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848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中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是从英文Anti-LockBrakeSystem的演化来得,缩写ABS,中文意思为“防抱死制动装置”。顾名思义,就是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的装置。没有装设ABS的汽车,如果在行驶中用力踩踏制动踏板,车轮会急速降低转速,最后车轮停止,但车身依然保持惯性向前滑动,这种现象在车轮与路面之间会发生较大的滑移,当出现这种状况时,汽车轮胎对路面的侧滑摩擦力几乎消失,于是就会出现下述几种情况(1)转向盘操纵不灵,严重时出现车辆打转现象;(2)操纵性下降,达不到转向要求;(3)制动距离延长,超过一般的制动距离。
车轮在紧急制动时会发生抱死,车轮与地面间的滚动磨擦变为滑动摩擦,摩擦生热造成与地面接触的车轮表面微量熔化,在摩擦表面形成近似于液体的介质,大大降低附着力,如果前轮锁死,车子失去侧向转向力,容易跑偏;如果后轮锁死,后轮将失去侧向抓地力,就易发生甩尾,在冰雪或湿滑路面这种现象更明显。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水平和进展速度都有着迅速的提高,而国内外生产的汽车上大部分都安装有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而且目前关于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的研发工作和科技水平也逐步提高,ABS是通过控制刹车油压的收放,来达到对车轮抱死的控制,94219955.3号专利中记载了一种新型的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但该装置中U型橡胶塞在通过刹车油的压力下,反弹的机会和能力已经丧失,此时已经失去了汽车防抱死的性能,而真正意义上的ABS,其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该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能够实现动态控制汽车抱死制动过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包括主体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所述主体包括放气阀、顶盖、顶盖接头、U型塞、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U型塞设置在该空腔内;所述顶盖和该底座密切连接;该顶盖上设置有顶盖接头和放气阀,构成该主体;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通过顶盖接头与主体相连接构成该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
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为在壳体设置有回油通道、主体接口、循环阀、回油阀、进油通道、进油阀、进油阀基座和循环通道部件;所述设置有回油通道内设置有回油阀;循环通道连通该回油通道和所述进油通道,该循环通道内设置有所述循环阀;该进油通道内设置有所述进油阀,该进油通道连通该进油阀和所述主体接口。
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空腔,该空腔为外凸圆弧形,在该空腔壁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主体与放气阀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顶盖接头连通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与该通道,所述放气阀为气开式放气阀。
所述顶盖和该底座为螺纹密切连接,所述顶盖接头与主体的连接方式为螺纹密切连接。
所述U型塞为耐压力、防腐蚀材料制成的橡胶U型塞,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壳体为防腐蚀金属材料制成的立方体壳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在一些电影特技场景中使用的车子是不装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它们侧滑、甩尾等多种高难度的刺激场面,终究一点,ABS不是给特级演员和高级赛车手设计的,而是针对一般驾驶者,以保证他们驾车的安全。
一般而言,ABS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行驶中的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对各车轮给予不同的最佳的制动力,通常采用控制车轮的制动液压的方法。这些是公知技术理论,本文不再详细叙述,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通过制动压力调节装置调节进入U型塞中的刹车油的总量来调节控制车轮的制动液压,制动液压过大,车轮发生抱死,此时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回油阀打开,刹车油在U型塞自身弹性的作用下经过回油通道返回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中循环。这样就实现了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真正意义上的ABS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包括不锈钢材料制作的主体1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所述主体1包括放气阀11、顶盖12、顶盖接头13、U型塞14、底座15;所述底座15内设置有空腔16,该空腔16为外凸圆弧形,所述在该空腔16壁上设置有凹槽17,该底座15的上侧外缘设置有外螺纹;U型塞14的上部设置有外凸部分,其外径和空腔16的内径相配合,所述U型塞14设置在该空腔16内;所述顶盖12内设置有空腔,并且设置有和该底座15相配合的内螺纹,和该底座15密切连接;该顶盖12上设置有顶盖接头13和放气阀11,该放气阀11可采用市售一定压力参数的气开式放气阀;所述主体1与放气阀11之间设置有通道,顶盖接头13的通道和主体1与放气阀11之间设置的通道相通。该顶盖接头13连通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
如图2所示在由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的立方体壳体211上设置有回油通道212、主体接口213、循环阀214、回油阀215、进油通道216、进油阀217、进油阀基座218、进油通道219和循环通道220部件;所述设置有回油通道212内设置有回油阀215;循环通道220连通该回油通道212和所述进油通道219,该循环通道220内设置有所述循环阀214;该进油通道219内设置有所述进油阀217,该进油通道216连通该进油阀217和所述主体接口213,构成该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当该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工作时,刹车油通过进油通道219,在压力的作用下,进油阀217打开,刹车油通过进油通道216进入主体1中U型塞14,当U型塞14膨胀到一定程度时,U型塞14自身回弹作用力和刹车油产生的液呀相同时,回油阀215打开,刹车油通过回油通道212返回,在一定压力下,循环阀214打开,刹车油通过循环通道220进入进油通道219,实现再次循环。这样就实现了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真正意义上的ABS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包括主体(1)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放气阀(11)、顶盖(12)、顶盖接头(13)、U型塞(14)、底座(15)、空腔(16);所述底座(15)内设置有空腔(16),所述U型塞(14)设置在该空腔(16)内;所述顶盖(12)和该底座(15)密切连接;该顶盖(12)上设置有顶盖接头(13)和放气阀(11),构成该主体(1);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通过顶盖接头(13)与主体(1)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为在壳体(211)设置有回油通道(212)、主体接口(213)、循环阀(214)、回油阀(215)、进油通道(216)、进油阀(217)和循环通道(220)部件;所述设置有回油通道(212)内设置有回油阀(215);循环通道(220)连通该回油通道(212)和所述进油通道(219),该循环通道(220)内设置有所述循环阀(214);进油通道(219)内设置有进油阀(217),进油通道(216)与主体接口(213)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空腔(16),该空腔为外凸圆弧形,在该空腔(15)壁上设置有凹槽(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与放气阀(11)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顶盖接头(13)连通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与该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和该底座(15)为螺纹密切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塞(14)为耐压力、防腐蚀材料制成的橡胶U型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的壳体为防腐蚀金属材料制成的立方体壳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接头(13)与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密切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阀(11)为气开式放气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包括主体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所述主体包括放气阀、顶盖、顶盖接头、U型塞、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U型塞设置在该空腔内;所述顶盖和该底座密切连接;该顶盖上设置有顶盖接头和放气阀,构成该主体;所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通过顶盖接头与主体相连接构成该液复式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该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能够实现动态控制汽车抱死制动过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效果。
文档编号B60T15/52GK2732572SQ200420084748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
发明者郭云久 申请人:郭云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