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98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属于交通工具主动防撞安全 气囊缓冲吸能保护装置中的主动气囊、高压储气瓶、气体发生器、探测器。二背景技术
在背景技术中,市场上销售的汽车装配的安全气囊,只有汽车在行驶中当 前方撞到物体时才能被动打开,它安装在汽车内部方向盘上及侧面,对所碰撞 的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物体、车辆及追尾 车辆不具备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仅仅对车内的人起到保护作用。在现代生活中, 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在出行和选 购汽车时对安全性"以人为本"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身边 最大的危险物就是汽车,"汽车有价,生命无价",我国每年因车祸丧生的人 数达10万人以上,并每年在不断递增,我国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多数属于混 合交叉道路,车辆、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情况多,在道路交通 事故中占50%以上的是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给人们的生命 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所以研制一种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已刻不容缓。三、 技术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在发明人原专利技 术"带有主动防撞气囊保护功能汽车保险杠"(申请号2004100734181)的基 础上,改进和完善原有技术,提高主动安全气囊多功能智能化的性能,适应各 种不同环境下气囊能够及时主动打开后,所要求的气压强度不变,提高气囊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多功能智能化,效果是解决汽车在行驶中发生碰撞时对 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 尾车辆起到有效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物体及车辆的 损坏,最大程度减少因碰撞而带来的损失。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由气体发生器 18、储气瓶25、进气管道23、探测器3、前气囊l、后气囊2和发动机护盖气 囊5组成,其特征是气体发生器18接到电路指令,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 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 充进前气囊1 、后气囊2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 后保险杠9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下部,同步展开形成充气橡胶气囊。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8, 由壳体46内部装有镶嵌胶囊式点火药54,左端用内六方螺栓45将金属挡帽 43连接储气瓶25两端对应储气瓶瓶嘴52内,用顶丝44通过顶丝孔53顶紧 内六方螺栓45;右端用壳体46将金属挡帽43连接螺栓、螺帽、螺垫14和进 气管道23的下端;上部用点火管螺栓49连接点火管48和点火管插头26,点 火管插头26与车体7内控制电路连接;下部用螺栓、螺帽、螺垫14与车体7 连接为一体;前部用外六方螺栓47的一端连接金属密封垫51,另一端连接金 属挡帽43与螺栓、螺帽、螺垫14和进气管道23的下端;后部有进气与排气 孔42,由制成的金属挡帽43,其形状顶部呈半圆体形,或者呈拱体形,中部 呈锥体形,下部呈圆柱体形,金属挡帽43的内顶部和金属密封垫51内侧有压 制成的十字线,壁厚均采用0.5至2.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气囊I、后气囊 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折叠有序压实装配在车体7的气囊储存室29 内,用1至3块气囊扣板11镶嵌压扣在气囊储存室29上,连接在气囊内壁的 气体分流器10通过气囊储存室29上的气体分流器连接孔38连接固定后,经 过进气管道23和进气管道橡胶连接件24与气体发生器18 —端连接,固定在 车体7上,气体发生器18另一端连接储气瓶25,储气瓶25内装有高压惰性 气体56,储气瓶25后部车体7上装有防撞保护开关,在车体7内部装有方向 盘手动压力开关8和电源总开关,刹车踏板21后面装有自动刹车器16和刹车 踏板定位开关22。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前气囊l、后气囊2、上 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在气体发生器18接到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 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 道23充进前气囊1、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推出气囊扣 板11、发动机护盖15和缓冲器6,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杠9 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下部同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前 气囊1上的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气体互通,上气囊4形成框架式橡胶 气囊后,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27和上气囊透视窗57连接为一体,后气囊2 为防止车辆追尾。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在平头车前气囊l、后气 囊2和上气囊4在气体发生器18接到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 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 前气囊l、后气囊2和上气囊4内,推出气囊扣板ll,在平头车体7前部和后气囊,使前气囊1上的上气囊4气体互通,上气囊4形成 框架式橡胶气囊后,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27和上气囊透视窗57连接为一体。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前气囊l、后气囊2和发 动机护盖气囊5在气体发生器18接到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 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 前气囊1、后气囊2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推出气囊扣板11、发动机护盖 15和缓冲器6,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杠9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 下部同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前气囊l和发动机护盖 气囊5的气体互通。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前气囊1和后气囊2在气 体发生器18接到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 56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前气囊1和后气囊2, 推出气囊扣板ll,在车体7前部和后部同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采用气体发 生器18将发动机护盖15和缓冲器6升起。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由高强度凃胶布制成的前 气囊l、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其形状中部呈圆柱体形, 或者呈扁体形,两端顶部呈半圆体形,或者呈扁体形,壁厚均采用0.2至1.5 毫米之间任意数值。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汽车在行驶中,当车前方 出现障碍物或突发事故前,经驾驶员采取刹车后,刹车踏板21踩到极限,会 压在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上,并躲避不开障碍物时,启动安装在车体7内的 方向盘手动压力开关8,瞬间在车体7前部和后部形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乘员、司 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形成手动控制保护防撞安 全气囊。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汽车在行驶中,设定车速 达到40km/h—60km/h以上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探测器3 导通,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能语言提醒驾驶员、报警注意安全、保持车距 提示,在突发事故或碰撞前会自动保护,经驾驶员通过人工或自动刹车器16 刹车后,设定车速仍在的40km/h—60km/h以上,刹车踏板21踩到极限,会 压在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上,并自动延时1一3秒后躲避不开障碍物,刹车踏 板21不离开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这时启动安装在车体7内的方向盘手动压 力开关8,瞬间在车体7前部和后部形成充气橡胶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15 升起,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 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形成半自动控制保护防撞安全气囊。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汽车在行驶中,设定车速 达到40km/h—60km/h以上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探测器3 导通,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能语言提醒驾驶员、报警注意安全、保持车距 提示,在突发事故或碰撞前会自动保护,经过自动刹车器16刹车后,设定车 速仍在的40km/h—60km/h以上,并探测器3探测障碍物距车前2—5米时, 瞬间在车体7前部和后部形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路 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 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形成全自动控制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本发明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如下1. 由于采用控制电路的指令,通电后起爆,气体发生器使气体冲进气囊 内瞬时展开,形成充气橡胶气囊的工作原理,故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结 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安全性强、工作性能稳定、易于人工控制或者 易于设定碰撞前自动化控制,为全自动化控制打下基础。2. 适应各种不同温度环境下气囊能够及时主动打开后,所要求的气压强 度不变,提高了气囊工作的安全性、时效性、有效性。3. 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适用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在行驶 中,发生碰撞时对双方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救生用品, 用途广泛,如可以做成救生气囊漂浮游船、救生气囊救生衣,以最大可能减少 人员伤亡、物体及交通工具的损坏,最大程度减少因碰撞带来的损失。四

图l:是气囊工作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气囊在平头汽车工作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气囊工作前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气囊工作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气囊工作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气囊工作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气囊工作后未安装上气囊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气囊工作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气囊储存室安装连接孔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储气瓶与气体发生器和进气管道连接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IO储气瓶与气体发生器和进气管道连接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IO储气瓶与气体发生器和进气管道装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储气瓶与气体发生器和进气管道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气体发生器工作后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l一前气囊,2—后气囊,3—探测器,4一上气囊,5—发动机护盖气囊,6 一缓冲器,也称作伸縮支架、升降器,7—车体,8—方向盘手动压力开关,9 一后保险杠,IO—气体分流器,ll一气囊扣板,12—前保险杠,13—前车牌, 14一螺栓、螺帽、螺垫,15—发动机护盖,也称作引擎盖,16—自动刹车器, 17—缓冲器固定支架,18—气体发生器,也称作触发器、高压电子阀,19一发 动机护盖锁扣支架,20_支架,21—刹车踏板,22—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3 —进气管道,24—进气管道橡胶连接件,25—储气瓶,26—点火管插头,27 一气囊拉带,28—缓冲器支架,29—气囊储存室,30—发动机护盖支架,31 一进气管道固定卡,32—中网进风口, 33—中网压边固定条,34—前保险杠进 风口, 35—前小灯,36—前大灯,37—中网,38—气体分流器连接孔,39—气 囊固定连接孔,40—储气瓶加强层,41一气体分流器滤网排气孔,42—进气与 排气孔,43—金属挡帽,44一顶丝,45—内六方螺栓,46—壳体,47—外六方 螺栓,48—点火管,49—点火管螺栓,50—密封垫,51—金属密封垫,52—储 气瓶瓶嘴,53—顶丝孔,54—胶囊式点火药,55—点火管排气孔,56—惰性气 体,57—上气囊透视窗。 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至图6,以小轿车和平头车为例,车体7前有1一3个探测器3, 前气囊l、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折叠有序压实装配在气囊储存室29内,固定在前气囊1、后气囊2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壁的气体分 流器10经过进气管道23上的螺栓、螺帽、螺垫14连接为一体,在进气管道 23上连接有进气管道橡胶连接件24,起到减振作用,进气管道23的下端连接 气体发生器18,气体发生器18的下部螺栓、螺帽、螺垫14与支架20紧固连 接在车体7上,在车体7前面和后面有气囊扣板11遮盖前气囊1和后气囊2, 只有当工作打开时,气囊扣板11才被推出,并连接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和后 保险杠9上,在前保险杠12、气囊扣板11下端有前车牌13,后面装配的是储 气瓶25,在车体7内的方向盘上装有手动启动气囊打开工作的方向盘手动压 力开关8和电源总开关,刹车踏板21后面有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和自动刹车 器16,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只有在刹车到极点时才导通工作,通过车体7前 探测器3探测到障碍物时自动刹车器16自动刹车,经人工或自动刹车后设定 车速仍在50km/h以上,并探测器3探测障碍物距车前2—5米时,气体发生器 18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 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前气囊1、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 推出气囊扣板11和缓冲器6,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杠9外部和 发动机护盖15下部同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并前气囊 1、上气囊4与发动机护盖气囊5气体互通,前气囊1和上气囊4根据车体大 小不同而尺寸不等。参见图6,上气囊4工作展开后,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 27和上气囊透视窗57连接为一体,且不影响司机视线,对道路行人、骑自行 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乘员、司机、车辆及物体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 参见图7、图8,前气囊1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接到指令工作展开后,同 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前气囊1与发动机护盖气囊5气体互通,前气囊1工作展开后,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形成充气橡胶气囊,发动机护盖气囊5与 缓冲器6升起,配合前气囊1同步使用。参见图9至图12,储气瓶25外层是紧紧裹着带有树脂胶的纺纶或碳纤维 合成的储气瓶加强层40,迸一步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储气瓶25两侧(一侧也 可以)的储气瓶瓶嘴52密封连接气体发生器18左端,气体发生器18右端和 中部的进气与排气孔42连接进气管道23的螺栓、螺帽、螺垫14,进气管道 23上连接有进气管道橡胶连接件24,起到减振作用,进气管道23另一端通过 螺栓、螺帽、螺垫14连接前气囊1、后气囊2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的气体 分流器10固定在气囊储存室29内气体分流器连接孔38上,在气体发生器18 中部下端的螺栓、螺帽、螺垫14与车体7支架20紧固连接为一体。参见图10至图14,气体发生器18由壳体46、储气瓶瓶嘴52、进气管道 23、点火管48和金属挡帽43组成,壳体46内部装有镶嵌胶囊式点火药54, 左端用内六方螺栓45将金属挡帽43与密封垫50连接储气瓶25两端对应储气 瓶瓶嘴52内,用顶丝44通过顶丝孔53顶紧内六方螺栓45,并壳体46左端 与储气瓶瓶嘴52连接;右端用壳体46将金属挡帽43连接螺栓、螺帽、螺垫 14和进气管道23的一端;壳体46上部用点火管螺栓49连接点火管48与密 封垫50和点火管插头26;壳体46下部螺栓、螺帽、螺垫14与车体7连接为 一体;壳体46前部的进气与排气孔42内将金属密封垫51和密封垫50连接外 六方螺栓47后,再将密封垫50与金属挡帽43连接螺栓、螺帽、螺垫14和进 气管道23的一端;壳体46前部对应的后部有进气与排气孔42。参见图14, 当点火管插头26接到指令,点火管48点火,胶囊式点火药54起爆,金属挡 帽43和金属密封垫51同步打开,使左端储气瓶25中的高压惰性气体56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制成的金属挡帽43,其形状顶部呈半圆体 形,或者呈拱体形,中部呈锥体形,下部呈圆柱体形,金属挡帽43的内顶部 和金属密封垫51内侧有压制成的十字线,壁厚均采用0.5至2.5毫米之间任意 数值。工作原理汽车在行驶中,设定车速达到40km/h—60km/h以上时电路自 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探测器3导通,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能语 言提醒驾驶员、报警注意安全、保持车距提示,在突发事故或碰撞前,经探测 器3探测到障碍物时自动刹车器16自动刹车,经自动刹车后,设定车速仍在 40km/h—60km/h以上,并探测器3探测障碍物距车前2—5米时,电压为12 伏的电流经过触点,点燃气体发生器18,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 瞬间自动喷出,经过进气管道23与气体分流器10充入前气囊1、后气囊2、 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推出气囊扣板ll、发动机护盖15和缓冲器 6,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杠9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下部同步形 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 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 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车辆及物体因碰撞带来的损失,形成全自动控制保 JTP刀:埋文王'飞囊。在半自动和手动控制的前提下,汽车在行驶中,设定车速达到40km/h— 60km/h以上时电路自动导通,同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探测器3导通,当车前 方出现障碍物时,能语言提醒驾驶员、报警注意安全、保持车距提示,在突发 事故或碰撞前会自动保护,经人工或自动刹车器16刹车后,设定车速仍在 40km/h—60km/h以上,刹车踏板21踩到极限,会压在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上,并自动延时1一3秒后躲开障碍物,这时安装在车体7内的方向盘手动压 力开关8不工作;自动延时l一3秒后躲避不开障碍物,刹车踏板21不离开刹 车踏板定位开关22,这时安装在车体7内的方向盘手动压力开关8通过电压 为12伏的电流经过触点,点燃气体发生器18,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 体56瞬间自动喷出,经过进气管道23与气体分流器10充入前气囊1、后气 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推出气囊扣板ll、发动机护盖15和 缓冲器6,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杠9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下部 同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 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 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车辆及物体因碰撞带来的损失,形成半自 动和手动控制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在人工手动控制的前提下,汽车在行驶中,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或突发事 故前,经驾驶员采取刹车后,刹车踏板21踩到极限,会压在刹车踏板定位开 关22上,这时启动安装在车体7内的方向盘手动压力开关8通过电压为12 伏的电流经过触点,点燃气体发生器18,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 瞬间自动喷出,经过进气管道23与气体分流器10充入前气囊1、后气囊2、 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推出气囊扣板11 、发动机护盖15和缓冲器 6,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杠9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下部同步形 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 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 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车辆及物体因碰撞带来的损失,形成人工手动控制 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权利要求
1、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由气体发生器(18)、储气瓶(25)、进气管道(23)、探测器(3)、前气囊(1)、后气囊(2)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组成,其特征是气体发生器(18)接到电路指令,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前气囊(1)、后气囊(2)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杠(9)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下部,同步展开形成充气橡胶气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所述 的气体发生器(18),由壳体(46)内部装有镶嵌的胶囊式点火药(54),左端 用内六方螺栓(45)将金属挡帽(43)连接储气瓶(25)两端对应储气瓶瓶嘴(52)内,用顶丝(44)通过顶丝孔(53)顶紧内六方螺栓(45);右端用壳 体(46)将金属挡帽(43)连接螺栓、螺帽、螺垫(14)和进气管道(23)的 下端;上部用点火管螺栓(49)连接点火管(48)和点火管插头(26),点火 管插头(26)与车体(7)内控制电路连接;下部用螺栓、螺帽、螺垫(14) 与车体(7)连接为一体;前部用外六方螺栓(47)的一端连接金属密封垫(51 ), 另一端连接金属挡帽(43)与螺栓、螺帽、螺垫(14)和进气管道(23)的下 端;后部有进气与排气孔(42),由制成的金属挡帽(43),其形状顶部呈半圆 体形,或者呈拱体形,中部呈锥体形,下部呈圆柱体形,金属挡帽(43)的内 顶部和金属密封垫(51)内侧有压制成的十字线,壁厚均采用0.5至2.5毫米 之间任意数值。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是 所述的前气囊(1)、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折叠有 序压实装配在车体(7)的气囊储存室(29)内,用1至3块气囊扣板(11) 镶嵌压扣在气囊储存室(29)上,连接在气囊内壁的气体分流器(10)通过气 囊储存室(29)上的气体分流器连接孔(38)连接固定后,经过进气管道(23) 和进气管道橡胶连接件(24)与气体发生器(18) —端连接,固定在车体(7) 上,气体发生器(18)另一端连接储气瓶(25),储气瓶(25)内装有高压惰 性气体(56),储气瓶(25)后部车体(7)上装有防撞保护开关,在车体(7) 内部装有方向盘手动压力开关(8)和电源总开关,刹车踏板(21)后面装有 自动刹车器(16)和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 是前气囊(1)、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在气体发 生器(18)接到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 体(56)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前气囊(1)、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推出气囊扣板(ll)、 发动机护盖(15)和缓冲器(6),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 杠(9)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下部同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前气囊(1)上的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气体互通, 上气囊(4)形成框架式橡胶气囊后,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27)和上气囊 透视窗(57)连接为一体,后气囊(2)为防止车辆追尾。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是在平头车前气囊(1)、后气囊(2)和上气囊(4)在气体发生器(18)接 到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瞬间 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前气囊(1)、后气囊(2) 和上气囊(4)内,推出气囊扣板(11),在平头车体(7)前部和后部同步形 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前气囊(1)上的上气囊(4)气体互通,上气囊(4)形 成框架式橡胶气囊后,有彼此并列的气囊拉带(27)和上气囊透视窗(57)连 接为一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 是前气囊(1)、后气囊(2)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在气体发生器(18)接 到电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瞬间 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前气囊(1)、后气囊(2) 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内,推出气囊扣板(11)、发动机护盖(15)和缓冲器(6),在车体(7)前保险杠(12)外部,后保险杠(9)外部和发动机护盖(15) 下部同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使发动机护盖(15)升起,前气囊(1)和发动 机护盖气囊(5)的气体互通。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 是前气囊(1)和后气囊(2)发动机护盖(15)在气体发生器(18)接到电 路指令后,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25)内的高压惰性气体(56)瞬间喷出, 通过气体发生器(18)经过进气管道(23)充进前气囊(1)和后气囊(2), 推出气囊扣板(11),在车体(7)前部和后部同步形成充气橡胶气囊,发动机 护盖(15)采用气体发生器(18)将发动机护盖(15)和缓冲器(6)升起。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 是由高强度凃胶布制成的前气囊(1)、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 护盖气囊(5),其形状中部呈圆柱体形,或者呈扁体形,两端顶部呈半圆体形, 或者呈扁体形,壁厚均采用0.2至1.5毫米之间任意数值。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 是汽车在行驶中,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或突发事故前,经驾驶员采取刹车后, 刹车踏板(21)踩到极限,会压在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上,并躲避不开障 碍物时,启动安装在车体(7)内的方向盘手动压力开关(8),瞬间在车体(7) 前部和后部形成充气橡胶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路行人、骑 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 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形成手动控制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9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征 是汽车在行驶中,设定车速达到40km/h—60km/h以上时电路自动导通,同 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探测器(3)导通,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能语言提 醒驾驶员、报警注意安全、保持车距提示,在突发事故或碰撞前会自动保护, 经驾驶员通过人工或自动刹车器(16)刹车后,设定车速仍在的40km/h— 60km/h以上,刹车踏板(21)踩到极限,会压在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上, 并自动延时l一3秒后躲避不开障碍物,刹车踏板(21)不离开刹车踏板定位 开关(22),这时启动安装在车体(7)内的方向盘手动压力开关(8),瞬间在 车体(7)前部和后部形成充气橡胶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 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形成半自动控制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10所述的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特 征是汽车在行驶中,设定车速达到40km/h—60km/h以上时电路自动导通, 同时安装在车体(7)前的探测器(3)导通,当车前方出现障碍物时,能语言 提醒驾驶员、报警注意安全、保持车距提示,在突发事故或碰撞前会自动保护, 经过自动刹车器(16)刹车后,设定车速仍在的40km/h—60km/h以上,并探 测器(3)探测障碍物距车前2—5米时,瞬间在车体(7)前部和后部形成充 气橡胶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 车人、双方车内的乘员、司机、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 形成全自动控制保护防撞安全气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是汽车在行驶中所发生碰撞前的安全保护装置。结构是车体7前有探测器3,前气囊1、后气囊2、上气囊4和发动机护盖气囊5折叠有序装配在车体7气囊储存室29内,经过进气管道23连接气体发生器18,并装有刹车踏板定位开关22和自动刹车器16。本发明是解决车辆行驶中,在突发事故碰撞前,经人工或自动刹车后车速仍在50km/h以上,并探测器3探测距障碍物3米时,瞬间在车体7前部和后部形成充气橡胶气囊,同时发动机护盖15升起,对道路行人、双方车内乘员、物体、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车辆及物体因碰撞带来的损失。
文档编号B60R21/01GK101327774SQ200810150519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日
发明者王运韬 申请人:王运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