有水陆两用汽车结构复杂,改装附件庞大,改装工序繁多,不便随车携带,且普通汽车驾驶员很难独自完成改装工作等缺陷,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轻便、可以随车携带等特点,更主要的是,普通的汽车驾驶员可以独自轻松地在短时间内不需要其他大型的工具,就可将一辆普通汽车改装成为一辆水陆两用车。本实用新型适合于水面工作人员、休闲、探险人员及军队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4A是连接座结构示意图,图4B是附加轴结构示意图,图4C是异形螺栓结构示意图,图4D是螺旋浆结构示意图,图4E是主杆结构示意图,图4F是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水上行走装置是一种可加装于现有的各种类型的汽车上,利用汽车自身的动力使之在水上行走的装置,如图1、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附加车轮10、螺旋浆20及浮筒30,其具体结构由图3、图4示出,首先参阅图3,在汽车车轮50的前、后车轮的外侧各装有一对附加车轮10,当然也可安装多对车轮,其目的是使车轮变宽,形成类似履带的宽幅轮,以便在岸边的沼泽或沙滩地上行驶。该附加车轮10由附加轴13及异形螺栓14与车轮50连接,其中,附加轴13结构如图4B所示,它是与汽车轮鼓形状相同的截面为“工”字形的套状体,其边缘开有螺栓连接孔。异形螺栓14结构如图4C所示,其一端为具有螺母作用的内螺纹套141,其余部分则为螺杆,其螺纹套端穿过附加轴13上的轴孔,并通过其内螺纹套141与车轮50自身的连接螺栓连接,其螺杆端用螺母固定。如图1、图2,在前、后附加车轮10的外侧装有至少一对螺旋浆20,可视汽车的驱动形式而定,它是使汽车在水上行走的推进装置,其结构如图4D所示,该螺旋浆的轴套边缘设有轴向连接孔,连接附加车轮10的异形螺栓14穿过螺旋浆上的连接孔,将螺旋浆连接于附加车轮10的外侧,并用螺母固定。为使汽车能漂浮在水面,在车体40的左右两侧各装有至少一只浮筒30,也可根据车辆的大小、重量而增加浮筒或加长浮筒连接杆,以满足多种车辆的需要。该浮筒为双层式浮筒,它由塑性的封闭耐磨外层和置于外层内的多个密闭的小气囊构成,其外层采用橡皮艇外层加胶帆布,对内层起到保护作用。内层的小气囊则由橡胶制成,每个小气囊上均有一个伸出于外层的充气嘴,当某个气囊发生意外漏气时,还有其它气囊起作用,将意外产生的破坏作用减到最小。充气源为一个随车携带的高压气瓶,可采用普通液化石油气瓶装满普通压缩空气,也可采用随车充气泵充气。如图1、图2所示,浮筒30装在插接式浮筒骨架60上,该浮筒骨架由两根纵向主杆61和四根横向连接杆62构成,主杆和连接杆均由钢管制成,其中,四根连接杆62呈“丁”字形,其横杆上焊接有用于插接主杆的连接套621(见图4F),连接杆的一端插接于固定在汽车底盘近大梁处的连接座63内,并用插销固定。连接座结构如图4A所示,它由套管631和连接板632构成,连接板632焊接于套管631上部,并用螺栓固定在汽车底盘大梁前后,连接杆62的一端插入连接座的套管631内,并用插销固定。主杆61与连接杆垂直地插接于两根连接杆上的连接套621内,并用插销固定。在浮筒外部设有弹性连接带31,浮筒30通过连接带31套在主杆61(见图4E)上。所述浮筒骨架60亦可设计成液压机构,可利用汽车自身动力并在驾驶室内操作,以调整浮筒的高度,便于上岸或下水。为防止汽车在水面上行驶时水经排气管倒灌引起发动机熄火,在汽车排气管出口上加装有一个金属软管,该软管出口高于水面。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各构件可随车携带,在入水前可由驾驶人员自行组装,组装过程如图3所示,在车轮50外侧装上附加车轮10,并在后附加车轮外侧装上螺浆20,再将连接杆62直接插入连接座63内,用插销固定,在连接杆上插接上主杆61,并在主杆的末端套上浮筒30,然后用随车携带的装有压缩空气的高压气瓶分别向各小气囊充气,使浮筒形成类似橡皮艇的载车小艇。将车驶入水中后,利用车轮上附加的螺旋桨在水上划行,并可采用陆上驾驶汽车的操作方式完成前进,倒车,转向等工作。在汽车出水后将上述各部件拆卸收存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水上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对附加车轮(10),它们连接于汽车车轮(50)的外侧;至少一对螺旋浆(20),它们连接于前、后附加车轮(10)的外侧;至少两只浮筒(30),它们连接于车体(40)的左右两侧;附加车轮(10)、螺旋浆(20)及浮筒(30)在汽车入水前与车轮及车体连接,并在出水后与车轮及车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水上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车轮(10)由附加轴(13)及异形螺栓(14)与车轮(50)连接,其中,附加轴(13)是与汽车轮鼓形状相同的套状体,异形螺栓(14)的一端为具有螺母作用的内螺纹套(141),该端穿过附加轴(13)上的轴孔,并通过其内螺纹套(141)与车轮(50)的连接螺栓连接,其另一端用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水上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浆(20)用异形螺栓(14)连接于附加车轮(10)的外侧,并用螺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水上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30)装在插接式浮筒骨架(60)上,该浮筒骨架由两根纵向主杆(61)和四根横向连接杆(62)构成,其中,四根连接杆(62)呈“丁”字形,其一端插接于固定在汽车底盘近大梁处的连接座(63)上,主杆(61)与连接杆垂直地插接于连接杆的另一端,浮筒(30)通过其外部的连接带套在主杆(6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水上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30)由塑性的封闭耐磨外层和置于外层内的多个密闭的小气囊构成,每个小气囊上均有一个伸出于外层的充气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水上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有一个金属软管,该软管出口高于水面。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水上行走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对附加车轮10,它们连接于汽车车轮50的外侧;至少一对螺旋桨20,它们连接于前、后附加车轮10的外侧;至少两只浮筒30,它们连接于车体40的左右两侧;附加车轮10、螺旋桨20及浮筒30在汽车入水前与车轮及车体连接,并在出水后与车轮及车体分离。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可随车携带,并可快速组装,下水时不受水面附近地形、地况影响等特点。
文档编号B60F3/00GK2683422SQ20042004411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王铁龙 申请人:王铁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