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二级减振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771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二级减振悬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以前,普通发动机悬置采用衬套式结构,分前、后、左、右悬置,左、 右悬置与车身相连,前或后悬置直接与汽车地板相连,其由于橡胶性能及
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车NVH性能。随着人们对整车NVH水平及乘 座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布置及设计已不能满足需要,就出现了二 级悬置减振,现在大多采用副车架来实现该功能。目前,参见图5,该类 结构布置大多是左、右悬置13和14与车身直接相连,前、后悬置8则与 副车架10相连,副车架再通过六到八个减振衬套12与车身或汽车地板相 连,实现发动机9与副车架10和副车架与车身的二级减振。其所使用的前 后悬置为衬套式结构,参见图6, a为金属,与副车架相连,b为减振橡胶, c为金属骨架,与发动机相连。上述二级悬置减振结构复杂、布置困难, 占据空间较大,多一个形状复杂的副车架,其成本较高,极不经济。
发明内容
为提高整车NVH水平,又不致增加成本,减小布置空间,本实用新
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发动机悬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二级减振悬置,其是由一铝合金支架两端分别安装衬套式 结构而构成,所述所述铝合金支架的大端安装大端衬套式结构,小端安装小端衬套式结构;所述大端衬套式结构包括大端内管、大端衬套和大端减
振橡胶,所述大端内管及大端衬套与大端减振橡胶硫化为一体,并整体通
过压装方式与铝合金支架的大端紧配合,大端内管与车身相连;所述小端
内管及小端衬套与小端减振橡胶硫化为一体,并整体通过压装方式与铝合
金支架的小端紧配合,小端内管与发动机侧支架相连;所述大端内管和小
端内管的轴线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由大端衬套、小端衬套、隔振橡胶及铝合金支架共同形成 的发动机悬置结构, 一端连接发动机,另一端连接车身,实现了传统的必 须由副车架才能实现的二级减振功能,既节约了发动机舱布置空间,也减 少了副车架,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并较好地满足整车NVH性 能要求。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发动机的布置关系图。
图5为传统二级减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传统的衬套式悬置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铝合金支架、2小端内管、3小端衬套、4大端内管、5 大端衬套、6大端减振橡胶、7小端减振橡胶、8前、后悬置、9发动 机、10副车架、ll本悬置12减振衬套13左悬置14右悬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l、图2和图3,本悬置包括铝合金支架l、小端内管2、小端衬套3、大端内管4、大端衬套5、大端减振橡胶6、小端减振橡胶7。具 体设置可见本实用新型大小端剖视图,其小端内管2及衬套3与小端减振 橡胶7硫化为一体,并通过压装方式与铝合金支架1的小端紧配合,小端 内管2与发动机侧支架相连,通过其减振橡胶将发动机的激振减小后传递 给铝合金支架,此为一级减振。而大端内管4及衬套5与大端减振橡胶6 硫化为一体,并通过压装方式与铝合金支架1的大端紧配合,大端铝合金 支架的振动通过大端减振橡胶隔振后传递给大端内管4,其大端内管4与 车身相连,从而实现二级减振,保证了整车的NVH水平达到理想值。
参见图4,使用本悬置,原来的左、右悬置13和14仍与车身相连(图 中未示出),而前后则不是与副车架相连,取消了前悬置,后悬置则通过采 用本悬置ll, 一端连接发动机9,另一端连接车身(车身在图中未体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较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在当 今发动机舱小型化、布置日益严格、美观大方的条件下,实现了合理布置 及设计优化,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省了空间,最重要的是实现了 NVH水 平的提升。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二级减振悬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一铝合金支架两端分别安装衬套式结构而构成,所述铝合金支架的大端安装大端衬套式结构,小端安装小端衬套式结构;所述大端衬套式结构包括大端内管、大端衬套和大端减振橡胶,所述大端内管及大端衬套与大端减振橡胶硫化为一体,并整体通过压装方式与铝合金支架的大端紧配合,大端内管与车身相连;所述小端内管及小端衬套与小端减振橡胶硫化为一体,并整体通过压装方式与铝合金支架的小端紧配合,小端内管与发动机侧支架相连;所述大端内管和小端内管的轴线相互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二级减振悬置,其是由一铝合金支架两端分别安装衬套式结构而构成,所述所述铝合金支架的大端安装大端衬套式结构,小端安装小端衬套式结构,小端内管与发动机侧支架相连,大端内管和小端内管的轴线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传统的必须由副车架才能实现的二级减振功能,既节约了发动机舱布置空间,也减少了副车架,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并较好地满足整车NVH性能要求。
文档编号B60K5/12GK201300708SQ20082010043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向以轩, 红 彭, 罗明英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