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466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它具有一底部结构;一坐垫支承构件;两个前支承臂,各个臂在一侧上铰接于坐垫支承构件,而在另一侧上在一前铰链处连接于底部结构;一支架,它铰接于底部结构和坐垫支承构件;以及一座椅背,它可枢转地铰接于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前支承臂、坐垫支承构件和支架连同底部结构一起形成了一四杆运动链。所述四杆运动链可进行调整,以使车辆座椅在一侧上具有一正常的使用位置,而在另一侧上具有一折叠位置。在折叠位置中,座椅背向前折叠并几乎沿x方向,使坐垫支承构件和其承载的座椅垫向下移动,并附加地略微向后移动。其结果,座椅背可取被坐垫支承构件占据的地方,而坐垫处于正常使用的位置。
这样类型的可折叠车辆座椅特别适用于机动车中的第二或第三排。它们也被称之为折叠式车辆座椅。如果座椅背的背侧这样构造的话,则它可以是机动车的货物装载地板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它具有简单的动态特性、操作简单,并且结构上容易实现,它还可提供手工和动力调整的设计,使车辆座椅的实际动态特性可用手工或靠机动驱动而与设计无关。
该目的通过一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得以实现,该车辆座椅具有一底部结构;一坐垫支承构件;两个前支承臂,各个臂在一侧上铰接于坐垫支承构件,而在另一侧上在前铰链处连接于底部结构;一支架,它在一上铰链点处铰接于底部结构和在一下铰链点处铰接于坐垫支承构件;以及一座椅背,它可枢转地铰接于底部结构,具体说铰接于上铰链点,所述支架包括一具有一前侧翼(front flank)和一后侧翼的控制区域以及一形成在所述座椅背上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延伸到所述控制区域内,配合在处于正常位置的所述前侧翼并构造在座椅背上,当所述座椅背向前倾斜一第一角度时抵靠在所述后侧翼上,而当所述座椅背进一步向前倾斜时连同支架一起枢转。
在此车辆座椅上,坐垫支承构件以普通的方式通过前臂连接于底部结构,可参见EP 0 445 528 B。在后区域中,坐垫支承构件通过支架连接于底部结构,对每一座椅侧较佳地提供一个支架。这些支架中只有一个必须包括带有两个侧翼的控制区域,突出部与该支架相连。较佳地是,座椅的两侧都具有以此方式构造的支架。
座椅背以这样一方式与支架的两个侧翼合作,即,在一第一角度范围内,未锁定的座椅背可偏离正常使用位置自由地向前倾斜(假定其未被锁定),而在毗邻所述第一角度区域的一角度范围内座椅背连同诸支架一起枢转,换句话说,它带着诸支架。坐垫支承构件的向后和尤其是向下的位移,通过支架予以控制。为了使坐垫支承构件实现明显的向下、沿-z方向上的位移,支架设置在正常的使用位置上,以便以约15°角度从下铰链点朝上铰链点上升(如沿-x方向观看)。,这与如对于车辆座椅所已知的正常的平行四边形运动学形成显明的对比,可参见EP 0 445 528 B或FR 2 433 433 A中的平行四边形的臂11和13。具有平行四边形运动学特性的车辆座椅具有两个前支承臂,它们的实施方式雷同,并较佳地几乎与本申请的目的等同,例外的是它们具有后支承臂而不是支架,所述后支承臂的定向大致平行于前支承臂,因此与支架相比倾斜成一完全不同的角度,角度差可超过90°,例如105°。其结果,处于其正常使用位置的、根据本申请的车辆座椅的支架基本上是坐垫支承构件的一延伸部分,且其定向不横向于坐垫支承构件。不管对应的运动学状态如何,上铰链点始终位于下铰链点的上方。对于正常平行四边形的运动学,正好与此相反。
本发明的车辆座椅能有益地偶联于坐垫支承构件的折叠和座椅背的向前折叠。通过致动并向前折叠座椅背,可实现坐垫支承构件运动地连接到座椅背上的运动。运动学的连接通过控制区域建立,即通过邻接后侧翼的座椅背的突出部。一旦实现该邻接,当它继续向前折叠时,座椅背连同支承构件一起移动。
从正常使用位置起,机动车座椅以如下方式向前折叠并折拢起来在正常使用位置中,座椅背的突出部配合在前侧翼上并被锁定在该位置上。其结果,所述四杆运动链也被锁定。如果锁定通过相应的装置被释放,则座椅背可向前折叠。同时,四杆运动链不再静止不动而可移动。现在,座椅背可在一第一角度范围内向前折叠,当到达第一角度范围的端点时止动器从前侧翼中脱离出来并邻接于后侧翼。从该状态向前,座椅背继续向前枢转一对应的枢转运动,该枢转偶联到至少一个支架上。支架沿x方向向后曳拉座椅支架,具体来说,支架的运动下降,同时前支承臂枢转运动,坐垫构件向下运动。座椅背可进入一水平的位置,在该位置它基本上沿x方向定向。
一旦四杆运动链从静止不动中释放出来且当座椅背略微向前折叠,即意味着当突出部已经离开前侧翼时,如果四杆运动链被构造成足够地光滑移动它就能自身折叠。
然而,也可将四杆运动链构造成在突出部邻接后侧翼之前保持不动,直到突出部邻接后侧翼时才调整四杆运动链。
该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具有特别的优点,上述的运动学特性适用于既可手工也可用电机进行调整。对于用一电机进行调整的情况,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突出部较佳地只在一个座椅侧上连接到一铰接地连接于一电机的摇臂的连杆上,所述电机的摇臂为了转动又连接于一电机。突出部的运动和由此引起的座椅背或四杆运动链的运动通过该结构受到控制。在正常的使用位置中,连杆和电机的摇臂较佳地布置成可延伸。其结果,可防止诸如在机动车座椅使用时所发生的载荷直接作用在电机的一传动机构上。上述结构立即执行静止不动和释放功能。
在一手工操作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一单独的阻挡装置,该装置与前和后侧翼合作。在正常的使用位置中,它保持突出部配合在前侧翼上。在折叠位置中,它保持突出部配合在后侧翼上。较佳地是,这样一阻挡装置仅与一个座椅侧相关联,但也可设置在两侧。
底部结构可具有不同的构造。例如,它可以是车辆的一车身底板的部分。这意味着可折叠的车辆座椅不能完全地预先组装成一结构单元;当安装在到一机动车辆上时,前支承臂必须连接于一底部结构,同样地,必须建立至少一个支架与底部结构之间以及座椅背与底部结构之间的连接。底部结构最好是车辆座椅本身的一部分,且在将车辆座椅安装到车辆内的过程中底部结构又连接到机动车的一下部结构上。为此,提出了诸纵向调整装置或诸简单底部构件,前者允许同时地调整座椅的向前和向后的运动,而后者例如可以是简单的成型构件(profilemember),对座椅的每一侧提供一个成型件。
在另一有利的结构中,下铰链点靠近于连接前支承臂接头和上铰链点的一连接线。它最好位于所述连接线的下方。其结果,支架的位置的特征在于正常的使用位置。


从其它的权利要求和以下对本发明五个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会明白本发明进一步的优点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参照附图作为举例说明而已。在所述附图中图1是在正常使用位置的可折叠座椅的一第一示范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2示出图1左侧部分显示的诸零部件的部分,它显示为一略微不同于图1的立体图;图3是一类似于图1的立体图,但现用于一可用手工调整的第二示范的实施例;图4是用电机调整的第三示范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用来更加清楚地显示操作顺序;图5是一类似于图4的视图,但现用于一可用手工调整的第四示范的实施例;以及图6是一第五示范实施例的侧视图,它类似于第四示范实施例,使座椅现处于完全折叠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该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具有一底部结构,在根据图1和2的第一示范实施例中,该底部结构由一左成型构件22和一右成型构件24以及由连接到这些构件上的诸导向构件26形成。导向构件26、28成对地设置在每一侧上,并具有一导向槽30和一孔,该孔形成一上铰链点32。可提供若干本身为人所知的并各具有一座椅轨和一地板轨的纵向调整装置,来代替两个成型构件22、24。然而,在另一替代的实施例中,成型构件22、24可牢固地连接到一勾勒在图1中的机动车的车身底板34上,或可由这样一车身底板34形成。成型构件22、24可各与至少一个导向构件连接(可参见图6)。
可折叠的车辆座椅还具有一已知结构的坐垫支承构件36。它具有一框架和设置在该框架中的多个弹簧。该坐垫支承构件36用来接纳一坐垫,因它是现有技术的坐垫,所以这里未予示出。
还提供多个前支承臂38,它们被相同地构造或相反地以一镜像方式构造。它们铰接到底部结构20上,具体说在一下铰链40处,连接于成型构件22和24中的对应的一个。它们还在一上铰链42处铰接于坐垫支承构件36。由此可见,上铰链42与前边缘间隔开一距离,该距离约是坐垫支承构件36的深度的10~30%(沿x方向)。
还提供一左和右支架44,它们也被相同地构造并以一镜像方式布置。各个支架44在上铰链点32处铰接于底部结构20。各座椅侧的两个上铰链点32设置在一直线上。在一下铰链点46处,支架44铰接到坐垫支承构件36上,该坐垫支承构件36近似地定位在某一距离处,该距离对应于上铰链42的距离(当从坐垫构件36的后边缘观看时)。
在任一座椅侧上,底部结构20连同前支承臂38一起形成坐垫构件36和两个支架44,一四杆运动链。所述四杆运动链也可由上铰链点32、下铰链40、上铰链42以及下铰链点46描述。所述的这些铰链是自由的;四杆运动链的静止不动性将在下文中予以解释。
最后,提供一座椅背48;它具有一主要部分50和两个设置在其上的座椅背臂52。一个座椅背臂52设置在任一座椅侧上。座椅背48通过座椅背臂52铰接到上铰链点32。为此目的,一对应的孔54设置在座椅背臂52内。铰链本身用铆钉或销来实现,它们可在图中见到。在其座椅背臂52上,座椅背48还在任一侧上具有导入到导向构件26、28的两个导向槽30内的一突出部56或一螺栓。因此,使座椅背48具有最大的枢转角。突出部56与形成在各支架44上的一控制区域58合作;然而,将其提供在仅一个座椅侧上就足够了,这意味着提供在仅一个支架44上就足够了。该控制区域58由一前侧翼60和一后侧翼62形成。突出部能与两个侧翼接触。在如第一示范实施例中所示的正常使用位置中,突出部56配合在前侧翼60上并被一定位装置(immobilization device)所保持,该定位装置的功能由第一示范实施例中的一电机驱动执行。所述电机驱动具有一连杆64,该连杆64刚性地连接到一对应的突出部56上。连接杆64铰接于电机的摇臂66,该摇臂又不可转动地连接于一电机68。所述电机固定在底部结构上。在如图1和图2以及图4所示的正常使用位置中,电机的摇臂66和连杆64处于一延伸位置。一载荷作用在座椅背48上,这致使突出部56将一压力作用在连杆64上,因此,将一直接载荷作用在电机的驱动轴上而没有扭矩的发生。图3和5还示出处于正常使用位置的座椅,但不是手工的实施例。
如果电机被致动,则它致使突出部56移离前侧翼60而朝向后侧翼62。如果突出部56到达后侧翼62,则车辆座椅被折叠起来。然后,它具有的结构类似于图6所示的结构。
在图3所示的第二示范实施例中,相同的零件可在第一示范实施例中找到,还有下面的例外将讨论如下现在,提供一手工的止动装置来代替电机驱动。在各个座椅侧上,它具有一前凸轮70和一后凸轮72。通过在它两彼此面对而形成的区域内的一种类型的齿或铰接的接合,所述凸轮70、72铰接在一起,它们如同两个啮合齿轮那样移动。两凸轮分别具有转动点74。在它们彼此面对的端部区域内,两凸轮具有阻挡构件76。对于一个止动侧翼,它们配合在处于对应停止状态中的突出部56上。这在图3中看不见。但在图6中,读者转向到停止状态,它通过后凸轮72,即通过所述的止动构件76和其相关的止动侧翼得以实现。突出部56固定在该后凸轮72和后侧翼62之间。止动侧翼具有一对应的斜面,以形成零间隙的固定。一所示的弹簧偏置两个凸轮70、72的结构,它们可一起移动到如图3和6所示的停止位置。通过一释放机构它可从停止位置中脱离出来。从图6中可见,为此目的,通过一Bowden缆索连接到两个凸轮之一的一释放杆78设置在座椅背上。通过致动释放杆78,两个凸轮70、72枢转而从其停止位置中脱离出来,以便可调整机动车座椅。
现将参照图4和5讨论基本功能在图4和5所示的实施例中,机动车座椅已经示意显示出来,它显示为处于正常使用位置中。还可见运动的顺序。两个附图示出,在正常的使用位置中,前支承臂略微地向后倾斜,相对于z方向近似为20至30度;支承臂38近似地平行于座椅背定向,该座椅背仅示出一个对应的座椅背臂52。支承臂38的两个铰链40、42之间的距离近似地对应于支架44的铰链点32、46之间的距离。支架44相对于支承臂38倾斜成约50°的角度。上述四杆运动链的铰链点定位成前支承臂38的下铰链40、下铰链点46和上铰链点32近似地位于一直线上。更精确地说,下铰链点46略微位于一连接下铰链40和上铰链点32的连接线的下方。前支承臂38和坐垫支承构件36在上铰链42区域内相对于彼此近似地设置成直角。
支架44基本上呈L形,使上铰链点32位于杆上,而下铰链点46位于横向线上。上铰链点32和两个侧翼60、62位于一等腰三角形(几乎是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
电机68一致动,这可从图5中的小齿轮认识到,则电机的摇臂66和电机68的铰链在点划曲线82上移动并围绕电机轴运动了略微大于180°。一旦该运动完成,电机的摇臂66和连杆64不再处于一延伸状态,相反,它们基本上重叠。然后,突出部56邻接于后侧翼62。所述突出部56在一位于围绕上铰链点32的一圆弧上的路径84上移动,并用虚线显示。结束位置相对于初始位置枢转约110°。它的近似值50°说明两个侧翼60、62之间的距离。最后所提及的区域是第一角度区域。根据保持的差值60°,支架44围绕上铰链点32枢转,这沿着一围绕上铰链点32的曲线86发生。由此可见,下铰链点46现近似地沿z方向位于上铰链点32的下方。下铰链点46已经位移一距离,该距离近似地对应于支承臂38的铰链距离。由于上述的结束位置,坐垫支承构件36基本上沿-x方向和略微的z方向位移。完全折叠状态中所限定的位置可见图4。上铰链42由此位于下铰链40的后面(当基本上沿-x方向观看时)。在完全折叠的状态中,下铰链40、上铰链42和下铰链点46几乎位于一直线上。上铰链42沿一围绕下铰链40的底部线88枢转,枢转角约为70°。
以上对于图4所述的情形也可见图5。图5现将对止动装置进行描述。两个凸轮70、72铰接于底部结构20并围绕转动点74枢转。例如,它们可设置在一导向构件26、28上。在如图5所示的正常使用位置中,前凸轮70的一止动侧翼配合在突出部56上并推压它抵靠在前侧翼60上。由此座椅背静止不动。同时,所述四杆运动链也静止不动。如果通过如上所述的致动释放杆78来释放该静止,则可到达以上对于图6所描述的其它静止不动的位置。原则上该停止位置也可见图5。
如图6所示,释放杆78位于座椅背48的后侧上,以使它在任何时候可被拿到。由此可见,座椅背基本上呈水平。它可与货物装载地板(这里未予示出)齐平。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的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具有一底部结构(20);一坐垫支承构件(36);前支承臂(38),每个前支承臂在一侧上铰接于坐垫支承构件(36),而在另一侧上在一前铰链(42)处铰接于底部结构(20);一支架(44),它在一上铰链点(32)处铰接于底部结构(20)和在一下铰链点(46)处铰接于坐垫支承构件(36);以及一座椅背(48),它可枢转地铰接于底部结构(20),具体说是铰接于上铰链点,所述支架(44)包括一具有一前侧翼(60)和一后侧翼(62)的控制区域(58)以及一形成在所述座椅背(48)上的突出部(56),所述突出部延伸到所述控制区域(58)内,配合在处于正常位置的所述前侧翼(60)上,并且在所述座椅背(48)向前倾斜一第一角度时抵靠在所述后侧翼(62)上,而在所述座椅背(48)进一步向前倾斜时连同所述支架(44)一起枢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底部结构(20)是一车辆车身底板(34)的一部分,或者,底部结构(20)包括一具有一座椅轨和一地板轨的纵向调整装置,或者,底部结构(20)包括至少一个底部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前支承臂(38)的铰链(42、40)之间的距离与支架(44)的铰链点(32、46)之间的距离相差最大为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前侧翼(60)和后侧翼(62)在角度上间隔50°±10°,较佳地间隔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座椅的正常使用位置中,下铰链点(46)靠近于连接前支承臂(38)的下铰链(40)和上铰链点(32)的一连接线而设置,最好是略微位于所述连接线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止动装置,该装置与前侧翼(60)和后侧翼(62)相配合并将车辆座椅锁定在正常的使用位置和完全折叠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包括两个彼此连动的凸轮(70、72),每个凸轮包括一与突出部(56)相配合的止动侧翼,并且,设置有一与一凸轮(70、72)连动的释放杆(7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突出部(56)连接于一连杆(64),所述连杆(64)铰接于一电机摇臂(66),所述电机摇臂(66)为了转动而连接于一电机(6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座椅的正常使用位置中,连接前支承臂(38)的两个铰链(40、42)间的一连接线相对于通过支架(44)的两个铰接点的一直线倾斜一大于45°的角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底部结构(20)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构件(26、28),它包括一用于上铰链点(32)的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正常使用位置中,前支承臂相对于z轴线倾斜的角度在0和30°之间,较佳地约为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具有一底部结构(20);一坐垫支承构件(36);两个前支承臂(38),各个臂在一侧上铰接于坐垫支承构件(36),而在另一侧上在前铰链(42)处连接于底部结构(20);一支架(44),它在一上铰链点(32)处铰接于底部结构(20)和在一下铰链点(46)处铰接于坐垫支承构件(36);以及一座椅背(48),它可枢转地铰接于底部结构(20),具体说铰接于上铰链点,所述支架(44)包括一具有一前侧翼(60)和一后侧翼(62)的控制区域(58)以及一形成在所述座椅背(48)上的突出部(56),所述突出部延伸到所述控制区域(58)内,配合在处于正常位置的所述前侧翼(60)上,当所述座椅背(48)向前倾斜一第一角度时抵靠在所述后侧翼(62)上,而当所述座椅背(48)进一步向前倾斜时连同所述支架(44)一起枢转。
文档编号B60N2/30GK1919649SQ20061012613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4日
发明者B·贝克尔, D·欧维贝克 申请人: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