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碰撞减震缓冲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466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碰撞减震缓冲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硬物间碰撞的缓冲防护装置,尤其用于行使中车辆外壳和 车厢内的防碰撞缓冲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已有车辆外壳和座位都以钢铁、塑料等坚硬材料制作,7旦车辆与前后车 辆碰撞或其它硬物碰撞,因彼此硬度都大缓冲力都弱,对车辆和车内人的震 撞和损伤力较大,车内方向盘等一些操控器件和座位支架常因凸突程度太大 在车辆碰撞时易强烈撞击和夹卡人的头胸腹及四肢;夜间车前灯光对对方行 人和司机刺眼太大弓I起人头晕;无路灯的路上行人与司机对对方车辆的宽、 长、高度和形状难以直观准确清晰观测与判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己有车辆外壳、车厢内操控结构、座位及其它结构坚硬、凸突程 度大压强增大、缓冲力弱,若碰撞对车辆和车内人的较大损伤力,本实用新 型提供多种弹性缓冲保护装置,并对车前灯作改进。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弹性材料可做成单层、多层结构,
也可作成弹性气囊状、弹性立体网络支架、弹性管道立体网络结构,不同立 体几何形状组构成弹性立体网络。
以上弹性缓冲保护装置以罩壳状套加需防碰撞的对象上;如车辆外尤其前
后部位,车厢内方向盘、手扶杆、硬板、硬杆上;车前灯两侧周边加栅栏板 与空格和空眼;车辆外边缘加显示其宽、长、高度和形状的夜间发光条带或 灯泡串链及字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与车辆之间或与硬物之间碰撞时 有较大的缓冲力,减弱对车辆和车内人与物的破坏损伤危害力;在车辆 已有钢铁外壳外套装,尤其前后部位套加此装置可以自然加大两车间距 离,减少强烈碰撞的机会;夜间行驶减弱对对面行人和车辆的刺眼程度 并使对方直观准确知晓车辆宽、长、高和形状。

图1弹性立体支架网络平面示意图。 图2弹性管道多级折叠立体支架网络平面示意图。 图3车前灯外栅栏罩壳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4发光条带、灯泡串与数字平面示意图。
1、支架,2、空眼与空格,3、管道,4、栅栏板,5、夜间发光条带、 灯泡串链,6、符号与数字。 g体《施力式
外壳和车内座位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单层、多层做成,多层中间
还可加海绵、棉花、弹簧圈等弹性物质和结构加大弹性缓冲力;可做成气囊
结构,气囊内还可填充柔软质轻弹性大的物质如棉花、海绵等材料加大弹性 和韧性度;图1可作成弹性立体实心支架1与空眼与空格交织的网络结构, 或作成弹性立体空心支架网络结构;图2先作成弹性管道,再由弹性管道3 反复折叠成多层弹性管道立体的网络结构(管道也可是实心);弹簧、球形、 三角、方形、梯形及其它几何形状组合套叠连结的多方式复杂弹性立体网络 结构。可以做成整体,可以局部分块制作再拼对组合,也可只在易碰撞破裂 的部位如车的前后位用这些装置。
此可以单独做车外壳和车内座位结构;可在车辆外壳和座位等部位用少 量钢铁等硬质材料做骨架,外套装这些缓冲保护装置;也可套于现有车辆钢 铁外壳的内外。
车窗及车外壳用柔韧或不易破碎不伤人体的弹性透明材料取代现有的在 剧烈碰撞时易破碎易伤人体的玻璃和钢铁材料。
车厢内面加弹性缓冲保护装置,车厢内车辆操控结构的位置应尽量远离 人体,可位于人体前方、两侧尤其身体以下位置的臀周围以下和脚下,及与 人体重要器官的部位不易接触、碰撞的位置;车厢内各部位结构凸突程度尽 量不大呈平缓圆弧状,若不得不凸突的结构尽量嵌于与人体若碰撞成平行的 弹性缓冲结构内,即凸突结构外加以上弹性缓冲保护装置,人体周围或车厢 内与人体易碰撞的结构间加以上缓冲保护装置。
为减弱车前灯光夜间对对面行人或车辆司机的太强刺眼引起的头晕,图 3车前方灯在车辆两侧外周边加带有栅栏板4、空格和空眼2的外罩壳。
夜间两车相遇,常对对方的宽、长、高和形状较难清晰观测与准确判断, 图4车辆外厢边缘加装夜间发光材料条带、灯泡串成的链5和符号与数字6。
权利要求1、防碰撞减震缓冲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弹性缓冲保护装置以罩壳状套加在车辆外尤其前后部位或车厢内方向盘、座位周围硬板、杆上;车辆外边缘加显示其宽、长、高度及形状的夜间发光条带、灯泡串链。
专利摘要防碰撞减震缓冲保护装置属于保护用品领域。主要解决硬质结构在碰撞时易产生较强冲击力而易受损伤的缓冲保护装置。在需防碰撞的部位如车辆外尤其前后部位、车厢内方向盘、手扶杆、硬板或硬杆上套加罩壳状的弹性缓冲保护装置;车前灯两侧加栅栏与空眼;车辆外边缘加显示车辆宽、长、高及形状的夜间发光条、带或灯泡串链及字符。用于车辆或其它需防碰撞减震缓冲对象的保护装置。
文档编号B60R19/22GK201183475SQ20072012627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日
发明者王秋绒, 易 雷 申请人:王秋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